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模拟操作的效果分析

2022-05-23范颖楠冯筑生史小飞王倩梅刘善收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止血带军用B型

范颖楠,冯筑生,史小飞,王倩梅,刘善收,尹 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西安 710032

战场上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失血、气道阻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其中失血所引起的死亡超过90%,造成大量失血的战创伤按部位可分为四肢损伤、交界部位损伤和躯干损伤[1]。Butler等[2]针对战创伤救治的十大要素提出了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的概念,其中战创伤止血在TCCC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先进的止血技术和装备不断应用于现代战场,TCCC中止血相关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针对不同部位的战创伤,TCCC中将止血器材和药品划分为四类:(1)针对四肢出血的止血带;(2)主要针对头颈躯干和四肢出血的止血纱布和急救绷带;(3)针对交界部位出血的交界止血带;(4)针对内出血的止血环酸[3]。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战斗人员生命常常遭受严重威胁,在战斗中火力覆盖区域,约60%的战创伤死亡与四肢严重出血相关。受战场环境的制约,此时不可能提供充足的紧急救护医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战斗人员的战场救护主要依靠自救互救,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是这一阶段战伤出血伤员战场救护的关键,而正确使用止血带可以显著降低战斗人员受伤初期因失血所引起的相关死亡[4]。止血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止血工具,包括气囊式、卡带式、布条式和旋压式等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止血救治场景[5]。外军常见的军用止血带包括战斗应用止血带(combat application tourniquet,CAT)、特战部队战术止血带(the SOF tactical tourniquet,SOFTT)和紧急军用止血带(emergency and military tourniquet,EMT)等[6]。CAT作为一种小型、轻便的旋压式止血带是当前军事领域应用最广的止血带,具有操作使用方便、止血效果可靠、便于随身携带、不必接触皮肤等诸多优点[7]。我军配发的旋压式止血带与CAT结构相似,主要组成部件包括可调节使用长度的尼龙束带和束带扣、调节加压力度的绞棒和固定绞棒位置的固定夹和固定带,并预留有标注操作时间的区域。卡带式(A型)和滚轴式(B型)旋压式止血带为我军配发的两种常见的旋压式止血带,A型旋压式止血带的束带扣为“日”字型,B型旋压式止血带的束带扣为滚轴型,操作时滚动滚轴对束带起加强固定的作用(图1)。本文对比了目前我军配发的两种常见的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的止血操作效果。

图1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a.A型卡带式旋压式止血带;b.B型滚轴式旋压式止血带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1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参加军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男性学员,年龄22~27岁,平均23.7岁,均为临床医学专业并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自救互救训练。40名学员分别采用目前我军配发使用的A型和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进行止血操作。每名学员共需操作4次(2种止血带×2种环境)。

2 研究方法

2.1智能战创伤模拟人 使用空军军医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智能战创伤模拟人“勇士”(以下简称“勇士”)作为模拟战创伤伤员。“勇士”具有与中国男性军人相当的身高体重、触感逼真的皮肤、可自由活动的四肢,能模拟常见的战创伤伤情。“勇士”还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可进行拟人控制、实时监测、远程访问等功能操作,能够通过实时记录和采集数据,实现对战创伤救治过程的监测、回放和考核等目标[8]。“勇士”可以模拟下肢离断并大出血,在战创伤出血的止血救治训练和考核过程中,如果止血操作不及时或止血带加压止血不紧,“勇士”断肢血液将会持续流出,直至血液流尽操作失败。除此之外,“勇士”内部的感应器件还可以与外部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对止血操作措施进行即时应答,精确模拟战创伤伤员的各类生命体征,真实全面地反映止血救治效果,从而提供普通模拟人无法比拟的战创伤救治操作反馈体验[9]。

2.2环境设置 普通训练环境中,由学员在室内完成止血带操作。模拟战场环境中,通过播放战斗音频、视频模拟战场嘈杂声音环境,调整考核场地灯光模拟战场复杂光线环境,并对“勇士”进行化妆和穿着战斗装具,启动人机交互系统,从而综合模拟紧张的战场救援环境和逼真的战创伤伤员。

2.3实施过程 救治操作开始前,通过讲解使学员熟悉“勇士”下肢离断伤并大出血模拟系统的相关情况,掌握A、B两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止血操作方法,使用统一的救治流程、救治模板、救治指令并校准核验相关系统和工具。为了减少其他偏倚因素的影响,研究进行2d,第1天在普通训练环境下进行止血带操作,第2天在模拟战场环境下进行止血带操作,救治地点和现场工作人员不变。

3 观察指标

(1)操作时间:使用专用秒表进行计时,时间精确到0.01s,从学员报告“开始”计时到学员报告“操作完毕”结束计时,记录止血带操作时间。(2)操作准确性:按操作方法正确使用止血带,操作错误或不规范扣除操作相应评分项分数,结果为百分制,包括操作方法(每项10~20分:止血带扎于大腿的近腹股沟处,20分;拉紧束带,反向粘紧,15分;转动绞棒,检查出血是否停止,15分;将绞棒卡入固定夹内,10分;多余束带继续缠绕后,用固定带封闭,10分;注明止血时间,15分)、急救姿势(5分)、无菌观念(5分)和爱伤观念(5分)。(3)操作成功率:“勇士”断肢血液停止记为成功,否则为不成功。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时间比较

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相比,操作时间均更短(P<0.05)。与在普通训练环境下相比,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止血带操作时间均更长(P<0.05)。见表1。

表1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时间比较

2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准确性比较

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A型较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操作准确性均更高(P<0.05)。与在普通训练环境下相比,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操作准确性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准确性比较分)

3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成功率比较

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A型较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操作成功率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在普通训练环境下相比,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操作成功率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操作成功率比较[n(%)]

讨 论

1674年Morel在Flanders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止血带[10]。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气囊式止血带,而CAT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单兵可携带的非气囊式止血带,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七代,并在战地救护中普遍应用于救治火器伤和爆炸伤等战伤所引起的四肢部位严重出血[11]。

本研究中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与CAT设计结构相似,均是通过尼龙束带和绞棒的配合使用起到加压止血的效果,其中B型旋压式止血带在操作时通过滚动滚轴对束带起加强固定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相比,操作时间更短,操作准确性更高。虽然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拉紧并粘贴束带后,滚动滚轴可以对束带起加强固定的作用,在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规范使用情况下其防滑脱效果更佳,但是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的滚轴之下空间较小,在紧急状态下,束带插入其中较困难,提高了止血带操作的难度,而在加压固定过程中推动滚轮更易引起止血带位置的偏移,进而影响止血带的止血效果,后续研究可以针对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的防滑脱特性和适用条件进行更深入地探索,以便更好发挥其止血功能。肢体战创伤通常伤口复杂并伴随大量出血,可导致肢体远端缺血坏死,伤员发生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风险急剧上升[12]。军用止血带对于救治一线战斗人员的出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军用止血带应该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易于自用[13]。本研究发现即使在相同的操作环境下不同型号的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止血操作中也存在一定差异,并影响最终的止血效果,而操作方便、高效可靠的止血带对于提升止血操作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后续的研究可以根据军队使用情况和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军用止血带的材质、外观和功能,使其更利于战斗人员在战现场开展自救互救。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会对现场救治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借助声音和光线条件还原模拟战场环境,借助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勇士”全面仿真地模拟战创伤伤员,从而为平时和战时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的训练和使用提供参考。本研究显示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操作时间更长,操作准确性更低,说明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会对救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明显的刺激和干扰,进而影响止血操作的完成。在模拟战场环境中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可以让战斗人员及救护人员在战场之上尽快适应实战环境,提高广大官兵在实战化作战环境下抵御包括噪音暗光、风雪雷电、风沙雨露、极湿极热、疲劳倦怠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14]。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受过培训的军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模拟战场环境方面也只是立足现有条件,且研究对象未按照战场环境进行着装和携带物资,与真实战场环境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后续研究可以设置不同环境的战救训练场,丰富和完善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相关研究数据。

虽然本研究显示在普通训练环境和模拟战场环境下,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相比,操作成功率均更高;与在普通训练环境下相比,A型与B型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操作成功率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继续扩大研究规模和群体,进一步验证和深化相关研究结论。

本研究仅利用了“勇士”及其模拟训练系统的止血模块对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的止血操作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未来我军的自救互救训练可在“勇士”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仿真模拟等新技术新手段,丰富战场救护训练方式方法,强化实战化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两种军用旋压式止血带在不同环境下的操作时间、操作准确性、操作成功率等止血操作效果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军用旋压式止血带的设计构造和操作使用环境都会对止血带的止血操作效果产生影响,未来该研究可在军队更广泛人群中开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并利用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勇士”开展其他战场救护训练。

作者贡献声明:范颖楠: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论文撰写;冯筑生、史小飞:数据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王倩梅、刘善收:论文修改;尹文:论文审定、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止血带军用B型
三种止血带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军用5G物联网视频监控系统的思考与研究
国外超疏水材料最新进展及其军用潜力分析
验 血
别把止血带用成了放血带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中医教你巧止血
中医教你巧止血
猜谜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