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水浇田旱作田应用情况分析

2022-05-22李丕征王媛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旱作保护性耕作

李丕征,王媛媛

(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0 引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近几年,章丘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监测。本文就小麦在整个生育期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出苗分蘖、产量及病虫草害等数据全面系统监测、进行比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1 试验监测基地情况

试验建设水浇田、旱作田两个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面积666.67 hm2,其中,在明水街道禹家村及周边建设333.33 hm2水浇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在官庄街道张家村及周边建设333.33 hm2旱作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在明水街道禹家村水浇田监测点和官庄街道张家村旱作田监测点分别设立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面积5.33 hm2、传统耕作对比田面积1.33 hm2。

同时,在监测点专门安排机械振动深松作业,这样我们就在水浇田、旱作田分别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深松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三个对比试验区。

2 监测数据测定及结果分析

2.1 土壤常规理化性状监测

2.1.1 土壤水分:分别检测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检测了小麦返青期(表1)、收获期(表2)的含水率,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小麦返青期土壤含水率

表2 小麦收获期土壤含水率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小麦返青期和收获期的监测数据对比,无论水浇田还是旱作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小麦土壤含水量最高,保护性耕作小麦土壤含水量次之,都高于传统种植小麦土壤含水量。

2.1.2 土壤地温:在小麦返青期分别检测0~5 cm,5~10 cm深度的土壤地温,详细数据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水浇田还是旱作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地温略高于保护性耕作,传统种植小麦最低。

2.1.3 土壤容重:监测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0~10 cm、10~20 cm、20~30 cm三个深度土壤容重,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小麦播种前土壤容重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水浇田、还是旱作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最低,保护性耕作次之,传统耕作最高。

2.1.4 土壤肥力: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详细数据见表5。

表5 小麦播种前土壤肥力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短期内无变化,但保护性耕作土壤氮、磷、钾含量都高于传统耕作,数据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作物秸秆,培肥地力,减少土壤水分流失,改善土壤性能。

2.2 作物生育期数据监测

2.2.1 小麦出苗率及基本苗数,详细数据见表6。

表6 小麦出苗率及基本苗数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旱作田还是水浇田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的出苗率略高于传统耕作田,水浇田小麦出苗率明显高于旱作田。

2.2.2 小麦有效分蘖率:试验数据测定为9点取样,表中所列取平均值,详细数据见表7。

表7 小麦有效分蘖率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旱作田还是水浇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小麦有效分蘖率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小麦分蘖数、有效分蘖率都高于传统耕作,充分体现了深松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

2.2.3 产量测试。小麦产量测定为五点取样,表中数据为五点平均数,详细数据见表8。

表8 小麦产量测定表

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年水浇田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小麦平均增产36.53 kg/667m2,对比增产7.83%,深松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小麦平均增产5 5.9 8 kg/667m2,对比增产12%。旱作田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小麦平均增产9.26 kg/667m2,对比增产7 %,深松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小麦平均增产80.91 kg/667m2,对比增产61.21%。第二年受天气等自然影响,增产情况有所波动。总之,无论水浇田还是旱作田,深松保护性耕作小麦产量最高,保护性耕作次之,传统种植小麦最低。

2.3 小麦播种前、后秸秆覆盖状况

测量用20 m绳子20 cm一个点,共100个点,记有秸秆的点数,计算覆盖率;覆盖量是称量1 m2秸秆重量,再计算亩秸秆量,详细数据见表9。

试验结果表明:水浇田秸秆覆盖率高、秸秆量大。实践证明,秸秆量过大,对玉米、小麦的播种有一定的影响。

2.4 病虫草害的监测

小麦播种前进行了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并适时喷洒除草剂。对小麦地上害虫、地下害虫及作物的病害、草害进行监测试验,详细数据见表10。

试验结果表明:地上害虫、地下害虫的发生密度接近往年,小麦病叶率较高,但属于正常自然灾情。田间杂草监测主要为禾本科、阔叶类、莎草科,其每平方米株树、植株大小,鲜重及干重数值都在正常范围,没有发生严重的草害。数据证明保护性耕作实施两年没有导致严重的病虫草害发生。

病害调查简表

3 试验结论

综合上述试验数据,得出以下试验结论:

1)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土壤保墒效果明显,土壤容重、土壤肥力等都优于传统耕作;

2)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小麦分蘖数、有效分蘖率都高于传统耕作;

3)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田;

4)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都没有导致严重的病虫草害发生。

总之,试验监测数据充分体现了深松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业耕作技术。

猜你喜欢

旱作保护性耕作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