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基层民警健康状况与健身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为例

2022-05-20何佳烘李海珊

关键词:黄埔区分局问卷

何佳烘 王 津 李海珊

随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发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集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人才的流动致使利益群体多元化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违法犯罪现象逐步显现,治安管理形势日趋复杂。提高基层警察身体素质,维护基层警察身心健康,这既是加强基层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它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1]

基层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日常负责的各项专职工作外,还需要兼顾巡逻防控、抗疫防疫项工作,同时又承担着社区宣传等任务。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安全、打击刑事犯罪主体的基层警察,相较其他公务员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支撑。为了抑制并改变基层警察体质弱化的问题,公安部先后发布了《公安警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并开展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系列活动,将体能、技能、战术列为必练必考的科目,力求以此实现基层警察增强体质、维护健康、发展体能、提升战斗力的目的,以满足基层警察职业和警务活动的基本需求和实战要求。然而,透过对基层警察健康状况、健身锻炼行为和运动生活工作方式的剖析,清晰地发现虽然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对警察体能、技能、战术训练等极为重视,但对基层警察健康教育、健身锻炼等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够重视,两者存在较大差异。[2][3]

本文将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警察为对象对其运动健身生活工作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基层警察运动健身生活工作方式的构建,及公安部在制定基层警察全民健身活动的实施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结合广东省基层警察生活工作情况形成了由23 个待选警察运动健身趋势组成的调查问卷,运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https://www.wjx.cn)于2021年11月30日—12月12日开展了线上调查。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通过黄埔区分局工会的官方通知、分局游泳健身协会微信及公众号对该问卷链接进行宣传。所有接触问卷链接的分局警察均可填写。调查问卷对填写者的性别、年龄、BMI、日常运动时间和强度、影响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等信息进行背景归类,问卷关闭后笔者从问卷调查平台导出原始填写数据,运用EXCEL对所有问卷进行统计,该次调查结果全部由平台计算获得。

二、调查结果

基层警察非现役部队,条件不允许进行常态化的体能训练。分局警察只有在参加市局组织的练兵、升警衔或者分局组织的战训时才会进行相关的体能训练。需明确的是,偶发性的体能集训无法取代日常的运动锻炼,一是目的和意义有本质区别;二是训练侧重点与效果也不尽相同。在问卷调查的两周里,系统数据显示,共有1025人访问了问卷,其中1025人完成了问卷填写(填写完成率100.0%)。基本特征为:男女问卷填写者分别占85.17%和 14.83%,问卷填写者民警辅警占比97.56%,拥有有效期内的急救员证的问卷填写者占比仅3.9%,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运动习惯的问卷填写者占比56.29%,没有制定周期性的健身计划的问卷填写者占比79.71%,日常没有一起运动的健身伙伴的问卷填写者占比92%,希望分局游泳健身协会培训专业的健身教练协助进行体能训练的问卷填写者占比64%。

问卷填写者年龄以26~45岁为主(62.15%,图1),问卷填写者BMI值以正常和超重为主(91.90%,图2),每次运动时达到中等强度的时间10-60分钟为主(68.19%,图3),每周锻炼次数(每次超过30分钟)为主(66.24%,图4),健身时间大多选择在下午、傍晚或晚上(79.22%,图5),健身活动的种类以有氧运动为主(散步64.66%,跑步50.93%,图6),主观最影响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为工作忙,没有闲暇时间(73.66%,图7),参与健身活动的动力主要为强身健体(79.02%,图8),对应的健身场所大多选择在公路、街道、绿道、公园广场(78.83%,图9)。

图1 问卷填写者年龄分布

图2 问卷填写者测量BMI分布

三、分析与讨论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认定“体育人口”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频率在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负荷强度者。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应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黄埔分局问卷调查填写者与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人口”进行的专项抽样调查数据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黄埔分局警察的运动锻炼情况不容乐观。[4]

调查显示,黄埔分局警察的健身活动大部分集中在业余时间,其中条件较好的三个大院建有管理规范、设备齐全的健身房,少数派出所将闲置的办公室改造成功能单一、仅拥有较少基础器械的健身房,在正常工作日的午休时间或周末节假日的备勤期间也有部分警察零星出现在健身房。每次健身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的有336人次(32.78%),健身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有156人次(15.22%)。分局绝大多数警察为了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每次参加健身活动都尽量做到持续较长时间。然而,每次健身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仍有533人次(52.00%),说明超过半数的警察每次健身持续时间过短,远远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图3)。每周不运动有176人次(17.17%),参加1-3次健身有679人次(66.24%),参加4次及以上健身有170人次(16.58%),这说明大多数警察的健身意识已较强,他们明白身体对其自身、家庭、工作的重要性,且能尽量抽时间参与其中(图4)。[5]

图3 每次运动达到中等强度的时间分布

图4 每周锻炼次数分布

调查显示,分局机关及窗口部门“朝九晚六”上班,除特殊情况外下班后一般不需加班,故多数人把健身安排在下午、傍晚以及晚上进行。而大队、派出所等外勤单位由于作息不规律,抽调执勤频繁,健身不固定较为普遍(图5),这与不同警种警察的勤务工作安排规律基本一致。

图5 问卷填写者选择的健身时间分布

调查显示,黄埔分局警察根据各自爱好与锻炼习惯选择一或多项健身项目进行锻炼(图6)。其中,散步有632人次(61.66%),跑步、骑车、游泳有522人次(50.93%),器械健身有207人次(20.2%),羽毛球、网球有140人次(13.66%),篮球、排球、足球有211人次(20.59%),登山、攀岩有104人次(10.15%)。散步对警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要求低,活动量和强度易于控制,低强度、长时间的特点使得大部分警察自感日常运动量较大,久而久之,失去运动基准的警察渐渐成为“久坐少动”的亚健康人群。

图6 问卷填写者选择健身活动的种类分布

同时,影响黄埔区分局警察参与运动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1)工作忙,缺乏余暇时间;(2)工作或家庭负担重;(3)缺乏锻炼设施与场地;(4)没锻炼同伴;(5)没意志力,不能坚持;(6)无指导;(7)对体育不感兴趣;(8)身体好,不需锻炼;(9)身体虚弱,不宜锻炼;(10)其他。(图7)

图7 影响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分布

人的行为都有目的性,运动健身也不例外。警察参与运动健身本身,必然是了满足某些方面的需求。而这些不同的需求,反映了基层警察对运动健身价值取向的理解。基层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的主体,面对社会阴暗面浓缩的犯罪分子,自身必须具备强健的身心素质。从总体上看,基层警察选择强身健体的目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表明其参与运动健身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基本的健康需求。同时,因基层“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性质,使基层警察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与疲惫的状态,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运动健身来缓解自身压力。这些都反映了基层警察健身的主导需求,然而这些需求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升华到一个较高层次。[6]

图8 影响参与健身动力的活动分布

黄埔区分局警察参与健身的场所通常考虑是就近就便利,其次是免费。公路、街道、绿道旁及公园广场(第一二名)是分局警察下班后经常进行锻炼的场所,共有808人次(78.83%),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文化,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的成果,而散步、慢跑正是由于其运动门槛低、便利且易于坚持,因此是警察的首选运动项目。场所排第三名的是住宅小区,共335人次(32.68%),说明近年来兴起的运动APP正在影响警察的锻炼模式,由室外运动逐步转变成室内健身。另外,有270人次(26.34%)的警察选择在单位健身房进行锻炼,近年来为落实公安警训条例我省各级公安大院内部部分建设了健身房,这极大方便了警察按照自身工作调休情况适时开展体育锻炼的需求,提高了分局警察在作息规律不一致的情况下坚持运动的毅力和决心。(图9)

图9 问卷填写者健身场所的选择分布

四、研究改进与不足

入警考核时,考生需在体能测试中得到合格及以上方能录取,警察中的绝大部分人理应成为我国“体育人口”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上述66.24%参与锻炼但未达标的群体,然而警察的实际工作情况却时时制约着他们成为“体育人口”。

(一)重视身心健康,完善训练制度

战斗力的持续提升源于强健的体魄,身心状况是衡量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目前,公安部已颁布的《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在体能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将体能单列为“警察体育达标”“警察训练条令”“警察技能练兵”“苦练基本功”等系列活动的必练必考的科目,而对警察健康指标方面的训练与管理尚无明确要求。如能结合相关条令、标准,完善广东省公安队伍的相关训练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重视和保障长期处于任务繁重、作息不规律、心理压力大的基层警察群体的健康指标,研究并采用运动健身手段进行健康干预,达到身和心的全面锤炼,并结合升警衔、战训、运动会等契机开展健身锻炼,最终达到提升战斗力的目的。

(二)体现岗位特点,分类指导健身

不同的警察岗位有不同特点,其工作要求和作息规律差异较大。如能区分不同警种的习性,分析不同岗位的特点,聘请或培训专业教练进行分类指导,结合历年来个人体检报告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和健康管理追踪系统,使警察运动健身更加科学、安全、可持续。针对机关警察,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运动,倡导每日“晨练30分钟”或“晚练1小时”等;针对外勤警察,鼓励其利用好补休期进行运动;若遇各级响应期,则鼓励警察见缝插针,利用零碎的休息时间进行短时间、高强度、多频次的间歇性训练,从而达到调节情绪及紧张的工作氛围,释放身心压力的目的。另外,不同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其体能、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不同,其活动也应分类指导。一般而言,机关警察的运动健身行为与普通人群类似,而外勤警察应更贴近实战,应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训练。

(三)加强宣传引导,鼓励自主锻炼

不同的年龄、性别、兴趣、运动水平、身体基础等客观因素,以及不同地区运动爱好、文化习俗的主观差异,决定了警察对健康、健身的观念以及行动力的差异。利用自媒体、微信群、公众号等载体,在警察队伍中广泛宣传开展健身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引导他们重视体能训练,关注自己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引导过程中应擅于利用警察队伍自律性高和执行力强的突出特征.鼓励在警察健身队伍中形成自发研究、自由组合、自动管理、自我评价的高效健身模式,对于克服客观条件不足,解决诸如缺乏场地设施、没人指导或组织、无锻炼同伴、没意志力无法坚持等问题均有良好效果。

调查显示,“运动健身”和“缓解压力”两大需求代表了当前基层警察对运动健身多元化自我导向的认可,其中53.66%的警察最希望单位能配置的体育设施是器械健身房,其次是游泳馆。运动健身内容的选择呈扩大化、现代化的趋势,而运动健身需要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否则易受伤或退训。39.51%的警察最希望单位能开设减脂课程,最好为私教一对一的形式;52.59%的警察希望运动时能得到专业教练指导,更好体会动作要点。基层警察运动消费水平低,真正“花钱买健康”的人很少。64%的警察希望单位能提供多种场地、途径和方式,鼓励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运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多与亲朋好友一起,形成了以生活圈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活动群体,黄埔分局游泳健身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全分局举办了两届线上打卡活动,每次活动参与人数均在100人以上,为期三周的打卡活动,每次活动人员的参与率均在95%以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45.1%的问卷调查者觉得该项运动对自身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协会应增加组织活动频次,比如每季度组织一次。[7]

图10 问卷填写者最希望单位能配置的体育设施分布

图11 问卷填写者最希望单位能开设的健身课程分布

图12 问卷填写者对分局举办线上打卡活动的看法分布

图13 问卷填写者对分局各种途径训练的看法分布

图14 问卷填写者对分局训练形式的看法分布

五、结论

虽然黄埔区公安分局警察已具备初步构建起运动健身生活工作方式的潜在因素,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基层警察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基层警察未来的生活工作方式将更有自主性和多样性。

(一)黄埔区公安分局警察运动健身生活工作方式受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一方面政府和单位高层需重视对基层警察运动健身事业的投资,加大对其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可采用政府资助、单位协助、协会互助等形式建立基层警察健身俱乐部,由单位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以及聘请学校体育教师共同担当。同时要重视对已有场地的管理,根据不同警种警察的运动消费需求,运用合适的经济手段,提高已有场馆的服务质量。通过社会力量、民主监督的形式解决基层警察因场地设施不足、健身知识匮乏等客观原因而被迫放弃运动的现象。

(二)针对基层警察运动健身意识不强的特点,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宣传强化运动对身体深层次功能的认知,促进终身运动思想的形成,如协会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等;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管理必须做到体育投入与警察的需求对口,及体育投入与合理利用资源对口,做到因地制宜,使基层警察能够真正“体验运动!享受运动!”

作为警察这一特殊职业,强健的体魄既有利于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战时减少伤亡的重要保障。重视警察的身心健康,保障好警察参与运动的权利,保证警察科学、高效地享受运动,使广大基层警察更加热爱运动、珍惜健康,逐步形成警察运动健身工作生活方式,使其在整个警察职业生涯中受益![8]

猜你喜欢

黄埔区分局问卷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黄埔区
一分局简介
2019.10上榜派出所名录
见证忠诚 卒不停息——记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塔城分局冬季除雪保通
问卷网
黄埔区青少年“展翅计划”夏令营圆满落幕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