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022-05-22翟国静李慧

高教学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翟国静 李慧

摘  要:2014年起上海市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上海经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对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中,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73-04

Abstract: The "Shanghai Experi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2014,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urse of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formulation of teaching syllabu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xcav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ethod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2014年起,上海市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其核心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意见》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实践[2-10]。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因此必须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资源挖掘等方面作出全面设计与安排。

一、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大纲中的体现

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11]。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要性文件,包含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授课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等,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必须将课程思政的元素在教学大纲中予以体现。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12]。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教学内容涉及公路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作为具有管理性质的专业课程,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更高。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在专业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梳理课程内容,对于课程教学目标,除了明确常规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等之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增加了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课程思政要素。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思政教育属于隐性教育,就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恰当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对课程思政进行总体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融入到教案、讲稿。

(一)法治教育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其中“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

管理贯穿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在本课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建设法规非常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因此本课程具有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基础。为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按照课程内容安排,在公路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以及公路工程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部分中融入相关法律内容的学校研讨,使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时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

(二)公平公正教育

“公正”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基本理念之一。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平公正既是历史悠久的法律原则,也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更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无论是业主方、承包方还是监理方,也不管是在招标投标中、合同管理中,还是在工程质量验收中,都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因此,在本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意识教育很有必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在公路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部分特别是工程索赔问题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融合公平公正教育的元素。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将建设期跨越半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历经九年磨炼、被誉为桥梁建筑史上“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荣获国际卓越项目管理(中国)大奖金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等融入教学内容,以我国交通科技发展和交通工程建设成就特别是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就,以及青藏铁路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四)敬业与诚信教育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公路工程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往往面临着各种的困难和挑战,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唯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于碰硬、攻坚克难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等,哪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项目的建设者和项目管理者的敬业,唯有敬业才能勇于创新,才能攻坚克难,才能无私奉献。而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权利义务终止部分都强调了诚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都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信是合同履行的基础,也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基于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安排,在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章节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工程实例融入了诚信教育元素,而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部分融入了敬业精神教育元素。

三、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

(一)法治教育资源

有关法治教育的资源主要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来挖掘,如《××省纪委监委曝光4起工程建设领域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典型案例》《江西××市查处2亿元案值招投标窝案串案》《湖南省××大桥“8·13”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等。这些工程案例都是因相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不强,或未尽到相应的法定义务,或违法违规操作,或执法犯法,而导致的问题或事故。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和事故案例,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二)公正公平教育资源挖掘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是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招标投标活动中往往也会存在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操作不规范,或主观故意,造成招标活动有失公平公正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不仅在合同订立与履行中提到了公平,而且在建设工程合同部分还规定,“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但在实际的执行中通常会出现少数合同有失公平、公正的情况[13]。

对于课程中融入公正公平教育,同样还是要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实例、招投标与合同纠纷判决案例中挖掘资源,如引用“河南×市城市建设公司与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例”等。

(三)爱国主義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截止到2019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公路里程484.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4.26万公里。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建成了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同时制造出了一批盾构机、架桥机和浮吊船等大国重器,形成了“中国速度”“中国跨度”“中国气度”“中国标准”。所有这些成就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这些成就也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四)敬业、诚信教育

有关敬业、诚信教育的资源的挖掘,既要着眼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实践,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首先,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而每一个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都离不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所以把敬业、诚信教育资源的挖掘,聚焦在超级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和团队。2019年2月,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2019年9月央视新闻网发表《奇迹工程的脊梁——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其次,敬业、诚信的教育,还应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把成长比较快、成绩比较突出的杰出校友的事迹作为教学实例,以杰出校友作为榜样,可在理解度、认同度、情感共鸣度和践行度等方面增强榜样教育的有效性[14]。再次,敬业、诚信教育资源的挖掘,也应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平时的课堂听课和自学情况、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和考试表现等,都可以作为敬业、诚信教育的生动材料。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案例的设计,通过适当的教学案例,既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例如:在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部分的教学中直接引入媒体曝光的违规违法招标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學习招标投标法的相关内容以及招标投标程序和方法,又能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违规违法的后果,以此提高法治意识;在公路工程安全生产部分的教学中直接引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以及安全管理事故的责任追究,提高依法管理的意识。

(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也是广大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提出一些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合同管理部分的教学中提出“监理方如何遵循公正、科学、诚信、自律的原则”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不仅使学生对合同管理中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对于公正、诚信等有进一步的感悟。又如,选择某个公路工程项目合同纠纷的判决材料,如“河南×市城市建设公司与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例”,让学生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相关的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法治观念和公正公平处理合同纠纷的意识。

(三)课下自学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但这种融入应该以不过分增加课程教学内容,不削弱专业课的教学为前提。根据课程思政设计,在讲授公路工程项目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主要是通过几十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但是,有关我国交通建设的成就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发展的成就,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可能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讲授或讨论,而这些内容各种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为此将这些内容作为课下作业,由学生通过网络或相关媒体进行搜索、自学。通过课下自学形式由学生自己挖掘课程思政的资源同样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四)纳入考核

课程思政的开展,使得专业课的考核不能仅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也要关注课程思政的效果,即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思想觉悟的提升,或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和践行能力。

当前专业课的考核一般均采用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基于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核中除了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外,还纳入了学习表现和课程思政论文。论文的主题就是如何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论文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也能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能力。

五、结束语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所占的比例大很多。课程思政的提出,意味着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也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因此广大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向同行,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刘云飞.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21-122.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33-40.

[4]解从霞,李光九,耿延玲,等.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以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 (11):38-44.

[5]丁世林,王洁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6):169-171.

[6]韦铸娥,何家文.应用技术型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2):72-74.

[7]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46-47.

[8]唐光义,高俊锋,李继革.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19):103-105.

[9]胡秦佳宝.应用型本科高校“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探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20(11):104-107.

[10]沙永宝.课程思政视野下的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J].文教资料,2019(11):181-182.

[11]李焦明.如何实施“课程思政”[EB/OL].(2019-8-28)[2020-2-8].http://www.chinajsb.cn/html/201908/28/4892.html.

[12]赵雪.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声乐课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J].艺术评鉴,2018(10):74-76.

[13]陆建华.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分析[J].建筑科学,2013(14):241.

[14]吴杨,杨领航,杨麓露.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EB/OL].(2019-10-29).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9/2033882.html.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新工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2017GJJG207)

作者简介:翟国静(1962-),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给水排水与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与研究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