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涵养家国情怀

2022-05-23赵军旗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对策

赵军旗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教师对“家国情怀”认知偏差、教学方式传统的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创设“家国情怀”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式,涵养家国情怀,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对策

一、引言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集体认同、对国家热爱的一种情感。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家国情怀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情感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由此可见,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培养,是现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决定了教师应当基于教学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促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实现。本文中,笔者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索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极其对策。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知识习得的启蒙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至关重要。而就小学家国情怀教育而言,因缺乏必要的课程体系,因此,渗透式教育是学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小学课程体系中,基于笔者的课堂观察与调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教育理念问题:教师对“家国情怀”认知偏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教学的方式、内容等。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正是因为教师的理念认知存在偏差,影响了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家国情怀教育虽然很重要,但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并非是主要学科,因此不应当承担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榜样作用不足,在日常的教学乃至生活中,家国情怀意识不强,尤其是民族自信、爱国情感方面,部分教师还是有所欠缺。

2、教育方式问题:以理论讲授为主,轻活动和实践

家国情怀教育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很多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推广使用以来,教材的编排契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内容活泼生动。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家国情怀”内容教学以讲授式为主,轻视其他教育资源或者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形成不是在活动探究中形成,而是基于教师的讲授形成。这种轻视学生体验和感悟,轻视“学生主体”的教育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背道而驰,不利于“爱国情怀”意识深入学生心灵,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涵养家国情怀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涵养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呢?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创设“家国情怀”教学情境

针对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应当通过既定的情境、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家国情怀”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很多小学生对“国庆”的概念是模糊的,部分学生对“国庆”的认知甚至仅仅停留在“放假”层面。笔者在《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导入,这首歌旋律动人,情感丰富,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会唱的同学跟着旋律唱起来,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其次,以“国庆节的由来”为背景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在《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中,强化“国庆节的由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此部分,笔者也采取了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先给学生播放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视频,引领学生感知国庆节的由来,而后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视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学生上“擂台”,分享新中国的故事。这部分,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分享或者是演绎新中国的故事,这部分内容已要求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在上台分享环节,每个小组都生动地分享了抗日小故事,如小英雄雨来、刘胡兰等的故事,故事分享之后,教师通过点评,让学生感知“新中国来之不易”的观点。最后,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唱国歌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优化“家国情怀”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依托于课本教材,缺乏必要的拓展和补充,而讲授式的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教学视频、图片以及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家国情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一课教学中,笔者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借助视频、纪录片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融入,让学生对“国土”、“家园”等的认知更加深刻,既要了解我国国土之广袤、家园之美好,更要让学生懂得“每一寸土地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應当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家国情怀”教育,促学生公民意识、爱国情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筱英.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审美化构建 [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8):22-24.

[2]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96.

基金项目:贵州省金沙县教育科学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植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SKT202147,项目主持人:蒋敏)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走,找对策去!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