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收纳,收获幸福
2022-05-24唐雯
唐雯
【摘 要】据观察,没有收纳习惯的学生往往缺乏条理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麻烦,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研究小学生无收纳习惯的原因为基础,重点研讨培养小学生收纳能力的有效策略,从班级岗位的劳动实践、树立典型收纳榜样、用好劳动教材、以校促家家校合作等四方面,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收纳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收纳能力,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关键词】劳动;收纳
“收纳”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词汇,自媒体App中常会有“收纳小妙招”“收纳达人分享”等视频,吸引瀏览者的眼球,因为“收纳”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环境更整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然而,与小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尤其是走进中低年级教室时,往往看到这样的景象:乱糟糟的桌面,塞得乱七八糟的书包,地面上东一块橡皮西一把尺子,好不容易找到的铅笔是秃头的……当学生上劳动课,需要使用工具进行实践时,往往不知工具在何处,白白浪费不少时间。
据观察,没有收纳习惯的小学生往往缺乏条理性,学习和生活会遇到不少问题。由此,笔者思考:如何结合学生生活与使用的劳动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收纳教育。
一、不会收纳烦恼多
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收纳的小学生比比皆是。学校里,常为找不到文具、书本、作业而苦恼;在家里,为寻找物品而痛苦。不管在哪里,他们往往因找寻而浪费时间;周围人也会对他们批评、埋怨,甚至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对其成长与心理极为不利。
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收纳教育,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提高生活、学习的效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不怪学生不会收纳
小学生为何没有收纳习惯呢?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家长或教师看到学生的书包乱七八糟,会怎么做?大多数人的反应会说:“快去把书包整理好!”对此,学生的反应却是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正确有效地完成这一指令。因为整理物品的能力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目前,物质消费更甚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学生手中拥有的物品也甚于过去。如果没有人系统指导学生整理归纳的方法,很有可能只会:买—堆—扔,美其名曰“断离舍”,但实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经走访调查发现,作为小学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因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加之自身基本为独生子女,且家中不少都有二孩,家庭中的家务活由长辈或家政人员一手包办的占比极高。对于让孙辈劳动这一做法,接受采访的长辈纷纷表示心疼,更希望孙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数、英学科学习或进行特长培训。小学生实际参与家庭劳动机会少,不会收纳也是很自然的结果。在学校,小学生主要参与班级卫生的劳动,如扫地、排桌椅、倒垃圾、擦黑板,所以小学生没有养成收纳习惯是有客观原因的。
三、劳动收纳教育的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劳动教育经验,提出以下策略,供参考应用。
(一)设立岗位,培养收纳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收纳习惯,最重要的是激发其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极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培养目标。
“人人都有小岗位,个个都是小主人”,这是学校特色之一——班级岗位制度。细化岗位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劳动岗位。学生在每天负责的岗位上“做”,在“做”中“学”。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做”的情况,有针对性在“做”中“教”;学生由原来的“不会”慢慢转变为“都会”。并且每个学期学生都能换岗和轮岗,小学6年,学生至少可以体验12个岗位。其中,与收纳相关的岗位有各学科课代表、各组小组长、各组整洁员、橱柜检查员、小小图书员、卫生工具保管员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参与与收纳相关的岗位劳动实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可以设置 “岗前小培训”,将整理收纳教育融入培训中,让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产生有效记忆,培养收纳意识,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如小小图书员岗位,从“给图书宝宝分分类”,到“给图书宝宝排排队”,最后“让图书宝宝好好睡”,用儿童化的方式分步骤,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图书收纳的好办法,并颁发“上岗证书”。如有多个学生争夺同一岗位,还设立了“技能PK”,竞争上岗。在趣味性的“培训”与“上岗”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收纳的积极性,也让其意识到掌握收纳方法,养成收纳习惯,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环境,真正将“收纳”的种子生根心中。
(二)树立典型,争做收纳榜样
除了给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外,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规则,在规则限定内,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在制订过程中,可以发挥各岗位负责人的主体作用。如各组整洁员,除了负责检查每组学生地面的卫生以外,还制订相应的桌面、桌肚的收纳规则;卫生工具保管员制订学生取放卫生工具的规则等。对于行为进步以及符合规则的学生,岗位负责学生可以每周五晨会为其在加章记录本上打上一枚五角星印章。根据一周获得的五角星的数量,树立典型,推出榜样。
低龄的小学生喜欢模仿,争强好胜;树立典型,可以激励全体学生向收纳好榜样学习,榜样可以在班级里指导其他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一来,树立的榜样会越做越好,其他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收纳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人无完人,存在优点也有不足,在树立榜样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着重凸显榜样学生在收纳方面的优秀表现。学生收纳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作为榜样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常常关注榜样的行为,多加鼓励,不断鞭策榜样。
同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在校内整理、收纳的图片、视频以及有突出表现、进步行为的学生名单发送到班级群,进行展示,及时鼓励。这既是向全体家长宣传校内劳动收纳教育的成果,同时也暗示家长:学生并不是他们眼中那样劳动能力差那样弱小;相反,在正确引导下,不管年龄多小的学生,完全能出色完成收纳工作。这也是为下一阶段进行家校合作,共促学生提高收纳能力做好宣传工作。
(三)结合教材,深化收纳学习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苏州地区使用的苏科版劳动教材中有不少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的板块内容,如一年级上册《叠衣服》,一年级下册《整理书包》。以这两课为例,笔者结合教材,根據学生学情,深化收纳教育。
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上衣、裤子、袜子等衣物折叠的方法,能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切实减轻家长的家务负担。但是叠完的衣物如何处理呢?教材没有介绍,据了解,不少小学生把叠完的衣物或交到父母手中,或就近一放,很快清洗好、折叠好的衣服又乱了、脏了。这不是普通家庭完整的衣服整理过程。因此,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收纳方面的书籍,尝试进行课后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衣物的收纳整理。课例《衣物收纳我最棒》在2020年苏州市教改展示活动中呈现,获得专家一致好评。本节课中,自制导学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衣物的厚薄、特征等进行合理分类;根据衣柜的特点,进行衣物的正确收纳;对小内裤、小袜子的收纳,指导学生利用旧的包装袋进行废物改造。以劳动收纳教育为主,渗透环保、创新理念,实现衣物整理收纳的完整过程。
教材中《整理书包》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模仿并掌握。而在实际生活中,最会让孩子无措,最会在书包里“大闹天宫”的,应该是文具盒。文具盒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怎么进行收纳整理教育呢?是教师手把手去教,还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探究?当然是后者。此时,小学生经过一学期有目的、有方法的收纳整理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而且收纳无定法,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在《整理书包》一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最佳文具盒大比拼”活动,比的不是文具盒的外表美观,而是学生独立合理收纳文具的能力。在比拼中,学生展示了不同材质、不同层次、有笔插、无笔插等多种文具盒文具的收纳方法。展示者自豪,观看者学习,教师感到欣慰。
用好教材项目,拓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小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收纳整理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以校促家,养成收纳习惯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中家长的教育。笔者认为“家校合作”,不是家长主动来迁就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而应该是教师做好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有效延伸到家庭的工作,激发家长自主配合的方式。
前期的学校内的指导,班级群的照片、视频展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都给了家长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家长对学生劳动实践的看法。如果硬性规定,让学生完成劳动家长在班级群打卡,那么这不算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反而成了学生的任务与家长的负担。家长、学生如何会乐于劳动呢?
如何以校促家,帮助学生在校在家都养成收纳习惯呢?最好的办法是设计并开展各种与收纳相关的小活动。例如:“叠衣服”和“整理书包”比赛、“最美书桌秀”、“我的房间我做主”展示,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去实践收纳本领,提升收纳的熟练程度,通过形式不一的活动,给予学生收纳能力的比拼和收纳成果的展示。“爸妈模仿秀” “我的宝藏爸妈”,鼓励家长把自己的一些收纳整理方法拍成小视频,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通过家长慕课,让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家长乐于自己参与,也乐于让学生实践。
总之,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可以采用培训、教学、示范、榜样、家校合作等多种策略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收纳教育,让小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整理收纳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收纳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亚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探索——家居收纳[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1):11-12.
[2]孙彦.让综合实践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天空——从“衣物收纳方法多”教学谈起[J].山东教育,2019(Z4):109.
[3]王平.浅谈幼儿整理与收纳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5):80-81.
[4]廖源.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收纳能力[J].广西教育,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