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信贷策略研究

2022-05-23李彩鹏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战略

李彩鹏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将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贫困县发展成果。在疫情新形势下,“三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更加突出,拓展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增长点,将更加依赖广大的县域农村市场。因此,对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分析,在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尤其是在涉农企业资金和农民增收的信贷的投入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选取农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策略进行研究,其中对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完善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议。

关键词: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信贷;信贷服务优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根据“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完善的统筹和规划。同年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构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构建,提高新型农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和规范农村信用社、互助基金发展,支持农村信用社按社会地位发展融资。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出现变动和分离,更是加大了中国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应深耕国内市场,发挥农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农行作为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商业银行,有义务责任持续加强特色金融服务,要加大“三农”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已经从多视角出发研究了乡村振兴及农村经济问题,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分析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此同时,农行在农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改善。为了不保证损失,银行必须积极参与减贫以实现金融目的,帮助“三农”推广,尽可能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同时抓住农村金融市场的重大机遇。

(二)研究意义

1. 从支持政策层面来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未来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打好精准扶贫、富农、扶农的硬仗。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定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有必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快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全方位、适度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是现阶段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政治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巩固提升县域竞争优势、实现全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2. 从金融的角度看,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目的和源泉。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必须要回归本源,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和薄弱领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要求。而服务农业农村涉农贷款这个现代化的短板,促进乡村振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和重要内容。

3. 从农业银行层面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为农业银行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动力。新时代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農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多的要素投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更坚实的政策支撑、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为农业银行新一轮加快发展带来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带动农户信贷市场需求更为旺盛。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成员,需要不断加强其独特的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乡村振兴服务既是农业银行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农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的好时机。

二、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2018年农行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总要求,规划了农业银行“三农”金融“六大系列”见表1。

2020年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银行“三农”贷款类型分为:三农个人贷款、三农对公贷款见图1。而根据现有的政策,主要涉农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贷款有:惠农e贷、农户小额贷、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而在“三农”对公类的贷款如工业贷和园区贷、养老机构贷款、农村城镇化贷款、季节性收购贷款的涉农贷款业务几乎没有开展。

农行按照“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试点要求,围绕“夯实管理基础,突出价值创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思路主动契合县域“三农”的金融需求,主动调整工作方向,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农行积极推广实施“一县一快农贷、一特色产业一快农贷”。截至2018年12月月末,“快农贷”授信平均每村户数349户、授信金额2845万元,贷款余额2412万元。在“快农贷”推广过程中,通过两方面的有效结合,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一,坚持“惠”与“e”相结合,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采用信用方式向农户发放贷款,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足不出户就可获得贷款,改变了以往贷款四处奔走、求贷无门的状况,有效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对“快农贷”实行优惠利率,最低可享受基准利率,远远低于农村地区融资成本,农户还可在贷款期间自助用信、随借随还,最大程度地减少利息支出,缓解了融资贵的问题。

第二,坚持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户脱贫致富相结合,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依托“快农贷”,通过信贷资源倾斜、金融知识普及等方式,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创业脱贫致富。

三、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

(一)涉农信贷投入后劲乏力

第一,农村产业和农业经济不稳定。农业相关贷款服务的主要领域是农村地区,服务的对象是农业和农业经济。 农业相关金融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领域旨在使与农业相关的金融业务与农业行业的业务之间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具有共生关系。金融经营行为必然伴随着金融风险,“三农”环境的特殊性加大了其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务农习惯等影响,在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农产品销售不佳,季节性销售强劲,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滞销且价格不高等容易导致贫困农民偿还贷款的能力变弱,进而给“农业、农村和农村”企业带来信贷风险。现阶段,由于信贷政策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不完善,再加上外部信贷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农民的道德水平低下,向农民贷款的风险有所增加。

第二,信用数据不足。农户在交易数据和银行履行合同方面的数据不足,并且银行机构对农民的了解不够详细,不能达到风险管理要求。 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缺少信用环境和银行发展功能,农民很少使用银行卡,县内组织和农民的范围或业务类型很低。 农户只进行基本的存款和取款等业务,很少办理汇款和转账,信用卡和延期付款等业务。金融机构缺乏商业活动直接造成农民缺乏诚信意识,他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用记录。金融机构缺少农户的信用信息,因此在发放农业贷款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低信贷限额或贷款拒绝反映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信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不能满足有能力支付但有无数证据的农民的金融需求。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交流,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直接阻碍了信用数据的收集和农民信用档案的创建。

(二)涉农信贷业务品种较为单一

截至2020年9月,涉农总额超过6000万元,其中惠农e贷业务品种为快农贷、农户网捷贷、线上个人质押、涉农微捷贷。涉农信贷业务以快农贷增长为主,其中快农贷2020年9月贷款余额为4793万元占整个涉农信贷的80%,而其他涉农信贷余额仅占20%并且贷款增长缓慢见表2。因此可以看出在信贷业务品种以快农贷为主,涉农信贷品种较为单一。

(三)涉农信贷人才短缺

中国农业银行是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一家致力于提高股东利益的银行。与此同时,它还是国家银行和国家银行,承担了“三农”的主要信贷责任。 环境问题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高成本,低回报的特点更加明显。网点主任三人,客户经理仅为7人,年龄超过45岁有5人,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雇员的年龄水平通常更高。而涉农贷款需要下乡开展,客户经理的数量还需增加。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因此必须在业务中进行风险控制。此时,信用服务管理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县管理线一般存在员工紧缺的情况,大部分员工需要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客户经理从农户那里获得小额信贷的工作,但仅作为一种工作形式,不可避免地会给农业银行带来风险。乡村农业银行缺乏网点支持,缺乏客户经理,减缓了农户有效小额信贷进程。客户经理没有对借款人进行真正的调查,不了解借款人真正的资金需求,客户经理也不了解当地的市场状况未定期进行客户调查,也并未研究和理解付款条款,从而简化了放款流程并避免了常规程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风险。

在贷后管理案例中,少数客户经理对“三农”业务流程不熟练,在风险防控识别上存在差异,缺乏风险意识、风险制度观念薄弱,未按照要求对农户贷款进行尽职调研。为能够迅速对一项小额农业信贷任务进行授信,仅关注数量,却忽略了制度的实施。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机体系尚存不足之处,出现不良贷款问题,不能建立全面的客户经理问责制度。

四、完善农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议

(一)积极开发涉农信贷产品

在农村农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三农”和县域金融客户需求层次更高、品种更多、变化更快,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农业银行建立“纵横交错”的金融产品体系,以此来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客户的变化和金融需求的改变。紧扣乡村振兴特色金融需求,全面建设六大系列产品线,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整合农村产业资源,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农业土地融资),“三农”快乐产业,“三农”绿色金融和农村普及融资,以保障农村振兴的每个关键地区都有对接产品。建立以一级分行为主体的“三农”产品创新平台,为了确保不违反外部法规要求,创新主管部门将适当地委派信贷产品给农、林、畜、渔等行业。

(二)创新涉农信贷服务模式

1. 完善农地金融服务模式

加快研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产品,调整优化农村“四权”抵押贷款产品,丰富完善农地金融产品体系;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在产品营销、押品管理、贷后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

2. 创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服务模式

顺应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趋势,探索创新集体资产收益权抵押贷款、股权融资、股金理财等产品;研发上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并在各地推广,在帮助地方政府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同时,推动更多村集体经济组织落户农行。

3.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模式

对接国家培育涉农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联合体相关政策,在营销方式、金融产品、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快创新,形成服务相关客户的有效模式。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改革服务模式,配合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创新“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企业收购贷款”等服务模式,支持粮食商业化收储;深入研究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参考国际经验创新营销援助贷款等新产品;加快研发相关产品,探索创新“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农户贷款”的服務模式。

(三)健全涉农信贷队伍建设

一是打造“一懂两爱”三农金融服务队伍。适应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精准扶贫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需要,突出抓好县域农行客户经理团队建设,全面制定“三农”客户经理资格考核认证体系,促进“三农”客户经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

二是强化金融扶贫团队能力建设。可以成立金融扶贫工作团队。在保持扶贫团队人员稳定,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团队贷后管理职责,确保前期投放的扶贫贷款有人管和贷得出、收得回。

三是补充专业化复合型金融人才。顺应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多元化、综合化、高端化趋势,要培养2~3名能够办理企业并购、投资银行、知识产权抵押等复杂业务的客户经理,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五、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業银行信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银行信贷乡村振兴服务的对策:一是积极开发涉农信贷产品。县域农行应进一步创新涉农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模式。二是创新涉农信贷服务模式。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对于政府增信、产业链金融等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三是健全涉农信贷队伍建设和推进信贷服务技术建设。顺应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多元化、综合化趋势,打造懂业务的“三农”金融服务队伍因地制宜推进业务发展,同时在信贷服务过程通过移动智能设备、风险监控系统等的支持有效开展涉农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李宝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金融扶贫及其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2]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2018年报[M].北京:中国农业银行,2018.

[3]汪祺臻.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路径与思考[J].福建金融,2019(01):12-17.

[4]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19.

[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

[6]刘振伟.努力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上)[J].三农论坛,2018(14):18-22.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泌阳县支行)

猜你喜欢

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银行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农行一季度盈利增长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