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民生新闻接地气出新彩

2023-01-10侯庆萍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日照日报党报

侯庆萍

一、引言

民生问题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民生新闻的素材也源自群众。民生新闻不仅会报道国家大事,还会以群众的角度报道老百姓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等,因此,民生新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决定了其海量性、便利性、互动性等特点。

然而,新兴技术日新月异,新闻报道方式发生快速转变,地方党报宣传报道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党报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作为百姓喜爱的重头题材——民生新闻又该如何杀出“包围圈”,更好地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给民众,迅速将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给党和政府,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成为地方党报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地市党报如何让民生新闻接地气出新彩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地市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

(一)民生新闻同质化严重

民生新闻具有的亲民特点,决定了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各媒体在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根据各自媒体特点加入了相应的特色,这也促使民生新闻成为各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

当然,民生新闻的这一特点,也导致各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诸如报道内容、报道模式相似等情况时有发生,各媒体之间民生新闻报道的竞争越来越大,从而出现民生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既导致受众重复收到类似信息,也让民生新闻的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二)民生新闻受众形式多元化

民生新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受众大多是普通群众,他们对新闻的理解也会更多地趋向于听取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的解读。

然而,伴随新媒体的发展,群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群众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在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过程中会更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也会通过新闻评论等方式进行表达。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伴随着群众话语权的增强,将有效增加民生新闻的传播和关注度。

(三)自媒体的发展对民生新闻的冲击

当前,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面临各个报纸、电视台之间的相互竞争,还有来自新媒体的冲击。由于网络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今日头条、微博、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快捷、方便和多元。

除此之外,很多新媒体为了获得更多受众关注,为了求“快”,在报道民生新闻时简单就事论事,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不够,给人“千篇一面”的感觉。

三、地市党报做好民生新闻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内容为王,做好新闻的民生化表达

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以党报为代表的纸媒在传播速度上失去了优势。与新兴媒体相比,“时效性”不再是纸媒的优势,“互动性”则更差,因此,权威公正的专业解读、深度报道成为提高地方党报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地方党报很大一部分版面着墨于报道时政要闻,尽管时政要闻中关于民生的话题并不多,但是涉及的报道对象却不少。为此,地方党报在开展新闻报道时,可以采用“百姓故事+创意决策”的形式,贯彻内容为王,让新闻有故事性、可读性,用群众语言讲述新时代故事,以此打动读者,满足读者“细品”的需求。

2022年1月15日《日照日报》头版刊登的稿件《家里暖和 心里更热乎》,文章讲述的就是日照市东港区盯住群众想办而办不成的“心中事”精准发力,实施老旧小区供暖改造的暖心故事。故事从67岁的退休工人黄兴刚的取暖故事写起,通过主人公回忆以前冬季生炉子取暖的往事,将一个有代入感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瞬间激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文章通过黄兴刚居住小区的取暖之变,将市委市政府的民生理念传达给了读者。文章通过一个“小切口”开始,最后用数字来体现成绩,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又比如,2021年9月1日《日照日报》头版刊登的《日照出台系列医疗保障惠民新措施》报道,将日照市医疗保障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出台系列惠民便民政策,推动解决一批医疗保障领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的相关情况和利好消息进行了宣传。报道中,稿件从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提高生育待遇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等角度进行了分层解读。短小精悍,层次分明,文章刊发后反响好。

党报的民生新闻要想出新出彩,除了做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起好一个标题。现在已进入读题、读图时代,好标题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精心制作的标题,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受众的阅读欲。因此,在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时,地市党报的编辑要精心打磨,提炼出最核心的要素,让标题这双“眼睛”真正亮起来。

(二)打造固定栏目,增强民生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多读者关注,就要关心民众生活,贴近群众日常,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

然而,新兴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使得受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为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地方党报要积极创新,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通过设置专栏、推出记者工作室等方式,既彰显个性,又可以形成党报自己的特色。

专栏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对党报同类新闻报道的整合,使得分散各处的新闻报道处于同一专栏下时空联系的链条中,起到良好的规模效应,还能增强地方党报的竞争力、与读者的黏合度,有力提升地方党报的社会形象和群众认可度。

以《日照日报》推出的“深日照”专栏为例,该栏目对民生主题的新闻报道进行专栏整合,不仅可以增强整体性,还能满足读者的阅读爱好与需求。在该栏目中,记者深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与新闻当事人和亲历者对话,通过新闻调查、专家解答、深度报道等方式,加强读者与党报的沟通。

以栏目刊发的《“春节大餐”中香飘阵阵的文化年味儿》《日照猴年首轮招聘会看风向》《爱心汇聚力量 慈善托举希望——日照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回眸》等稿件为例,这些稿件都是力求透过表面,挖掘问题的内在,反映经济社会大主题,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外,通过固定专栏的形式,进行新闻宣传,不仅可以增强整体性,还能满足读者的阅读爱好与需求。

此外,加强对民生新闻的深度评论,体现媒体自身的特色,也是让民生新闻深入人心的一个有效举措。

(三)创新报道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创新,使得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优化、传播效果也更显著。为此,地方党报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创新理念,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报道,开展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融合转型,在内容、技术、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互联网平台打造,整合数据和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好服务。

在民生新闻的报道上,《日照日报》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报网联动与平台融合角度,探索走出了自己的路径。《日照日报》充分运用新兴技术,强化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意识,着力加强在形式上创新、在内容上创新、在手段上创新,把传统媒体长久以来积累的内容生产优势、信息传播优势与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满足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元需求,让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了解当前发生的民生实事,达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

两会报道是百姓关注的热点。如何做好两会中的民生新闻?以2021年《日照日报》的两会报道为例。为让“两会”新闻及时、快速、高效地传播,《日照日报》在报纸的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开设了两会报道专版、专栏,对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重点报道。与此同时,日照日报还在客户端《主流日照》开设“2021年日照市两会报道”专题,在抖音号“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日照日报”、微信视频号“日照日报”等渠道,以直播、视频访谈、H5等融媒体产品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为读者烹制“色香味俱全”的两会盛宴,有效满足了百姓对民生的新期盼,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日照日报》正在努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原创新闻的力度,加强对新兴技术的使用,通过专题专栏、直播访谈、视频连线、动图、H5等新颖的传播方式,让新闻产品不仅有“豪华大餐”,还有“特色小吃”,使受众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总之,在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要不断创新民生新闻报道的理念、形式、内容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出新出彩,才能吸引更多受众,持续推动地方党报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日照日报党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在日照(节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日照行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