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索
——以东北三省为例

2022-05-21刘春艳赵丹丹

地理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土思政资源

王 双 刘春艳 赵丹丹

(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构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政内容在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对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理学科包含了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保护、科学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其成为高中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程思政融入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乡土课程资源作为真实的地理情境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从熟知的地理事物出发真正理解地理学的意义。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中的融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提出的“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重要思想的实施途径,是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基本遵循。[1]

一、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概述

1.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2]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是通过提炼地理课程中蕴含的区域发展、国家意识及文化自信等价值元素,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形式。

2.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

(1)加强国情教育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我国各区域空间特征、人口、地形、生态环境、能源矿产、产业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等国情教育内容,能够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融入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把“懂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作为学习的动力,让地理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同,[3]是高中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的重要阵地。《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由于全球信息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已逐渐成为“地球村”,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家国情怀的品质使区域性与全球问题更好地协调与发展。

(3)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保护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福祉类建设工作,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关键途径。探讨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就是以生态保护意识的树立为前提的,协同课程思政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重要作用。

(4)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地理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主要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角度高中生的文化自信,以综合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不同自然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乡土课程资源融合课程思政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环境与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紧密联系,辩证看待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力争做到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发展。

(5)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4]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对待地理学习要具有乐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科学精神;对待自然要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对待科学要做到对客观事物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

二、乡土课程资源对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作用

1.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传统地理课程所用资源较单一,未能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使得地理教学所涉及的课程思政形式单调且内容空洞。乡土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鲜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丰富了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深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乡土课程资源是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通过地理课程理论与课外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了解到所处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树立人地协调观并促进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家乡自然、人文地理资源和发展状况的学习,分析乡土资源影响当前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综合思维。

3.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乡土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熟悉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对地区资源的评价、对地方文化习俗的尊重与传承、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对区域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分析等。乡土课程资源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地和自然资源,例如地理摄影、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地区发展有更具象、清晰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将乡土课程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目标及整体框架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乡土课程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整体框架

三、基于乡土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乡土课程资源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将地理知识与乡土课程资源有效结合,合理设计渗透点和融合处。高中地理兼有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性质,课程思政要素以国情教育、家国情怀、生态保护意识、文化自信、科学态度五个目标为落脚点。本文从高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必修《地理一》和《地理二》的部分章节切入,以东北三省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融入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乡土课程资源的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途径

四、结论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通过显隐结合的方式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地理课程思政研究理论也层出不穷,但多为探讨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和价值内涵等,关于如何设计地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研究较少。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在地理课程思政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探讨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找到课程思政的融合点,为高中地理一线教师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思路,为地理教学提供案例支持。

猜你喜欢

乡土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