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2022-05-20尚秀芬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素养

尚秀芬

当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教学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育,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理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做支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了切实落实这一方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方案指出学业水平状况是衡量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时代我国教育由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学生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旋律。高质量的教育呼吁与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都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学习评价。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自然”更名为“科学”,明确提出小学科学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2016年,国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学业评价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五个方面。最近修订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整合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科学学业评价要立足于时代的需求,改变以往“学生学习评价以纸笔测试为单一评价方式,以科学知识机械记忆为主要评价内容,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相关要素严重缺失”的现状。要改进结果评价、重视科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思维活动;探索增值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关注个体差异,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发展。

本文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的需求及我国小学科学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探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改革应着力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明确评价目标,从为知识而评走向为素养而评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科学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后内化的具有科学特性的品质,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时期小学科学学业评价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改变以纸笔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知识观察实验机械记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学业评价现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纸笔测试与实践性测评相结合的终结性评价,以及终结性测评与过程性测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图1)。要正确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地科学教学及评价的实际,稳步推进小学科学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其中纸笔测试、实践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所占权重可根据各地实际确定并进行动态调整。其目的是有效引领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改进纸笔测试,从单纯的科学知识与探究过程的机械记忆走向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能力测评

纸笔测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前我国小学科学学业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因此,尽管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其比其他学科课程更需要实施表现性评价,但受教师评价能力的制约以及传统纸笔测试特有的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纸笔测试依然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学业评价,应突破传统纸笔测试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改变以往以考量事实性知识记忆为主要内容的试卷结构,探索基于真实情境的有效测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试题形式,以考试改革促进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1.科学知识测评

这里的科学知识与以往科学测评所测的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不同,指向的是科学领域的关键知识,即科学观念。具体讲,就是科学知识测评要指向课程标准要求的科学课程核心概念,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科学事实;要指向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科学概念的机械记忆。

(1)基于核心概念的测评

以“植物的根、茎、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其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学业测评为例(见样题)。本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3~4年级学习内容要求。指向的核心概念的是“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或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样题1考量的是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如果我们的科学测试题都停留在这个层面,引发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背知識,因为学生只要记住了就能得高分。样题2考量的同样是根有能吸收水分的知识,但指向的生物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生物学观念。学生可能没有没见过红柳,甚至没听说过红柳,但如果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就能正确推断出试题的答案,当这样一些试题不断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会满足于单纯知识的记忆,引发的是建立科学学习与自然的联系,形成的是认识世界的科学观念。

又如,关于对“动物脚形态结构”的测评:

样题3考量的是学生是否记住鸭脚是蹼脚。学生回答这个题时可能都不知道蹼脚是什么样的,但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能得分,这是事实性知识,记住这一知识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样题4较样题3有所发展,但依然停留在事实性知识层面上,需要学生记住鸭的脚长得是什么样,仅此而已,知道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没多大价值。样题5同样基于蹼脚,如果学生知道鸭的脚长这样,并且生活在水中,一定能答对此题。即使学生不知道这是哪种动物的脚,但知道这种脚适宜在水中划水,也可以通过观察、推理写出正确答案。样题5指向的不是某种具体动物,也不是蹼脚这种脚的名称,指向的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动物脚的形态结构,引领学生关注的是一类动物,建立的是动物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认识,这就是基于观念的科学知识测评。

(2)基于科学概念理解与运用的测评

以“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测评为例

样题6考量的是知识的记忆,学生无需经历探究过程,也无需进行实验,只要在考前多背一背,记住这一知识就可以得分,考完可能也就忘记了,没有对其产生作用。样题7同样考量的是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指向的是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产生的价值是引领学生利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科学知识是有用的;样题8依旧考量的是学生是否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指向的是知识的应用,如果有更多像样题8这样的试题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当今科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2.科学能力测评

这里的科学能力指的是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多层面的,包括能夠根据日常事物和现象发现、提出、识别科学问题;能够设计观察实验,制定研究方案;能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获取证据;能够用适宜的方法呈现证据阐明结论;能够评估探究的过程或结果。科学思维能力包括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表现为: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做出假设;能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阐明证据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或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现阶段当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考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其中有一些好的试题,有效地考量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但也出现了一些伪探究试题,这样的试题有可能将学生的科学学习引领到背实验、背研究方案的误区。实践证明,设计真实的试题情景,有利于学生呈现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的能力水平。以“控制变量实验”及相关探究能力测评为例:

以上两道题同样在考量学生控制变量实验及依据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及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及思维能力。样题9让学生在回顾一个学期实验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出题者有通过考试促进课堂实验开展的意识。但面对此题,即便学生没有做过实验,在考试前突击背背相关实验就能拿高分。其中三次的实验数据或者在考前背,或者在考场上编造,这不是科学教学要培养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称其为伪探究。样题10通过图示呈现真实的实验现象,学生基于实验情境,做出假设、确定控制变量,通过观察图中所呈现的实验现象获取实验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相比而言,样题10较好地测评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相关能力。

当今,基于核心素养的纸笔测评,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精神,合理确定试卷结构,设计情境化试题,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以考试改革促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走向深入。

三、完善实践性测评,从单一的观察实验操作走向基于真实任务的实践性测评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有在学生真实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其行为表现,才能有效测评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状况。实施实践性测评要避免单纯的观察实验技能的简单再现,这样容易将学生的科学学习引领到具体的观察实验技能的演练中。一个好的实践性测评应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考量其相关科学知识、探究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水平发展状况。任务性实践测评有利于弥补纸笔测试对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评价不足的现象,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操作任务性实践测评、问题解决任务性实践测评和主题活动任务性实践测评等方式。

1.操作任务性实践测评

此测评设计的任务情景,多是由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拓展而来,旨在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测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评内容多取材于教材内容,重点考察具体的观察实验能力。例如,五年级学习了平面镜内容以后,临近期末考试,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即做一个潜望镜,将其同纸笔测试成绩共同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具体要求是:自己选择材料做一个潜望镜,画简图呈现潜望镜的制作原理。所做的潜望镜及原理图将共同作为评价的依据。

2.问题解决任务性实践测评

此测评设计的任务情境多来自生活,让学生在真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考量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科学思维水平、与人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样题11设计的任务情境是帮助饭店老板做购买杯子的决策。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材料杯子的散热性能,可以考量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控制变量的实验能力、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记录实验数据以及依据数据形成结论等探究能力。该题的赋分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以小组为单位赋分,一个是以个人赋分。其中制定计划、填写实验记录单等给小组赋分,做出决策以及阐释依据、使用温度计等给以个人赋分。该项目综合考察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主题活动任务性实践测评

主题活动可以结合学校的科技节、科技主题日活动进行,也可以在学期末组织专题活动,比如科学制作活动、科学调查活动等,可以通过科学小论文、科学小报、科技作品等方式呈现。主题活动任务性实践测评能够更好地呈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如科技主题活动“搭高塔”,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高塔,教师可根据学生建高塔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及实际做出的作品等赋分。由于主题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提前提供给学生评价量表,用于引领学生的行为。

四、强化过程性评价: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过程性评价又叫形成性评价。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指在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及科学学习活动取得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小学科学学生学习评价要强化过程性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探究实践及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形成。过程性评价可以用于判断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改进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也可以将其纳入到综合评价中,与终结性评价共同作为判断学生学业成就的依据。综上所述,新时代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应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及调控功能,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