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研究
2022-05-23魏书蕾王宏智
魏书蕾,王宏智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农产品物流是现代化农业经济的重要反映,山东省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产品物流的运输对象仅局限于农产品,它是经过一系列的物流活动,最终能够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并且实现农产品保值的一种物流模式。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转型,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降低农产品库存压力等。
由于山东省区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也存在区域差异。农产品是时效产品,在运输上有严格的条件制约。在流通效率、损耗、速度等方面,农产品物流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上,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张倩[1]在农产品物流的内涵、特点和分类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打破了人们对农产品物流的知识误区。贾卫丽等[2]认为农产品市场是影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孟凡胜[3]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必须搞好物流现代化,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缩短与国外农产品物流间的差距。纪良刚等[4]提出农民被隔离在农产品商业环节之外、农产品供应链不连贯、农产品流通浪费严重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陈超等[5]提出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竞争不足,要构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现代化协同促进机制。王娟娟[6]提出以电商为平台,以农产品物流和云物流为纽带,加快物流发展的进程。施先亮[7]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问题在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能力弱。
在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上,张东芳[8]通过对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得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要通过加大宏观调控、提高绿色物流、走国际化道路的途径来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赵岩[9]通过SWOT分析得出山东省鲜活农产品物流面临基础设备投资不足、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高、运作体系不健全和主体过于分散的问题;高爱夏等[10]等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分为4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何双良[11]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各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相关。
纵观以往的研究,发现针对山东省各市的农产品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研究较少,大多只是局限在某一特定城市,提出的对策范围太广,缺少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山东省各城市的农产品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探讨区域化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利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取15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表1所示。这15个综合指标代表了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各市出口总值代表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将其命名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公路通车里程、邮电业务总量代表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将其命名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指标;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电信业务总量、各市就业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电子商务销售额代表信息化程度的相关指标,将其命名为信息化程度指标。
表1 2019年山东省16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
上述指标所用数据来自《202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原始数据参数过多,单位不一致,首先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使用SPSS23.0软件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联系的方法,因子分析法可以明确影响因子,通过降维将多个因子转换为潜在的公共因子,将问题范围缩小,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释。聚类分析是将样品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使数据更加系统、清楚。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实现了样品数据由复杂到简单、由杂乱到系统的转变,更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根据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设有N个样本,p个指标变量,存在m个潜在的公共因子,原公共因子变量为Y1,Y2,…,Ym。经过标准化后的公共因子变量可以记为F=(F1,F2,…,Fm)t,变换后的新变量用X表示,可以记为X=(X1,X2,…,X p)t,则因子分析模型如下:
2 实证分析
2.1 因子分析检验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数据是否可以做因子分析。KMO统计值最低指标是0.6<1,指标越大越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显著性小于0.001,则适宜做因子分析。处理的结果如表2所示,本次数据处理后得到KMO值为0.694>0.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中,显著性为0.000,均在合适的区间内,故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2.2 提取公因子
通过SPSS因子分析输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到,有3个特征值大于1的指标,这3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百分比分别是49.960%、27.432%和9.263%,这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6.655%,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更利于因子分析。因此,将利用这3个公因子来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产品物流的综合发展水平。
表3 总方差解释
2.3 确定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将成分进行旋转,结果如表4所示。旋转后,各市就业人员、移动电话用户数、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电信业务总量、货运周转量、公路通车里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由第1成分解释,定义为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电子商务销售额、各市出口总值、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第2成分解释,定义为产业规模因素;物流人均GDP主要由第3成分解释,定义为居民生活因素。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4 构建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由最大方差旋转得到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用3个公因子得分矩阵中的系数与变量标准化之后的值对应相乘相加,得出标准化的主成分得分,公式如下: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2.5 得分评价
将各市的数据代入式(5)中,计算出山东省16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得分,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在第1个因子排名上,临沂市排在第一名,说明临沂市在物流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高于其他城市。在第2个因子排名上,青岛市排在第一名,说明青岛市在物流产业规模上已经遥遥领先,而临沂市却排在最后一名,说明临沂市的物流产业规模正在上升阶段,产业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第3个因子排名上,烟台市的综合得分排名最高,说明烟台市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优势。
表6 山东省16市成分得分及排名
从综合得分和排名可以看到,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有区域差异。青岛市在综合排名上位居首位,得益于成熟的物流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交通与经济。排名第2位的济南市在F1和F2的排名中比较理想,但是在F3的排名中位居第15名,因此,济南市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潍坊市的综合排名是第3名,在3个因子的排名中总体比较稳定,位置比较靠前。临沂市在F2和F3排名中比较靠后,这说明临沂市应该在投资建设之余,注重物流产业的提升。烟台市在F1的排名拉低了综合排名的位次,说明其物流基础建设和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强。济宁、菏泽、聊城3市的F1和F3得分均是正值,处于平均水平,但是F2的得分均为负值,排在倒数,说明这几个城市需要扩大当前的物流产业;德州、淄博、泰安、滨州、威海、东营、枣庄、日照8个城市,综合排名在平均水平以下,在F1中的排名都很落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备投入需要提高,在物流产业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2.6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通过形成一个由大到小的分类系统,最后将分类系统画成一张谱系图,用其来表示样本间亲疏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SPSS23.0分析软件,对山东省16市的综合排名情况进行聚类,得出聚类谱系图(图1)。通过谱系图的结果,将16个城市划为4类进行分析,这4类分别为青岛市单独一类,为第一类城市;临沂市、潍坊市、济南市、烟台市为一类,为第二类城市;济宁市、菏泽市为一类,为第三类城市;泰安市、滨州市、威海市、德州市、聊城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日照市为一类,为第四类城市。第一类城市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产品出口量大,农产品物流体系成熟,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第二类城市是经济发展动力足,人才相对集中,有一定农业发展基础的城市;第三类城市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备逐渐完善,农产品定位比较准确,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第四类城市是经济发展水平较慢,基础设备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的城市。由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有必要在分类的基础上对4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图1 聚类分析谱系图
3 建议
当前阶段,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要重视区域不平衡的发展特点,各市要齐头并进共发展,发展要循序渐进。将山东省各市按照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第一类城市是以青岛为代表的城市。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进出口贸易品种多且数量大,交通运输发达,拥有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是重要的货物聚散地,区域优势大。对于青岛市农产品物流的建议是抓住区域优势,继续加强与邻国之间的合作,也要加强山东省内各城市的合作。青岛市作为一个经济中心,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大市,人才的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要扩大高等学校的建设和人才专业培养,提高高精尖人才的福利待遇,留住人才。
第二类城市是以临沂、济南、潍坊、烟台为代表的物流发展较快、进出口贸易较多、人才相对集中的物流一线城市。对于这类城市的相关建议是保持贸易进出口的良好态势,继续扩大贸易进出口的合作国家数量,加强设备的智能化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由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物流体系已经成型,基础设备也比较完善。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围绕如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如降低管理成本,简化物流流程;降低人工成本,加大AI智能化使用;提高绿色农产品物流的应用,减少链条中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类城市是以济宁、菏泽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后劲足的城市。“电商扶贫”的顺利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成果显著。通过电商扶贫的手段,增加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加大“互联网+”的应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鼓励返乡创业等有利的相关政策,这类城市正不断的发展壮大。这类城市的物流发展已成规模,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好,发展空间较足。但是现存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进出口贸易,基础设备充足但是缺乏智能化与自动化。对于这类城市的相关建议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运输效率,通过打造自身特色的农产品物流来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率先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先“走出去”,再“引起来”。
第四类城市是除上述三类城市以外的经济发展落后、现代化水平低、人才流失严重、物流发展规模较小且基础设备落后的城市。这类城市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适宜自身特点的农产品物流机制体制。对于此类城市的具体建议是完善现有的基础设备,增加公路、铁路里程,重点在农村的公路延伸和与周围发达城市的路线衔接;找出能代表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广,依靠周围城市,提高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提高城市知名度,协调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电商平台的应用;引进物流相关的人才。利用现代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