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来瘦”未必是好事

2022-05-23王荣华

食品与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骨骼消化道脂肪

王荣华

很多老年人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年纪大了瘦一点,能预防“三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老人适当保持体重对健康有益,但体重偏低,过于消瘦,也存在诸多健康风险。

我国现行的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您的体重在标准体重±10%以内则为正常;如果超过20%则为肥胖;人体因疾病或某种因素致使脂肪和肌肉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20%以上时称为消瘦。老年人应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或稍微超重的水平,否则发生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跌倒的风险将明显增加,短时间内老年人体重急速下降则提示可能患有肿瘤等疾病。

病理性消瘦由某些疾病引发,如极度营养不良症、长期低烧、结核病、慢性肝病、消化不良、贫血病、糖尿病、癌症等。手术之后的患者也常会出现消瘦。

男性40岁左右,女性50岁左右,其体重便发展到了顶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便开始逐渐下降。其原因一般认为是骨骼、肌肉的逐步萎缩,以及细胞和脏器组织的脱水、萎缩。但由于个人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不同,体重下降的程度和速度也不同。我国正常男性40~60岁,体重会下降3.3公斤,女性下降4.1公斤;60~80岁,男性体重下降4.8公斤,女性体重下降3.7公斤。

有研究发现,人到中年以后,如果不进行营养和运动干预,肌肉量会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到70岁左右,30%~40%的肌肉会消失。高龄老年人往往伴有认知障碍、体力衰退、抑郁和情绪变化等症状,而且很多老年人食物摄入单一化,常因疾病或为减少麻烦而主动/被动地减少饮食摄入。所以,老年人体重减轻多为营养不良。

肌肉减少症看起来没有冠心病、心脑血管病那么严重,但当老年人维持身体平衡的肌肉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身体就无法灵敏地做出反应,很容易导致跌倒,加之骨骼也变得较脆弱,因此骨折风险大大提高。严重的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并卧床制动,这样一来,不但使肌肉进一步萎缩,还有可能引发继发感染、压疮等病症,严重时甚至出现死亡。

脂肪不仅是能量的仓库,还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瘦人怕冷的道理也在于此。

过于消瘦的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消耗,会延长疾病痊愈的时间。

老年人过于消瘦,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会变薄和干枯,会提高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发病的可能性。

老年人过于消瘦,身体的新陈代謝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比正常老年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

消瘦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脂肪是内脏器官、皮下组织的保护器,具有衬垫支撑、缓解震动的作用。消瘦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脂肪作为骨骼的缓冲物,久坐时臀部常会被骨骼压得疼痛;由于脚底脂肪垫薄,走路也会觉得痛。

人们总把高血脂和肥胖联系在一些,事实上,很多体重轻甚至消瘦的人,血管内脂肪含量同样可能超标。由于没有“胖子们”警惕性高,体重轻的老年人往往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体检时忽略血糖、血脂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发现疾病苗头。

老年人多有牙齿松动、脱落现象,无法将食物咀嚼完全。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应修补牙齿,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做不仅可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也可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对无法经口进食的老年人,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鼻饲流质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油炸、油煎食物,未煮熟的肉类、鱼类、蛋类有较多未变性蛋白质,不易消化。含脂肪比例较高的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应尽量少吃。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或使原有的消化道疾病加重,应尽量少吃。

在控制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增加富含ω-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深海鱼油和海产品,并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增强胃肠道功能,增进食欲。

稳定、乐观的情绪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也很大,愤怒、抑郁会使消化道运动减弱,并影响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从保健防病的层面来说,过于消瘦并非好事,能保持标准体重最好。希望身体消瘦的老年朋友积极调理,健康生活。

猜你喜欢

骨骼消化道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骨骼和肌肉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