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田园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传播

2022-05-23刘永琴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田园跨文化

刘永琴

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文化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各地区人类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本身便不在于高调,文化传播的应有之义是变一国的独有为全世界共享。如今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共享成为现实。网络上与传统田园文化相关的文章及音视频,便是通过借力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与独特风采,重新激活了内在的传统文化基因,通过创新媒体表达手段实现了对田园文化内涵的现代化转换,向大众展示了中国田园文化的独特价值,释放出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田园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1.田园生活中的文化表达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时光中延绵不绝逐步形成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中国有着古老的农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农业文明的古国之一,农业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的田园生活更是与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氤氲着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生活和烟火气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种豆南山下”那般的诗意生活充满向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将诗意刻入对传统文化的日常表达之中。此外,田园生活还是一种中国式的“艺术人生”,表达热爱现实生活的人生理想。很多古人可能为逃避官场的凶险和狡诈而隐匿于世俗之外,现代社会中也有人为守护最后的田园生活,在城市中搭建起家中的菜场和花园。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现代社会中的“云上”田园生活成为时代潮流。[1]在城乡融合的主线下,各地聚力花园乡村创建,利用田园文化创新城市发展路径,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下,创新对田园文化的现代表达,以田园特色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复原原生态的生活样貌,以此打造现代的田园生活。并且,在新媒体的助力下,田园生活也不再只局限于某个区域,而是脱离狭小的生活圈,持续影响着社会对田园文化的认可。

2.人在田园中的身份表征

田园文化内容之所以受到现代社会的追捧,除了其所营造的特有文化意境之外,还与其在深层次上达成的身份表征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曾明确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特征。”田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田园生活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时空隔阂,并且在深入理解田园的基础上将自然与生活融于对个人身份的塑造。由于中国社会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将经济基础建立在自给自足上,因此有关田园文化的内容总是着力于塑造勤劳能干的中国人形象,以自力更生、天道酬勤的文化理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精神力量。尤其在现代社会,田园文化的表达突破了“中式田园”这一区域,在更高的国家层面塑造着中国人的对外形象,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形象。[2]

3.田园文化的现代传承

田园文化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文人普遍崇尚自然,以归隐田园作为人生追求,在对美的理解上也主要以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为主要内容。比如,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处处可见其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观,表达其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喜悦情感。而现代的田园生活也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展开,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回归田园。比如,在服饰方面,现代人寻求利用可循环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食物方面,追求天然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在居住环境方面,也将木质家具及现代园林融入城市当中;在出行方面,则是将低碳、绿色出游作为提倡理念,增进对现代田园的追求。此外,对与中国乡土生活有关的独特物产及技艺也进行保护性展示,比如传统手艺人对木刻石雕、竹制家具、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及蜀绣等的制作过程。这些传统的、乡土的手艺,所代表的恰恰就是一种传统的、原生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乡村生活便已成型,以此来展现一种中国式的田园生活和家庭生活。[3]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方式

1.田园文化语言成为一种共通语言

互联网使得所有的连接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样的“弱连接”看似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多的联系,但是真实的心灵交流反而无法触及,社交负担盘根错节地牢牢攥住生活中的每一分钟。田园文化的出现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在现代社会的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田园文化中包含着人类对闲适生活及对现代宜居环境的共同追求,成为现代社会都市人群普遍的一种安慰剂以及现代化社会中人的精神避难港。通过技术的驰骋我们可以在“云上”与遥远地方的田园生活形成连接,通过网络中的田园文化内容体验田园生活,通过对田园风格的共同喜好与远在他方的陌生人成为同一个亚文化圈层的“朋友”。[4]并且,还能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共同追求,与海内外的网友就田园生活的相关话题进行无障碍交流,并用中国式的田园文化为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人的生活理念。

2.现代化表达成为新互动方式

田园生活内容恰好契合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木屋、梅菊、荷田、桑麻等等,这类代表农业文明的象征符号一再出现,被赋予了童年的、故乡的、美好的所指,成为一种治愈性存在。而现代化表达则更是将独属于传统田园文化的生活通过媒体中的多形式传播有了更具体化的展演,满足了海内外受众对田园生活悠闲、舒适的生活状态的共同追求。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文化符号,对于传统田园文化的传承有着具体化的作用。田园文化内容中对与自然“应季而食,因时而适”的关系、对劳动“有条不紊,行云流水”的熟悉以及对亲情“无所畏惧,时时陪伴”的眷恋等内容,突出了田园生活中的人性化与诗意化,成为直击人心最深处的温暖力量。通过展现乡土文化中的“慢”和“静”,田园文化生活给予了现代人们心灵上的慰藉。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田园文化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中国的农村生活,并不能代表全部农村,但是其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内容,却传递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记录内容可以满足国内外受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5]这些颇具特色的乡村生活图景和符号,在大自然的四季流转与时节更替中,传递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乡土文化与审美意蕴。古时的传统生活与现代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生活化的平铺直叙的叙事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利用一种平民化和流行化的叙事方式,也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灵需求。现代化的表达成为田园文化内容与海内外受众的新互动方式,不少海内外观众以田园生活为话题,在视频平台中积极留言,互相沟通,用语言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网络平台中互相慰藉彼此的现代忙碌心灵,从传统田园文化之美中吸取到让彼此心心相印的精神力量。

三、现代化表达对田园文化的传播影响

1.层层扩散的多级传播路径

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研究选举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之后,社会学家罗杰斯在考察农村革新事物的普及过程时,对两级传播的观点作了修改和进一步的补充,也称多级传播。罗杰斯把大众传播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而影响的传播则是“N级”(多级)的,其间会经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的中介。也就是说,这些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人们产生影响的过程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意见领袖”这个人际传播环节。[6]互联网给传统文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在自媒体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即“自媒体—社群粉丝—社会大众”的传播模式,传播方式的革新和粉丝群体的助力进一步提升了田园文化内容的传播范围,并且使得其传播影响力的范围在粉丝社群当中像水波涟漪一般层层向外扩散出去。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大众被赋予了更多的传播权,因此人际传播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社会化媒体上传播成功的秘诀就是“参与感”的提升。[7]有关田园文化的内容最初只是在粉丝群体之中传播和讨论,后续随着粉丝群体们之间积极的互动参与和宣传,继而在社会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样层层扩散的多级传播路径更容易助力传统田园文化内容的出圈,在更大范围上通过新媒体的强大力量直抵受众的生活当中,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2.加强田园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由于不同地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对外来信息的接受习惯和认知情趣也会有所不同。跨文化传播是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跨文化传播并不是以我为主、一厢情愿的传播,而是要通过更多的路径、方式和内容的创新达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而真实的田园乡村生活才可以保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传播效果。目前,国外受众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对中国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对中国的文化和文化产品还欠缺了解,不能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故事和文化特征。对于以田园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官方媒体和自媒体来说,就需要另辟蹊径,从小角度出发,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将中国的文化故事与人类的普遍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国外受众在生活层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蕴。首先,我们可以捕捉到田园生活与我们日常生活相似的地方,这种真实的生活熟悉感,可以帮助受众感受到普通生活的升华之美;其次,个人的故事可以从更加感性的角度上,形成对一种外人对其本国文化的基本印象,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最后,从田园文化内容本身来说,田园生活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好生活,而是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之后感受到的美好。[8]如何展现不为人知的辛劳过程,让受众对田园生活有更真切的体验,就需要媒体与线下旅游合作,加强田园生活的线下体验,通过利用乡村及郊区的自然资源,以田园文化为基底,以更加“年轻态”的创新方式吸引游客的驻足体验。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田园文化融合传播的新渠道,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方式创新表达了新的田园式生活,展现了人们共通的对诗意的追求。因此,在传统田园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过程中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在田园生活故事的讲述中,以全世界受众能听得懂、感兴趣的不同传播方式讲好所要讲述的故事。比如,以中国的传统乡村生活为中心,通过对中国独有的物产和餐食,以及器具的制作,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具有现场感的形式“活化”对田园文化的表达,使得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跨越文化障碍,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正面效果。

第二,新媒体平台的助力大大增强了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受众与受众互动这个最大范围的人际交流环节中发力。比如,新媒体为每一位生产内容的创作者提供了内容的载体和平台,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中,受众能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直接与视频制作者达成交流互动,增加了受众与视频制作者的接近性和亲密性,以此增强了传播者的亲和力,从而减少文化传播中的障碍,增进世界对中国故事的理解。

第三,在田园文化的现代化讲述中不能一味地以说教的方式让所有人接受田园生活,而应考虑到每个地方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习俗,在真挚的表达中提升内容中的真情实感,在更深层次上与受众达成对田园美好的共同理解,用平常心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更容易增进内容与受众之间的互相契合,展现中华传统的田园文化之美,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与了解,让世界通过对中国田园文化的日常生活展示中感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新闻漫画《惠企利民》曹一/作(新华社发)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田园跨文化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亚历山大·蒲柏的田园思想与辛弃疾的田园思想之比较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