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2022-05-24唐咸明
唐咸明
郁江是广西西江上游的重要河流,有左江、右江二源,左右两江在邕宁合江镇会合至桂平是为郁江,系广西西南部河流之主干,中经邕宁、横县、贵县(今属贵港市),长470 余公里①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6.。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甘蔗生产和制糖业发达,每当榨季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有黄糖、白糖、冰糖等,其中黄糖产量占广西黄糖出口总量一半以上。在省内外糖商经营运作下,蔗糖销售范围广,在满足广西市场需求的同时还销往国内其他省区,以运销广东、香港和上海市场为主,部分蔗糖运销湖广市场、滇黔市场。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在贵县投资120 余万元国币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广西糖厂,贵县一度成为广西白糖生产中心。郁江流域蔗糖生产和运销增加了农副产品出口量,便利了外来商品输入该流域城镇乡村圩市,密切了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郁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强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为推动21世纪郁江流域糖业实现二次创业、走高质量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为加快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西江—珠江经济走廊”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一、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糖业运销网络的层级构成与运营
郁江流域甘蔗生产历史悠久,制糖业发达,冬季榨糖时节黄糖、白糖大量上市,外省糖商涌入该地大量收购蔗糖运销广西和粤港沪市场,部分运销滇黔湘等邻省市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的蔗糖流通通过糖商的购销运营活动,形成了以“乡村圩市→城镇→重要市镇→中心城市”为基本构架的蔗糖运销网络体系。
(一)郁江流域蔗糖运销一级集散地
一级集散地是与产糖地紧密联系的地方性市场,一般以乡村圩市、集市为中心,通过商人的运作将蔗农加工生产的黄糖集中,是糖成品一级市场的集结点和整个糖业批发销售网络的始发点。
1.左江流域一级集散地。以上游的下冻、霞秀、上龙和中下游的江洲、左州等地为代表。龙州种蔗制糖历史悠久,糖成品有黄糖和白糖。民国《龙津县志》(今属龙州县)记载:“竹蔗:榨汁熬之可成沙糖,色红。置之瓦篓,俟糖稍干,装入竹篓……碎而晒之,即成白糖。”①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上卷[M].南宁:广西档案馆,1960年翻印:104.民国时期,龙州县甘蔗生产集中在彬桥、霞秀、上龙、楞巧、响水等地,制糖方式以单家农户或联户在简单作坊里用牛力带动木制绞榨甘蔗,镬头煮熬成黄砂糖或片糖为主②龙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州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479.。除了少量自食,其余产品挑到圩市售卖。由于甘蔗种植占用了耕地,粮食生产不足,蔗农一年里有半年的口粮靠卖糖买米来解决③梁耀光.龙州县的蔗糖生产[J].龙州文史资料,1993(12):97.。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 吨左右”④同②。。龙州下冻圩有专门经营糖业的商家,商户总计有125 户,糖业1户⑤龙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州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541.。可见,彬桥、下冻、霞秀、上龙等地出现了甘蔗生产专业化趋势,榨糖季节乡村圩市蔗糖交易量较大,商人收购蔗糖集中销往龙州,成为左江上游地区蔗糖运销一级集散地。左江中下游产糖乡村圩市有太平、江洲、左州、中干等。民国元年(1912年)崇善县(今属崇左市)设太平镇。1933年分设新、旧两圩,三日一圩,赶圩人数约2000 人,上市的农副产品以糖、豆类、米为主。1937年,太平圩上市的农副产品,“以黄糖、黄黑豆、大米等为大宗,赶集人数约3000人,年成交额约250万元(毫币)”⑥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433-434.。江洲圩,“交易亦以油、糖、豆为大宗”⑦李泳河,等.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崇善县概况[M].南宁:广西民政厅秘书处,1933(民国二十二年):574.。左州圩是左县(今属崇左市)政府所在地,集市在东街、西街,无圩亭,露天交易,多为外地小商贩,1933年“主要商品有糖、豆、红瓜子等”⑧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435.。中干圩,1933年设圩,三日一圩,赶圩1000 人左右,“商品有豆、粮、糖等农副产品”⑨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436.。可见,在太平、江洲、左州、中干等乡村圩市蔗糖是重要商品,外地糖商来此收购并汇集蔗糖,销往驮卢、南宁或龙州,是左江中下游蔗糖运销网络一级集散地。
2.右江流域一级集散地。以百色的毕禄(今那毕乡)、皈乐(今永乐乡)、凤都(今四塘乡)和田阳的正荣、联营(今属田州镇)、新荣(今属百育镇)等地为代表。百色县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明末清初,从邕宁一带移居左右江流域的汉族平话(蔗园)人开拓了左右江流域的蔗糖业⑩“无论有没有很多甘蔗,左右江流域都用‘蔗园人’的名称……‘蔗园人’这个名字的意思简单地说成是种甘蔗而得,这大概是在同壮族相比而反映出其先进性,才用这个名称称谓的缘故吧。”见荣仕星,徐杰舜.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329.。百色县从事糖业生产的多为蔗园人,“系由广东来,善于种蔗,多数以种蔗为生,说平话”⑪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上卷[M].南宁:广西档案馆,1960年翻印:104.。甘蔗种植在旱田和畲地里,受耕地和技术落后等条件限制,甘蔗产量不高。1933年,百色县糖蔗种植3416亩,产量2733担⑫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223.。民国年间,百色县的毕禄、皈乐、凤都诸乡糖制品除了自用,已成为外销商品⑬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251.。皈乐,是百色近郊蔗糖集散地,有新旧两圩市,三日一圩,赶圩人数各有1000人⑭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599.。糖商在皈乐、毕禄、凤都收购各乡村蔗农挑运来的糖成品,再运往百色集散。可见,毕禄、凤都、皈乐成为百色蔗糖运销一级集散地。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下游,距离百色39 公里,是右江河谷另一糖业生产重点区域。田阳甘蔗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糖蔗品种以竹蔗为主①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田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37.。据记载:“1933年,田阳县种植糖蔗9604亩,产量16615担。”②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223.可见,田阳县糖业规模超过百色。据1941年调查,田阳县正荣、联营(今属田州镇)、新荣(今属百育镇)3 个乡是产糖集中区,总计有糖榨142 付,3 个乡产黄糖量总计12780 市担③彭绍光.彭绍光甘蔗论文集(内部资料)[G].南宁:广西甘蔗研究所,1999:20.。蔗农以土榨红糖为主,极少数农户自制红砂糖或白砂糖,除了留足自家食用,其余出售。商人收购这些蔗糖运往县城田州或那坡汇聚。可见,正荣、联营、新荣等产糖区圩市是田阳县蔗糖运销一级集散地。
3.郁江上游一级集散地。以邕宁的苏圩、良庆等地为代表。邕宁县甘蔗种植集中在苏圩、良庆、吴圩等地,制糖业发达,每年榨季蔗糖交易十分活跃。建于明代的苏圩,与上思、扶绥县交界,三日一圩,赶圩人数二三千人,上市产品以粮、油、糖等为大宗④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508.。位于邕江南岸的良庆圩,距南宁市约15公里,三日一圩,平时赶圩人数2000人左右,中秋、冬至等年中佳节多至5000人或1万人不等。良庆全圩大小商店近200家,其中趸糖店10余家,市场交易以糖为最多,“每圩计黄糖约五十担,片糖三十余担,白糖三十余担,桔水糖四十余担……中午十二时左右由各村村民肩挑来圩”⑤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调查统计系.两个墟市的调查[R].南宁: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1935(民国二十四年):29-34.。亭子圩,三日一圩,赶圩人数夏季平均3000余人,冬季则有5000多人。“糖市于十二月为多,每圩约六十担左右,除由良庆圩贩来一部分外,大都是玉洞,新村,那黄,宋厢等村出品。”⑥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调查统计系.两个墟市的调查[R].南宁: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1935(民国二十四年):6-10.糖商将蔗糖收购起来销往上一级市场,“县内苏圩、吴圩、良庆等乡镇生产的蔗糖都运来蒲庙销售”⑦杨培.邕宁县蔗糖的产销[J].南宁文史资料,1993(16):124.。可见,苏圩、吴圩、良庆圩等地榨糖季节市场上黄糖等糖产品交易活跃,成为郁江上游蔗糖运销网络一级集散地。
4.郁江下游一级集散地。以贵县(今属贵港市)的桥圩、苏湾等地为代表。贵县是郁江流域下游糖业生产中心。1942年,贵县有437 付糖榨,日产黄片糖12 吨⑧梁立汉.贵港市糖业发展史[J].贵港市文史资料,1990(15):99.。桥圩是贵县工商业比较繁荣的圩镇,黄糖交易旺盛:“黄糖……平时上市有千余斤,榨季一般都有一万斤左右,有的是从乡村蔗农自榨自销户挑来,有的是客贩从三平、新塘等地购回。榨季这段时间,外地糖贩纷纷到来购买运往外地,特别是梧州商贩……不分好丑碎融统统收购,装进箩筐运回梧州装船转运香港。”⑨梁观型.解放前桥圩的工商农副业[J].贵港市文史资料,1989(12):145-147.苏湾村是贵县糖业生产的著名村落。苏湾糖出名后带动了其他乡村蔗糖业发展,“每年榨季一开始,苏湾下游右岸的农民,每天雇用航船运糖溯江面直抵县城,如离江边较远的村,可用人力或牛车运往苏湾村江头渡口河岸再雇船载运或横渡过江,继以人力肩挑抵达市镇出售……商户每天源源运糖下达桂平、江口、梧州等埠出售”⑩姜守楠.苏湾糖来源考[J].贵港市文史资料,1990(14):93-94.。可见,贵县的桥圩、苏湾等乡村圩市,榨糖季节蔗农挑运自产的黄糖大量上市,市场交易极为活跃,外地糖商来此大量收购而后转运桂平、梧州、香港等地,成为郁江下游蔗糖运销网络的一级集散地。
(二)郁江流域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
二级集散地是区域性的市场,一般建立在沿江交通便利的城镇中心,或是人口密集的大城镇,覆盖面较广,可以是一个或数个县。二级区域性市场所经营的品种是地区性的,即其经营辐射地区所生产的糖品种。这些二级集散地形成了专门进行糖交易的“糖市”“糖行”,功能是将从一级市场汇集来的糖,在专门的“糖市”或“糖行”进行销售,后转往三级市场汇集①周正庆.中国糖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研究——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4.。按照这一划分标准,左江流域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有两个,上游的龙州和中下游的驮卢;右江流域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有右江河谷上游的百色和下游的田州、那坡;郁江上游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是邕宁县的蒲庙镇。
1.龙州。龙州居广西西南隅,地接越南,是我国边陲国防重镇,中法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龙州制糖业发达,蔗糖为输出大宗商品之一。“输出以八角,茴油,牛皮,豆,米,糖等为大宗。”②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224.据史料记载:“沙糖,色红……年中出产约四五十万觔,为本县出产大宗。”③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上卷[M].南宁:广西档案馆,1960年翻印:104.由于龙州水路交通便利,县城成为左江上游龙州、宁明、凭祥的蔗糖集散地:“西街的关帝庙,因庙宇宽广,每年新糖上市,都得按规定到庙里摆卖。”④龙舟.龙州商业的历史概况[J].龙州文史资料,1998(13):16-17.外地糖商将各地乡村圩市的黄糖收购在龙州汇聚,再经过土法加工制成白糖,用竹篓装船直运南宁、广州市场,“龙州的蔗糖,每届新糖上市,大都是巨商大批收购,经过土法加工晒成白糖,以竹篓包装,每篓50 公斤,每个航次,均有几十吨直销广州”⑤冯炳玑.民国初年龙州商业纪略[J].龙州文史资料,1993(12):12.。在龙州汇聚的糖商收购足迹还延伸到左江中下游产糖区,1932年,崇善县(今属崇左市)黄糖输出数量500 担,通过民船运销南宁、龙州⑥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M].南宁:广西统计局,1934:619.。值得注意的是,货物运输价格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龙州与南宁两地之间存在糖产品双向流通的情况:“龙州—南宁:黄糖,白糖,运价0.6 元国币/百斤;南宁—龙州,黄糖,冰糖,白糖,运价1.40 元国币/百斤。”⑦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761-762.糖产品运输价格差异固然是电船或民船顺流或上溯运营成本的体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左江流域蔗糖生产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生活需求,故而存在龙州和南宁之间糖产品双向流通的情况。
1937—1945年,由于中国沿海地区遭到日军封锁,龙州进出口商业贸易地位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到1939年底南宁沦陷期间一度飙升,成为中国大后方进出口重要口岸之一,“民国二十六年上半年龙州入口货值仅二万七千余元。二十八年上半年入口达三千二百余万元。两者相较,增加一千三百余倍”⑧同②。,龙州商贸地位的短暂陡升与抗日战争有着密切联系。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龙州开埠通商后与越南常有贸易往来,从越南输入木材、煤油、药材和杂货等商品。蚬木蔗绞是龙州县蔗农历代用来榨糖的工具。越南盛产蚬木,龙州每年从越南进口大量蚬木蔗绞,反映出中越边境贸易繁荣和左江流域种蔗制糖业发达的盛况。越南商人将蚬木蔗绞用竹筏装载,从七溪河航运到龙州后,把货物和竹筏一起销售⑨龙泉.昔日的平而河[J].凭祥文史,1995(3):112-113.。
民国时期龙州城人口不到2万,从事经商的竟有1000多户⑩罗三仁.龙州商业盛衰史[J].龙州文史资料,1984(4):38.。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民国大部分时段龙州的商贸地位不及梧州和南宁,蔗糖运销网络仅能覆盖左江流域。糖商将从左江上游宁明、思乐(今属宁明县),下游崇善、左县(今属崇左市)等产糖县收购上来的黄糖,在龙州县城汇聚起来再加工制成白糖,用竹篓装载运销南宁(从南宁输入黄糖、白糖、冰糖等糖产品)、广州,又从越南进口蚬木蔗绞榨糖工具,使得龙州与越南乃至东南亚市场联系起来。可见,龙州是晚清民国时期左江流域上游蔗糖运销网络二级集散中心(图1)。
2.驮卢。崇善县(今属崇左市)驮卢镇地处左江北岸,居左县(今属崇左市)、同正、扶南(今属扶绥县)三县交界处。宋代设圩,至明代圩市已相当繁荣。清代至民国时期,驮卢历为镇政府所在地。驮卢是崇善县最大的圩场,圩日赶圩人数约2000 人,商业地位仅次于龙州,集市贸易历久不衰,有“小南宁”之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从福建、广东引入竹蔗在左州、驮卢等乡村种植。1933年“崇善、左县共种植甘蔗面积8637 亩……年产黄糖102.75 万公斤,出口黄糖52.5 万公斤”①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224.。清代光绪末年(1900—1908年),广东商人在驮卢设商会②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403.。驮卢出口货物以豆类、红瓜子、黄糖等为大宗③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227.。民国初年,崇善县内的花生、黄豆、黄糖等土特产品运销广州。史料记载,“崇善商业以驮卢圩较为繁盛……全县商店共169 间……出口黄糖约500 担”,“左县商业冷落……出口货……黄糖约10000 担”④崇左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左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408.。左县是左江中下游糖业生产大县,输出黄糖以马驮运销驮朴、驮卢。养利县(今属大新县)黄糖输出数量1500担,以挑运销往驮卢为主⑤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M].南宁:广西统计局,1934(民国二十三年):619.。可见,崇善、左县、养利、万承(今属大新县)、龙茗(今属天等县)的黄糖大部分运销驮卢汇聚,然后再转运龙州或南宁、广州等区域中心市场。
综上所述,驮卢镇蔗糖购销范围不仅覆盖崇善县境内,糖商收购足迹还拓展到大新、天等周边几个县,汇聚的黄糖转运以南宁和广州为主,龙州为辅,由此决定了驮卢成为左江中下游蔗糖运销网络的二级集散地(图2)。
3.百色。百色居右江上游,紧邻滇黔两省,水陆交通便利,是右江上游各县的商业中心。清末民初(1900—1920年)的百色县“商旅云集,滇、黔、粤、桂商人纷设商行……通过百色港出口邕梧两州的货物以云耳、八角、桐油、黄片糖等为大宗”⑥黄建章.右江第一港——百色港[J].百色史志,1988(3):64.。百色县产糖区集中在右江河谷的毕禄(今那毕乡)、凤都(今四塘乡)、皈乐(今永乐乡)等地。1937—1941年,百色黄糖产量1938年为最低,240 市担,1941年为最高,25920市担;同期百色白糖产量1937年为最高,120市担,1939年为最低,76市担⑦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M].桂林:广西合作文化印刷厂,1948(民国三十七年):348-350.。可见,在此时期,百色县的蔗糖产量并不高,1941年百色黄糖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与1939年底桂南19 县沦陷、百色外来人口激增、蔗糖消费量大有关。1944年,百色县黄糖出口额3231.5 万元国币,1945年,黄糖出口额3271.4万元国币,为土特产品之冠①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251.。1944—1945年黄糖出口激增与豫湘桂战役期间百色成为广西战时省会,人口、外来资本大量聚集使得商业繁盛有关。1947年,百色有榨糖作坊116个,糖制品主要有黄片糖、红片糖、白砂糖、冰糖等,畅销本地、南宁以及云南、贵州等地市场②同①。。
晚清民国时期,百色是滇黔桂三省交界区域蔗糖集散中心,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百色是广西蔗糖销往滇黔两省的集散中心地。有资料记载:“解放前,食糖大宗购销业务多为土产杂货行、栈经营,以梧州、南宁、柳州、贵县……百色等为主要集散地……南宁经百色转口云、贵。”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77.可见,百色是广西蔗糖运销滇黔两省中转地之一。“解放前,贵县的黄糖片主要销往梧州、柳州等地,也有远销云南、贵州省的。”④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588.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⑤韦映宗.贵县的糖业[J].贵县文史资料,1988(10):79-80.,反映出百色是广西蔗糖运销滇黔两省的集散中心。经百色运销滇黔两省的均是优质糖制品:“邕宁县良庆产的土白糖、贵县苏湾产的片糖以及柳城产的柳片糖等,均闻名遐迩,远销云贵等省及出口东南亚等地。”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糖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概述1.百色黄糖以运销南宁为主,但南宁和百色两地也存在蔗糖双向流通现象,从糖制品上下游运输价格差可窥见一斑,“百色—南宁:黄糖、白糖,0.60 元国币/百斤;南宁—百色:黄糖、白糖、冰糖,1.60元国币/百斤”⑦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759-760.。可以看出,从南宁输往百色的多为质量上乘的白糖和冰糖:小部分满足百色县城糖果、糕点生产需要,大部分转运云南、贵州。第二,百色和云南存在蔗糖双向流通关系。云南省是甘蔗原生地之一,民国时期全省“红糖可以自给并少量销至四川、贵州”⑧《云南省志·农业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农业志:卷二十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240.。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开埠之初,云南进口白糖、冰糖一般经过北海关,中经南宁转百色入滇。中法战争(1883—1885年)以后,滇黔两省从百色经南宁达北海的进出口外贸要道的重要性开始下降,“自中法订立滇越边界商务各约,1889年蒙自开放为通商口岸后,一是经过广西进入云南之税捐极重;二是陆运之路途太长;三是北海港设施太差,既无码头又无栈房;四是当时越南之通过税最多不过从价5%;五是商品只须在蒙自一次缴纳进口税即可在省内通行无阻,故外贸通道又仍然改走由红河至海防港一线”⑨李珪,梅丹.云南近代对外贸易史略[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云南进出口贸易.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5-6.。清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之后,云南所需白糖多从蒙自进口,据1927—1931年间云南海关记载:“每年进口白糖货值达204643~375310 海关两,其货值占云南省进口货值的1.5~2.8%。”⑩同⑧。可见,滇越铁路通车后,云南通过百色进口白糖、冰糖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百色有少量糖制品运销云南,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广南食糖来源靠县内的洛里、八达、西洋、板蚌等地土法生产的蔗糖,私商也从百色运来合糖和开远竹园糖”⑪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251.。另外,云南省广南县生产的部分糕点也运销百色,“严正寿‘异香斋’、蒙劲功‘美源号’生产的破酥包子、筒筒饼、云片糕等20多个糕点品种,各具特色。产品销往百色、西林、隆林、富宁、开化(文山)各地”⑫云南省广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南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450.。第三,百色与贵州也存在蔗糖双向流通关系。安龙、册亨是贵州产糖大县,糖产品以运销贵州境内为主,但也有部分红糖(黄糖)外销百色:“1937年安龙县红糖(黄糖)输出量86000 斤,销外县数61000 斤,销外省数25000 斤,销场:安顺、镇宁、百色。”①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安龙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48.可见,贵州省安龙县有2.5万斤红糖(黄糖)运销广西百色。甘蔗是贵州省册亨县有500余年栽培史的一种经济作物,“20世纪30年代,本县的土榨红糖(蔗糖),就畅销广西田林、百色、南宁及兴义、安龙、兴仁、安顺等地市场”②贵州省册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册亨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237.。1936年5月,安龙县“经坡脚渡口输入的货物有……白糖30 斤”③贵州省安龙县志编纂委员会.安龙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47.,说明安龙县进口的少量白糖是从广西百色转运而来。
综上所述,百色不仅是广西蔗糖运销滇黔两省的集散中心之一,而且是滇黔两省蔗糖运销经过广西转运出口的中心,这与百色作为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商业中心地位相符,证明百色蔗糖运销网络与其城镇商业网络是一致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广南、富宁、安龙、册亨、百色、西林、隆林等县均生产蔗糖,在三省产糖数量对比中广西居首,云南第二,贵州居末。但是,蔗糖并非单向度的流向贵州,三省之间均存在蔗糖相互流通的情况,这与晚清民国时期滇黔桂三省甘蔗生产落后、糖制品以黄糖为主,未能充分满足民众日常消费需要有关,也与私人糖商运销蔗糖以逐利为目的自发经营行为相关。百色作为右江上游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其转运蔗糖的数量应当是可观的④但滇黔桂三省交界的县市方志缺乏蔗糖流通的精确统计数据。,百色蔗糖运销涵盖滇黔桂三省市场,是郁江上游右江流域的蔗糖集散中心之一(图3)。
4.田州、那坡。田阳县是右江河谷下游重要产糖县和蔗糖集散地之一,由于行政管辖区的调整,形成了两个蔗糖集散中心:田州和那坡。田州圩是县内最大圩场,三日一圩,赶圩人数5000 余人。1924年,奉议(今属田阳县)县治由旧城迁至田州,商业更加繁盛,经营糖业的有“德安、潘德祥、黄宏发、黄宏兴、钟日昌、李福华”⑤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田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302.。可见,田州有专门经营糖业的商家,说明这一时期田州是蔗糖二级集散中心。1935年,奉议、恩阳两县撤销合并为田阳县。县治那坡镇位于右江上游,水运上通百色,下达南宁。全镇6条街,三日一圩,赶圩人数5000余人,商业繁盛,是天保(今德保县)、靖西、镇边(今那坡县)出右江之总口和桂西商品集散地之一。随着县城政治中心的迁移,县治那坡镇逐渐成为新的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1937—1941年,田阳县黄糖产量1938年为最低,16070 市担,1941年为最高,26460市担;同期白糖产量在4500市担~4995市担波动⑥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M].桂林:广西合作文化印刷厂,1948(民国三十七年):348-350.。除了满足县内民众消费需求,大部分糖产品运销南宁。田州镇的联德、粤丰、仁昌等几家商号都经营食糖批发零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联德兼营白糖加工,兼营糖业的粤丰、仁昌收购本地产的糖篓、土砂糖,转运南宁销售⑦田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田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302-303.。
可见,田州、那坡两个蔗糖二级集散地,与民国时期奉议、恩阳两县撤销合并为田阳县有关,但田州、那坡均有重要商业地位和各自经济贸易圈,蔗糖购销范围涵盖本县产糖区和天保(今德保县)、镇边(今那坡县)、靖西等产糖县,汇聚的蔗糖以运销南宁为主,成为右江河谷下游与百色并列的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
5.蒲庙。地处郁江上游,位于八尺江与邕江汇流处的邕江南岸,距南宁24公里,是邕宁县境内重要的产糖城镇。明清时期,蒲庙一带已盛产蔗糖,贡尖白糖远近闻名。蒲庙镇开圩前,糖商到附近的那莲圩采购蔗糖,用小船沿八尺江运至蒲庙,改用大船运往南宁、广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蒲庙镇开圩,开圩后,蒲庙镇便成为蔗糖的集散地①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424.。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 个行业65 户,从业134 人……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 个行业37 户,从业306 人”②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511.。“民国年代,蒲庙圩开设有彭百记、莫均安、韦全兴、时年丰、联记等七家糖庄,专门经营蔗糖的收购和销售。还有甘源发、谦和、商泰三间食杂铺号,选购优质白砂糖制云片糕和白糖饼……香港、澳门、广州各埠也有轮船来蒲庙购买白砂糖、云片糕和白糖饼,运往各地转售……蒲庙圩的蔗糖市场,曾一度活跃,年销售蔗糖在一万吨以上。”③杨培.邕宁县蔗糖的产销[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南宁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市场专辑.1993:124.由此看出,蒲庙镇位于邕宁县糖业生产中心区域,有专门从事收购、批发零售的糖庄,还有生产经营糖食品的数家店铺,附近苏圩、吴圩、良庆等圩市都将蔗糖运来蒲庙集散,榨糖季节蔗糖交易量大,糖成品以转运南宁和直接运销广州、香港等地市场为主,运销范围广,由此决定了蒲庙是郁江上游南宁近郊的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图4)。
(三)郁江流域蔗糖运销三级集散地
三级集散地是跨区域性的市场,位于江河与海口,其集散的范围覆盖整个江河三角洲或沿海腹地,经营的糖大多是为了转口贸易。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三级集散地有3 个:南宁、贵县(今属贵港市)和北海。
1.南宁。南宁位于广西南部偏西,自古以来便是祖国西南通衢。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大学士鄂尔泰上奏清廷指出:“南宁府,南控交趾,东瞰浔梧,西接思田,北卫柳桂,为粤省要区。”④谭群玉,曹天忠.岑春煊集:第5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148.清代,以邕宁县治(今南宁市)为中心的城乡商业网络已形成,购销以百货、花纱、五金等日用工业品和粮、糖、油等农副产品为主⑤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518.。民国初年(1912年),广西省会迁至南宁,进一步巩固了南宁在郁江流域上游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地位。晚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南宁的市场开始兴旺,郁江上源左、右二江流域的粮、油、糖、豆等……集散南宁……解放前每年在南宁转销的大宗商品约有谷米1300 万市斤……土制红白糖700 万市斤”⑥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南宁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市场专辑.1993:39-40.。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批准南宁自开商埠后,商业贸易更加兴旺。“左右两江流域的贸易商品,多由此地集散,出口货物多属农产,而尤以油类、谷米、烟丝、糖类为主。”⑦陈正祥.广西地理[M].上海:正中书局,1946(民国三十五年):120.民国期间,邕宁县境内生猪、菜牛、白砂糖等出口商品,均由私商收购后转卖给(南宁)城区仁爱路的各个商行,再由各商行经由梧州港转口香港、澳门等地⑧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邕宁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543.。1915年,南宁四脚亭被辟为农贸市场后,武鸣、邕宁、宾阳等县及市郊农民自产的谷米、土糖等农副产品多集中该处交易。当时郊区横塘及心圩“日成交量仅谷米、豆、糖等即达1000斤至15000斤,十分兴旺”⑨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南宁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市场专辑.1993:40.。1931年,“由蒲庙、良庆、田州、那坡、百色等地运来南宁的黄糖片约3000吨,白糖约4000吨,南宁的广源利、大华行、南昌行、广和祥、南生行、合记行等商号,把糖运至梧州或广州再销出香港”①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经济卷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576.。可见,南宁汇聚集散的蔗糖数量巨大,以转运梧州、广州等上一级市场为主。
综上可知,南宁是左、右两江流域和郁江上游邕宁县及其武鸣、宾阳、扶绥等县蔗糖运销集散中心,糖商将收购的蔗糖以转运梧州和粤港沪市场为主,部分运销云南、贵州等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蔗糖运销网络的三级集散转运中心(图5)。
2.贵县(今属贵港市)。贵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浔郁平原中部。郁江流经县境河道长100公里,水路交通发达,“县属航路素恃鬱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②梁崇鼎,等.贵县志:卷六·交通[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421.。贵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甘蔗。贵县境内蔗海绿波,甜飘千里,素有糖乡之称③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3.。20世纪30年代,广西糖厂筹备组专家考察贵县糖业,指出“贵县(种蔗之地)有一万三千余亩……出口之糖,年约三万三千余担”④参见由广西工商局编印的《广西糖厂概况》[M].1935(民国二十四年):11.,认为贵县“向为产糖区域,天气温和,水道交通便利,制糖炼糖,均甚相宜”⑤参见由广西工商局编印的《广西糖厂概况》[M].1935(民国二十四年):84.。经过权衡考量,广西糖厂最终选址贵县罗泊湾。贵县制糖业发达,“糖榨业凡二百四十户,每户每年平均约制糖二万余斤,工人共约四千人以上”⑥梁崇鼎,等.贵县志:卷十一·实业·工业·糖榨[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730.。蔗糖运销情况:“县属糖蔗运销颇盛,苏湾所产者为最著名,以县城为集散地。”⑦同⑥。可见,贵县发达的制糖业促进了蔗糖运销的旺盛。1937—1941年,贵县黄糖产量1938年为最低,8807市担,1940年最高,达15万市担;同期白糖产量1937年为最低,1640市担,1940年最高,达10.5万市担⑧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M].桂林:广西合作文化印刷厂,1948(民国三十七年):346,349.。由于贵县黄糖、白糖产量多,为糖制品大量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贵城镇成为蔗糖交易集散中心,“县城商肆萃于城外东区……墟期交易尤盛,大墟、覃塘、桥墟等诸墟市农产品,皆集散于此……宾阳、迁江、横县、永淳、鬱林、兴业诸县货物出入,皆取道贵县,故本县又为各邻县贸易中心”⑨梁崇鼎,等.贵县志:卷十一·实业·商业[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733.。1925年,贵县外销黄糖片10 万市斤,1933年输出300 万市斤⑩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73.。1942年榨季每圩上市黄糖片20万市斤,销往梧州、柳州、云南、贵州达600万市斤⑪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经济卷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576.。
可见,晚清民国时期贵县既是境内桥圩、苏湾、新塘、三平等产糖乡村圩市蔗糖汇聚集散地,也是横县、宾阳、兴业、鬱林(今属玉林市)等周边县份蔗糖集散转运中心。由于蔗糖交易旺盛,贵县出现7家较大糖商:福亨、德丰、英记、钜昌、隆恒、发东、恒记⑫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糖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261.。贵县蔗糖以运销梧州再转运香港和上海市场为主,部分蔗糖运销柳州经宜州、融县长安(今融安县城)转运黔湘市场,或上溯南宁经百色转运滇黔市场,可见贵县蔗糖运销市场范围广(图6),成为郁江下游的蔗糖运销三级集散转运中心。
3.北海。北海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港澳和东南亚,背靠滇桂黔和粤西,是以货物集散为主要功能的港口城市。久负盛名的合浦武利白糖和钦州黄糖,主要是由北海港销往香港或上海①《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88-89.。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一度成为大西南地区货物进出口中心和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当时,由北海进口经南宁转运滇黔的货物,全部在钦州打包,再用手推车、牛车、人力肩挑运往南宁。同样,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出口土货,亦由南宁转运经钦州用帆船运抵北海港集中,然后再装上外国轮船②《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98。蔗糖是北海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清)光绪十四至二十四年(1888—1898年)出口蔗糖60.44 万吨,平均每年出口5.5 万吨……二十六年,出口蔗糖12.7 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民国初年(1912—1914年),由于国际市场蔗糖价格下跌,出口蔗糖仅3.26万吨,平均每年出口1.09 万吨……15—17年,蔗糖出口1.29 万吨,平均每年出口4312.3 吨”③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736.按《北海市志》记载,1888—1928年北海港出口蔗糖数量是对的,但计量单位“万吨,吨”是错误的,应该是“万担,担”。理由是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海海关资料记载:“本关册载大宗出口货物而言……赤糖、糖砖在内计十二万七千八百四担,上年五万四千六十九担……白糖四万八千六百五担。”《中国旧海关史料》编辑委员会.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4册[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292-293.。1933年,由北海输出的黄糖7.3 万担。同年,滇、桂、黔和粤西由北海输出的产品,出口土货(转口)总值为628 万元,北海一度跃居全国沿海商埠第10 位④《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144.。1939年1—10月,日军封锁西江,广西进出口货物全部集中北海港,这一时期是北海蔗糖转运进出口的繁盛阶段。1939年11月—1945年,由于日军封锁,北海对外贸易几乎全部停顿⑤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海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297.。
自清光绪二年(1876年)开埠以来,北海一直是滇黔两省锡矿、牛皮、桐油等土特产出口和棉纱、棉布、煤油、白糖、冰糖等洋货进口转运中心,也是郁江上游南宁蔗糖出口转运中心,桂东南地区部分蔗糖沿南流江转道北海出口,然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的开放和清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分流了原来从北海进出口的蔗糖等大部分货源,北海的商贸功能大受影响,“盖销本埠之货以鬱林为最大销场,近亦由梧州取道……由北流至梧州,比之船步至北海,行船稍易,较为便捷,因由西河迳抵梧州并无险阻,若来北海须屡换船艇,起卸固难,费用亦重”⑥《中国旧海关史料》编辑委员会.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第30册[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279.。另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后,云南省所需的白糖、冰糖等进口货物和土特产出口全部转向越南海防,北海经南宁、百色至滇黔两省通道的商业重要性急剧下降,商路开始衰微,北海沦为其经济腹地合浦、钦州、防城蔗糖运销的二级集散地(图7)。
(四)郁江流域蔗糖运销四级集散中心
蔗糖运销四级集散中心是广西省内糖业销售中心,集结了全省生产的大部分蔗糖,成为广西蔗糖最大的汇聚地。晚清民国时期梧州成为郁江流域蔗糖运销四级集散地。
梧州据浔、桂两江之交点,地当粤桂两省的要衢。梧州邻近的浔江流域,土地肥沃,人物富庶,民国时期商业繁盛,为广西全省之翘楚。“本省对外贸易之主要商埠,首推梧州……上接柳、鬱、漓三江,下达港、粤二地,不仅为全省贸易枢纽,而滇、黔货物出入,亦多由此经过。”①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483.梧州水陆交通发达,陆路有邕梧公路。水路,民船可通越南及滇黔湘边境。顺西江而下,可达粤港各埠。“故梧州不特为全桂货物出入之咽喉,滇黔商品,亦多假道于此。”②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217.梧州自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对外开埠通商之后,迅速发展成广西蔗糖集散中心和出口转运中心。出口货物以八角、生熟牛皮、糖等为大宗。糖主要由梧州用船运往香港,然后转运上海,销往华东和北方地区③《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108.。1927—1931年,广西梧州、南宁、龙州三关年均输出黄糖年值60 万毫币④广西毫币每元约值通用国币七角五分。广西省内所称国币,在二十一年度等毫币一元二角五分;在二十二年度等毫币一元三角,参见《广西年鉴》第一回凡例。,绝大部分经由梧州海关转运出口,“产地:柳河三成,大河六成,抚河一成。销地:港粤五成,上海以北五成”⑤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M].南宁:广西统计局,1934:412.。综上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梧州是广西全省蔗糖出口转运总中心,以转运至广东、香港和上海市场为主。据1936年统计,“广西全省出入口贸易总额达一〇八四五〇八五五元,其中百分之八十完全由梧州集散”⑥陈正祥.广西地理[M].上海:正中书局,1946(民国三十五年):119.。民国时期广西以梧州为进出口总中心的贸易格局,决定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绝大部分经由梧州转运出口。梧州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埠通商之后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将省外糖商收购汇聚郁江流域的蔗糖以及柳江流域和桂江流域汇集的蔗糖,通过电船或民船直运梧州汇聚,然后再转运广州、香港或上海市场,由此决定了梧州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四级集散转运中心(图8)。
二、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的成因与特征分析
(一)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的成因
蔗糖生产与流通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1.
第一,郁江流域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制糖业水平较高。这是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发展的人文历史条件。郁江流域所在的华南地区是中国甘蔗原生地之一。有学者指出,壮侗语民族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种植甘蔗和制糖的民族②覃乃昌.“蔗”“糖”考——兼论壮侗语民族对我国蔗糖业的贡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7-71.。清末民国以来,随着广西对外开放,郁江流域糖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邕宁县“甘蔗……其种有蜡蔗竹蔗二类……吾县南路蒲津乡下南一带,所有田亩,十分之八九,改为蔗畲,所产糖额,动以万计”③莫炳奎.邕宁县志:卷十九[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813.。郁江下游贵县糖业生产也颇为发达,“竹蔗,叶长如苇,茎小而韧,苏湾附近盛产,榨液制糖称苏湾糖,颇著名”④梁崇鼎,等.贵县志:卷十[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693.。左江流域糖业生产也有发展,崇善县“甘蔗,各乡种之者极盛”⑤吴龙辉.崇善县志[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242.。清代道光年间以前左江上游的龙州和宁明州,“缘上龙土司所辖之窑头各乡民,多种蔗造糖为业,米出不敷所食,皆赖宁明州米为之接济”⑥黎申产.宁明州志:卷上·市集[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66.。民国时期的龙州县,“蔗,有甘蔗、象蔗、竹蔗三种。竹蔗制糖,龙州出口货以此为一大宗也”⑦欧震汉,叶茂茎,等.龙州县志:卷三[M].油印本.南宁:南宁市自然美术油印社,1936(民国二十五年):65.。右江流域蔗糖业生产集中在右江河谷,以百色、田阳两县为最多,史料记载:“果品,有柑……有柚、有樜(蔗)等”,“恩阳……果属甘樜(蔗),亦榨汁煎炼为糖”⑧华本松.百色厅志:卷三[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46-47.。可见,郁江流域及其上游左右江流域种蔗制糖历史悠久,为晚清民国时期蔗糖运销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历史条件。
第二,郁江流域水运网络发达。这是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形成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广西境内河网密布,郁江是西江主干道和黄金航道,左右两江是上游主要支流,上通滇黔至大西南内地,下达粤港澳华南沿海地区。清末民国以来,随着电船、轮船运输业的兴起,郁江航运的重要地位和商业运输价值进一步凸显,为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的形成和运营提供了便捷的水运通道。为了更好地发挥郁江流域的航运价值,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广西省政府对邕梧线、邕色线、邕龙线等进行了小规模整治,施工河段主要集中在邕宁至梧州、百色至邕宁、雷平(今属大新县)至崇善(今属崇左市)、龙州至响水等⑨《广西航运史》编审委员会.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137.。从此以后,郁江流域航运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为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二)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的运营特征
第一,南宁是郁江上游蔗糖运销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清初(1644—1690年),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人大量来到南宁经商,利用郁江水运连通南宁与粤港的进出口商品交流,贸易甚为旺盛。清朝诗人黄体元诗云:“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作乱星浮。”⑩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综合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9.南宁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自开商埠后,有21个国家的商人来此经商,外国工业品不断地经此销往大西南内地,大西南内地的蔗糖等农副产品也源源不断地经此销往国外。左右江流域、郁江上游各县的蔗糖运销从南宁转运梧州或北海出口。据对南宁70 个行业1926—1934年的贸易额统计,糖业行居47 位①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534-536.。又据1926—1934年商业贸易额统计,饼食行居南宁70 个行业的38 位,酒饼行居48位②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536.。南宁的糕点于清代由广州传入。鸦片战争后,国外传入面包和各式西点。南宁推广的广式糕点造型美观,用料讲究,重糖轻油,成品皮薄馅厚,口味香甜油润,是南北方和西式糕点的混合品,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③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经济卷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590.。糕点、饼干等是南宁市民和郊区民众节庆喜日必备的甜食品,其生产制作需要大量蔗糖做辅料。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 万~10 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 万余人④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M].桂林:广西合作文化印刷厂,1948(民国三十七年):181-182.,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可见南宁是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
第二,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呈现开放性、稳定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通过南宁、梧州、北海等沿江沿海城镇商业网络,联通粤港沪市场,溯右江至百色通达滇黔市场,溯左江趋龙州与越南市场连接;或通过柳州经宜州或融县长安联通湘黔,可知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流通体系。同时,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与广西的西江、郁江、左右江主航道水运网络相契合,决定了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民国时期郁江流域公路建设兴起,到1935年初步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北至宾阳、上林,西北至百色,东经贵县(今属贵港市)、兴业到达玉林,延至博白、容县;西南经绥渌(今属扶绥县)、宁明过凭祥,通达龙州水口的公路运输网络⑤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运输管理局.广西公路运输史:第一册近代部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05.。然而,民国时期的广西公路建设无法动摇传统水运网络的主体地位,“广西的交通,昔日几乎完全利赖河川,最近数年,由于公路的发展和铁道的兴筑,情形虽略有改变,但大体仍以河川的运输为主”⑥陈正祥.广西地理[M].上海:正中书局,1946(民国三十五年):137.。在贵县,“湘桂铁路通车后,部分工业品从桂、柳输入,但私营商业与西江下游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梧州、广州、佛山来货占多数”⑦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77.。民国时期广西公路运营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公路运输价格昂贵。1935年,广西汽车运费仍较水运高10 倍,较铁路高4 倍,有水路的地方,绝大部分物资都是由民船或轮船承运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运输管理局.广西公路运输史:第一册近代部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10.。二是公路基础设施差。“广西公路建筑进行迅速,工程大抵草率,路基桥梁,均不坚固……内地值廉量重之农林产品则不能赖其转运。”⑨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210.因此,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受刚刚兴起的公路、铁路建设冲击较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与此同时,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又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例如,龙州是左江上游蔗糖运销二级集散地,广东糖商在龙州将收购的黄糖加工成白糖直达广州运销,与粤港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又如,贵县(今属贵港市)近邻梧州,榨糖季节梧州商人直接前来贵县乡村圩市收购蔗糖,汇集后直运梧州,与蔗糖运销四级集散中心联系。在贵县县城,糖商将汇聚的蔗糖集中,或运销柳州转运湘黔市场,或运销南宁经百色转运滇黔市场,这决定了贵县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是蔗糖运销二级或四级集散转运地。再如,邕宁县蒲庙镇,糖商收购苏圩、吴圩、良庆的蔗糖销往南宁集散,粤港客商也可以将汇聚的蔗糖直运梧州再转运粤港沪市场,进而与蔗糖运销四级集散中心联系。综上可知,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既遵循严格的层级流通秩序,有时又突破这种秩序约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特征。
第三,广东商人等省外糖商是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运营的主体。众所周知,糖商是蔗糖运销网络运营的主体。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经营蔗糖运销的主体是广东、湖南、江西等省外糖商,其中广东商人据主导地位。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广东省籍工商界代表人物集资在龙州镇的会馆街建成粤东会馆①罗三仁.粤东会馆和工商联合会小考[J].龙州文史资料,1986(6):64.。民国时期的龙州,“自清光绪中叶中法战争,大军云集,粤东商贾衔尾而来。及条约缔结,辟龙州为通商口岸,粤商遂争相投赀,始成巨埠,以故商场牛耳执于粤人之手”②欧震汉,叶茂茎,等.龙州县志:卷三[M].油印本.南宁:南宁市自然美术油印社,1936(民国二十五年):65.。在百色,经商也以广东人居多,清光绪《百色厅志》记载:“市廛商贾多粤东来。”③华本松.百色厅志:卷三[M].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45.1933年,百色商号共159 家,其中外省占78 家,外省籍中又以广东籍为最,计65 家,占比40.88%④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348.。在南宁,经商亦以广东人为最多:“南宁有商店979 家……资本属本省商人者,计619 家……资本为他省商人投资而来者,计299 家……其中亦以粤商为最夥,占他省商人总数百分之八十六。”⑤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M].南宁:广西统计局,1934(民国二十三年):365-366.郁江下游糖业生产中心贵县(今属贵港市),“清末、民国年间,县内商业主要集中在粤籍巨商手里”⑥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60.。可见,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在郁江流域城镇商业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无东不成市”决定了粤商在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中占有优势,蔗糖运销亦以趋东运销粤港沪市场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桂东南地区兴起玉林五属商帮,开始从事蔗糖等农产品运销,如在贵县,“14年,贵—兴—玉公路通车,玉林五属来贵县经商的人增多……23年,贵县共有商店968 家……本地商人崛起,经营农副土产品,盐庄和经纪行”⑦贵港市志编纂委员会.贵港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59.此处引文里的“14年”“23年”分别是民国十四年、民国二十三年。。可见,广西玉林五属商帮崛起,开始从事并介入贵县蔗糖等农副土产品收购运销,是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主体的一个新变化。
第四,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缺乏独立性,从属于农林土特产运销网络。甘蔗喜高温湿润气候,属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从种植、管理到收割加工制糖时间较长,一般以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甘蔗种植制度以春植蔗和宿根蔗为主,因此,每年榨糖季节和蔗糖运销旺盛时段集中在冬、春两季,“广西糖厂开榨期间,多由十一月中旬或十二月初旬至翌年二三月止”⑧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59.。每年冬春榨糖季节是糖商经营获利的黄金季节,省内外糖商往来郁江流域各产糖区乡村圩市收购蔗糖,再逐级汇聚百色、龙州、南宁或贵县等商业城市集中,或通过梧州、北海运销广州、香港和上海市场,或运销滇黔湘等广西周边邻省市场。但私商的逐利行为和经营方式的灵活多变,决定了糖商在从事运销蔗糖获取商业利润之余,在夏秋蔗糖运销淡季也会兼营谷米、木材等其他农副产品收购和棉纱、棉布、煤油、洋杂日用百货的运销,以获取经济利益和维持商业经营活动的延续性,可见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缺乏独立性,而是从属于谷米、桐油等农副产出口和外来洋糖、棉纱、日用百货进口的城镇商业网络。
第五,蔗糖运销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郁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是广西糖业生产中心。据1941年调查,广西78 县共有糖榨6585 付,郁江流域的邕宁、贵县等共有糖榨1961 付,占全省糖榨总数的29.78%。同年,邕宁、贵县等郁江流域产糖大县黄糖产量总计248737.5市担,占同期广西黄糖总产量的27.19%①彭绍光.彭绍光甘蔗论文集(内部资料)[G].南宁:广西甘蔗研究所,1999:15-20.郁江流域糖榨数,黄糖产量等两者所占比例系笔者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可见,郁江流域蔗糖业生产在广西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1900—1920年),郁江流域蔗糖业受洋糖倾销影响,糖业生产一度陷入衰落。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大幅提高洋糖进口关税,郁江流域糖业生产迎来黄金发展时期。1934年,新桂系在贵县投资120万元国币建成日榨蔗300吨的广西糖厂,同时从广东等地引进甘蔗良种推广种植,以满足糖厂原料需要,贵县一度成为全省白糖生产中心,产品远销上海和湘黔两省市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的汉、壮等族蔗农积极从事糖业生产并获得经济收益,大量蔗糖进入流通领域,增加了郁江流域农副产品输出总量。与此同时,外来棉纱、棉布、煤油、日用百货等商品通过商人运作沿着这一商业流通网络进入郁江流域城镇乡村圩市,从而密切了流域内城镇乡村圩市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促进了郁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龙州、梧州、南宁水运便捷,商业地位重要,商品运销范围广,在近代相继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蔗糖运销对郁江流域产糖区城镇乡村圩市产生了一定的经济辐射拉动效应。
然而,由于近代广西郁江流域重要城镇如百色、龙州、贵县城区人口偏少,均在2 万左右②“(龙州)人口约在二万左右;(百色)全市人口达两万。”“(贵县)全市人口计约二万。”见陈正祥.广西地理[M].上海:正中书局,1946(民国三十五年):122-123.“(贵县)全城人口二万余。”“(龙州)战前全城人口万余。”见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223-224.,1937—1945年郁江上游中心城市南宁城区人口在6万~10万,说明郁江流域沿线重要城镇的人口聚集效应不足,加之郁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使得这些城市经济腹地的内在张力和支撑力不足,导致城镇商业流通功能较强,生产功能较弱。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糖业生产巨大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第一,蔗糖生产规模小,制糖业水平不高。郁江流域制糖业生产水平在广西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总体来说规模偏小,“广西甘蔗栽培几纯为小农经营。有若干地域,农民以稻作为主,甘蔗栽培仅居农场经营中之副次地位……蔗农资本较裕,经营规模较大,能独自设厂备榨者甚少”③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民国三十年):59-60.。例如,据民国年间调查,龙州重点产糖区的霞秀乡平均142户蔗农拥有1台蚬木绞蔗机,彬桥乡平均每125.9户拥有1台④龙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州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479.。百色、田阳的制糖业也属于小规模生产:百色制糖作坊多为手工操作,部分用牛拉石碾榨蔗取汁,部分用手工压榨,出蔗汁率只有60%左右⑤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251.。可见,郁江流域制糖业仍以手工生产为主,产品以黄糖为主、白糖为辅,产量低,质量欠佳,“惜制法墨守成规,关于色、味、耐久等等,均逊洋糖,故不为糕饼糖果店所乐用”⑥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M].南宁:广西省政府总务处,1936(民国二十五年):192.。第二,蔗农深受糖商和高利贷的双重盘剥。在糖商和高利贷的双重压榨下,郁江流域大部分蔗农的生产经营常常陷入困境,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故广西之蔗糖问题,不仅为如何增进生产,兼应为如何免除蔗农所受高利贷资本之剥削”⑦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民国二十五年):9.。第三,广西出口的黄糖、白糖货值在农副产品出口总货值中比例偏低。民国时期,广西黄糖出口货值最高年份为1941年,黄糖出口货值比低于3%,同期白糖出口货值最高年份为1941年,白糖出口货值比也没有超过2%⑧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上[M].桂林:广西合作文化印刷厂,1948(民国三十七年):701-703.黄糖出口货值比:1932年1.4%,1936年0.78%,1937年0.98%,1941年2.88%;白糖出口货值比:1933年0.35%,1936年0.79%,1937年0.52%,1941年1.85%。广西黄糖和白糖出口货值比例,系笔者据广西黄白糖出口货值除以同期全省土特产出口总货值计算得出。。同样,郁江流域的黄糖白糖在农副土特产出口总货值比例偏低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蔗糖业也没有发展成郁江流域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广西糖业发展既缺乏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缺乏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外在张力、资金积累和社会共识,因此,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绩效有限。
三、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之评析与新时期展望
蔗糖生产和流通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蔗糖在人类生产生活和促进世界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像蔗糖这样一种天天同我们见面的微不足道的东西的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一部错综复杂的长达千百年的文化交流的历史。”①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9卷[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6.中法战争(1883—1885年)之后,广西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省内外糖商介入糖业生产、从事蔗糖运销的运作下,依托郁江流域发达的水运网络,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形成了南宁和贵县两个区域性集散中心,以趋东运销梧州再转运粤港沪市场为主、以运销滇黔湘邻省市场为辅的开放而稳定的商品流通网络。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沿着蔗糖运销网络逆向进入郁江流域城镇乡村圩市,密切了郁江流域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联系。郁江流域在近代相继开放了龙州、南宁两座城市,兼之北海、梧州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在商品运销上的拉动作用,晚清民国时期郁江流域蔗糖运销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使得郁江流域蔗糖业发展阻力重重,以致清末民初糖业缺乏政府保护而遭受洋糖倾销冲击,一度陷入衰落境地。20世纪30年代后国民政府大幅提高洋糖进口关税,加之广西新桂系的重视,郁江流域蔗糖业开始恢复发展,贵县广西糖厂的创办成为广西糖业现代化的先驱。但因随之而来的日本侵华战争,1939年广西糖厂被日军飞机炸毁,郁江流域蔗糖业再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近代广西糖业生产巨大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缺乏糖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社会共识和外在张力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广西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西糖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迈上了现代化新台阶。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糖业生产基地,蔗糖业和水电业成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甜蜜事业”已成为广西各族群众密切经济文化交往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共同平台。在20世纪末期广西糖业发展战略重心南移、西移的背景下,21世纪初左江流域的崇左市已发展成为“中国糖都”,进入新世纪郁江流域依然是广西糖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广西应充分利用郁江流域适宜发展糖业生产的地域和人文优势,充分挖掘甘蔗生产潜力,提高流域内壮、汉等各族群众从事糖业生产的积极性,引领郁江流域蔗糖业走现代化高质量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以“一带一路”倡议、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为依托,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国家政策叠加效应最大化,助推西江—珠江经济走廊深度融合,加快广西糖业现代化实现“二次创业”,推动八桂大地社会经济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