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经验与创新研究
2022-05-23魏国茂
魏国茂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1.时代发展的必然
现阶段传媒行业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印刷与广播媒介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把媒介的形态基于“融媒体”时代里。融媒体除了门类齐全,还更侧重于媒介的融合发展,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5G技术等,推动媒体行业不断发展变革。因此,要与时俱进,贴合群众生活实际,积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促进融媒体长期稳定发展。[1]
2.创新经营机制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其经营理念也需要同步改革。例如,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成后,应对频道频率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如实行100%创收指标考核制,将绩效工资与创收目标紧密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媒体融合的需要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前,基本的业态形式表现为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机构使用自有宣传阵地,通过指挥系统(各级宣传部)领导,统一宣传。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发挥媒体融合新业态形式,并帮助媒体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例如,在融媒体中心建设后,可依托5G进行信息传播,除人的干预外,还可以加入物联网的概念,如应急、气候、交通、饮食、文化、娱乐、宣传等信息,或将根据用户画像(上网行为)自动推送。主流媒体在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之后,应向更高的层次进发,在舆论热点跟踪、智能撰稿、精准推送等领域,借助不断进化的智能算法,开创新的传播业态。[2]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1.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由于我国融媒体中心建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其基本的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于形式化。例如,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虽然完成了对外挂牌的任务,在内部依旧以传统的内容生产流程进行运作,这无疑抑制了融媒体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还有个别地区虽然融媒体中心建设良好,但由于内部技术人员较少,没有将融媒体与5G技术完美结合,也无法发挥融媒体建设成效。[3]
2.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由于采编思维没有创新,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无法吸引观众注意。例如,在现有的采编人员缺乏创新理念,无法按照融媒体要求制作出符合融媒体时代的节目,在人员素质较差的情况下,也无法推动当地融媒体建设发展。
3.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短缺,人员流动性较大
目前,在个别地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另外,网络时代,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外聘人员收入较低。这些情况都影响了融媒体中心建设效果,难以真正发挥融媒体中心的宣传优势,无法实现服务本地发展、服务人民的宣传平台的目的,这也严重影响了融媒体建设在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4]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创新对策
1.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
目前,为加快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当地应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视力度,并围绕软硬件环境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三个关键”,扎实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挥融媒体时代优势,重塑“融合媒体”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党和政府离不开、基层群众信得过用得上的主流强势媒体,真正发挥融媒体中心在基层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5]
2.丰富建设内容,打造全方位的传播效果
首先,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应当把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既强化硬件支撑,又研究受众特点,切实提高节目的制作传播能力。例如,应以硬件为先“强实力”。坚持把硬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前沿技术为支撑,搭好平台说新事、讲故事。建设指挥调度中心。以县广播电视台为依托,整合县域内广电、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公共媒体资源,建成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构建县域传播“大脑”,以加强组织保障、提升能力素质,做好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深化组织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基层队伍组织凝聚力和履职担当力。
同时,搭建全新的采、编、播管理系统,实现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全方位服务。其次,应当建设节目生产中心。建设全媒体演播厅,融合广播电视、IT等技术,满足时政、专题访谈、综艺娱乐等多种类型节目制作要求,具备线上线下互动和网络直播功能。建设融媒全景演播室,整合原有的演播室,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增加站播、栏目采访、人机互动等功能,还可实现远程、互动等智能化功能。最后,可建设播发中心,该中心主要是融媒体发布中心,具备广播、有线网络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直播、IP电视、手机客户端、手机报等七大平台同步播发功能,通过无线、有线、网络等传输方式,播发信号能够县域全覆盖。同时配备预警监测和高清播出系统,保障播出质量与安全。
以受众为本,根据受众和新闻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宣传报道形式,扩大影响力。例如,可开展直播,把电视节目从大屏搬到小屏,打造电视节目“掌声看”。积极借助抖音号、快手号、今日头条号、火山小视频、西瓜小视频等年轻人常用的社交平台,制作各类新闻类和知识性、服务性短视频。除传统的记者、编辑岗位外,算法工程师、舆论监测专员、网络信息采集等职业,将逐步出现在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打造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满足群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最后,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应当加强域内网络、电视、电台的联系,逐步构建“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客户端+智能户外+楼宇社区”的多平台矩阵,打造全方位、全媒体传播格局。[6]
3.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服务性能
首先,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后,应当满足群众对于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并要求有关人员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常用社交软件,积极拓展融媒体新闻传播渠道。其次,为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特点,广播电视应基于观众体验,对于不同节目的编辑工作进行创新和优化。编辑人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手法,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变观念,以此来迎合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并以多种形式突出县级融媒体建设服务性能。[7]
4.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作为融媒体建设的根本,当地应发挥人才优势,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坚持能力优先、灵活选用的机制,聚各类融媒人才为己用。首先,在招聘中,应在国内一流新闻传播类大学进行招聘,以高端新闻人才带动整个媒体采编团队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在县域内广泛搜集特殊人才,特别是针对无人机航拍领域人才短缺问题,不拘体制内外、不看学历高低,只看操作水平,通过公开选拔,招聘技术人才。其次,应深挖部门内部人才,采取一把手“一对一”座谈和集体测评的方式,结合干部个人性格、偏好、意愿等方面,把人才用到关键岗位。特别是针对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制作领域人才稀少问题,通过现有外聘人员介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此引进抖音制作人才。最后,应注重融媒体人才的自我培养,提高融媒体内部自身“造血”功能。一方面以高带低,通过与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和当地市电视台合作,充分抓住采景和现场录制节目的契机,采取一对一跟班学习的方式,让自己的导演、编导、摄像为对方做助理,越过书本,直接面对面学编导策划和拍摄微电影等真经验,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应发挥以老带新培训对策,把对接上级媒体学来的工作和方法,带回科室、带进现场、带给其他业务人员,做到全中心人员的整体能力提升。并且,应以竞争上岗、揭榜挂帅的方式选择导演,激发干部动脑、动手积极性。以此,在发挥人才培育机制时,能有力保障融媒体建设成效,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8]
5.以群众为导向,打造融媒体宣传服务平台
首先,在坚持提高服务性能的同时,应继续以群众为导向,着力打造出融媒体宣传服务平台,并坚持为发展舞旗、为群众呐喊,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推介优势。
例如,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用户特点,充分运用短视频、抖音等形式,制作有高度、有温度、易传播的作品,用作品影响人、感染人、引导人,在群众中形成舆论效应。例如,应把城乡环境整治的大环境讲明讲透,形成涉违群众之间的舆论震撼力,有效推进拆违工作的顺利和谐开展。应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紧扣服务乡村振兴的主题,为群众做好服务。为发展发声,可借助全市旅发大会的契机,以互联网、大数据、VR、AR齐上阵,全方位集中推介当地特色产品。最后,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后,把如何服务群众作为主要的思考方向,其服务群众的关键是要讲好本地故事,传递本地声音。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优势,突出媒体为民的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开展“融媒在行动”活动,以“媒体+乡村振兴”的形式,对全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为农特产品的销售牵线搭桥,有力宣传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切实为老百姓提供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加快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则要积极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融合,不断发挥融媒体优势,创新融媒体生态,以更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唱得更响,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
新闻漫画《航天计划》徐骏/作(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