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5-24黄宗英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农业

黄宗英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种植技术得到全面进步,其中各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持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基于此,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与必要性,并分析其在管理意识、管理机制和制度、管理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发挥其功能价值,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做好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更新管理机制和技术、做好人才培养及储备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8.06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技术投入逐渐加大,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步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对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提高种植质量及产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功能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合适的改良创新策略。

1 特点与必要性

1.1 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种为满足一定区域内农业种植需求而设计建造的水利工程,其主要是通过对小范围内地势地貌、水文条件的改造,以改善地区环境条件,为农业种植提供可靠支持。受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及传统农耕活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以下4个特点。1)差异性较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建造方式及功能实现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地势地貌、自然条件和水文条件不同,农业耕作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思路、方法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严重影响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不利于相关管理知识的总结、协同与传承。2)工程设施分散,环境条件复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满足局部地区农业种植生产需求而建造的,其通常具有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因此,需要管理人员长期奔波于不同地区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加上这些地区环境十分复杂,增加了管理难度。3)生态价值低。多数传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建造时,仅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工程在建造及后续运行时,对当地生态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部分地区为满足农业灌溉需求,对水源进行大幅度改造,直接影响了河流、湖泊的原始生态,或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情况。4)设施年久失修,管理维护难度大。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投资小、标准化程度低,其涉及的工程质量控制不足,设备设施本身技术质量等级低,加上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很多设施设备处于故障、废弃状态,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改革困难重重。

1.2 必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具有规模小、布局灵活的特点,比较典型的工程组成包括引水渠、蓄水池、塘坝和小型泵站等,目的在于满足农业种植灌溉、涵养水源及人畜饮水安全需求[1]。相对于大型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贴近农业种植活动现场,其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农业种植质量。针对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是维持其正常运行状态、发挥其核心功能的关键,也是减少工程损耗、降低维护成本、延长工程寿命的必要措施。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的必然措施,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管理及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

受教育水平、传统产业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认知,甚至有很多农业种植人员没有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种植活动的重要性,因此缺乏管理和保护工程设施的意识,甚至出现破坏工程设施的情况[2]。由于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乏重视,很多基层单位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工程设施长期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直到影响农业种植活动时才进行补救式抢修。

2.2 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并且不同地区的工程有着不同的设计建造思路。面对这种情况,基层单位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没有一套完善且实用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加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流动性大,缺少系统化管理,进一步造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持续性不足、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管理中,由于缺少一套科学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各类管理活动的执行方式缺乏条理,不规范的行为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同时,监管制度、奖惩制度的缺失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指导和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都不高,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消极怠工、形式化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基层管理者不仅本身管理能力不足,也不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2.3 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很多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且分布较为分散,管理的难度较大。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位依然过多依靠人员深入现场进行管理,这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敬业意识及经验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些单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仅依靠工作人员的肉眼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日常勘察、观测,不注重对现代仪器的使用。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足,无法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做好信息管理,同时无法通过数据分析做好管理优化。现代技术的应用不足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下的管理,也不利于相关地区农业种植、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化。总体来看,在实际管理中没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缺少专业监测、测量仪器,无法对工程设施运行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同时缺乏信息化的管理体系,缺少数据分析,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停留在表面[3]。

2.4 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落后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无论是日常化的管理工作,还是管理技术方法创新,都需要可靠的专业人才作为基础。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位于农村偏远地区,环境较为恶劣,生活条件较差,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4]。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层单位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完善,进一步导致相关岗位人员综合素质差、岗位流动性大的问题,这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性、精细化管理十分不利。很多地区农业种植人员不具备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素质,而责任部门也没有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导致农业种植人员在日常作业中无法及时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也不具备紧急报告和处置异常情况的能力,导致很多问题的解决周期过长。总体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责任团队整体素质的不足,加上农民本身管理维护意识的不足,都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3 对策

3.1 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相关责任单位首先需对该工作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宣传教育使基层人员及农业种植人员对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科学的认知。因此,需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纳入管理工作中。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需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决策、筹备及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的实际要求,在设计优化、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打下可靠的基础。在实际运行维护管理阶段,需充分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和实际施工资料,制定合适的管理机制,并对风险问题进行预估和有效管理。可以组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设备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针对工程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完善精细的风险识别体系,并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治措施,为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防治、紧急处理做好准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项目退出主要指工程使用寿命临近且无法修缮时,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拆除。通常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退出阶段也需参考大量的管理资料,以便结合项目情况和现场环境,制定合适的拆除方案,并对相应的改建、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做好组织设计和制度建设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优化,需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做好整个工作的组织设计。1)建立一套可靠的组织架构。从地方责任部门到农民,通过科学的管理协作机制,利用各种资源梳理出一套合理且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法。例如,对辖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并划分相应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宣传推广和知识普及,发动农民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报告、维护管理工作中。2)建立一套覆盖多部门及岗位的管理制度。对有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要求的行为进行惩处,对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水平的行为给予奖励。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强化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未来建设及管理工作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础。

3.3 更新管理机制和技术

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涉及的专业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积极更新管理思路,基于对工程项目及周边环境的全面勘察评估,制定合适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讲,要梳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及风险,对各阶段管理要点进行分析[5]。协调管理资源及人員,形成有序、可持续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大对管理工作的技术投入,引进可靠的专业监测仪器和设备,并通过配置现代化管理系统,形成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乃至自动化管理。通过安装融合了太阳能、超声波定位技术的监测系统,实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库水文状态的实时监测、数据上传和数据分析,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制定有效策略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部门、岗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进而形成多责任主体及专业领域的协同机制,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可靠基础。

3.4 做好人才培养及储备管理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针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可靠的培养及储备管理机制。1)加强与高校相关专业学院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输送机制。2)提高基层岗位人员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要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符合实际的组织结构,将责任落到实处的同时,形成清晰、可持续的管理体系。3)加强对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持续性培训教育,提高农业种植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知水平,进而能够在有效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价值的基础上,配合做好工程管理维护工作。

4 结语

在社会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相关责任单位需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路建立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征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引进,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信息化及可持续化管理,结合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价值,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为关键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晶晶.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114-115.

[2] 张利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9):116-117.

[3] 黄治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见解[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5):160-161.

[4] 宋义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点与突破策略探究[J].黑龙江粮食,2021(6):97-98.

[5] 王志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和解决策略[J].新农业,2021(16):84.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