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研究
——以《人民日报》与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
2022-05-23王翊帆
王翊帆
一、研究的背景及方法
中国女排作为一支三大球中唯一取得过世界冠军的球队,在国内外的影响巨大,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中国女排留给广大人民的印象,大多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所构建的,当时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大都是“英雄主义式”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也渐渐地从“英雄主义式”向“普通运动员”转变。基于此,研究本次奥运会期间新闻媒体关于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报道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通过分析东京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与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的所有报道,并比较两种媒介在报道时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东京奥运会期间媒体所构建出的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其中包含集体形象和个人形象。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辅之以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选择女排赛事开赛前一周到比赛结束后一周期间《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学界上关于中国女排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赛中的统计数据或者是技战术分析等方面,而关于女排媒介形象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女排媒介形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有23条结果。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是研究中国女性运动员、奥运明星的媒介形象,而单纯以女排媒介形象做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研究中多以中国女排取得辉煌成绩时期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来大力宣传女排精神。基于此,本文选取东京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的新闻报道为样本,来研究中国女排处在“低谷”时期的媒介形象。
(二)现实意义
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了几代人。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女排精神更是激励整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新时期女排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女排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研究对于弘扬和传承女排精神具有重要意义。[1]此外,研究中国女排“低谷”时期的新闻报道,也有助于摆脱受众对于中国女排“刻板印象”的束缚,使其能正确认识中国女排的相关报道,使大众媒介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人民日报》关于中国女排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报道数量
《人民日报》在2021年7月23日奥运会开幕当天开辟了“奥运特刊”专栏,7月16日至8月15日期间,发表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共9篇,而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人民日报》从2016年7月29日至8月28日发表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为31篇,平均每天报道一篇,体现出较高关注度。[2]出现这一明显反差的最主要原因不外乎是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的成绩不佳,仅仅获得了第九名。而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中国队是时隔12年重新站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从赛程上看,里约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多打了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三场球,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加大力度报道也在情理之中。从报道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7月26日至8月3日中国女排比赛期间,共报道5篇,其余4篇分别是7月23日(1篇)、7月24日(3篇),后面没有出现新的报道。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在奥运会结束后的一周内,《人民日报》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还在持续进行。由此可见,成绩因素是决定媒体报道数量的关键一环。
其次,《人民日报》在为数不多的9篇报道中,由于中国女排队长朱婷担任本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旗手,所以在7月24日发表的3篇报道都是关于朱婷的,并且还用大篇幅介绍了朱婷最近几年所获得的一些荣誉以及在2019年就曾谈到旗手话题。
(二)报道版面
从报道版面来看,所发表的9篇报道中有8篇是发布在了“奥运特刊”版,仅有《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开幕》是发布在“要闻”版,而这篇报道中关于中国女排的部分也仅仅是介绍了朱婷在开幕式上举着五星红旗,走在最前面。奥运会作为体育界的盛大赛事,开幕式的消息放在“要闻”版也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其他8篇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无一例外都放在了“奥运特刊”版。而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人民日报》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不仅在“奥运特刊”发表,在“要闻”“头版”“人民论坛”“评论”等版面也有所涉及。相比之下,里约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的报道显得分量更多更重。
(三)报道主题
从报道主题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赛前预告(1篇)、赛后报道(4篇)、综合新闻(2篇)、人物报道(2篇)。其中赛后报道所占比例最高,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一共打了5场比赛,《人民日报》主要对其中四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小组赛中国队负于土耳其队和战胜意大利队的两场比赛,《人民日报》在7月26日和8月1日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国队负于土耳其》《中国队战胜意大利队》的消息,两篇报道客观中立,仅仅是阐述客观事实并没有加入评论的成分,中国队的另外两场对阵俄罗斯和阿根廷的比赛结束后,《人民日报》在7月30日和8月3日发表的两篇报道不仅有对赛事结果的即时报道,又有对比赛做出的点评《逆境更需卸包袱》《“愿你们一切都好,继续加油!”》,这两篇报道抒发了感情,也表达了观点。直接或者间接塑造了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文中不仅客观地分析了女排输球的几点原因,并且多了一分对女排姑娘们的鼓励和宽容,文中最后写道: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只要拼出精气神,中国女排的旗帜就依然闪亮。[3]这展现了中国女排这支“光荣之师”即使是身处逆境,也会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眼神中充满坚定。
其次是人物报道和综合新闻。《人民日报》所发表的2篇人物报道一篇是来自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另一篇是关于中国女排比赛时负责现场日文和英文播报的工作人员李和林,报道朱婷是因为她担任本次奥运会开幕式的旗手,“从2014年世锦赛一战成名,7年间,这位河南农家姑娘一步步攀登世界排坛的最高峰,奥运冠军、世界冠军、“MVP(最有价值球员)收割机”、世界第一主攻……朱婷成长为新一代中国女排的‘门面担当’,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人物。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由朱婷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夏奥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旗手,被视为众望所归。”[4]这篇报道给了朱婷极高的评价,凸显了《人民日报》对朱婷个人媒介形象的重视。
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相关报道数量时间分布图
关于赛前预告,《人民日报》仅在7 月23 日发表了一篇《“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并且是一篇综合报道,里面包括中国奥运代表团其他运动队的备战情况,对于女排的情况只用了一小段的文字:20日,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进行了抵达后的首次训练。“5年了,终于有机会再次踏上奥运赛场”,主教练郎平说,球队会全力以赴,一场场去拼。虽然部分队员参加过里约奥运会,但是本次比赛的情况与当年完全不同,对手都在进步和成长,对于中国女排,一切要从零开始,郎平说:“中国队这次会去冲击对手,而不是等对手的冲击。”[5]这体现出《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国女排时更加趋于理性和客观。
四、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报道数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周至闭幕式后一周,共报道关于中国女排的新闻20篇。从报道时间上看,开赛前报道的数量最多,随着比赛的深入,报道数量逐步减少。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还是成绩原因,以7月25日开赛为分界点,7月25日之前报道了12篇,占到了报道总数的50%以上。7 月19日发表的3 篇报道(《“2、9、12”是啥?来看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制胜密码》《出征!中国女排、中国跳水队……多支队伍今日将抵达东京》《出征!中国女排今日将抵达东京》)每一篇都提到了一句话“本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保留了大部分主力,依然具备强劲的夺金实力”。这体现出媒体对于中国女排在本次奥运会上卫冕成功还是抱有很大希望,也构建出中国女排这支“荣誉之师”在当今排坛依旧实力强劲的媒介形象。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标坚定!中国女排完成“第一练”》
央视新闻客户端 《出征!中国女排今日将抵达东京》
央视新闻客户端《独家视频丨中国女排抵达东京 郎平:我们准备好了!》
7月25日之后,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越来越少,保持在平均一天一篇且大部分是对赛事过程及结果的报道。但报道中还是对女排姑娘们给予肯定,7月28日发表的两篇报道(《中国女排迎战俄罗斯……明日赛事重点来了!》《7月29日观赛指南:游泳乒乓球全力争金中国女排期待首胜》)传达出人们对中国女排迎来首胜的期盼。在此前的两轮比赛中,中国队以两个0:3败给了土耳其和美国,接下来对阵实力在中国队之下的俄罗斯队,新闻媒体还是对中国女排取胜抱有很大的期待。
(二)报道形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和《人民日报》相比,凸显出了新媒体的优势,多次运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报道。在总共发布的20篇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中,运用视频报道的占到了14篇,并且几乎每一篇报道中都插入了图片。这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认知媒体所构建的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所发布的视频中,有的是把电视新闻截取后放到了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21日《目标坚定!中国女排完成“第一练”》),也有中国女排在出发时网友或记者拍到的画面(《出征!中国女排今日将抵达东京》《独家视频丨中国女排抵达东京郎平:我们准备好了!》)。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得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不像传统媒体受制于版面、时长等限制,有足够的空间全面、即时、立体地报道中国女排,也使得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更加“鲜活”。
(三)报道主题
从报道主题来看,可分为赛前报道(11篇)、赛后报道(7篇)和人物报道(2篇)。其中赛前报道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
赛前报道中有赛事预告的部分(《中国女排迎战俄罗斯……明日赛事重点来了!》《7月29日观赛指南:游泳乒乓球全力争金 中国女排期待首胜》)也有赛前动态的部分(《开练!中国女排东京首训》《目标坚定!中国女排完成“第一练”》《中国女排适应比赛场地 郎指导抓细节不放松》)。赛前报道的主题大多是正向的,表达出对中国女排的鼓励与支持,即使是中国女排小组赛两连败,媒体依然对中国队接下来的比赛获胜充满信心。
和《人民日报》相比,央视新闻客户端对赛后报道更为详细,不仅报道了赛事的最终结果,还对比赛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7月27日《0比3再负美国 中国女排遭遇小组赛两连败》、7月29日《2∶3不敌俄奥队 中国女排遭遇小组赛三连败》),并且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对比赛进行了技战术分析与点评,还做了全场比赛的视频集锦,凸显出新媒体的优势。
人物报道涉及两篇(《前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女排精神”给予我很多正能量》《前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退役五年了 还会梦到被排球砸到脸》),是关于中国女排前队长魏秋月的,在报道中主持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到了魏秋月,被粉丝称为“月神”的魏秋月担任本届奥运会女排赛事的特约解说员。她虽然已经离开了赛场,但没有离开女排,如今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参与到了奥运会的比赛。
五、《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中国女排报道的不同
对于《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来说,前者属于传统媒体,后者属于新媒体,但二者同属于官方媒体。因此在构建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时有相同但也有些许差异。
(一)报道数量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关于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的报道,只是众多报道中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和篇幅不大。而作为新媒体的央视新闻客户端,则不受报道版面和时长等限制,基本上做到了“事无巨细”地报道。
(二)报道形式
《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仅限于文字加图片,作为新媒体的央视新闻客户端,则可以采用融合新闻的报道方式,将文字、图片、视频集中在一篇报道中,使报道更加立体、多元。且消息来源更加多元,有专业记者直接采写的,也有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
(三)报道主题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基本上只停留在比赛的层面,仅对比赛的结果、过程以及赛后做出简短的评论,另外朱婷作为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旗手,也在报道范围之内。而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报道主题的选取上更加多元,有中国女排到达东京之后训练的视频,也有对中国女排前队长魏秋月的直播连线等。
六、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
(一)集体形象
通过对东京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关于中国女排报道的分析可以得出,《人民日报》对中国女排媒介形象的构建已经更加偏于客观理性,更多的是把中国女排作为一支“普通运动队”来看待。相关报道对中国女排的态度更加趋于宽容,也对输球原因进行客观分析。比如“中国女排近年来连战连捷,并非实力全面压制对手,更多是依托于团队作战。近两年疫情使得国际排球比赛大幅减少,中国女排缺少了解对手、磨合队伍的机会”,也有从技战术角度点评的报道,比如“00后小将李盈莹爆发能量,连续强攻、发球得分给对手施压,其他队员也都越打越放开”。虽然本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创下了历史最差战绩,但是作为“老女排精神”的传承者,她们还是展现出了应有的精神面貌。当中国队输给俄罗斯队后,《人民日报》在《逆境更需卸包袱》中写道:尽管中国女排拼尽全力,依然以2∶3惜败对手;中国女排之所以为人们所称颂,不只是顺境时乘风破浪,更在于逆境中倔强地昂起头。此外,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报道中也表达出对中国女排的肯定,构建出了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是一支强队的媒介形象。
作为新媒体央视新闻客户端,基本不受报道空间的限制,因此报道可以涉及中国女排的方方面面,在构建中国女排媒介形象时也从多方面着手,在相关报道中,往往能够抓住普通人看不到的细节,比如《“2、9、12”是啥?来看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制胜密码》这篇报道运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受众解读了“2、9、12”分别是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张常宁、李盈莹的球衣号码,放眼世界排坛,这算是“最强主攻线”,这些报道使女排姑娘们的媒介形象更加“鲜活”而且富有个性。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所构建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是多元且积极向上的,毕竟女排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官方媒体塑造出来也意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即使中国女排战绩不佳,相关报道也是以正面报道为主,中国女排依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和全国人民的榜样,此外中国女排也是一支普通运动队,是具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二)个人形象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除了对中国女排集体媒介形象有塑造外,还注重对中国女排个人媒介形象塑造。在本届奥运会中,着重塑造了中国女排队长朱婷、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以及中国女排前队长魏秋月的媒介形象。
1.朱婷的媒介形象
由于中国女排队长朱婷担任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的旗手,《人民日报》也对朱婷作出了特别的报道:“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由朱婷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夏奥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旗手,被视为众望所归。”奥运会的开幕式旗手是一个国家的门面与担当,国家能把这一重要角色赋予朱婷足以体现出中国女排在中国体育的重要地位,也足以证明朱婷对于中国女排的重要程度。从相关报道中构建出朱婷虽然出身普通,但努力上进,一步步登上了世界排坛最高峰的媒介形象。在《人民日报》的其他报道中也能体现出朱婷对于隔网相对的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本届奥运会前几场比赛看,对手均针对朱婷进行部署,对我们的技术特点研究透彻。总体而言,作为党媒的《人民日报》关于朱婷媒介形象的构建是“国家英雄”“民族骄傲”。
2.郎平的媒介形象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关于郎平的报道,大部分是将她的话作为直接引语拿来运用。郎指导留给广大球迷的印象总是在比赛中能够冷静指挥、布置战术,赛场下又十分幽默、平易近人。关于比赛的前景,郎平能够做到冷静分析,在相关报道中有所体现,比如“球队会全力以赴,一场场去拼。”“中国队这次会去冲击对手,而不是等对手的冲击”。当女排姑娘们输球后,郎平不仅没有苛责队员,而是对队员鼓励,“我们要昂起头走出赛场。”郎平作为老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核心球员,将女排精神一代代传承,她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女排。2013年再次任教以来,一步步把处在低谷期的中国女排重新带回了世界之巅,相关报道中也体现出了郎平对中国女排的辛苦付出:从2013年执教中国女排,郎平看着这批队员成长,带领队伍攀上巅峰。“这8年非常精彩,我们夺得奥运会、世界杯等多个大赛的冠军,除了这一次有点遗憾。”但她又说,“留点遗憾也好,让年轻人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6]郎导更是一位受球员爱戴与尊敬的教练:“伴随《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背景音乐,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与队员们击掌。大家手拉手围上前,集体对郎导深鞠了一躬。郎平逐一与队员拥抱,泪水模糊了每个人的双眼。”总之,《人民日报》笔下的郎平是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是一位“胜不骄、败不馁”的主教练,有时候又是“妈妈”般的存在,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女儿”们。
3.魏秋月的媒介形象
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两篇关于魏秋月的报道,央视新闻的奥运特别节目《奥运一点通》请到魏秋月进行了直播连线环节。在连线中,魏秋月表示虽然退役五年了,但还是会经常梦到排球突然间砸到脸上,也一直没有离开体育,会经常去做一些排球的推广。连线中魏秋月还提到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公。以往的报道中更多的是关于赛场上魏秋月的表现,对于赛场下的报道很少有涉猎。央视新闻的这次直播连线,使魏秋月的媒介形象更加立体和多元。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在赛场上是为国争光、敢打敢拼的运动员,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仍旧是可亲、可爱的人。
不论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还是球员朱婷和魏秋月,赛场上她们是巾帼英雄、人民的榜样,是“伟大教练”“伟大球员”“全民偶像”,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赛场外她们是妻子、母亲,是一个个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前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退役五年了 还会梦到被排球砸到脸》
七、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总结出这两种媒介所建构的中国女排媒介形象,中国女排虽然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不佳,但这两种媒介还是构建出了一支充满正能量的中国女排。不仅从官方角度来报道中国女排,还善于运用“侧面报道”,通过捕捉细节,理性而真实地塑造了中国女排的媒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