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新时代价值
2022-05-21蒋婕
蒋婕
【摘要】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深刻把握《反杜林论》中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深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真正路径。这不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蓝本。反观我国的生态现实问题,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习近平“两山理论”就是对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伟力。
【关键词】 《反杜林论》;生态思想;新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9-005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9.019
生态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备受关注,20世纪中叶起,就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有生态问题,而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初达到顶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体的,既要发展也要保护,那么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正确方式。认真思考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论述,对当前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理论遵循。这不仅有利于走出一条新时代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筑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世界。
一、 《反杜林论》中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
在恩格斯看来:“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存在自然界之中的,和自然界共同发展。”[1]自然界先于人存在,我们所进行的生产生活是在自然界的范围内进行的,不能摆脱自然界而独立存在。所以,先有了自然界,我们人类才能生存与发展。同时,人对自然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然界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尊重、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为人类造福;否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了杜林把思维脱离人和自然界的错误观点,强调了人类被自然界孕育出来之后,不意味着我们人类就可以摆脱自然界而独立存在,反而一刻也不能与自然界分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界的其他联系是相适应的状态。”[2]恩格斯认为,人类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并且人类与自然并不是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而是相互适应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适应关系,正确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才有助于实现“两个和解”。[3]
恩格斯坚持用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以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待二者的关系。他合理地运用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着。”[4]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双重效益。
(二) 真正的自由要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自然界是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恩格斯认为:“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而同现实世界相对立。”[5]在向自然界获取资料之时,要充分认识客观必然性,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料。自然界有自身发展规律,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界为我们人类服务。如果不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不尊重自然规律,对待自然为所欲为的话,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从自然科学的进步来看,自然界有它自己的历史,一样是运动变化着的。”[6]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按照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基本态度。这对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那些对自然资源有着贪婪行为的人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同时,说明了人类在对待自然面前,不仅仅只知道人类可以能动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还要明白人类的受动性和自然界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必然性即规律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以实现真正自由
人类应该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黑格尔是第一位正确叙述自由与必然关系的哲学家,他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从黑格尔的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认识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着的规律性,我们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必然不是盲目的,必然是规律。如果人类没有认识到自然发展的规律性,就会认为个人是完全自由的,如此一来,人类对自然界的任何行为都不受约束性。久而久之,人类与自然将会形成一种敌对的关系,当人类不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大肆掠夺自然资源之时,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诚然,自由不是说要去摆脱自然规律而单独存在,而是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的规律性,从而使得自然规律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所用。[7]要实现真正的自由,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合理利用规律为我们人类造福。
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独立分开来谈。人类应当适应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因为自然界有其运行的客观规律。那么要适应客观规律,人类应当报以谦虚的姿态适应和尊重自然,不要想着去征服自然,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但这并非意味着人类在它面前无能为力,人类可以在充分认识、尊重、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二、 《反杜林论》中生态思想所折射的社会现实
(一) 资本主义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导致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主要原因。
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无节制的生产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方式以攫取巨大的利润,不仅对我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损害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使得我们与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受到破坏,使得人类在消费后,不能把消费掉的土地组成部分回归到土地,从而使得土地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被破坏了。[8]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无节制的生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究其本质,资本主义疯狂追求剩余价值导致并且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其殖民地或者发展中国家,导致环境急剧恶劣,并且还掠夺其自然资源,给被掠夺资源的国家留下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而掠夺者们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紧握减排技术却不转让,而非资本主义国家自己的技术并不能使他们缓解环境污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会加剧环境恶化,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共产主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理方法来看待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他认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由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所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现在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所以是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等到生产力极度发达,即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极大丰富之时,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随后,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的全部私有制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就可以建立起来。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人、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9]只有进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的共产主义社会,人與自然的对立关系才能得到真正得到解决,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现代化。
三、 《反杜林论》中生态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前,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忽略了自然环境保护。如今,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过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成了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绊脚石。为了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迫在眉睫。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国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这足以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总体建设的重要性。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我们新时代如何促进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善具有重大助推作用。
(一)理论价值
面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后,他在全国各地考察生态问题以及在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我们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10]要利用绿水青山来引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力并驾齐驱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当前,“两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指南。我们开发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说到底就是经济,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让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阻力,要像保护我们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身居其中的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发展,另一个是环境保护。
从哲学角度出发,习近平继承与发展了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坚持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绿水青山代表和谐的自然观,人类只有充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发展的必然性,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只有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生态思想的时代化、中国化、具体化。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是告诉我们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从生态问题中看到经济问题这个本质。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这又归咎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我们要明确解决生态问题的最终目的还是发展经济的问题,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那么如何实现这个转化呢?在于转变生产方式,将“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向依靠生态技术发展的生产方式。[11]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理论是对这一提法的进一步深化和一以贯之。[12]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并驾齐驱,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二)实践价值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部从2017年开始打造了很多“两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基地,并将“两山”理念应用于实践。比如:“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向世人展示了荒漠变林海的传奇,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这是我国推进生态建设的一个典范。再者,湖北武汉修复长江生态,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社会勠力同心,推动经济发展与长江保护“齐头并进”。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理念的实践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云南省华坪县去“黑”转“绿”促产业生态化,将“黑色能源”变“绿色能源”,走出一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实践之路。许许多多的实践案例表明,生态文明思想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一个国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要明确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的关系。人类没有自然界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也就无法生存。如果肆意大力掠夺自然资源,必然受到自然界的伤害。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之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全人类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021年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该理念吸收我国传统的生态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不能以征服者的身份去支配、统治自然界,我们是在自然界之中的,不能离开自然界独立存在。相反,我们人类的一切都是属于并存在在自然界当中的。”[13]必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只有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与生产力是一体的,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4]这样的绿色发展观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而且为全球性的生态难题提供了中国借鉴。环境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且目前全球生态危机亦很严峻,全球必须联合起来,共同铸造美丽家园。
总之,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在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形成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赋予了恩格斯生态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绽放的理论光芒。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两山理论”发展意识,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绿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0-4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4]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6]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93.
[11]徐光春.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纪念版)[M].武汉:崇文书局,2018:115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9.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