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2-05-22欧锦秀
欧锦秀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使得当前国内的教育体系进入到了瓶颈期,就是教育中过于注重结果,师生和家长都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教育过程,忽视学生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和成长。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的变化,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也 有了新的认知,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成长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既要重视学科知识教育,也要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劳动教育的渗透。文章展开对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结合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知识、实践等多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
(1)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劳动品格
小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繁重,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劳动锻炼,极大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通过合理的身体运动,可以充分活动学生的身体,加快身体血液循环,增强其心肺功能并提高身体灵活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同时,数学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劳动的作用,养成劳动的习惯,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降低学习负担,以饱满的热情及良好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学习质量。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数学素质和劳动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劳动教育的反应也不同,而且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数学教师授课时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合作教学法或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习,加深彼此友谊。同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其参与劳动的兴趣,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达到升华同学之间友谊的目的,潜移默化间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1.创设任务发展学生动手思维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除了广为大众所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之外,创造教育也是引发教育工作者热议的内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死读书的人才,而是具备良好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将创造力培养作为主要的方向,设置更多新颖的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动脑,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创作材料,如白纸、剪刀和胶水等,然后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再用剪刀将其剪出来,学生需要观察轴对称图形的实际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图形感知能力。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图形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需要设置图形拼接组合任务。例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剪贴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来进行折叠,观察两者的实际特点,在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叠加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并且总结图形的相似点,在这种情形下,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数学劳动教育课程
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思维观念,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就是劳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学习《面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下面积的概念,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面积公式的由来,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面积知识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劳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测量一下书本、书桌的面积,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效地保证了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教学中开展家校联合渗透劳动教育
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依据家长文化背景、家庭条件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现代数学知识的大厦都是通过前人的努力和辛苦付出得来的,数学的起源、发展都是经历了诸多的坎坷和波折才最终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 而这些精确的结果、公式都是依靠诸多数学家们坚毅、严谨的意志品质所换来的,而这些品质也正是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 要了解和学习数学学科, 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整合信息、自主的思考探究,然后经过实践探究来获得最终的结果,当然其中还会涉及到推理、抽象运算等诸多难题,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类毅力和耐心的问题,所以说数学学习其实也是一场脑力和体力的结合训练。
例如,学习“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准备好大蒜瓣,选择水培方式培养,整个培育期间需要孩子不断添水操作,对蒜苗长度进行定时观测,持续两周后展示自己做的统计表。这个家庭作业持续时间较长,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计划告知家长,并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但要注意,整个过程中家长仅起到监督而不是替代作用,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自浇水与测量蒜苗长度,最后完成统计图绘制,向父母介绍蒜苗生长过程。这个作业完成时,需要学生与家长之间互动,在家庭中营造出浓郁的数学氛围。需要家长具有配合意识,教师向家长说明应该如何配合,切实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一個较新的措施,实际渗透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做好研究分析工作,主动挖掘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利用劳动教育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关系。此外,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雪英.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31):11-14.
[2]张明瑞.劳动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43):230-231.683B72E8-8F51-410F-A7BF-34DEAA8C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