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4-08-07周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建设与管理中,很多地方还仍旧沿袭过去的一些建设与管理办法,在具体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54-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要稳定、高产、高质、高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水利的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好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1.1 基层水利单位的服务功能日趋弱化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农田水利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的管理中,县、乡(镇)级别的基层水利单位的服务功能日趋弱化。由于过去的水利工程设施都是由国家主导,由受益的群众共同修建,其主体归国家所有,而使用权归当地的村屯群众,乡(镇)级别的水利单位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采取的是“农民自治”的政策,由农民自己对水利设施实施建设、管理,只有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时才集中统一管理,这就造成了平时无人管,用时集中管的局面,平时的服务管理跟不上,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
1.2 基础的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
现有的一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过去国家主导,由当地农民共同出资出力兴建的,限于当时的设计水平、技术水平及财力物力情况,达不到要求的标准,设计水准低,建设技术落后,再加上配套工程设施不完善,一些工程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而且这些工程运行了几十年,设备老旧,再加上管理上的不到位,设施年久失修,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而言,这些工程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1.3 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方法单一
由于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技术水平差,而一些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受限于当时的建设,很难应用到这些工程上来,所以导致这些工程的功能不能最大的发挥,在灌溉方法上,只能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一些喷灌、滴灌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应用,水资源浪费严重,效果差,效率低。
1.4 农田水利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是个有机的整体,近些年来,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存在“重大轻小”的情况,建设资金投入往往只注重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被忽视,这就导致农田水利上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存在,往往大的水库、主渠道都已建成,但水源却很难流到田间地头,对于密切依赖水资源的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1.5 基层水利设施产权主体不明确
当前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都是由国家主导,人民群众出资出力共同投入兴建,国家是工程的主体,而工程所在地的村屯人民群众是受益者。税费改革前,这些工程的管理维护都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完成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农村田间地头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到底归谁来负责管理,谁是工程的主体,至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工程的诸多问题。
2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的主要对策
2.1 加大资金投入
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短缺制约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应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重大轻小”的现实,认真重视起农田水利的建设,确保工程建设有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在政府扶持投入的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按“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收民间资本,达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多元投入的局面,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兴办水利工程项目中来。
2.2 明确产权主体,加强建后管理
由于主体不明确,加上一直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只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所以很多地方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受益群众只管用,而无人负责管理,有的地方对工程还有破坏现象,大大降低了工程的效用发挥和使用寿命。所以要对主体的产权进行明确,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划定管理范围、健全管理网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力度,对毁坏的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的工程抓紧修复,更换新的配套设备,使其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对新建工程要科学规划
原有的工程如果能够利用的,尽量经过改造修缮后继续使用。对一些不能用的或是没有用的,重建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根据当地的实际地理情况及水资源分布,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工程规划,对农田水利的供给结构进行科学调配。同时加强农田水利的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培养,在灌溉方式上要进行改变,采用节能的高效的灌溉方式。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周旭,公主岭市水利经济管理总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