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育品格 科学素养造人才

2022-05-20耿虎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2期
关键词:化学试题课标命题

耿虎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能力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因此考试具有诊断学情教情、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进的功能。作为考试实施的重要手段与载体,试题的命制承担了将教育教学评价客观化、显性化、导向化与具体化的功能。同时,命制一份好的试题,其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行为,在试题中适度、适时地注入教育的意念,可以使试题内含对人的教育的价值倾向与生命关怀。

近三年,山西中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鲜明主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发挥导向教学、促进减负提质的核心功能,彰显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一、以立德树人为命题的根本追求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育人是本。山西中考化学试题在命题过程中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宗旨,从试题的素材选取和设问指向角度进行落实,始终把教育装在心中,把学生装在心里,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意识。

(一)素材选取彰显人文关怀

山西中考化学试题的素材来源广泛,贴近日常生活,关注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彰显了人文关怀。

1.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试题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21年试题以西侯度遗址、壶口瀑布、万年冰洞为素材,宣传山西的悠久历史;以“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切入点,弘扬中国古代文明。2020年试题介绍了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的珍品——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2019年试题则介绍了具有山西特色的酒文化、醋文化,介绍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历史遗存的国家宝藏——绢衣彩绘木俑,再现了唐代的繁荣、开放和包容。

2.积极宣传中国现代科技进步

立足国情,聚焦发展,以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为依托,放眼国家战略,呈现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凸显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2021年试题介绍了袁隆平院士与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2020年试题介绍了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试题介绍了我国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天线的“高分五号”观测卫星,介绍了中國最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介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和通车。

3.努力引导,促进形成国际视野

开拓视野,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形成国际视野,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2021年试题介绍了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的“天丝”在高新科技方面的应用。2020年试题介绍了以氧化镁矿粉和浓硫酸为原料生产肥料硫酸镁的过程。2019年试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介绍了用“盐硝联产工艺”生产高纯度食盐与硫酸钠。

(二)试题设问指向生活态度

健康生活与责任担当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两个重要的一级指标,这不仅是生命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1.合理引导,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2021年试题以“开心是一剂良药”为导语,倡导人们乐观生活的同时,对缩氨酸所含元素种类进行设问。2020年试题的“一棵忘忧草”万户脱贫计,介绍了富含营养成分的忘忧草,并对食用忘忧草可改善的疾病、可补充的营养元素等进行了设问。2019年试题介绍了烧烤食物中的高活性致癌剂苯并芘,设问中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引导人们健康饮食。

2.引导形成责任担当

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学生未来,促进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近三年里,山西中考化学试题选择题的第1题分别从造林绿化的重要作用、保护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方法、保护长江沿线自然资源的做法等角度进行了设问。科普阅读题在提供了有关“气候变化中的海洋”“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短文后,要求学生对保护海洋的意义和方法、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意义和原理进行思考。科学探究题则在提供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对雾霾的成分、成因、控制做法等进行分析。

二、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

山西中考化学试题严格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制定精准、翔实的多维细目表,不只是从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上设计“蓝图”,还与《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逐一对应,深入挖掘《课标》精髓,将试题的能力层级和《课标》中的能力层级要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逐一对应,确保试题的立身正、导向明,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育人的初心。

(一)试卷的内容组成

山西中考化学试题以《课标》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内容范围均覆盖《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的5个一级主题和18个二级主题的全部,活动与探究建议67个内容中的约1/3,兼顾了人教版与沪教版两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分布和表述差异,充分体现了考试对教与学的指导作用。

(二)试题的难度结构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因此,近三年山西中考化学试题中,易、中、难三类题目的分值比例始终保持在6∶3∶1。以2021年试题为例,分布如下:

(三)考点的能力层级

《课标》中不仅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也对学习结果所应达到的水平进行了要求:认知性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道、认识、理解”3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初步学习、初步学会”2个层次,体验性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经历、认同、内化”3个层次。山西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与《课标》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深挖《课标》精髓,将所有试题、所有设问点所涉及的能力层级与《课标》的能力层级要求进行了逐一对应,既不随意拔高要求,又不随意降低要求,体现了以《课标》为唯一命题依据的命题理念,折射出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教育构思与设计。

三、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命题的理论指导

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是在山西省中考命题改革十余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彰显了考试不仅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其中,“一核”为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通过确立这一核心思想,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六维”指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通过确立这一考查目标,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四手段”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考试命题中落地的“四大手段”,通过确立这一命题手段,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具有“一体三面”的功能,既是科学合理地评价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理论体系,又是保证中考命题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体系,还是引导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指导体系。山西中考化学试题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引下,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聚焦能力,考查学科素养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本质就是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同时形成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引导、培养初中学生逐步形成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应用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山西中考化学试题聚焦学生的能力发展,摒弃死记硬背的学科知识,更加强调化学知识在具体情境、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如2021年第21~24题:

山西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通过转型跨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展示了几个旅游景点,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21题~24题。

21.图Ⅰ: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采集,选用主要成分为▲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圣火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图Ⅱ: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称于世,彰显中华母亲河的博大恢宏。黄河已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生活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她,黄河水在发展经济方面可用于▲。浑浊的河水给牲畜饮用时,事先应进行的简单处理是▲。

23.图Ⅲ:“万年冰洞”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冰洞内冰的物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与同质量的水相比,其体积变▲,分子间的间隔变▲。

24.为保护我省地面旅游资源,西侯度遗址上的木制建筑应严禁烟火,理由是▲。为保障壶口瀑布等景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

试题从一个整体情境出发,通过圣火成分、燃烧反应,考查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通过黄河水的应用、处理,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冰的成分、变化及本质的分析,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遗址木制建筑的保护、环境卫生的保障,考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二)关注思维,加大开放探究

提高探究、开放、综合试题的比例,关注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聚焦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考查和培育。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探究中解决开放性问题。如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缜密的推理,能够对固有的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如2019年第29题(节选):

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

【提出问题】某地霾的成分是什么?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炭。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炭”的结论产生怀疑,理由是▲。

活动三:查阅资料,霾中含有Al、Na、Zn、Pb、Hg、Cd等金属元素,其中的有害元素除Cd外,还有▲。

【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表2

试题通过学生对雾霾的成分的探究,分析雾霾频发的原因,探讨雾霾控制的做法,使学生在过程中各抒己见,思维开放、表达开放,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质疑,从自身生活經验进行讨论、建议,考查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强化实践,落实活动建议

《课标》中对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引导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山西中考化学试题对“活动与探究建议”的落实,指向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如2020年第29题(节选):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对游泳馆内清澈湛蓝的池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溶质成分、池水处理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展开了连续性问题探究。

活动一: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

活动二:检验泳池水中是否加入硫酸铜。

活动三:设计泳池水净化模拟实验装置(如图2)。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泳池污水于水槽中,再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10分钟后,打开水泵使水循环,在此过程中石英砂的作用是▲。

【归纳提升】

①为保证净化后的池水安全、卫生,还应增加的一个净水步骤是▲。

②从爱护水资源角度分析,池水净化再利用的好处是▲。

试题以《课标》内“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为命题出发点,以研究游泳池水的颜色、成分及净化为背景,以项目学习的形式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关注生活现象、进行科学实践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尝试学科跨界

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都不是孤立存在,他们之间总是有着内在或外在的必然联系。在真实的世界里,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是某一个学科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门学科共同参与。跨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跨学科整合既综合了学科品质,又不失学科立场,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2021年第5題: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有峡谷山群、尘埃风暴,昼夜温差较大。安全着陆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A.火星地形地貌B.探测器金属硬度

C.火星岩石成分D.探测器外壳熔点

试题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安全着陆火星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为背景,将地理知识(地形地貌)与化学知识(金属的硬度、熔点,岩石的成分)有机融合,无缝衔接,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宏观布局,坚持稳中求新

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问题情境不确定、试题立意不确定、结构呈现不确定、方案设置不确定、思维方式不确定、表达交流不确定以及反思结论不确定等,让师生在多元状态下,充分调动潜能,提升思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有新。如2021年第28题(节选):

在一次作业批改中,老师发现4位同学在同一题中出现了不同的错误,为帮大家厘清思路,老师将错误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1)仔细观察:你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有▲处。

(2)纠正错误:老师点拨后,请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这样的试题设置与往年相比,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情境图片,考查内容增加了“查找错误之处”的环节,试题位置由历年的第30题变到了今年的第28题,很好地体现了“不确定性结构”的命题特点。同时将日常学习中的真实情境片段以图片的形式搬到试卷上,让考生有一种“身在考场,心在课堂”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方面让学生紧张的考试情绪得以缓解,另一方面让试题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让试题更有温度。

四、以引导教学实现减负提质为命题的核心功能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一是明确表达了希望教育怎样做;二是科学测查了教育是不是那样做和做得如何。“以考改促课改”倒逼课堂教学改变,间接影响教育,是教育的意向体现。山西中考化学试题近几年来一直在突破、创新,在引导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改革、实现减负提质方面做着不懈的尝试。

(一)通过试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减负

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源于教师对教学内涵认识的不深入和教学实施手段的不科学。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教育思维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已形成一种定式,这样势必削弱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与探讨,诞生出来的是如何在延长时间上动脑筋,在做多少套试卷、多少道题上动脑筋。

山西中考化学试题对于物质性质、化学原理、学习能力的考查都是通过对某一真实事物的具体用途、应用原理的分析来实现的,而且近几年的试题在结构与呈现方式的不确定性上做了很多工作。这样的中考化学试题,既不能依靠对某一知识的简单记忆去解决,又不能依靠大量、重复的刷题去解决,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生活现象的分析,感受化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内存逻辑顺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巩固记忆、增长思维、提升能力,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山西中考化学试题。

(二)通过试题的情境创设引导提质

山西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遵循“一题一情境”“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要求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所形成的思维与能力在真实而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行展示,摒弃了纯学科知识的考查与纯技能技巧的考查。

对接中考,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必须做到“一课一情境”“无情境不成课”,才能使教学与中考相对应、相符合。避免纯知识、纯讲授的学习,创设真实而生动的任务情境(包括短情境和长情境),可以让知识由枯燥变得生动起来,知识的内在关联由生硬变得自然起来,能力的形成由不知所措变得水到渠成起来。

猜你喜欢

化学试题课标命题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理解和把握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