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理论》中的中国案例
2022-05-20侯冠宇
侯冠宇
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博期间,我有幸读到约翰·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书中所举部分中国案例并非准确。諸如他在第五章中引用特罗森的观点时说:“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是唯一有别于希腊祖先的这一惯例的重大例外。中国的货币制度是在同样漫长的时期中发展起来的……它似乎从一开始显然就不建立在贵金属的基础上,从而很可能没有经过以‘价值贮藏功能为主的阶段。中国的货币直接过渡成为支付手段,因而中国人比西方人较多地接受纸币;中国人最早采用纸币并不仅仅因为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希克斯指出,西方货币是最早具有“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他一方面肯定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并使用纸币的国家,另一方面认为中国的货币并没有履行“价值贮藏”的职能,这一观点值得思考、商榷。
回顾中国货币发展史,从先秦直到晚清,铜作为官方币材,与金、银通常并行流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就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秦朝方孔圆钱、汉“五铢钱”、六朝五铢钱、隋“开皇五铢”、唐“开元通宝”、明银、清铜,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漫长的贵金属阶段,并非如希克斯所说“从一开始显然就不建立在贵金属的基础上”。
追溯至明朝初年,统治者在立国建制的过程中,从出台宝钞至摒弃宝钞,从尊重市场到以法令挤压市场,诸多措施形成极具刚性的“洪武货币秩序”。中国古代经济是实物经济,从明清以降转型的过程是传统的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型的过程。晚明时期的货币制度变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承上启下的转折阶段。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钞法的制度创新带有稳定性差的先天缺陷,铜钱与纸钞在封闭系统内循环流通。晚明以后中国的货币制度由封闭转向开放,白银内流作为引线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白银货币化开辟了银钱并行的制度变迁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官方与民间贸易也是十分发达的,同样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