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卫慕课联合雨课堂 在“X线检查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

2022-05-23王俊莹杨德武王一朝沈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王俊莹 杨德武 王一朝 沈熙

摘要:X线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医学生必修专业课程,作者将已录制并在人卫慕课上线的X线摄影检查技术相关课程资源与雨课堂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兼顾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为多元化考核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为今后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X线检查技术;人卫慕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0-0104-03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具备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成像原理、人体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影像设备的操作能力,对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和接受能力较强。本课程以医院放射科X线检查工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患者接诊、检查准备、影像采集、处理打印等职业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兼具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影像技术人才,使其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教学,很难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行动力较弱。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渐被认可。本文尝试利用人卫慕课联合雨课堂平台,对该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人卫慕课是医学教育与慕课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其课程门类丰富,功能逐渐多样与完善,通过它可以进行线上授课和自主学习。人卫慕课在新建课程时可以设置课程和授课教师简介以及评分标准,上传微课视频及课件等学习资源,布置作业,安排考试,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及作业完成情况等。[1]雨课堂是以课件与微信为依托的智慧教学工具[2-3],两者互为补充,便于教师进行监控和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可使师生在课上课下随时进行交流。

●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所在学校2019级和2020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9级影像301班共35名在校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课上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2020级影像301班共33名在校学生为实验组,采用人卫慕课结合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从总评成绩、互动性、学生评教结果等方面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比较。

● 研究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企业微信群发布预习内容及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微课为专业教师和临床专家在医院放射科的实际演示操作,每节课约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自行预习,并绘制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理解、操作练习为主,教师主要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实操训练主要包括仿真训练、接诊防护训练、体位设计训练三个部分,由教师和各组组长进行指导、考核、总结。

课后巩固:教师通过习题册布置课后练习题。

2.实验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全体学生通过人卫慕课自学,并完成慕课平台的测试题,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查看学生观看的时长及测试结果,总结出高频错题。另外,3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需完成2次PPT作业的制作及课上讲解,制作内容根据不同授课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主要包括相关的解剖和临床知识,结合案例查阅资料。

课堂教学:教师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堂签到点名,小组学生分享课前准备的PPT,其他学生对分享内容进行点评或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借助课前总结的高频错题,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功能,对讲解内容进行测试。在讲课过程中,推送习题可以限制作答时间,并且系统会实时提供检测结果,便于教师了解学习效果,对抢答题回答正确且迅速的学生,通过雨课堂红包功能给予奖励。同时,课堂授课中还可以开启雨课堂弹幕,学生对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选择“不懂”提示,两种途径均便于学生对不懂的问题随时提问,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高效地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目的地针对问题进行解析。实操内容、分组、过程均与对照组相似,但训练后增加了总结和讨论的时间,这是由于课前预习内容的扩充,使得课上理论讲解内容减少,总结和讨论的增多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拓宽眼界。

课后巩固与拓展:学生通过人卫慕课观看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复习相关知识,同时通过思考和查阅资料完成課后讨论习题,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回答,与其进行有效互动。

● 评价指标

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测试,其中包括课上表现、理论知识测试及实操考核,所占分数比例为30%∶35%∶35%。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频率次数进行统计,将统计的数据通过第三方软件分析计算得出单位为百分比的常数,即作为教学互动常数。[4]百分比越高,说明互动性越好。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效果、使用频率、是否有助于提升注意力及兴趣等方面的评价进行收集,对教学满意度进行打分。

● 数据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对计量资料描述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照组互动常数为41%,实验组互动常数为87%,实验组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比,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调查数据显示,这与小组合作项目的增多以及教学过程中总结讨论环节的增多有关,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后的交流频率明显增加。

笔者发出问卷33份,经统计,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人卫慕课平台统计结果显示,88%的学生每次课前能够主动使用慕课平台进行微课学习,对课前内容进行预习。但只有20%的学生课后再次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知识巩固。7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X线检查技术”课程中,人卫慕课平台和雨课堂平台的使用以及对自我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均是有必要的,只有2.4%的学生认为人卫慕课平台的使用没有必要。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观看微课和完成测试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上实践训练时长的增加及训练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 讨论

实际教学结果显示,2020级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均明显增高,基础知识掌握更扎实,技能操作更规范,素养和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这与人卫慕课及雨课堂平台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随时与学生保持互动密切相关。

从问卷结果可以发现,认为使用平台有必要的人数虽然很高,但是认为利用微课和测试题提升学习效率非常有必要的人数要明显高于认为使用平台非常有必要的人数,由此可以推测出,相对于提供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的质量和内容是学生更看重的。但在实际对比中笔者发现,对于课前内容的预习,传统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均布置了相似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预习,但是学生预习效果和质量差距较大。考虑这与学生的自控力较弱有关,但由于信息化平臺的应用,有了客观的统计数据,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人卫慕课和雨课堂平台的使用频率和依赖程度较高,对平台的功能认可度较高。人卫慕课提供了课下师生交流的平台,而雨课堂促进了课上师生的互动,但在人卫慕课平台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网速太慢、打不开界面的情况。

此外,实验班级课前小组活动的安排及实施,大大节省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总结讨论时间,这满足了学生对实践时长延长的需求,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进度和内容,所以将学生的参与度、行为规范等方面纳入到评价中,且与成绩挂钩,进而实现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策,刘春峰.MOOC联合雨课堂在“小儿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8):497-500.

[2]周丽丽,刘汉珍,毛斌斌.基于雨课堂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70-71.

[3]张英,吴芷婷,吴孟华,等.基于雨课堂的药用植物学混合式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9):662-665.

[4]张聪.多平台信息化教学提升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74-175.

作者简介:王俊莹(1987—),女,博士,讲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工作。杨德武(1981—),男,硕士,副教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王一朝(1983—),女,助理研究员,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沈熙(1982—),男,研究生学历,科员,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