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分析

2022-05-23曾德鹏赵和萍杨宏伟杨童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研究

曾德鹏,马 瑛,李 婷,赵和萍,杨宏伟,杨童波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绿色发展是多行业、多层次协调发展,也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必然要求。在资源使用量与保有量日益矛盾的今天,加强绿色发展实践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绿色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从农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途径与对策,对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党中央、国务院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农村地区深化改革实际,于2017年9月发布《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加大农业农村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领域绿色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使用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与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本研究借助CiteSpace5.7 R2软件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对农业绿色发展发文量和研究趋势变化的归纳总结,以期对当前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内容及其重点领域进行呈现,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已有研究特征并探索研究前沿。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检索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为保证检索到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可以代表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趋势及特点,在检索时使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以“主题=农业绿色发展”“年限=不限”“来源类别”选取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CSCD;“匹配方式”选择“精确”,其余默认,然后进行检索,检索后共获得数据206条,检索时间为2020年11月23日。经过查看并筛选所获得的数据,剔除编者按、评论、会议通知与刊评等36条非相关数据后,共获得有效数据170条。经统计整理后,所选取的文献中,年份分布从2002年至2020年。其中,以2015年为分界线,2002年至2015年共计11篇,2016年至2020年共计159篇,文献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2002—2020年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年发文数量

通过对期刊载文量进行统计,选取19年间总计载文量大于3篇的期刊,共有16家,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由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农业经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主办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发文量较多,分别为16、15篇;其次是由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生态经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发文量次之,分别为12、9篇。从期刊类型上看,大部分期刊都与农业、农业经济领域密切相关,这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紧密结合,且从载文年份上看,期刊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载文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表1 2002—2020年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总计载文量大于3篇的期刊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7 R2软件对从中国知网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CiteSpace5.7 R2软件可以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类型数据进行共现、聚类与时间序列分析,并通过图形可视化的形式呈现[1]。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对某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情况、主题变化情况以及核心作者与机构等进行统计。

2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合作网络分析

2.1 作者合作分析

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关系可通过作者合作共现进行分析获取。从中国知网导出数据并转换为CiteSpace5.7 R2可识别的数据类型后导入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author,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默认设置,然后进行运算。运算后得到N=158,E=112,D ens ity=0.009的作者合作分析图谱(图2)。由图2可知,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于法稳、张建杰、马林、马文奇等学者发文量较高,其次是张福锁、金书秦、崔石磊、宋成军、巩前文、李学敏等学者。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虽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分析发现,学术界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关注较少,发文量较低,成果较少。基本上形成马文奇、马林、崔石磊、张建杰等学者,宋成军、孙仁华、石祖梁、王飞、王久臣等学者,居学海、习斌、高尚宾、孙炜琳等学者组成的3个科研团队。马文奇、马林、崔石磊、张建杰等学者主要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进行研究;宋成军、孙仁华、石祖梁、王飞、王久臣等学者主要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居学海、习斌、高尚宾、孙炜琳等学者则主要针对生态农业及其补偿机制进行研究。

2.2 机构合作分析

通过对“机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机构间的合作情况。将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默认,然后运行检索后得到如图3所示的机构合作分析图谱。机构合作分析中,N=133,E=82,D ens ity=0.009 3。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7所研究机构为主,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头的研究机构及其学者对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贡献较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类高等院校对农业绿色发展关注度较低,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的农业类高等院校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研究机构间合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协同、高效的机构合作关系。

图3 有关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机构合作分析图谱

3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热点与内容分析

关键词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检索字段,也是研究文献对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中国知网导出的数据中包含了自动抓取的文献关键词信息,通过导入CiteSpace5.7 R2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可发现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为了把握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可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来揭示。将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pruning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默认设置进行运算,得到N=221,E=340,Density=0.014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由图4可知,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农业现代化、绿色金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通过共现频次发现,绿色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与农业支持政策,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联系紧密。

图4 有关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总体上看,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层级,宏观层面主要研究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观层面研究者们则主要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支持政策、创新、绿色金融、绿色经济等主题;微观层面主要关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链、生产率、指标体系、农业生产者等主题。针对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政策评估、实现路径、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等较为密集,主要从全生命周期、实现路径上进行探讨,采用dpsir模型、nufer模型以及nufer—animal模型、gml指数等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关键词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将关键词的频次与中心性进行统计,其中频次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中心性表示该关键词在所有关键词中的地位[2]。结合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本研究选择关键词频次大于等于2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研究主题的关键词较多,其中绿色发展频次最高(68次),其次是农业绿色发展(41次)、农业(19次)、乡村振兴(15次);关键词关系中,中心性最高的是绿色发展,中心性为0.54,表明绿色发展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关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乡村振兴,其中心性分别是0.29、0.17、0.14,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也表现紧密。

表2 有关绿色农业研究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结果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相关文献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研究不够全面,目前涉及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研究了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此外,学者们还对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模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了解关键词的组合分类情况,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设置显示最高的5大聚类,得到如图5所示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聚类分析图谱中,Modularity Q=0.745 8>0.300 0,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0.942 7>0.700 0,Harmonic Mean(Q,S)=0.832 7,说明聚类结构显著且聚类是高效率的[3]。由图5可知,5大聚类分别为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碳排放。聚类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献主要围绕这5大群组展开。

图5 有关绿色农业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通过对得到的聚类分析信息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标签值,由于标签值有相等的情况,因此本研究选择LLR标签值下前3个关键词进行整理,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绿色发展”包含的节点数最多,表明绿色发展研究涉及领域较多,同多个关键词均有紧密联系,尤其与生态农业和脱钩分析关系最为紧密。“碳排放”包含节点最少,表明在农业绿色发展下,研究“碳排放”的文献较少,同其他关键词的联系不多。在5大聚类中,紧密程度最高的是“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其紧密程度分别为0.964、0.959,表明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要重点突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紧密程度最低的是“农业绿色发展”,为0.908。虽然“农业绿色发展”与“指标体系”“农村生态文明”同属一个聚类,但互相之间紧密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类的研究是新兴热点。整体上看,5大聚类的紧密程度均大于0.900,说明聚类效果很好。

表3 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热点聚类结果

从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发现,目前关于农业绿色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绿色转型发展等主题上,也有学者将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行研究,还有部分学者针对农业领域中的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从各自深耕领域出发,结合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现实探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3.3 研究内容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关于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首次出现时间与关系,可采用关键词时区图谱进行分析,关键词时区图谱以关键词节点为依据,以首次出现的时间划定该关键词所归属的时区,其中的连线表示共现关系,关键词大小则表示出现的频次,因此可以直观地了解前沿关键词及其关系。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可得到关键词时区图谱(图6)。由图6可知,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即萌芽时期(2002—2011年)、初步发展时期(2012—2016年)、深化发展时期(2017—2020年)。

图6 有关绿色农业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谱

萌芽时期(2002—2011年),研究内容较少,研究主题较窄,但对后期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研究绿色经济与绿色农业的相关问题,且主要研究区域仅针对特定地区,研究区域较为狭窄。学者们通过对湖北省、云南省的实地考察研究指出,要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并辅以加强宣传、增加教育投入与实施名牌战略、引导理性开发利用资源等手段的支持和配合[4],进而构建适应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5]。王有捐等[6]则认为,要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努力转变,进一步提高中国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绿色增长,从而确保资源支撑力和环境承载力。

初步发展时期(2012—2016年),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发展概念、国民经济农业、创新、中国绿色发展经验以及低碳农业等方面。本阶段前期主要承接萌芽阶段关于绿色经济的研究,研究发现,要推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不仅要实施“差异化”区域绿色发展战略、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建立绿色服务体系、推广绿色消费[7],同时也要提升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力度[8]。李兆亮等[9]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绿色GDP进行了评价与测算,并进行空间分析后也指出,中国应实施差别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本阶段后期则主要针对绿色发展主题进行考察研究,于法稳[10,11]研究指出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克服当前环境层面的严峻形势和亟需解决的矛盾,从而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张敏等[12]提出,生态农业是立足于绿色发展的,应贯彻生态学中倡导的生态环保、均衡循环、产能高效模式,同时也要坚持整体性和系统优化等基本原则。张利平[13]则指出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要从技术支撑体系、政策制度以及要素投入机制3个方面突破低碳农业发展的限制。

深化发展时期(2017—2020年),主要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更加具化的研究,学者们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对农业绿色发展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主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生态补偿、农业支持政策、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绿色金融等方面。

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中国当前的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脱钩现象,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还存在防治对象多源性、防治主体多元性以及防治技术有效性不足、机制缺失等问题,需要提高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加强多维创新[14],强化农业污染源监管以减弱“绿色悖论”,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15,16],重塑环境规制政策的健康红利[17]。

在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学者们基于中国现实情况,建议实施农业绿色生态补偿政策,从而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18,19],在实践中,要从绿色发展理念、生态补偿标准、法律制度建设以及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补偿政策更好地作用于农业绿色发展[20-22]。但目前农业补贴政策效率损失较大[23],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就需要构建新型的农业绿色补贴政策体系[24],进而提升绿色财政补贴、激励农户绿色行为转变的效度[25]。

在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方面,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好道德、技术、规制、生产和市场问题[26],要从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技术以及制度体系方面进行合理构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27],同时需要从文化建设、生态治理、绿色产业、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协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8]。此外,还要通过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工程,进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29]。还有学者针对都市农业绿色发展进行研究,指出要从要素配置优化、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打造农业优质品牌、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与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促进都市农业绿色发展[30]。

在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方面,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在推进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规划研究[31],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32]。周莉[33]对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大,但局部问题突出,指出西藏要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农业绿色品牌、农业科技与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强,从而提高西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在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方面,学者们通过引入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FER),实现了对生产、资源与环境类指标的定量计算,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提供了参考[34]。此外,通过指标测度发现,中国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是氮素投入和环境损失较高的区域[35],还发现海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36],反观河北省农业生产条件则在不断改善,农业绿色发展程度呈上升趋势[37],不论是海南省还是河北省,都需要因地施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生活污染,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4 小结与研究趋势

4.1 小结

从2002年绿色经济提出到2020年的19年间,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逐渐被学界重视,并呈现出鲜明的时空分化特征。随着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深入实践,未来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将吸引更多学者加入其中。关于学者间的合作总体呈现较为分散的状态,仅有少部分学者之间联系紧密,机构间的合作则呈现出研究所与研究所合作较为紧密的状态,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与研究所之间的联系度弱且合作较少,未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作者间、机构间的合作力度。

针对研究内容而言,2002—2011年为研究的萌芽时期,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内容较少,研究主题较窄,但对后期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2012—2016年为研究的初步发展时期,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呈现出概念研究为主,实证为辅的现象。2017—2020年为深化发展时期,对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发展路径、体制机制构建以及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呈现出更加具体化的现象。

4.2 研究趋势

回顾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未来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将更加具体化,并且学者间、机构间的合作将会越来越紧密,同时,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驱动下,将会有更多学者深入实践,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践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以及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不断完善,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实践水平。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研究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