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岭南文化的情书
2022-05-24张瀛丹中山大学
文/张瀛丹(中山大学)
去年年末,国内院线上映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国漫”电影《雄狮少年》,这是一个以舞狮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少年热血故事。故事讲述了2005年广东陈家村的留守少年阿娟和好友阿猫、阿狗,为了去广州参加舞狮大赛,拜退役狮王咸鱼强为师,结伴经历重重考验,从病猫变成雄狮的成长故事。
自带烟火气——这是导演自述创作灵感时说得最多的话之一。导演孙海鹏在广州生活多年,舞狮是他逢年过节在广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民间传统。南派舞狮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身,是极具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开篇用水墨动画形式介绍了舞狮文化的缘起,南派北派的区别,腾、闪、跃、登高、走梅花桩、跳高桩等。
孙海鹏说:“这些专业的动作招式你可能不太了解,但你一定记得小时候镇上店铺开业剪彩大家看舞狮表演凑热闹,也能想起大年三十鞭炮齐鸣锣鼓震天响,村里的人们舞狮唱歌祈祷来年吉祥如意。”
影片中,幼年主角阿娟和父母春节观赏舞狮表演这样接地气的画面,对中国观众尤其是广东观众来说再熟悉不过,烟火气和接近性也由此产生。
《雄狮少年》讲了一个梦想与现实的故事,咸鱼要翻身,无名小卒要在赛场上一战成名,熟悉的套路怎样才能出彩?在大荧幕上,“翻身”这个高潮情节要足够精彩才好看。漂亮霸气的狮头往头上一套,随着角色的身姿一摆,身后的大鼓一敲,竞技场上的对峙气势汹汹,伴随紧密的鼓点,雄壮的唢呐声,紧张的氛围瞬间营造出来,屏幕内外的观众一起屏住气,等待阿娟最后跳上高桩的一跃。
舞狮技艺具备了商业电影需要的视觉奇观,但在电影中也需要对它进行修剪。电影结尾的决赛是基于传统舞狮项目的整合改良,动漫形式让舞狮动作招式整洁轻盈,凸显杂技表演式的奇观,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本的美感。
《雄狮少年》中“狮”的形象,对少年阿娟是有重要的启发的。作为留守儿童,只有去舞狮才能见到在广州辛苦打工的父母,雄狮是不愿做病猫、想为父母争光证明自己的英雄;拜了没能坚持梦想的咸鱼强为师,师父代阿娟上场,雄狮是师父口中的“不认”,不认命,不认老,一定要战斗到底的坚韧;决赛现场,踩着血脚印举着破损的狮头望着“擎天柱”,雄狮是哪怕明白世界上总有攀不过去的高峰,也要有挑战奇迹的勇气。
雄狮少年,其实落脚在少年。阿娟剃了平板寸,走进高楼大厦的缝隙承担起家的责任。跳出来看阿娟的命运,这是一个似乎有些无奈的故事:阿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体弱多病被人嘲笑,到后来家中出现变故,小小年纪就去城市打工漂泊。
但是,阿娟的故事为何如此充满力量,正是因为电影升华了舞狮的意象,与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电影中,小阿娟坐在爸爸的肩头看春节舞狮时问道:“人们为什么要舞狮?”阿娟爸爸说:“古时候人们用舞狮来吓跑凶猛的怪兽,同时,也是为了驱散自己内心的恐惧。”套上狮头,你就是一头咆哮的雄狮。舞狮传统中雄狮的意象自然巧妙地融入平凡少年成长的故事里,传达给观众共鸣的情感。
电影对舞狮训练、招式技法没有过多关涉,而是将舞狮这一传统文化借平凡小人物的奋斗展现出来,商业电影这一定位决定了影片的取舍与内容结构。
舞狮传统元素在电影里面不能做真正的主角,但在电影外有更出色的表现,如中国风十足的海报,与广东乐队九连真人的合作,和国潮品牌联动推广以及电影周边的设计等。
《雄狮少年》用新技术新形式,用心表现了新时代岭南文化的内核,值得更多的观众去包容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