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常态化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Moodle 平台“信息化教学”课程为例
2022-05-21郝照
郝 照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水平是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为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很多高校都面向学生开设了“信息化教学”公共课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1],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线上教学的优点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启迪、监管教育过程的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因能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具有过程灵活、学习场景丰富、教学方式多样、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特点[2],能够将课程内容学习、知识内化重构和实践设计与实施等有机地连接为一个整体[3].通过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缺乏教师面对面的讲授和指导,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部分教师活动设计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参与度较低,学习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够熟练,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无法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何系统设计与开发立体化教材,创新课程体系,进而探究技术支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策略和多元化评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点.
1 混合式教学课程平台的选择
目前互联网上教学平台较多,师生利用互动工具都能够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Moodle 就是一种常用的网上学习平台,它是基于网络免费开放的教学软件包,是用于设计网络教学活动的平台[4].其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不仅表现在对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支撑,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多元学习活动和多样的评价支持.Moodle 平台对网上教学的支持,从学习者视角来看,可以利用Moodle 平台完成选课、课程学习、作业练习、能力测验等;从教师视角来看,利用平台可完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互动、布置作业、提交资料、答疑沟通、实施了解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过程管理等.
2 常态化混合式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是某种特定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指导教学实践的范式,是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5],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之路.黄志芳等[6]将环境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融入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优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本研究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中不但包含了信息资源呈现方式的混合,还包含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常态化混合.
(1)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混合.混合式教学使用书本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偏重不同类型学习资料;教师灵活使用书本教材、数字资源进行课程教学,使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2)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混合.传统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活动,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节奏的时间比较少.在混合设计时,采用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基于课程平台,师生可以开展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还可以课后自主学习.当学生在课后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与教师、同学交流,也可向网络求助,从而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求助学习能力.
(3)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的混合.在立体化教材的支持下,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而且能够在断网无网的情形下,使用相关数字资源或课件实现离线学习.
(4)个人研究性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的混合.参与交互的学生比传统教学有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7],所以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需要多个学生针对某一学习主题,进行协同学习、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基于项目学习或WebQuest 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利用Moodle 平台提供的多种分组方式可设计组内协作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线参与交互活动学习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5)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混合.利用Moodle 日志、报表工具,将过程性评价融入综合评价方案.教师通过跟踪学习过程,了解学习进展,尤其是课后学生是否进入课程学习、何时进入课程学习、多少次学习教学内容、参与了什么样的学习活动等.当然也会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应用,要求完成在线测试,提交作业或作品.
(6)评价方式的混合.为客观公正地检验混合式教学成效,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堂和网络交流情况、参与小组合作情况、学生论坛发帖回帖情况.结果性评价包括对学生作品的评分、教学过程中的测验和作业等.
3 混合式教学方案的实施
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Moodle 平台开设的“信息化教学”课程为例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案,验证常态化的混合式教学成效.“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集中讲授、线上线下师生互动、课堂小组合作和在线课程平台自主探究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混合式教学.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依托Moodle 平台,以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为主线,将课堂集中教学与网上自主学习紧密结合.线上学习时,学生利用Moodle 平台提供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组间互动等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评.线下教学中,教师注重使用基于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的纵向延展和知识技能的横向拓展[8].
(1)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学生头脑风暴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分组并认领研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包括协作探究、互相交流等;展示作品,开展评价,完善作品.
(2)教师通过设置任务驱动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如在学习“电子书制作”内容时,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书软件做个人简历,激发学生掌握电子书的动力;要求在简历中展示个人风采,提升学生图片处理的能力.
(3)观摩案例视频,促使学生从模仿达到熟练.学生利用Moodle 平台上教师提供的案例视频,自定进度学习教学内容,遇到问题与困难,及时与教师、同学研讨、交流,完成重点知识的掌握.
4 实施效果分析
在常态化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实施效果.共收到调查问卷700 份,其中有效答卷610 份,有效率为87.1%.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常态化式教学仍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4.1 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喜欢程度”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表1),特别喜欢的学生占多数,不喜欢的学生是个别的.
表1 混合式教学的喜欢程度
通过对“喜欢混合式教学的原因”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表2),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用、课堂形式新颖、自主学习空间大是学生喜欢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原因.
表2 喜欢混合式教学的原因
4.2 学生学习行为发生变化
在对学生出勤情况的多次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平均出勤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表3).
表3 部分班级的出勤统计表
在课后练习中有107 人在宿舍使用数字资源自主学习,有126 人在学院工作室机房学习,有120 人在校外自习室自主学习(表4).
表4 学生课后学习方式类型
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每周都去校外自习室自主学习,有7%的学生每周超过六次(表5).
表5 学生校外自习室学习次数情况
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不仅会去请教老师或同学,很多学生也喜欢主动去查找资料或通过网络答疑解惑,见表6.学习过程中开展协作交流和合作学习的频次明显增多,见表7.
表6 学生问题求助方式的变化
表7 学生协作交流与合作学习次数的变化
4.3 学习成效和知识技能提升较多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设问、探究、项目学习、任务驱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教学后对混合式教学的成效进行调查,发现有66%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促进知识的掌握发挥了重要作用;65%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习成效的改善有较大帮助(表8).
表8 混合式教学对知识掌握和学习成效改善发挥的作用
经过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技术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9).
表9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
4.4 混合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需提升.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研究中42%的学生认为自己计算机技能比较薄弱,学习中遇到技术问题无法有效应对,进而产生弃学的想法.
(2)学习时间安排对深度学习有重要影响.有50%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如“上网搜索资源与线下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深度学习”的问题,学生认为自己把很多时间用来寻找资料,却并未认真研究过自己所下载的课件和案例,即便看过了也只是在走马观花,并没有产生深刻印象.
(3)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还存在问题.学生在线学习会耗费大量时间,也易产生挫折感,影响后续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合理地管理自我情绪和学习时间,导致随意地进入与教学不相干的网页,造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过多的学习内容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无益的,他们会因缭乱的资源而分心.如对“上网后容易被其他内容吸引,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调查中,有72%的学生表示认同.
5 结束语
胡国强[9]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已经从模式构建、设计、实践、应用转向了混合式教学环境构建及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深度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转变.本研究通过构建支撑混合式教学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实施教学,被学生普遍接受,学习态度、动机、学习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同时有效地推动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分配小组任务、协作学习、在线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网络学习习惯.通过建立“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