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制度的缺失与科举制度的演进

2022-05-24王明前

学术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丛刊近代史太平天国

王明前

史学界目前对太平天国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基础教育制度的研究,只有简又文先生在其《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之“科举考”篇中盛赞:“至于普及教育一点,尤为天朝乡土政治中之至大特色……如果革命成功,其课程必改进,教科书必增加,而其教师亦必另聘有才者专任无疑……这真是太平天国文化之特别高优点,与其革命意义之伟大处。”①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58:390.他特别肯定太平天国推出的启蒙读物《幼学诗》的价值,认为其“特别注重个人于各方面之伦理关系,包括神天、基督及五伦等以及人格、身心的修养……其内容思想清静,教理纯正,道德伦理观念尤为崇高,而完全是中国传统思想,涵有儒家精华,甚至道学奥义”②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册[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62:1328.。郦纯先生则在论及《天朝田亩制度》时指出,“(太平天国)社会基本上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社会,客观上不具备全体童子都得受一定限度教育的条件”③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M].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438.,因此,“《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教育制度只是一种理想,如同土地纲领一样,事实上并未实行。不过,这种理想如果实行,不管太平天国在制订时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必然发生一定限度内普及教育并给女子打开教育之门的结果”①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M].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439.。

上述结论均预设太平天国教育制度在太平天国取得革命胜利之后的光明前景,这一研究价值取向很容易忽略对具体历史实践本身的科学分析。事实上,太平天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基础教育制度,太平天国科举制度也没有建立在基础教育制度之上。对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研究理应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笔者不揣浅陋,拟以上述思路为线索,全面考察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演进,以期增加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史及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学术认知。

一、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制度的缺失及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其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及真命诏旨书。”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22.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制度设计中,规定启蒙教育以宗教知识为主要内容,由最基层行政官员两司马具体承担。

但是,这一制度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实过。主管教育事业方面,太平天国前期曾设立过育才官一职。据《贼情汇纂》:“贼选伪试进士,充各伪王府教读,间封育才官,使出踞地方,采访贤才。”③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95.清朝情报机构将之归类于“伪官不常置,及随时点派者”之属④同③。。可见这一职官尚处于草创时期,而且其职责似乎并非主管教育事业,而是或侍读首义诸王,或外访贤才。但是,据涤浮道人《金陵杂记》“伪育才官前封伪育婴官,有正副,将真贼之子姪辈,并掳得各省孩童,名为娃崽,令其自行送入此馆,令通文理者教习读该逆所撰妖书”⑤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21.,以及王永年《紫蘋馆诗抄》“学塾曰育才馆”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393.,则又说明育才官是太平天国官方教育机构育才馆,或育才书院的主官。同时,这一教育机构有贵族子弟学校的性质。另据张汝言《金陵省难纪略》“设育才书院,延师教各官子弟读,名育才馆”⑦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709.,说明其主要以太平军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

太平天国后期学校教育是否仍然沿袭前期育才馆学校教育暂付阙如。但是,据杨笃信牧师1861年报告称:“(天京)城内和郊区都有学校。我访问的一所学校共有14 名男孩。课本是天王的著作。在我看到的其他课本中,有一种三字经。”⑧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6.这可以证明后期天京仍然设立有与前期育才馆类似的官方教育机构,但学生只有区区十余人,说明其教育对象范围狭窄,应该仍然是贵族子弟学校性质,而且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讲授洪秀全的基督教教义。甚至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启蒙教育也是如此,据其自述:“老天王叫我读天主教的书,不准看古书,把那古书都叫妖书,我也是偷着看这三十多本,所以古书各色也还记得几种。”⑨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3.

除了学校教育,据艾约瑟牧师在南京淳化镇一位太平军将领家中看到:“他们领来了他的儿子,一个11岁的天真活泼的男孩。他在一名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天王出版的宗教书籍。我要他将正在读的书本拿来,他应声而去,随即从书房返回,拿来三字经和天条书。毫无疑问,洪秀全的著作被广泛用作部下的家庭读物。”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8.这表明,太平天国似乎同时存在家庭教育。太平天国还在军队设有专门人员从事启蒙教育。据寥村遁客《虎窟纪略》:“不论男女,见之即掳……稍通文理者,使之教小长毛识字,或为之书记。”②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中华文史论丛增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6.

太平天国的启蒙教育读物是官方出版的《三字经》,早在开国时期即刊印出版。该书重点宣扬太平天国意识形态中上帝创世纪神话,如“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万物备。六日间,尽造成,人宰物,得光荣”③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25.;耶稣赎罪神话,如“皇上帝,悯世人,遣太子,降凡尘,曰耶稣,救世主,代赎罪,真受苦”④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26.;以及洪秀全受上帝差遣下凡诛妖建立太平天国的神话,如“上帝怒,遣世子,命下凡,先读史,丁酉岁,接上天,天情事,指名先,皇上帝,亲教导,授诗草,赋真道,帝赐印,并赐剑,交权能,威难犯”⑤同④。。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具体以正身为原则的道德规范:“小孩子,正其身,正是人,邪是鬼。小孩子,求不愧,帝爱正,最恶邪。小孩子,慎莫羞,皇上帝,眼恢恢,欲享福,炼正来。”⑥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27.这也是洪秀全在早期宗教著作《百正歌》中提倡的道德精神。该书引得部分西方访问者的好评,如据1853年5月11日英国公使文翰(旧译濮亨)致函克拉兰登伯爵所述:“幼学诗不失为一部好书,其中文字句句皆足为基督教传教师所当采纳而作为传道册子以利中国人者。”⑦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916.但也有西方访问者如艾约瑟牧师对之不以为然,他批评指出:“在普通教育方面,它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取代中国的古典经书或三字经以外的任何书籍。假如他(洪秀全)征服了全国并建立起和平,这些书只能作为太平天国所奉行的宗教体系的指导性书籍,它们不能也不适宜构成一个全民教育的基础。”⑧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8.

现有史料表明,太平天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基础教育制度,无论是其倡导的宗教教育,还是世俗教育,均没有实现制度化。同时,其教育内容只局限在宗教意识形态一隅。太平天国的受教育权利只属于太平军贵族,不能普及一般民众,少数贵族子弟学校不足以支持全民教育体系。太平天国始终没有表现出建立全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行政意向。太平天国始终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植根于基层社会的基础教育制度,使得太平天国的城乡社会缺乏上下贯通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太平天国没能实现其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划的由最基层的乡官行使道德宣讲和民风教化的意识形态灌输职能,其基础教育制度的缺失则势必影响其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另一方面,上述基础教育制度缺失的现状,也势必影响太平天国政权以科举为手段选拔急需人才的效果。反观清朝直接继承历代中原王朝教育制度的成果,不仅强化基础教育制度的儒家道德教化功能,而且使之成为科举制度的基础。清朝基础教育制度因此为其科举制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科举制度吸纳的各民族人才又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可见,与清朝科举制度相比,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制度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其科举制度的效率,也成为影响其与清朝战争成败的原因之一。

二、太平天国前期科举制度的探索与洪仁玕的科举改革

史学界目前对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的研究,相对于教育制度本体,有较多关注,如商衍鎏先生在其《太平天国科举制度考试纪略》中提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于政治方面打击了封建专制,改良社会……一时除旧布新,显见得有摆脱数千年封建枷锁的气象。惟对历代封建帝王束缚知识分子的科举,则尚沿袭旧制,而颁行开科考试的政令。”①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M].北京:中华书局,1961:1.换言之,他并不认为太平天国科举制度有任何创新意义。而郦纯先生认为“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不脱科举窠臼,八股试士,是一缺点。但废除门第、出身等种种封建限制,使人人皆得应考,在考试制度上也发挥了平等精神,却是一大改革,比之清制,仍较进步”②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M].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63:474.,则肯定了其不拘资格的一面。

(一)太平天国前期科举制度的探索

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早在永安建制时期即开科取士。据丁守存《从军日记》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十八日记:“进(永安)州署,见贼于署外张贴伪文甚多……又有万寿诗联考取名次榜一纸,计四十余人,第一名则冯云山也。”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310.只是此记载系孤证,尚没有其他史料佐证,因此难以确认此事是否为太平天国科举的开端。

太平天国前期,科举制度的运转始终处于试验和变动之中。综合各种信息,大略可知前期科举分京试、省试、县试三级。其中,京试由于首义诸王均可以以自己名义组织科举,故往往以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的形式出现,而且始终没有形成制度化。据《贼情汇纂》,与科举相关的职官有天试正副提考、东试正副掌考、北试正副掌考、翼试正副掌考、湖北正副掌考、安徽正副掌考,均为“不常置及随时点派者”④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95.,恰可证明太平天国科举制度尚未成型,处于草创和试行阶段。

前期京试概貌,据《贼情汇纂》,京试“会试元甲三人,取中者为状元、榜眼、探花,封伪指挥职,次甲无定数,取中者为翰林,封伪将军职,三甲亦无定数,取中者为进士,封伪总制职”⑤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11.。这段史料未说明上述三甲究竟是哪一种考试,或许任一考试都如此设置。由于天京首义诸王均有资格组织科举考试,因此京试各试即以各王生日当月某日作为试期。据《贼情汇纂》:“其试以各渠贼生日为期:石达开二月生,试期以初一日为翼试,韦昌辉六月生,试期以二十日为北试,杨秀清八月生,试期以初十日为东试,洪秀全十二月生,试期以十月初一日为天试,以其子乃十月生也。一年凡四试。”⑥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12.总之,“其试亦无常,试期并不循例矣”⑦同⑥。。除了文试,太平天国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同时还开设武试。据《贼情汇纂》:“甲寅二月陷江宁省,因佐将乏人,故又开武科,以四月初一日为乡试……届期佐天侯赴教场校阅,先试马上箭五枝,次试步下箭三枝,无后场,技艺当日完场,应试者三百余人,皆各衙牌刀手,取中……为武举。十五日,韦贼赴教场校阅,谓之会试,加上马上炮三声,取中……为武进士。”⑧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13.

其他各家记载与上述清朝情报机构无甚出入。据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贼各伪王生日,先期进贡院考试,出题如东王九千秋,真道岂与世道相同等语。”⑨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58.另据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点状元”一首:“八月号东试,十月号天试。正月及二月,北试翼试又相继。六阅月耳四状元,唾手功名太容易,一称元,二称次(谓一甲二甲,为元甲次甲),传胪以下皆翰林,会元以下皆进士(叶三甲第一为会元)。”⑩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738.再据李圭《金陵兵事纪略》:“洪逆父子生日俱赐宴,畀以金牌,皆先期逼人入贡院考试。洪逆为正试,东贼则东试,余仿此。所取伪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各一,伪翰林数十,伪进士倍之。”①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60.

杨秀清在前期政治中的僭越独尊地位,在科举中也有表现。如汪堃《盾鼻随闻录》:“杨逆生日逼人考试,论题:‘真道岂与世道相同’;文题:‘皇上帝是万郭大父母,人人是其所生,人人是其长养’。诗题:‘四海之内皆东王。’”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99.另据《时闻丛录》之《孙亦恬金陵被难记》:“杨秀清谕:‘本帅等皆大汉之人,读大圣之书,岂受满贼之爵位……我定金陵之后,议定考试,开科取士。’”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2.再据李滨《中兴别记》卷九:“伪科之举,始伪东王杨秀清生日也。后伪天王洪秀全及韦、石诸酋生日每举之。试于贡院,题出伪书,如时艺题有曰真神独一皇上帝,又崇拜皇上帝。论题有曰真道岂与世道相同,说题有曰四海之内皆东王,试贼题亦类此。录取者约百余人,僭拟廷试,传胪,张榜,有状元、榜眼、探花、翰林、进士名称。”④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2册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9:148.以上史料均说明,杨秀清不仅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凌驾于洪秀全之上,在科举上也处处表现出唯我独尊的倾向。

前期京试考试内容,自然是以太平基督教为主要内容。太平天国天历甲寅四年(1854年)五月二十三日东王在回答英国公使问询的诰谕中宣布:“天京考试,皆从上帝真道内举意为题,无用经典。凡清之生监,职非天爵,均行革除。有材者许赴天国考拔,量才授用也。”⑤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0.所谓“上帝真道”,即从太平基督教著作中命题。另据姚宪之《粤匪南北滋扰纪略》:“先后两次开科考试,皆经咒中题,亦有诗题。第一次伪状元系江宁人,第二次伪状元系扬州人,状元之外另有几等名目,但取人不多耳……诗题‘四海之内皆东王’。”⑥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6.再据半窝居士《粤寇起事纪实》:“秦都司之戚车某江浦县人,先为胥吏,被掳至金陵,应赭寇之试,中伪状元……问贼中考试之事,车某云:‘以天主教之语为题,亦试二场,每场作论一篇。’”⑦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又据伍承祖《山中草》:“贼在江宁,凡再开试,试题皆取逆书中语,江宁人有被逼试者,已列名,自逸去,不肯汙伪职。”⑧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9.以及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十二日丹阳典铺来信:“据南京逃归难民云,六月十三日逆匪开考,有千余人赴考,其中逼勒者甚多,题系策一、论一、诗一,不用时文,取中六百三十三名皆押往船上,闻说载往广西。”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372.所谓“逆书中语”“不用时文”,也都说明太平天国科举内容的意识形态性质。

但是也有例外,如据佚名《金陵纪事》:“八月初十日在南京开科取士,连出三示,用文用策,又谓孔、孟非妖书。所取皆打油与文人不通者。”⑩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此处明言“孔孟非妖书”,说明命题或曾突破太平基督教限制。另据《忆昭楼时事汇编》:“今日逃出难民称:贼又开考,伪题‘太无上帝皇上帝’,二题‘逸者待劳’,复试题‘能治其身’,二题‘能治其力’,取中伪状元姓戴,即系前科伪副榜。”⑪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60.其中“治其身”“治其力”的表述,也出自儒家经典。上述现象表面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也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主政者杨秀清本人即具有儒家化行政思路,因此在命题时有意包容儒家,也是可能的。

前期天试具体形式,据佚名《粤逆纪略》:“八月十二日,杨逆传令,凡各馆书手,均于贡院考试,不从者加以鞭扑。是日即以伪书命题,不拘各体,于是皆写百余字以塞责。次日又令再试,仍以伪书命题,限五百字,六韵诗五首。伪官亦有应试者,约三百人。数日发榜,有一、二、三甲名目,状元、榜眼、探花俱金陵人。十月又试三日,规模与前相类。”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8-69.所谓“不拘各体”,说明因为处于试行阶段,科举考试形式即文体暂时还没有统一格式;从“皆写百余字”推断,当沿袭清朝策论形式;而“六韵诗五首”,又说明太平天国反而恢复了早已被清朝科举废除的诗体形式。这一切也说明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还处于试验过程中。

京试以外的科举考试为省试,仍沿用清朝乡试旧名。据《贼情汇纂》:“中者无定额,亦不论门第出身,取中者即为举人。一名授军帅之职,二名以下,授师帅之职。当发榜后,其伪举人,即赴伪守土官署报名,给以行资,具舟车送入江宁应伪会试。”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12.太平天国天历甲寅四年(1854年)先后在安徽、湖北举行乡试,“其试文亦如八股,诗则试贴,惟题目出自伪书,不本四书五经,及子史文集。安徽乡试文题:真命天子福命将。湖北乡试文首题:真神独一皇上帝,次题:皇上帝乃真皇帝。诗题:天父下凡事因谁?耶稣舍命待何为?凡诗文题,皆出自洪秀全”③同②。。由于不拘资格,“其应试者多僧、道、巫、卦卜、星象之流,以贼严禁醮祝,多毁寺观,此辈无栖身之所,求食之资,知读书有志者,皆不屑为所污”④同②。。由于太平天国求贤若渴,录取资格也自然适当放宽,如“在湖北乡试入场未及千人,取中者至八百余名,固由考官无学,气类相聚,亦洪逆宽其资格,诱以仕途,且示士心悦诚服,进取者众也”⑤同②。。省试考官由天京朝廷指派,如据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武立勋,伪天试状元,和州人。东贼使往安庆为正掌试官,因出五经题,贼怒曰为妖,降为伍。”⑥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79.

具体而言,安徽乡试,据储枝芙《皖樵纪实》所记安徽潜山县情况,“咸丰四年五月,贼安徽乡试,勒应试者二十七县,中举人七百八十五名,胁潜中举人三十名”⑦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7.,“(十一月)贼伪天京开科。咸丰五年夏五月,贼安徽乡试。勒士至……秋七月,贼伪天京开科”⑧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8.;“咸丰七年三月,贼勒各县开童子试,进文武秀才,伪监军为试官,不应者罪之,胁潜进文士三百六十名,武士一百二十名。贼曰文生、武生为文生、武士”⑨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9.;“(五月十一日)贼于皖城开伪乡试,胁潜中伪文举人八十四名,伪武举人七十三名”⑩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40.。潜山县科举记录从咸丰四年(1854年)延至咸丰七年(1857年),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科举在安徽实现制度化运作的结论。作为太平天国长期占领区的安徽,民众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认同也突出表现在文人应试的踊跃上,以至于李秀成在被俘后的答辞手卷中坦陈:“安徽应贼试者尚有三百余人,南京应贼试者不过数十人而已。”⑪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8-69.

其他省份,如江西乡试情况,据张宿煌《备志纪年》:“咸丰七年夏六月伪试。先是五年贼因官军来,不果行。至是凡取入伪学者,逼往鼓(彭)泽大考。”⑫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36.另据《同治金溪县志》:“咸丰七年十月间,伪翼王至郡,征各县生童赴郡考试,士多越境避者。”⑬杜德风.太平军在江西史料[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152.咸丰七年(1857年),距离太平天国江西政权覆灭仅余一年,太平天国当局仍然在大力准备科举,足见这一制度平时运转之有效。湖北情况,据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奏称:“该逆闰七月在鄂城开科取士,兴国之人应试者最多。”①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1287.这也符合兴国州民众对太平天国政权支持尤力的实情。

西方访问者也对太平天国前期科举制度的运作有所关注,部分访问者肯定太平天国科举以基督教内容代替儒家内容的做法,认为此举可以改变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如英国广州领事馆翻译麦迪乐乐观地报告称:“东王曾发出公告,在天朝治下,将以圣经为考试题目,用以替代儒教的经典。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将来全国的官吏,大都由此一途出身,而且全国男子都要熟读圣经。”②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下[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58:2001.另据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葛必达转达一位太平军人士的话:“科举考试中的诗题今后将以我们的宗教书籍为题,今年(1853年)已有400多个中国人取得了功名。”③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2.而部分访问者则对太平天国科举不拘出身这一点津津乐道,如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报告称:“他们得安庆后,即开科取士,按旧名册通令士子赴考,此外甚至工商各界皆准应试。有一卖果者,考中举人而得官职。科场命题,皆由他们宗教的圣书选出。”④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58:396-397.

总之,太平天国前期的科举制度,确实有诸多值得赞赏之处,如不拘出身等。但是,现有史料也充分说明,太平天国并没有使其科举制度建立在基础教育制度之上。如前文所述,太平天国建政于戎马倥偬之际,缺乏制度建设,虽然科举制度逐渐实现制度化,但是基础教育制度却毫无建树,这至少说明太平天国缺乏长远眼光,而只满足于依靠科举取一时人才之需,实在不能不为之扼腕。

(二)洪仁玕的科举制度改革

洪仁玕执政后,特别选择科举改革作为自己树立政治威信的契机。据李圭《金陵兵事纪略》:“洪逆昆弟行仁玕潜入金陵……旋封为伪干王,兼称伪军师,掌文衡正总裁,伪政半出其手……适贼中开伪科,考选甄别悉委干贼,干贼亦妄以收揽人才为己任,所有伪主考、伪总裁者,无不奔走其门下。”⑤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2-273.在他主持下颁布的《钦定士阶条例》试图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改良。

首先,条例规范了各项考试的时间,将杨秀清时期以诸王名义的科举考试统一为天试一项,客观上取消了名存实亡的东试、北试和翼试。条例规定:“自癸好开科,以天王万寿时举行,旋移于幼主万寿时,以每年十月初一日宏开天试,复改为每岁三月初三日考文秀才,三月十三日考武秀才,五月初五日考文举人,五月十五日考武举人,各省皆然。于九月初九日考文进士翰林元甲,九月十九日考武进士等;又于每岁正月十五日试选各省提考举人之官。”⑥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48.

其次,修改各种科举名目:“改秀才为秀士,谓士人荣显之初如卉木之云永也;改补廪为俊士,谓智过千人为俊也;改拔贡为杰士,谓才过万人为杰也;改举人为博士,谓其博雅淹通也,今于庚申十一月蒙诏改为约士,谓能通彻四约也;改进士为达士,谓其通达事变足以兼善天下也;改翰林为国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国,以国士报之自克以国士报也;至武秀才等则改成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英谓其英多磊落也;猛谓其猛可济宽也;壮谓其克壮大猷也;威谓其有威可畏也。”⑦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49.

最后,重新规范科举考试层级为乡、县、郡、省、京五级。条例规定“拟每年试期,于二月举行乡试,由各省郡县师帅先期出示,并行文至该师帅所属之旅帅、卒长、两司马,其各统下有愿应试者令各造名册先期送师帅处。师帅汇集本师名册一并呈送军帅。军帅先期出示,于二月初三日考乡文学一场,其首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乡武学一场,其首一名曰艺士,由军帅典试,文武均取首一名,军帅给以信士、艺士执照……每年三月举行县试,县监军先期出示,于三月初三日考县文学一场,初六日复试一场,其首二名曰秀士;三月十三日考县武学一场,十六日复试一场,其首二名曰英士……拟每年钦遣各郡提学,考俊士则两文一诗,考毅士则马箭三枝布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拟每逢子午荣酉年由京遣放提考每省正副各一员。提考先期行文,于七月初七日考约士,三文一诗;初九日复试一策一论一诗,由提考出题。于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十九日复试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并默写武略一节,由提考校阅”①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54.;“拟每逢辰戌好未年,集各省新旧科提考所取之约士、猛士及荣酉年提学所取之杰士,先期来京恭应天试。考取之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国士、威士,三甲达士、壮士于九月初九日考文士子,首场三文一诗,九月十二日次场一策一论一诗,由真圣主颁诏命题。于九月十九日考威士子,首场马箭三枝,步箭五枝,九月二十二日次场考弓刀石技勇,二十三日复试步箭五枝,各默写武略一节。正副讲武官随正副总阅襄理,所有文武甲乙均由正总裁评定”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55.。

总之,洪仁玕的上述改革举措,除了规范科举制度形式,使前期试验进一步定型,没有任何其他特别意义。而这种形式的规范,也仍然是以其政治上强调中央集权为基本价值取向。遗憾的是,洪仁玕在规范科举考试形式的同时,并未以此为契机科学规划基础教育制度,从而使太平天国教育和科举制度不能服务于《资政新篇》中提倡的近代化梦想。

三、太平天国后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功效

(一)太平天国后期科举逐渐制度化

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科举制度,董蔡时先生认为后期太平天国科举,首先“把原来县、省、京三级考试改为乡、县、郡、省、京五级考试制”③董蔡时.太平天国在苏州[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95.;其次,“太平天国反对八股取士,反对浮词虚文”④同③。。总之,“作为培养选择革命积极分子,补充革命队伍的骨干力量,太平天国苏福省地方政权重视了考试制度,是完全应该的”⑤董蔡时.太平天国在苏州[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02.,但是,“太平天国地方当局还没有认识到培养人材的学校更须加以控制、整顿和改造”⑥同⑤。。此论注意到太平天国科举与基础教育的脱节,颇有见地,但是董氏认为太平天国反对浮词虚文,则是不准确的。

太平天国后期的科举制度,在考试程序上基本落实了洪仁玕的设想。据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伪试以每年二月初二日军帅文试,取信士一人。十二日武试,取艺士一人。三月初三日监军文试,取秀士二人。十三日武试,取英士二人。四月初四日总制文试,取贤士二人。十四日武试,取能士二人。五月初五日省提学文试,每五人取俊士一人。十五日武试,每五人取毅士一人。逢荣酉两年五月二十五日,集新旧信贤秀俊士考拔,每五十人取杰士一人。每逢子午荣酉年七月初七日,省提考文闱,中式者曰约士。十七日武试,中式者曰猛士。每逢辰戌好未年九月初九日,正总裁文天试:一甲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曰国士,三甲首名曰会元,以下曰达士。二十二日武天试:一甲同名,二甲曰威士,三甲首名曰会元,以下曰壮士。”⑦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442.另据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初四日记:“闻伪天京会试,吾邑(常熟)文中三人,武中六人。”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1.而据赵烈文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二十二日记“《钦命记题记》一本,其取士程文,其题目皆其节令,凡七节,有云《太兄升天节记》、《太兄暨朕登极节记》、《东王升天节记》等类…此书庚申所刊”②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9.,则说明科举制度化在洪仁玕的大力倡导下得到稳步推进。庚申年即1860年,这一年出版了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科举题库性质的官书。另据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记载,1861年12月1日,“天王诏令每年正月由两司马卒长师旅帅等开考,有两文学、两武学、旅文学、旅武学等名,其县试郡试等仍从旧制”③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831.,但具体出处不明。

天京天试的情况得到西方访问者的证实。据慕维廉牧师转述干王洪仁玕的话:“每年都将举行考试,所有的官员都将参加。在这些考试中,将主要以《圣经》为课本,根据答卷人圣经知识的高低来决定他们在国家中的相应职位。考中者将被授予某种官职,无论官职大小,都将定期到各地布道。”④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5.这位牧师的另一份报告称:“今年(1861年)在南京曾举行了一场文科科举考试,应试者约有200名书生。这些书生都是在研读上诉著作中得到培养的,他们要写出与圣经相关,或者以引用圣经警句为题而展开论辩的文章。”⑤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1.

科举制度在后期各地的落实情况,以苏福省省会苏州为典型,呈现日益制度化的趋势,考试内容也仍然如前期一样强调宗教精神。据寥村遁客《虎窟纪略》,“(咸丰十年)九月,贼出示招考。贼开伪科秀才曰秀士,举人曰博士……首题:同顶天父天兄纲常。次题:禾王作主救人善。诗题:一统山河乐太平。邑吴投考二人,皆取伪博士”⑥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中华文史论丛增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6.;“(咸丰十一年三月)十四日,伪监军考童生,吴邑与考者二十五人,原系庠生四人,题:真道岂与世道相同。次题:道之大原出于天。诗题:万国来朝。里中亦有去应试者,皆乡官勒令进城,诱以有钱给与……二十四日,伪总制考童生,取伪秀士二十三名,给付贼凭一纸。文题:能救人灵享福无穷。策论题:坚耐心肠倍加研炼。诗题:师克在和”⑦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中华文史论丛增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2-33.;“(五月)十八日,贼开伪科,所取有约士、杰士、俊士之分,伪题:皇上帝为天下万郭大共之父,人人是其所生所养,人人是其保佑。又天父有主张,天兄有担当。又天生真主坐山河。与考者百余人,取伪约士七十五人,伪杰士十七名,伪俊士十一名”⑧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中华文史论丛增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4.。以上信息说明:首先,后期苏州地区的科举考试,基本落实了洪仁玕的规划,实现了在乡、县、郡,直到省的各级考试;其次,考试内容仍然以基督教内容为主,形式包括文题、策论题、诗题三种,具体随考试等级搭配。

另据潘钟瑞《苏台麋鹿记》:“期年之后,开科取士,贼之命题不于四书五经,而于赞美词中,应试者寥寥,无不获售,一试而跃为名士,再试而贡入伪京。”⑨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90.这说明太平天国科举录取标准不高,以鼓励文人踊跃投考。再据沧浪钓徒《劫余灰录》:“贼亦开科取士……而取士勒令乡官举报,其怀才者畏贼如虎,莫敢应试,率士而无行者应试,故稍知文理者皆掄首选……是科太仓陆殿,农民也,中解元归。”①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144.说明太平天国科举不拘考生身份。所谓“怀才者”即仍然怀念清朝的有功名文人,一般会抵制太平天国科举。而所谓“率士而无行者”往往踊跃参加,甚至出现农民高中解元的事,这在清朝社会当然是咄咄怪事。又据冯氏《花溪日记》:“咸丰十年十一月初二日,闻苏州贼开考,文题‘及其成功一也’,诗题‘太平天国万万年’。”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90.以及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十九日记:“闻贼在苏试士,题为‘同顶天父天兄纲常’,二题‘禾王作主救人善’,三题‘能正天所亲’。诗题:‘一统山河乐太平’。”③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初六日记:“闻苏省乡试题为‘天父有主张,天兄有担当,积善之家必有余论’、‘诛残妖以安良善策’。榜出,吾邑中式者三十三人,遗一人,分博士,约士、杰士等第……见伪示,九月天京会试,准举、贡、监、布衣一齐入场,不拘新举子,亦借求才之意,诱进群儒。”④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8.均可证苏福省建政当年即举行省试。

苏州属县常熟的主政者是李秀成的亲信钱桂仁,因此其科举情况与苏州类似。据顾汝钰《海虞贼乱志》:“次年(咸丰十一年)二月,钱侯二逆悬牌于三月初三日考试文武生童,发伪札饬各师旅帅,每师名下送考文者五名,考武者一名。”⑤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371.另据汤氏《鳅闻日记》:“(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二日,城内钱逆发伪告示札谕,要招童生考试文章,着各乡官四处寻觅……于初一日进场,分常、昭两邑,出四书题:‘先之劳之足食足兵’。又诗一首。复试赋一篇……百余童生,取中四十余人,遽作秀才,贼中名为博士……文既考毕,又考武。亦不弓箭,但走马使刀而已。后来又送到苏州考中举人,名为约士。再到南京考中进士。”⑥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6-347.再据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十八日记:“城匪于十六日县试……题为‘赦小过举贤才’。昭文题为‘知我者其天乎’。策论为‘广大无边’。上下塘应试四人,除不完卷者皆取进。”⑦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以及佚名《庚申(甲)避难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七日记:“长毛有告示来镇,三月初三日要县考,十三日苏省府考,每旅帅要文童三十名,武童三十名,初一日动身。”⑧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4-215.十二月十二日记:“县中有应长毛试者,由秀才而中举人,由举人而中进士,点翰林数人…又有武会元一人。”⑨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9.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十一日记:“常、昭长毛又要开考,传各处童生。”⑩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3.三月十八日记:“十六、十七、十八,晴。长毛此数日考秀才。”⑪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144.三月二十日记:“今岁考秀才者甚少,两县不过五十余人,将各军帅关起,着令唤人补考。”⑫同⑩。四月初七日记:“今年考秀才,本镇有两人俱入学,鹿苑亦有二人,恬庄有一人。”⑬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4.均说明常熟县的科举无论从基层动员到组织参加苏州乡试,均与苏州政策同步。

苏州属县吴江县科举,据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伪行文告示,招文武生应试,里中赴考者四人……十一日,伪乡试头场。十五日,二场。镇中中式三人,拜称博士;钟志成,计姓,任性”⑭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5.;“(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六日,伪监军出示招文武生应试……十五日,伪考试。十六日,复试。与考者四十余人……六月初三日,伪乡试,镇上中式二人,称伪约士:钟小四,任性”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7.。松江郡科举,据姚济《小沧桑记》:“去年(咸丰十年)九月竟在大考棚考试,亦有鼎甲,其所出题目一文一论一诗。其文题云:‘坦盘惑鬼语,红水浸天下,上帝永约云,弯弯曰教化’。论题云:‘孝敬父母孝敬爷’。诗题云:‘求鱼得吴,犹饿人求饭得菜,五言八韵不限韵’。”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462.无锡郡科举,据佚名《平贼纪略》:“(无锡)城贼黄和锦奉伪令举办伪试,勒令各乡官招能文者,取齐监军局,得数十人,监军送城应试,以杜撰鄙语命题,锡金取三十余人,名曰‘约士’。旋赴金陵乡试,锡金中式二十人,名曰‘达士’。”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277.以上各郡县科举情况也均与苏州同步。

浙江省嘉兴郡与苏福省同时建政,其科举自然与苏福省同步,其中又以桐乡县最典型。据沈梓《避寇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十五日记:“见符天福贴告示于关帝庙,招桐邑生童投辕报名,定于初十日开课,评文取士。每月三课,分上取、次取、备取三等。”④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八[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另据佚名《寇难琐记》:“同治元年三月间,忠王有令,各属开考,人多不应,啖以利乃往,桐乡共得二十四人,取进士十八名为秀士……定于五月赴苏郡试,九月中金陵会试,然多事之秋,未能各县取齐。嘉兴属唯桐乡行之,符天安出题,不用四书,彼处自有洪姓干王新造之书。至策论、赋诗亦多,即近事为题,俚鄙不堪。”⑤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江浙豫皖太平天国史料选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198.嘉兴郡的科举得到忠王李秀成的直接关注,桐乡县考生也直接参加苏州郡试。

浙江省其他郡县,绍兴郡科举情况,据古越隐名氏《越州纪略》:“贼称秀才曰‘秀士’,二月行科举,举秀士,令旅帅各贡三人,既而会试之。首题为:‘进贡基笃尽弟道,恭敬魂哥永荣光’。”⑥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770.另据王彝寿《越难志》:“同治元年四月伪天王以伪文状元(缺一字)天安充正提考官,伪文传胪书天燕充副提考官,来浙开科……各令邑佐将先试文童于郡城,送中试者再试于省……山阴题:‘进贡上帝尽子道,敬孝魂爷福久长’。会稽题:‘进贡基督尽弟道,孝敬魂哥永荣光’。萧山题:‘进贡幼主尽臣道,令知幼主见天父’云云。诗题:‘赋得万郭定威宁,得宁子五言六韵’。越二日出榜,每邑进(俊)士一人,秀士十二人。复试题:‘重拜皇上帝’。诗题:‘运筹设策马衔枚,得枚字七言八韵’。”⑦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9.由天王钦点正副提考官到浙江组织开科,足见太平天国对通过科举广泛吸纳人才的决心。省会杭州虽然克复较晚,但是对科举一事也绝不拖沓。据钟慈生《志哀诗》记浙江仁和县事:“征诏岂同求博士(村间勒赴伪试)。”⑧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58:444.另据西方访问者聂牧师(Neving)称:“据说,在占领杭州之短期内,他们已筹谋开科取士,而以圣经章句为试题。”⑨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下[M].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58:1974.

(二)太平天国后期科举的社会功效

在儒家文化氛围浓厚的江南地区,太平天国科举总被抵制。但是仍然有部分边缘文人通过积极参加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热烈拥护太平天国。如据昆山绅士王德森《先世遗闻》:“有新阳廪生孙启楙,号吟秋,考中长毛解元,其文有‘恨不得杀尽妖头,上答天王之高厚’句,得意甚,逢人辄曰:‘吾道行矣’。”⑩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1286-1287.另据《桐乡县志》:“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杭省再陷,贼势益张,公然考试文武童生,无赖子竟有投诚者,不过数人而已。”①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上海:上海书店,1986:706.

尽管面临抵制,太平天国当局还是尽力发挥乡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乡官掌握社会资源的有利条件,动员文人参加科举。据施建烈《记无锡县城失守克复本末》:“咸丰十一年七月,贼勒伪乡官举行伪试,令曰:不应试者砍其手,资餽试者,按图报名。”②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54.据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十一年三月初,着每一旅名下,出童生五名捉考,所有已经入学或已中式一二榜者,一概无算,总以童子试为始……初六日,扃门考试,常题足食足兵,昭题先之劳之,太仓举贤才。贼中亦有略知文墨者,取五十人。初七日,武场,马步箭刀石,所取甚广”③柯悟迟.漏网喁鱼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52.;“同治元年三月初一日,考试文童,着师旅帅硬捉……题出:知我者其天乎?吾方无一取者。初八试武童,又因所来考者皆未完卷,重新补考”④柯悟迟.漏网喁鱼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57.。据汤氏《鳅闻日记》:“咸丰十一年四月闻新进长毛秀才,又得乡官包办,护送到苏伪忠王处作乡试,取中常、昭伪举人十八名,称为约士。”⑤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9.据陆筠《海角续编》:“贼中伪试,出题不拘何语。其与考之人,多半强逼。考期前数日,贼着伪军帅各师要有几人去考。乡官闻村镇有读书人,必须设法往劝,代为报名,至期引入城中。”⑥陆筠.海角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6.据王步青《见闻录》:“雅慕求贤名,开科取士,秀才曰博士,举人曰约士。遣正副伪主考二人,于春取博士,夏取约士,秋则使贼护送金陵会试。而伪天王下伪诏,以江、浙两省文才渊薮,一试不足尽其才,宜颁诏恩科,广收遗才。然其所取者皆市井无赖,乡官之所劝驾而来,有真才者不至也。”⑦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中华文史论丛增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40.据王彝寿《越难志》:“同治元年四月伪来王遣其经政司袁某为试官,调乡官中之曾为诸生者入阅文。又令每旅必得赴试者五六人……于是各乡官趣人赴试,约每人与四金……合山、会、萧多至六七百人,其中半诸生也。”⑧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9.经济利诱也是劝导文人参加科举的手段。据曾含章《避难纪略》:“贼中伪考试,常熟取者曰秀士,苏州取者文曰博士、约士,武者猛士、勇士,金陵取者曰俊士、杰士……应伪考试之人,初犹令伪乡官胁从之,皆无耻之辈,稍识数字者应之,亦无有不取者,取后皆与洋钱三、四元,此贼之以利诱人也。后通文墨者亦应之,甚有生员、廪生亦应之。”⑨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2.另据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九日记:“见牌示常昭邑试定于上巳,案首奖银二十两,其次递减,与考者免掠一村。翰林称国士,进士称通士,举人称博士,贡生称俊士,生员称秀士……武则有猛士、威士、壮士、毅士之等。”⑩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

后期科举尽管遭到抵制,但是仍然产生了一些良好的社会效果。首先,太平天国通过科举制度,获得了部分拥护太平天国的文人积极分子的主动投效,如吴江县监军钟志成,就是通过科举得以执掌吴江权柄的。据《柳兆薰日记》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初四日记:“同里有不肖生员钟某九月中长毛考取伪举人,在镇颇作威福。”⑪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上海:上海书店,1986:706.其次,科举产生的太平天国士人,在后期农村政治中发挥过些许作用。如据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初十日记:“闻新进士文者官统制,武者官(缺二字)……回籍包揽词讼,阴图局规怂人捏浮收之弊,诬告乡官,朱局遂至被控。”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这说明太平天国科举士人起到了一定的行政监督作用。但是,当时即有西方访问者对太平天国科举的效果持消极观感。如艾约瑟牧师称:“该城(苏州)叛军首领最近推行的另一项措施是科考制度。士大夫阶层中应试者寥寥无几……新近的一次考试只有60 人参加,考试的题目是‘同尊天父天兄掌握万权’……在选定上述考题,宣称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和在名义上评判这些试卷的首领们中间,这种人极少,甚至没有。此外,他们对举子们的文字也根本提不出什么要求……这些考试无法体面地进行下去,除非他们能在这个国家掌握更多的权力,并把有助于重建这个国家已被破坏的政治机构的优秀学者和能人吸引到自己一边来。”②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2-273.换言之,他认为太平天国科举还是应该回到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老路,以吸引文人主动参加。

(三)太平天国后期科举中的儒家化表现

耐人寻味的是,常熟科举中不断出现儒家经典内容,无异为后期科举的异响。据龚又村《自怡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初九日记:“(常熟)出四书题为‘足食足兵’,赋得‘礼门义路得‘(缺一字)’字’……正案有名即作秀才,常、昭额名十三名,余为广额。择日送学习仪,至圣像已毁重塑……俟端阳再送苏福省试,取中者即作举人,重阳再送天京会试。主乡试者为伪状元、伪探花。”③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63.十三日记:“闻邑试初覆,常熟策题为‘智者踊跃’,昭文策题为‘愚者省悟’。古今体诗题为‘琴囊剑铗棋枰诗筒’。昭为‘茶烟蕉雨琴韵书声’。俱不拘体韵,末覆题常为‘春草碧色’,以‘金勒马嘶芳草路’为韵。诗题则‘经明行修’得‘明’字,昭为‘春水绿波赋以’(缺七字)为韵。诗题则‘为国求贤得求字’。常熟取进谭可大等二十五人,昭文取进吴载尧等二十五人。”④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3.其中的一道赋题有“礼”“义”字样,显然来源于儒家经典。另外在形式方面,常熟科举也出现了古体诗科目,这无疑是对天京朝廷,特别是洪仁玕新政提倡晓畅文风的背离。这或许是常熟主将钱桂仁宗教意识淡薄,有意抵制天京宗教狂热的反映,也是后期地方军事贵族专横的表现之一。另据佚名《庚申(甲)避难日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初八日记:“初四传童生考。考题:‘足食足兵,先之劳之’。诗题:‘明经取士’。赋题:‘春草碧色’。两县考者共有一百余人,取中者五十人,皆有赏钱,闻武亦考取十余人……限期初八日考,闻知又未考成。”⑤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5.其中,“明经取士”,明显也是儒家意识的反映。在常熟科举中甚至出现了考生拜祭孔子牌位的现象,据汤氏《鳅闻日记》:“学宫已毁,像亦无存,乃具纸位望空拜之。”⑥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7.

桐乡县主政贵族钟良相,在以濮院镇为中心的地区实施的堪称“仁政”的农村政治,是太平天国时期儒家化政治的最高成就,这一点在科举上也有表现。据沈梓《避寇日记》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二十七日记:“桐乡长毛开考秀才曰秀士,军帅姚某伪考官,顾小垞陆巽斋阅文,首题‘君君臣臣’,次题‘真天真主’,诗题‘四海一家皆兄弟’,皆教书中语也……初八日招覆试,题目五道:文题‘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而喜与予游(缺一字)’、‘开辟独一论’、‘天国三大政赋,以耕田、铸钱、取粮三大政为韵’、‘桐乡县城破废不堪记’、‘十八学士登瀛洲诗得登字’。”⑦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八[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6-117.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初一日记:“二月二十八日,夏月帆在庐山寺开考,周砚圃为正主考,首题‘悔悟不醒’,次题‘远者来’,皆天主妖书之语,秀水考者二十九人,进十人。”①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八[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3.其中,三月二十七日的考试出现了“天国三大政赋,以耕田、铸钱、取粮三大政为韵”这样的直接切中现实需要的命题,表现了钟良相投身农村建设的热忱。

但是,这种儒家化现象不可能成为后期科举的主流趋势,因为太平天国当局对科举意识形态内容的控制仍然是十分严格的。据陈庆甲《金陵纪事诗》,“贼目某到苏开考,因出五经四书题,被诛”②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剪辑: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401.,即说明了这一点。

四、太平天国基础教育制度及科举制度之评析

综上所述,如果把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的演进轨迹放在其教育制度的整体框架下加以考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基础教育制度,无论是其倡导的宗教教育,还是普通世俗教育,均没有实现制度化。少数贵族子弟学校不足以支持全民教育体系。同时,教育内容只局限在宗教意识形态一隅,这是由太平天国贡役制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太平天国的受教育权利只属于太平军贵族,不能扩展到一般民众,而这一切也正是与太平天国教育制度的缺失互为表里的。具体到其前期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建立在基础教育制度之上,这至少说明太平天国缺乏长远眼光,而只满足于依靠科举暂时取一时人才之需。洪仁玕在规范科举考试形式的同时,也并未以此为契机科学规划基础教育制度。至于后期科举,以儒家化政治相对成熟的苏州为例,一方面,基本落实了洪仁玕的行政规划,实现了在乡、县、郡,直到省的各级考试;但是另一方面,其考试内容仍然以基督教内容为主,形式包括文题、策论题、诗题三种,比较清朝科举,也并没有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再具体到科举制度的社会功能,太平天国当局尽力发挥乡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乡官掌握社会资源的有利条件,动员文人参加科举,尽管遭到抵制,但是仍然产生了一些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太平天国通过科举制度,获得了部分拥护太平天国的文人积极分子的主动投效;二是科举产生的太平天国士人,在后期农村政治中发挥过些许作用。而常熟科举中不断出现儒家经典内容,无异为后期科举的异响,钟良相濮院“仁政”也在嘉兴科举上有所表现。

猜你喜欢

丛刊近代史太平天国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巴金主编的刊物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更正证明
《太平天国钱币新考》出版发行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