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巧用二级结论解决碰撞问题

2022-05-23陈志锋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物块机械能动量

陈志锋

(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 334500)

新课改以来,高中物理选修3-5在2017年之前一直是选考内容,而选修3—5里的动量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2017年将选修3-5调整为必考内容,调整高中物理的教学与学习.动量是高中物理力学最后学的内容,放在能量后面,是因为动量与能量结合紧密,综合应用多,也是因为动量是力学最难的一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注意方法与技巧的教学,降低学生学习与解题的难度.

碰撞作为动量的一种重要应用,作为高中物理的一种重要模型,考查动量(特别是计算题、难题)时绕不开碰撞,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也对碰撞的学习感到困难.下面笔者谈谈如何运用二级结论来解决碰撞问题,降低碰撞问题的难度.

1 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出二级结论

碰撞过程,因为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内力非常大,远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另外,还要遵守机械能不增加和速度要符合情景.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不增加,可以列出两个方程:

m1v1+m2v2=m1v1′+m2v2′

把 ①、 ②式分别化为③、④式

m1(v1-v1′) =m2(v2′-v2)

m1(v1+v1′)(v1-v1′)

≥m2(v2′+v2)(v2′-v2)

把 ④式除以③式得:

v1+v1′≥v2′+v2

这个方程式的含义为碰撞前后,A物体的速度之和大于或等于B物体的速度之和.设碰撞物体为A,被碰物体为B.

把上式移项得到:

v1-v2≥v2′-v1′

这个方程式的含义为碰撞前A物体相对B物体的速度大于或等于碰撞后B物体相对A物体的速度

这两个二级结论可以代替机械能不增加的能量关系,把复杂的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另外不需要两个物体的质量,在解题时如能灵活运用,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节省解题的时间,提高解题的效率.

2 运用二级结论,解决非弹性碰撞问题

如是非弹性碰撞,上面的⑤、⑥式分别为v1+v1′>v2′+v2v1-v2>v2′-v1′,这只是定性关系,没有定量关系,因此非弹性碰撞一般只出现选择题,只要求定性判断就可以了,而要定量计算的计算题一般都是弹性碰撞.

例1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vA=8 m/s,vB=4 m/s.A追上B并发生碰撞,两球碰撞后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6 m/s,vB′=5m/s

B.vA′=4 m/s,vB′=6 m/s

C.vA′=-2 m/s,vB′=9 m/s

D.vA′=7 m/s,vB′=4.5 m/s

解析该题是笔者的改编题,在高三六校联考时,笔者改编给学生做,原题告诉了质量mA=2 kg,mB=4kg.原题运用碰撞过程速度要符合情景,可以很快判断A、D选项错误,再运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不增加,可以判断出B项正确.

但把质量条件去掉,A、D选项仍可以很快判断,对于B、C选项,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判断,虽然有少数优生利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不增加列方程,求解可判断出B项正确,但也耽误了好多时间,造成后面的时间紧张,影响了理综整体的分数.B、C选项的判断,只要运用v1+v1′≥v2′+v2, 就可以很快判断出了,不需要质量条件,也不需要列动量守恒和机械能不增加方程进行求解,简单、快速得到答案.

3 运用二级结论,解决弹性碰撞问题

如是弹性碰撞,上面的⑤、⑥式分别为v1+v1′=v2′+v2v1-v2=v2′-v1′ 在分析弹性碰撞问题时,这两个等式非常有用,在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都可运用,因此,要引导同学理解等式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例2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已有的实验器材有:斜槽轨道,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白纸,复写纸,重锤线一条,圆规.实验装置及实验中小球运动轨迹及落点的情况如图1所示.试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图1

(1)实验中还缺少的测量器材有____.

(2)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写出物理量名称与符号).

(3)若该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一定有关系式____成立(用第二问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解析该题也是笔者在今年第二轮复习时,自己编的一道题,在与其他学校联考时作为第一道实验题.结果学生得分非常低,能够做全对的同学非常少,据试卷分析,大多数同学三问的答案分别为:

(1)刻度尺、天平;

(2)a球的质量ma和b球的质量mb、线段LOP、LOM和LON的长度;

(1)刻度尺;

(2)线段LOP、LOM和LON的长度;

(3)LOP+LOM=LON.

例3如图2所示,一长度LAB=4m、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AB和一固定粗糙水平台BC平滑连接,水平台长度LBC=2m,离地面高度H=1.6m,下方有一半球体与水平台相切,半球体半径r=1m,OD与水平面夹角为α=53°,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静止于C处,在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另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物块a下滑到C处与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物块a与物块b碰撞后,物块b恰好落在D点.已知物块a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sin53°=0.8,cos53°= 0.6).求:

(1)物块a与物块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碰撞后物块b速度大小;

(3)求物块a最终停在何处.

图2

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并能运用二级结论来解题,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碰撞的规律,降低了学习动量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动量的信心;而且能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的效率,让学生学到解题方法,提高了解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物块机械能动量
『机械能及其转化』知识巩固
功和机械能 理解要避坑
“功和机械能”知识拓展
对2016年江苏卷第14题的进一步探析和论证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之秘诀
原子物理与动量、能量的结合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动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对一道力学试题的质疑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