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对策研究

2022-05-23钱韵

教育界·A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展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各类资源抓牢学生的“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地融入课堂,展开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文章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出发,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

作者简介:钱韵(1995—),女,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高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他们的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课堂导入环节,达到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产生“课始激趣,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

当前,许多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并不注重课堂导入环节,致使课堂导入失去其原本的价值和作用。此外,部分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引,存在低效化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成功地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使其充分发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的作用,对数学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一、故事导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且极具抽象性的学科,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较好的理解能力,因此课堂参与度较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故事导入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前先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即将教学的数学知识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选择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时,需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寻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为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在座的官员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曹操听了都不满意。这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说,可以利用船的浮力计量大象的重量,具体办法为先将把大象放到一个大船上,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位置为止,然后再称量船上石头的质量就可以得知大象的重量。最后曹操采用了这个办法,确实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讲述完这个故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称重方法是有效的吗?古代的重量计量单位和现代的是一样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生都一知半解,但经过故事的启发,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有关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与现代重量计量单位的异同,由此导入千克与克的相关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为学生导入速度的相关概念。速度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龟兔赛跑中龟与兔不同的速度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龟兔赛跑”故事中的转折点为学生讲解龟兔赛跑中为何最后乌龟取得了胜利。教师应当让学生理解,龟兔赛跑中乌龟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因为兔子在中途停歇了,所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整体速度,最后导致兔子在比赛中失败。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速度、路程以及时间的相关教学,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度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解故事时进行知识点的渗透,也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实践发现,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情境导入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畏难心理,加上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應该调整教学方法,减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实例来开展课堂导入。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能通过生活实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就能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畏难心理也会得到缓解,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由此而提高。教师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也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师将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下一步教学的开展便十分有利。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相关图片,讲解图形概念,然后在学生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相关图形,在讨论中有学生说:“生活中的三角形有彩旗、三角尺、三明治、粽子;平行四边形有桌子、书本、小区门口的电动门、晾衣架、台灯支架;梯形有台灯灯罩、屋顶、水桶、沙发。”在学生指出生活中的这些相关图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讨这些图形的特点,比如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内容的讨论。学生在思考生活中的相关图形时,会逐渐融入课堂,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高涨,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相关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携带零钱到跳蚤市场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在跳蚤市场进行购物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加减法的运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先不要明确告诉学生设置跳蚤市场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只需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即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要从旁指导,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主。最后教师再通过活动总结,让学生明白設置跳蚤市场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并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加生活经验。

教师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深入了解数学技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和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在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三、问题导入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锻炼了应试教育的考试技巧,却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己的思考,思维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这一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来完成课堂导入,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对当天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需要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通过一系列的小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入的形式向学生提问,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有一块蛋糕,那么2个人应该怎样平均分这一块蛋糕呢?”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让学生思考:“那么可以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每一份蛋糕的大小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原来的蛋糕设定为“1”,那么平分之后的每一份蛋糕自然就可以用来进行表示,这样就成功将

分数的概念导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由3个人或4个人平分蛋糕时应如何用分数表示的问题,使问题走向深入。多个问题串联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渐入学习佳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和提升。

小学生一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问题导入法能够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恰当利用问题导入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导入法,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旧知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学新知识,而忽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可能会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可能还对旧的知识点存有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混淆,不利于开展高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在教授新知识点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一些旧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新知识点的学习来复习旧知识点,实现高质量教学。对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思考如何将旧知识充分融入新知识。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防止学生由于学习新知识而遗忘旧知识,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教师以新旧知识点结合的方式导入课堂,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一举两得。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作为旧知进行课堂导入,课前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及计算公式,再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先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推导公式的过程,能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此外,旧知导入法也适用于算理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这对于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以前学生所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导入,以旧知带动新知,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还能够检验以前自己学过的知识,发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查缺补漏,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保障。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可通过故事导入、生活实例导入、问题导入、旧知导入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趣味教学的氛围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贞标.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01):62.

[2]王玮.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05):56.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有效性小学数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