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链状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22范蒙
范蒙
摘 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展示设计课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设计已成为展示设计课程的改革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边远地区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链状协同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主动转变教学方式的建议,紧跟设计教育改革步伐,主动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展示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边远地区 展示设计 链状协同 新文科
展示设计作为新兴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体系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各类展会层出不穷,各类博览建筑拔地而起,成为每个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展示行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同时,近年来我国在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展示设计人才的新要求,全面化、专业化已成为展示设计人才培养的趋势,因此,设计院校原有的展示设计课程体系已不适应当前展示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整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积极对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设以全案设计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成为各大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国拥有展示设计教育的院校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展示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展示设计课程大部分院校将其设置为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也有部分院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将其设置为艺术与科技专业的一个方向,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这些院校以多学科、产学研交叉为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已多年,并时常邀请国内外展示设计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達到多方面的协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成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展示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些院校的学生本科四年期间能够对展示设计所涉及的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专业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相比较其他院校有突出优势。这些已成形的教学模式对我国展示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边远地区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边远地区的设计院校地域优势不明显,师资、生源、设计前沿信息、社会项目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都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设计院校相差甚远,导致这类院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课程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完整,未将与展示设计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融入教学中,独一教师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知识构成单一、思维受到禁锢。这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多元化发展,达不到培养复合型展示设计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结构单一
展示设计己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设计体系,包含众多的设计内容:建筑空间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商业营销等,是多种形式的综合表现,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1]边远地区设计院校由于师资、教学机制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只注重空间设计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与传播学、博物馆学、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其他学科、专业进行交流、融合,导致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过于片面单一,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展示设计实践各环节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对工作流程、进度的掌控和
安排。
(二)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知识、信息的工具,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教学手段已运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是对常规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尤其是信息化教学,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教学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发挥面授与在线学习的各自优势,提升了教学效果。近年来,发达地区艺术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常态,边远地区设计院校则相对滞后,主要的原因一是信息闭塞,教师接触不到新型的教学手段;二是教师不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觉得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是负担,在教学活动中仍以传统的面授为主。因而,边远地区的教师不能及时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线上与展示设计相关的传播学、博物馆学、视觉传达设计等优秀课程资源引入教学中;不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质量管理,造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师生互动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实践教学不足
边远地区设计院校的地域条件是短板,所在城市设计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尤其是会展业发展缓慢,每年举行的展会活动不仅在数量上不如沿海发达地区,规模上也无法比拟;另外,边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均相对落后,博物馆、企业展厅等各类长期性陈列展示项目同样数量有限,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地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可接触的实践项目少之又少,展示设计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实践环节多以虚题制作为成果输出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边远地区设计院校更应想办法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间的合作,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差距。
(四)教学模式传统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固定的教室空间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很难加深对展示设计的理解,并且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消耗殆尽。[2]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发达地区设计院校早已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在教学空间成立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而边远地区设计院校由于教学经费的投入、政策的支持都不及发达地区设计院校,教学环境、设备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传统的教学空间、普通的教学设备、闭塞的信息环境等不利于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展开,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思维,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展示设计的本质,无法独立设计出更好的作品,难以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破旧的设计能力。
二、链状协同教学模式的运用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为例,学院位于呼和浩特位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类资源相对匮乏,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该校克服各种困难,扬长避短,积极改革,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链状协同教学模式,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类人才为目标,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协同教学因重点创造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期达到学生最大优化培养。所以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同时也被喻为推动创新教学的有效催化剂。[3]链状协同教学模式是在协同教学基础上将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组成链状,并发挥各因素的优势,取长补短、强链补链,使教学成果、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展示与体验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类课程,课程在展示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体验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色、更贴合市场需求,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此课程充分运用了链状协同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边远地区设计院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跨专业教师团队链状协同
展示设计是综合艺术设计,涵盖了展示空间设计、展示陈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是强项,其他专业知识匮乏,跨专业教师团队链状协同教学能够整合设计学各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知识互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设计思维。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只集中于环境设计领域,而对于其他专业的研究有所欠缺的。例如展示设计中的平面部分,显然按照常规授课套路设计名片、标志、海报这一流程是无法契合展示设计学科的专业要求的,其授课内容必须根据展示信息传播的特点与实践来进行调整。[4]但是展示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有限的课时难以安排视觉传达及其他专业教师的课程,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重塑角色,積极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其他专业教师的课程资源上传至平台,形成跨专业教师团队线上链状协同,团队教师利用平台答疑解问,共同评价,全过程、多维度考核学生作业,并适时对接外部资源将国家级一流课程引入教学中,突破时空限制,打破专业壁垒,将学生展示设计知识系统化、具体化、全面化,最大限度促进课程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另外,教师还需要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将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跨专业教师团队链状协同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即不同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展示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环环相扣,达到补充其他专业知识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链状协同
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严肃且呆板的,且在课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甚少。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我们应该适当改变这种状况,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众创空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学院每位专业课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学生可在工作室和教师一同学习、生活、工作,这样全方位的互动更便于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在展示设计实践环节中安排适合的工作方向,教师在链状协同中起到纽带的作用,作为链条中的一环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强有力的链接,共同完成项目,共同成长,这样的实践教学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校与企业、学生链状协同
学生四年所学最终要为社会服务,但在步入社会之前,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学校与社会相连接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了解社会,因此学校与企业、学生之间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构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产业研究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参与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统筹能力,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使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需求,培养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工作室将展览企业的项目引入课程,企业和教师按照行业的要求共同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同时完善了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还为企业、社会创造了价值,学校与企业、学生三方互动、链状协同。
(四)不同专业工作室间链状协同
展示设计与其他设计艺术不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因此,展示设计项目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以博物馆展示设计为例,其中包含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文案整理、多媒体技术、展览规划等设计内容,繁杂的项目分工需要多个专业工作室的教师带着各自的学生协同完成,每个工作室都是项目链中的一环,工作室之间强强联合、环环相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做到跨专业融合设计。学生则在与不同专业工作室协同做项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展示设计的认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了设计实践能力。
三、结语
当前,新文科建设给我国展示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设计院校,更要强调针对性,有目的、定向地提出改革措施,针对传统教学课程模式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应对办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学情适时引进线上资源,在大数据思维模式下建立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线上答疑、线上评价,实现技术与教学新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间的交叉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糅合设计形式与方法,全方位多角度整合设计理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能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与紧跟时代潮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展示设计作品。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合作、链状协同,使教学成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展示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光建.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J]. 大艺术,2006(2):20-21.
[2] 巫岳峰. 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 艺术教育,2019(1):194-195.
[3] 冯悦. 高等院校环境设计课程中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20(45):144-146.
[4] 张杨巍. 现代展示设计教学的发展方向[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33,35.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一流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重点项目“展示与体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 (2020 jxyj037),内蒙古自治区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设计+文化+生态’为导向,深化设计专业多学科交叉型课程体系改革与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