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探究
2022-05-20刘向武丘志馨
刘向武 丘志馨
一、引 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我们正在进入的时代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着现在的教育,同时也在塑造着未来的教育。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员学习规律,养成师生数字化教与学的习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才能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公安工作面向社会,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犯罪从网下走到网上,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不断增多,违法犯罪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工作面临诸多挑战[2]。传统的公安侦查思维、侦查方式、侦查方法已经滞后于刑事犯罪的发展,公安工作创新警务应用,执法工作、警务工作趋向信息化、数字化,公安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信息化不仅使公安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也为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为公安实践服务的能力等方面[3]带来了新的契机。公安院校特色实训室建设和使用,对培养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时代公安院校实训教学面对的困境
(一)办学思路不明确,特色建设不明显,实训重点不突出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管理规模大、专业多样化,但特色建设不明显。普遍缺乏适合公安院校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的课程资源产品、教材,现有教学资源难以支撑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公安院校是公安科技的创新来源和人才基地,在当今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公安院校应根据实战的需求,以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为特色,规划好实训的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日益多样化的教育行业形态中保持竞争优势。
(二)信息化时代应用型人才设计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大数据、数字化时代应用型人才设计不足,没有依据实际人才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实战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占比较少,实训室条件不足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调整、完善周期过长,致使公安实战需要的新知识不能及时充实到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去。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公安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改革存在局限性,教学与实战脱节
公安院校现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使得大多数教师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及教材范围来施教,学生难以形成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弱。公安专业缺乏科学、系统的警务应用教学规划,警务教学与警务实战脱节,分析工具落后。部分教师缺乏大数据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只能依照教学大纲、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讲解,教学停留于理论讲解。学生无法在真实平台环境中开展模拟操作,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利影响。学员毕业后专业技能不精、实战能力不强、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公安工作。
三、信息化时代公安院校的实训教学改革路径选择
(一)构建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打破公安教学资源壁垒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把实战理念、案例、流程融入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构建适应数字化、专业化、实战化要求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实施“智慧新警务”战略下对公安教学实训的新要求[4]。广东警官学院根据公安实战需求搭建的“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作为今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平台,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公安实战化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以Hadoop、数据库一体机以及内存计算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相关新型技术搭建的教学平台。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对外提供云主机服务、块存储服务、对象存储服务等LAAS基础服务,以及OLTP数据库服务等PAAS平台服务等技术将公安院校用于警务教学的平台打通,整合起视频侦查及智能监控实验室、智慧防控联合实验室、车载电子证据与事故重建实验室、信息侦查综合实训室等较为先进的实验室,囊括了这几间实验室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禁毒多媒体、笔迹、现勘、视频侦查、信息侦查、智能监控、大数据实训等系统,并以华为大数据基础平台、集中监控应用管理系统平台iVMS-8200 V3.0.1等资源,对各公安教学仿真系统资源进行融合,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为支撑,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对接,消除各专业教学系统的信息独立,对信息化实验室的教学数据资源进行优化,达成多专业警务化教学和实训,实现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构建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是一个与广东智慧新警务保持一致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情报实战教学实训中心,具有大数据挖掘、研判、分析能力,且能对数据进行可视化。中心整合了公安机关部分案例数据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还原案件研判分析的数据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下新的侦查思维模式。该中心的建设打破了公安教学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各公安教学系统整合共享,构建起跨专业、跨学科、培养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图1)
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
(二)搭建数字化教学支持系统,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数字的本质是人,数据挖掘是在分析人类族群自身。数据挖掘、学习行为分析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不仅促进了公安院校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管理模式等方式的转变,也是实现个性化教育重要的技术保障。对此,公安院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以数据为主线,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新型校园[5],构建一体化、多元化、数字化教学支持系统。这与当前公安机关基于社会面智能安防系统的基础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诊断、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智慧警务应用相吻合,同时也为教学环境提供了全面丰富的实训资源[6]。如广东警官学院搭建的“视频侦查和智能监控实验室”,连通智慧校园的渠道,视频侦查和智能监控平台是通过在校园内设置视频监控、卡口等安防设备,模拟仿真实战环境搭建的平台。建立于校园内的人员、车辆、卡口、建筑物的视频图像数据库,使得校园成为集视频治安防范、视频巡逻、视频侦查、视频指挥、视频信息合成作战等实验教学内容为一体的智慧警务的实验实训场所,重点打造“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学员们通过仿真教学与实战演练,视频侦查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开设的视频采集与提取、视频分析、视频追踪、人像识别、车辆识别等实验实训项目,满足多个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图2)
(三)建设实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训教学资源
科学设置实战课程内容,增加专业课程大数据元素。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公安院校数字化警务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相比以往的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警务人才课程体系建设要紧密贴合不同公安专业的实践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将固有的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从原来面向学科的培养目标转变为面向公安数字化、信息化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信息化侦查理念,强化学生实操能力。一是增加新型犯罪的技术和侦查现状内容,为学生补充新型犯罪的相关内容,为公安学科各专业开发相应实验实训项目,如信息化侦查、犯罪情报分析、交通信息分析与应用、治安情报信息分析等;二是熟悉运用各种侦查智能工具,用于查询侦查办案需要资源,解决实践问题,如通信信息数据采集仪、现勘信息快速录入终端等信息化侦查装备。
(四)创新实训教学手段,丰富实战化教学方法
强化情境教学,强化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应当以实战、实效、实用为导向,在大数据驱动下的办案模式由过去的“由案到人”转向“由数据到案”、“由数据到人”模式[7],这一新型侦查模式使学生容易领会所学专业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内涵,增强实践操作方面的技能培养。通过对大量犯罪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以数据为切入点,根据数据分析来捕捉犯罪线索,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犯罪嫌疑人及犯罪证据,从而破获案件。
基于警务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大数据课程体系构建包括:警务大数据实战案例分析、基于警务行业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警务侦查类课程、警务大数据应用基础理论、数据挖掘分析常用模型与算法等。以《警务大数据实战案例分析》课程在大数据平台开设为例(图3)。
《警务大数据实战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图3)
课程包含20课时的实验教学,该部分内容实训教学大纲如下:
实训一:利用大数据工具与算法进行警务大数据分析,实训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经济类案件侦察,实训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络诈骗类案件侦察,实验四: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刑事类案件侦察。
该课程是以概率统计、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算法为理论支撑的,以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库为工具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警务大数据应用实战课程。是公安各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利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手段侦破罪案,课程融入了警务各个领域的业务知识。它的任务是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特定领域的实际业务需求,利用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其教学目标是运用数据库技术、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分布式处理等技术,从大量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挖掘出隐含的有意义的信息,得出有用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出来,为后续的侦查实践打下基础[8]。
(五)深化多方合作,对接警务实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了解科技发展,避免传授知识的滞后性,了解公安机关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公安信息化人才,公安院校与政府、公安机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参与,使单一育人变为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育人模式[9],校企、校局、校校等多方合作,不断推动与实战需求的深度融合。
1、拓展校企合作,实现对标实战。信息化背景下,实训教学需要学生在实战应用场景中接受训练,广东警官学院的“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融合了华为公司的华为大数据平台、恒华公司的大数据实训教学平台的功能,及其在公安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公安工作特色鲜明[10],能把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训模块、教师添加课程资源、学生活动等方面深度融合,满足用户需求,真正实现一体化,接近实战,保证了平台与实战情境的仿真性,同时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学院的“视频侦查及智能监控”联合实验室,与海康威视、捷尚股份公司合作,融合其视频侦查技术,结合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利用自有数据系统和视频监控数据,分析讲授大数据背景下怎样开展犯罪侦查活动,如网上追逃的方法、互联网数据搜索等项目。这种综合实验实训平台让学生有实战感,各种分析研判软件有了真实的案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也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2、深化校局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公安院校与实战单位开展校局合作,引入公安业务实际资源,建立警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11],警务大数据资源开放至公安院校训练场所,公安机关内部资源、公安管控资源、社会信息等有特色的实战系统,展示给学生,为公安实训教学带来各类案例及新的思路。广东警院与地市公安局在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开展的信息化方面的校局共建,展示公安业务系统在警务活动中的应用实例,展示大数据在社会治安管理、案件侦破、重点人群、智能交通和队伍考核等警务实战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训中通过资源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服务于案件侦破工作。建设实战化教学训练资源库,共建共享实战教学课程、实战经典案例等。
(六)突出实战教学能力,打造实战师资队伍
常态化开展教师实战锻炼,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既能强化教师队伍实战化教学能力,又充分融合教师的科研需求。实战化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警务能力开展,通过案例推演带出知识点讲授的案例教学法是实战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并在开发大数据分析建模、战法设计等方面可以与公安机关开展横向合作。教师开展好实战化教学需加强到公安实务部门开展调研,又密切了校局合作。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源于实战、贴近实战、服务实战、融入实战。
四、信息化时代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一)教学成果服务公安实战,促进民警培训扩容提质
学生们通过构建的实训场所和实验教学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操,熟悉了解当前公安领域的信息系统功能与运作,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师和公安机关的科研活动[12],极大提高专业素养,使教学成果直接为公安实战服务,同时也拓展民警培训内涵。广东警官学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抢占公安警务教学培训先机,大数据警务应用实训中心建成后已开展数期“大数据情报实战培训班”、“全省公安机关大数据可视化建模培训班”,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公安干警、公安院校教师参加了培训。举办此类培训班不仅开创了公安院校大数据情报实战培训新模式,同时加强了与公安机关对智慧公安警务应用的交流与探讨,开拓警察培训实战化教学的新领域。
(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现实公安工作的紧密对接,学员参与实战化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促进公安院校“供给端”和公安机关用人部门的“需求端”有机结合,推动公安数字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断走向深入。在广东警官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中,实训工作得到了专家和兄弟院校的好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育人机制较为完善,尤其是共建警务应用实训中心等实训中心成效显著,能够保障人才培养需要。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应始终贯彻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13],保证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把实验室建设成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五、结语
按照“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要不断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14]。同时也看到,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面临一些问题,如实训项目建设与实战需求脱节问题、公安大数据资源转化为脱敏可用的虚拟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问题、通过犯罪学行为建立大数据侦查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问题等。公安院校应根据自身职业特点要求,以特色求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推学院转型发展及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公安智慧新警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