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新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2-05-20程惠萍辛会云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题育人区域

程惠萍 辛会云

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等一系列教育文件的重磅出台,教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对教师自身理论和专业素养的要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站在新时代,再看迎泽区教育。迎泽区作为山西省城太原中心城区,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不断提升,“首善迎泽教育先行”,为了区域教育的发展,多年来迎泽区积极探索,推进教师队伍评价改革,尤其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改革,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过硬、能担当时代育人重任的教师队伍,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区域特色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革新评价方式,精准定位

经过多年打磨,整合小学各学科教师应知、应会、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迎泽区编写了24册区本教师研训教材——“三三素养”丛书。“三三”是指手册内容涵盖学科知识技能三个大领域,如语文包括基础积累、阅读与习作;数学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实践应用等,用三年的时间组织全区教师学习手册,使之成为教师案头常用工具书,并逐年有针对性地展开全区教师素养监测。

2018年,革新教师素养监测方式在全国首次创新使用手机App,对全区1300名5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进行素养监测,内容包括个人专业内功、教学技能、理论素养等多方面,借助智能软件平台,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大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区域教师经过三年有规划、有组织、有依托的学习实践,专业知识水平普遍提高,95%以上的教师都能达到优秀。但距离新时代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还差距甚远:1.唯智育教育理念根深蒂固,90%以上的教师教学仍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只关注学生当下某一点是否学会,全方位育人的质量观还远没有形成;2.缺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具体方法。

改革评价方式,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找准了定位和方向;改变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育人的思维定式,树立全方位育人的质量观刻不容缓;帮助教师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寻找一种操作性强、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方法也迫在眉睫。

二、区域顶层设计,统筹推进

如何改变现状,仅凭教师个人的自觉性是很难实现的。众所周知,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那么要想激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还需要经历教育评价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以评价促提升,区域整体统筹,顶层设计,分层推进。

(一)整体规划,高位引领

区域整体规划,绘制“一三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路线图。路线图包括一个核心,以教师专业能力成长为核心;三大计划,教师梯队分层培养计划、助力学习方式变革计划、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改革计划。依托全员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大赛、命题导向四大平台落地落实。

(二)上下联动分步实施

1.制定区域教师专业成长金字塔目标及分层培养计划。依托素养监测大数据将全区教师分成“核心团队”“中心1组”“中心2组”三级梯队,细化每一层级教师成长目标。核心团队称导师组,作用是带领年轻教师;专家型团队引领全区,推动上一级,带动下一级,辐射全区。“中心1组”是种子教师、骨干教师。“中心2组”为新入职三年内的年轻教师。针对每一层级教师还制定了“教师手拉手个体成长三三两全行动计划”,区域、联盟校、学校,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师徒人选,开展校内、校际手拉手活动;教研室通过周三下校服务日、联盟大教研等活动对帮扶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现场把脉开方,对不同层级教师依照目标进行针对性引领,下发诊断报告,全面指导结对工作深入进行,逐步创建“全体教师、全面发展”模式,不让区域内任何一位教师掉队。

2.制定学习方式变革计划,积极探索推进“项目学习”区域实践。改变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项目学习势在必行。2019年,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学习”实践研究,引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新育人观念,落实培养目标,做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3.制定区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的评价,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评价与个人及学校年度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等等,都直接与教师的个人考核和学校年度考核挂钩,用评价改革促进专业提升。

(三)搭建平台,助力提升

为保证区域每一位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落地、落实,搭建了教师培训、课题引领、大赛促进、命题导向四大平台,全力助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培训坚持全覆盖

请进来: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来,为教师进行教育政策解读、理念引领,让教师真切感知国家教育最前沿动态,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激发教师的职业内驱力。

走出去:組织教研员、业务领导多走出去学习,带动区域整体业务水平提升,创造机会让更多教师亲自走出去学习,对接江苏、浙江、上海等教育先进地区,实地学习观摩,更新教育理念。D163819B-A415-4126-8E44-3BB608897D22

区域特色培训:迎泽区坚持十多年,每年两次对全区教师进行教材全员培训,培训主题逐渐由过去的单纯教材解读转变为育人方式的引领,如“关注学习过程,转变学习方式”“立足项目学习,落实思政研究”等,全员培训,辐射引领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

2.课题评比巧引领

迎泽区坚持单年开展小课题研究已二十多年。为破解教师唯智育教育根深蒂固的理念,区域以课题研究逐步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2019年,区域推进项目学习研究实践以来,全区2020年有51个立项课题围绕项目学习展开。

为推进课题研究,区域建立了N联盟体系,即校际联盟、学科联盟、教师联盟。成立了六大片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联盟,以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先行,带动其他学科发展;校内教研组、片区教研组、区中心组、核心团队教师形成阶梯式联盟体系,层层推进,层层落实,保证课题引领辐射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倒逼教师更新理念,不断成长,各层级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两年间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学习、借鉴、思考、实践,再学习、再借鉴、再思考、再实践,最终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感受研究带来的教学效益,自身素养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思考、实践中蜕变、提升。

3.教学大赛促升华

“以教促研,小课题评比为平台”“以赛促教,教学大赛为平台”是迎泽区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品牌。以赛促研—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一年赛一年研已经成为常态。每两年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大赛,通过笔试、课堂教学展示和说课三个环节,根据不同维度评价指标分解,考核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育人理念的渗透。同时设立教学大赛团体奖项,在教師个人提升的同时注重学校、团队的整体提升,用赛课的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

多年来,迎泽区已形成了教学大赛三级体系。一是校级活动。学校围绕区教学大赛主题,进行轮教赛讲活动。二是区级活动。选拔10%的教师参加区级比赛,获得迎泽区教学能手或教学标兵称号。三是市级活动。积极参加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标兵、优质课、教师技能比赛,赛前团队跟进辅导,赛后大家集体反思,把每一次比赛看作是一次团队共同成长的机会,在一次次磨砺中体现自身职业价值,感受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命题改革催进步

对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最直观、具体、重要的考核是来自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打破考试“唯分数”的顽疾,迎泽区从考试方式、考试命题入手进行改革,用教师应对新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命题的能力催生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全区先从道德与法治学科做出有益探索,改变考试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测查每一个学生的真实表现。这样的形成性评价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比纸笔测评更真实可见。

考试命题是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区域大胆尝试对命题进行改革,融入诸多时代元素,如太原热门的植物园、地铁站,交通法规、劳动教育等。命题更注重情境化导向问题的解决;注重思维含量导向的关注过程;注重素养立意导向能力的形成。用如何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来检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对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不断催生教师学习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三、不负岁月韶华,成效明显

(一)教师理念更新,不时发出迎泽声音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区域教师整体教育理念有了飞跃式发展,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不时发出迎泽教育的声音,连续三届获太原市“成长杯”“敬业杯”“升华杯”优胜集体奖,近三年迎泽区参加国家级赛讲50余人,涌现出省、市、区级教材能手、骨干教师300多名。

区域教师参与各级课题研究,并发表了一大批论文论著、教学案例,充分见证自己成长的印记。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课题27项,省级课题59项,市级课题82项,区级课题269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43篇,省级论文94篇,市级论文17篇。荣获国家级课题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市级教学成果奖18项。太原市核心素养项目研究优秀教学成果9项,太原市核心素养项目研究优秀课例24项。

区域各学科团队接连承担全国各省、市专场教学展示、经验交流活动。骨干教师培训辐射印记遍布全国十多个省份,王丽娟、史超、孙小波等一批区域名师团队受《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邀请进行教材解读、课堂实践,观看人次达到数万人。

(二)项目学习落地,育人方式悄然变革

通过两年实践,一条转变育人方式行之有效的路径——项目学习,已经真正落地。区域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努力变革教学方式,学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学校在不断提升质量,更加充满活力。

区域形成了项目学习的五学模式:预学—启学—探学—助学—研学,研发了一系列项目学习案例,编写出版了《小学生课后服务》项目学习手册。各学科教师一堂堂精彩的项目学习课堂教学展示、学生一次次项目学习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公众号展播,每场都能赢得超万人的关注和点评。在山西省的项目学习评选中,迎泽区获奖占到全省22%。

项目学习带来了教师育人理念的更新、专业的成长,更多是学生的变化,是教育的变化,这也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教育的美好春天。2021年3月在全省项目学习会议上作区域推进项目学习的经验交流,展现了区域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双赢实践。

回首迎泽区为了区域内每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实在在做了许多事,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评价改革落地实施的首要和前提条件,迎泽教育人一定能大胆突破瓶颈和障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满足区域人民对迎泽教育的美好期待!D163819B-A415-4126-8E44-3BB608897D22

猜你喜欢

课题育人区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区域发展篇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