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编导的创新策略思考

2022-05-23余茸

参花(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编导舞者舞蹈

在新时代背景下,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得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次的提升。舞蹈作为满足人们精神层次需求的重要形式之一,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创新工作,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要想提升舞蹈创新质量,舞蹈编导人员就具备创新精神,针对当前舞蹈编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做好优化与创新工作的基础上,打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一、引言

现如今,舞蹈创新已经成为舞蹈艺术发展中的重点,要求舞蹈编导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与创新能力,以此来创作出新颖、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舞蹈素材,所以舞蹈编导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在引入现代社会新观念的基础上转变传统舞蹈模式,提升舞蹈的艺术性。

二、舞蹈编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导方向不准确

部分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存在编导方向不准确等问题,使得舞蹈编导重心偏离。现如今,部分编导人员开始将创作精力转移到舞蹈编导以外的区域,如过度关注舞台布置、灯光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等,并未展现舞蹈自身所特有的魅力。受到编导方向不准确的影响,观众难以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对舞蹈的审美需求。如果所创作的舞蹈过于空洞,势必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还会逐渐丧失对舞蹈的兴趣。如果长期存在编导方向不准确等问题,还会降低舞者自身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让观众出现注意力转移等问题,进而影响到舞蹈艺术的发展。[1]

(二)难以彰显舞蹈本质

舞蹈编导阶段存在难以彰显舞蹈本质等问题,如编导人员注重借助灯光、服饰等提升舞蹈的整体效果,而对舞者、舞蹈本身的要求并不严格,如同电影依靠特效来强化画面感一般,一旦过度使用特效,就会影响到演员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阶段将重点放在舞蹈之外,很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等问题。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展现舞者的核心作用,提升舞蹈编排的合理性,同时还要确保舞蹈设计能够为舞者提供服务。所以一旦过度注重外物展现舞蹈艺术,就会影响到舞蹈本质的体现,同时还会降低舞蹈自身的魅力。此外,一些编导人员在创作阶段过度关注旁枝末节,如音乐、灯光等,并未关注舞蹈的本质,也影响到舞者自身气质的展现,难以彰显舞蹈作品的本质。

(三)舞蹈内容不合理

舞蹈编导人员在创作舞蹈时很容易出现舞蹈内容不合理等问题,如目前许多舞蹈作品并未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使得舞蹈作品与实际不符。一旦舞蹈作品远离人民群众,即便舞蹈形式唯美,在内容展现方面也存在精神支持不足等问题。如部分舞蹈作品存在高难度舞蹈动作堆叠等问题,编导人员对生活认识不深,如果舞蹈动作过于机械化,就难以展现舞蹈艺术的内涵。高质量的舞蹈艺术需要及时传递情感,而编导人员在创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创作中也没有对承载情感的舞蹈动作形成正确认识,最终造成所展现的舞蹈作品只能称之为机械化的舞蹈。此外,部分舞蹈作品过于粗俗,其原因就是编导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没有针对舞蹈内容进行研究,甚至抛弃操守,这种方式势必会影响到舞蹈艺术的发展,还会对观众的思想认识产生不利影响。

三、舞蹈编导创新的重要性

(一)解决舞蹈创作中的难点

舞蹈编导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及时解决舞蹈创作中的难点,才能提升舞蹈创作质量。首先,部分舞蹈编导人员在舞蹈创作中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难以冲破创作中的瓶颈,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其次,舞蹈创作者不自信,照搬照抄其他舞蹈,其编导能力难以提升,不能解决创作中出现的难点。所以,新时期背景下,需要舞蹈编导在创作中不断更新创新意识与理念,合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编导创作中的不足,在完善创作模式的基础上丰富舞蹈创作主题,提升舞蹈作品质量。[2]

(二)明确舞蹈创作方向

舞蹈编导人员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为舞蹈创作方向提供支持。因此,在舞蹈创新过程中,舞蹈编导要从思想观念出发,在深入挖掘素材价值的基础上提升思想认识,汲取其他舞蹈作品的成功经验,主动创新,明确舞蹈创作方向。通过对舞蹈理念等进行有效结合,在丰富舞蹈语言的基础上提升舞蹈表现形式的新颖性。编导人员在创新阶段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内容,合理运用舞蹈创作素材,为舞蹈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满足新时期对舞蹈艺术的要求。所以,编导人员在创作中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明确舞蹈创作方向,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在保留舞蹈艺术精华的同时引入新元素。

(三)提升编导人员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舞蹈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舞蹈编导人员的创作能力,使舞蹈作品给予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舞蹈作品能够展现编导人员的创新能力,而想要提升创作质量,就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首先,编导人员在创作中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编舞技巧与能力,及时掌握舞蹈元素,不断提升创作水平,主动将新的舞蹈理念与元素引入作品中,彰显舞蹈作品的时代性。其次,在编导创作中进行创新能够提升编导人员的音乐修养与综合素养。想要对传统舞蹈作品进行创新,就需要编导人员具备较强的音乐修养,加强舞蹈与音乐艺术之间的联系,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的相辅相成。舞蹈创新还能够展现编导人员的生活阅历,舞蹈编导通过不断获取创新灵感,可以表达自身情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四、舞蹈编导的创新策略

(一)能动性创新思维

舞蹈作品不仅需要舞者的全身心投入,编导人员也要开动创新思维,融入自身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感,编导人员只有真正进入生活中去,才能感受生活,才能确保所创作出的作品贴合观众需求,让观众感受到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和韵味。因此,在新时代舞蹈编导创作中,编导人员要展现自身的能动性思维和想象力,针对舞蹈作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在深入观察、接触与思考中找出情感共鸣点。在创作中编导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思考,针对舞蹈动作的意义进行分析,找出舞蹈组合中的价值与内涵,主动将自身想象力转变成为舞蹈作品中的核心思想。只有主动观察与思考,才能感受到动作中所隐藏的情感,才能将其所具备的艺术性转变成多样化的舞蹈动作。由于想象与虚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编导人员在创作中要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想象并不是完全虚构,而是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编导人员通过将自身的思想与情感等进行融合,在做好组合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升舞蹈作品质量。舞蹈编导在创作中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入手,确保观察的深入性与细致性,将其衍生成为具体的动作,所以说在舞蹈创作中,编导人员要具备能动性的创新思维。如《秦俑魂》就展現了舞者精湛的技艺与扎实的功底,而观众通过观看舞蹈作品也可以感受到编导人员的创作思想与意图,舞者需要藏在秦俑中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确保观众能够随着舞者的动作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舞者会逐渐从秦俑中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使观众领悟《秦俑魂》。这一舞蹈作品能够充分展现编导人员的主观能动思维,同时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说,只有编导人员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思维,才能进一步强化舞蹈的整体效果。[3]

(二)突发性创新思维

编导人员只有具备突发性创新思维,才能产生新的灵感,才能将所产生的灵感与舞蹈作品进行融合,进一步提升舞蹈的价值与内涵。舞蹈从诞生到演出,会经历一系列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对作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如编导人员自身的思想层次、艺术能力、观察与思维能力等,甚至在舞蹈作品中所存在的动作、艺术特点等也是编导人员突发性创新思维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潜藏着丰富多样的美,只有善于观察与发现,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提升舞蹈作品的质量。所以在创作中要求编导人员主动观察生活,在深入体验、领悟与思考中,从客观角度思考存在的事物,进一步展现其中隐藏的感性信息。编导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从事物表面进入到深层次中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所以编导人员要不断提升模仿能力,从客观层面出发,展现突发性创新思维的作用,将其内化到动作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舞蹈。如果所选择的素材过于简单,那么就会影响到舞蹈素材的价值,同时也会降低舞蹈作品的质量。因此在舞蹈创作中,编导人员要合理运用突发性创新思维,在主动创新中提升创编的合理性,并从自身层面不断创新。如在舞蹈作品《逗狗》中,创作人员所创造出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逗狗者形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展现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一效果也是编导人员运用突发性创新思维的成果。

(三)逆反性创新思维

逆反性思维对舞蹈创新有着积极影响,从客观层面讲,逆反与创新在本质层面上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将逆反性创新思维引入到舞蹈编导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舞蹈的新颖性。面对既成的舞蹈动作,编导人员可以从相反的层面上进行要素创新,或是进行适度的调整。进行反向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其艺术效果更为突出。如舞者在表达兴奋情绪时可以借助大跳等动作来表达,但是从逆反性创新思维层面进行创作,可以将其转变为躺下打滚等。舞者在表达愤怒情绪时,一般情况下会通过瞪大双眼的方式凝视对面的人,但是从逆反性创新思维层面来讲,则可以借助紧闭双眼、转身不再凝视对面的人等方式来表演。在逆向思维的影响下,舞蹈动作中所展现的情感强度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可以达到渲染观众情绪的效果。[4]

(四)整合性创新思维

在舞蹈编导的创新中使用整合性思维其实就是要求编导人员将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所挖掘的素材与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在整合过程中构建出全新的舞蹈体系。通过不断调整与整合,所创作出的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作品真实性明显提升,同时也可以展现编导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舞蹈作品的艺术性。所以编导人员要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及时收集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在筛选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做好内容处理工作,将所积累的生活素材转变成为艺术。编导人员在创作中还要适当增强主体意识,从编导层面针对舞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在结合自身对美的感受与认识的基础上打造出全新的形象,提升舞蹈作品新颖性。如在作品《女儿国》《太阳岛》中就展现了编导人员的创作理念,同时也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体現。所以在舞蹈创作中编导人员还要适度结合服饰、造型等因素,进一步丰富舞蹈的色彩感与层次感。在创作中通过对不同舞蹈手法、动作等进行研究,在展现生活美感的基础上利用生活丰富舞蹈内容。所以在舞蹈作品中就需要提升动作的优美性,使用专业的技巧,将可能对舞蹈作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剔除,从不同层面出发,进一步提升舞蹈的艺术感。

(五)展现形象的鲜明性

在舞蹈创作中,编导人员不仅要注重形象的个性化,也要凸显形象的鲜明性,赋予舞蹈作品全新的内涵。所以在创作中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美,将其转变成为形象创作的根源,在创作中对形象应当具备的色彩等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找准创作要点。舞蹈形象色彩中首先要满足舞蹈词汇规范要求,而规范是指能够展现舞蹈的基本风格与特点,在丰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凸显舞蹈主题,在紧密联系主题的同时赋予舞蹈审美内涵。随着舞蹈动作形象的逐渐凸显,在合理运用文学思维、美术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舞蹈形象,在深入理解与调整中实现丰富舞蹈内涵的目标。应当明确的是,舞蹈编导思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思维方式的活跃性,在不断创新中打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舞蹈编导的创新需要从展现思维优势出发,在不断产生创作灵感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赋予舞蹈形象以鲜明性,找出影响舞蹈作品质量的因素,在不断创新中引入新的元素,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邱菽.舞蹈编导创作创新培养研究[J].大观:论坛,2020(04):12-13.

[2]姚磊,金妮.新时代舞蹈编导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 2020(02):45.

[3]刘万翔.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创新精神提升分析[J].艺术品鉴, 2020(24):56.

[4]任曼慈.新时期舞蹈编导创新性思维的思考[J].参花(上), 2021(04):82-83.

[5]管琳.舞蹈编导中创新意识的提升[J].艺术研究,2018(03):46-47.

(作者简介:余茸,女,本科,甘肃敦煌艺术团,二级编导,研究方向:古典舞、民族舞蹈)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编导舞者舞蹈
舞者
舞者
舞者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舞蹈课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