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蓝舌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2-05-19刘晓慧山东省沂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牛病原水肿

文│刘晓慧(山东省沂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牛蓝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在反刍动物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期间会出现口鼻腔、眼部充血、水肿、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牛群大量感染,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探讨了牛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病原简介

牛蓝舌病的发病是由于感染牛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牛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含有10个双链RNA片段病毒基因,病毒呈20面体状,相互对称,外边无囊膜,由一层细绒毛结构包裹。病毒核衣壳直径在53~60纳米。此病毒不具有耐热性,一般在60℃,经过30分钟会失去活性,如果在75℃,病毒会瞬间失去活性。但这种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在血液、腐肉中可以长期存活。病毒最外层是VB2蛋白,可以对人的O形红细胞或绵羊的红细胞形成凝结。这种病毒还可在鸡胚中存活,既可以在细胞中繁殖,也能在绵羊体内繁殖。细胞如果出现病变,则外形呈圆形,具有较强的遮光性。这种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对氢氧化钠、氧乙酸及胰酶等较为敏感,也可用70%的酒精或福尔马林消毒。如果病毒所处环境pH低于3,会导致病毒在很短时间内失去活性,但其可以在50%的生理盐水中存活。这种病毒有24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牛蓝舌病主要传染源有发病动物和带有病毒的动物。如果雄性动物带有病毒,其精液中也会带有病原菌,因此,如果精液没有通过严格消毒,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输送给母牛会造成病原的传播。这种病毒还可通过伊蚊和库蠓吸血的方式传播。妊娠母牛感染病毒后,子宫中的牛犊可能出现畸形,或者造成母牛流产。这种疾病容易对反刍动物造成感染,尤其是绵羊、牛及山羊。野生动物中的羚羊、鹿也是易感动物,发病季节会通过蚊虫等传播。牛蓝舌病还容易出现在河流、低洼、池塘等较为湿润的地区,由蚊虫叮咬吸血后在健康动物中传染。成年库蠓吸血后可以在牛粪或潮湿的土壤中产卵,3天后形成幼虫,2周左右发育为成虫,1天后可进行交配。雌虫每隔2~3天吸血1次,一个生命周期约为2个月。这种昆虫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随着空气流动进行迁徙,遇到强气流时会造成区域性流行,造成疫情扩散。因此,风向成为牛蓝舌病发病的不确定因素,易造成养殖场大面积感染。

三、临床症状

牛蓝舌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8天,之后会出现一些典型的发病症状。刚开始时体温升高,甚至可达41.5℃,体温升高5~6天后,病畜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口鼻出现黏液及水肿,还会出现流涎的症状;口腔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在发病后病牛牙龈、颊部及舌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等症状,牛进食时出现吞咽困难等情况。后期这些溃疡会出血,使病牛口腔及唾液中出现粉红色。病牛鼻腔中还会分泌黏脓性物质,在闭孔四周形成结痂,造成病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睡觉时会出现打鼾。部分病牛在蹄叶及蹄冠部位发炎,从而使其在行走时出现跛行,一般发病于2周左右。如果舌头有病变会导致舌头麻痹,在食道、咽喉处有病变,也容易造成上述部位的麻痹,在病牛饮水觅食的过程中,水通过口腔、鼻腔进行返流,容易导致异物进入肺中使病牛出现异物性肺炎。

四、病理变化

解剖死牛可发现其食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水肿现象,胃黏膜也有出血现象,且瘤胃内容物容易干燥,瓣胃、网胃同样容易干燥,解剖发现周围黏膜中也有充血、出血现象,还存在溃疡和糜烂。容易出现异物性肺炎,在其肺部及支气管中出现出血性坏疽病变,牛蹄及四肢的表皮缺损,颈部皮下组织水肿,甚至可以蔓延到食道周围。如果发病牛病程比较长,出现的水肿还可能会蔓延到其他脏器。镜检咽喉、食道及舌部等位置可以发现坏死及变性,肌组织结构透明,在中枢神经血管周围也出现水肿,血管充血等情况;牛皮肤经常会出现点状出血,皮下组织呈现胶冻样、充血等。心肌及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呼吸道、消化道也有点状出血,发病严重的会导致呼吸道、消化道坏死、溃疡等。

五、诊断方法

通常情况下,牛蓝舌病的诊断主要结合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由于这种病症与口蹄疫等病症表现较为相似,因此,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进行确诊。一般可通过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病毒分离鉴定的方法进行确诊。在琼脂扩散试验过程中,化验病牛血清会发现在抗原孔及血清孔之间出现沉淀,且沉淀线及标准阳性血清末端相互连接,诊断为牛蓝舌病阳性病牛。中和试验进行确诊时需要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病原分离的方式进行增殖培养,并通过电子显微镜检验,判断为牛蓝舌病病毒,从而确诊为阳性病牛。病原分离方式较为复杂,且实验周期长,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诊断不够方便。因此,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式进行诊断,该方式主要是应用DNA、PCR技术,检验效率较高。同时,在诊断过程中还要与牛口蹄疫、腹泻病等病状进行鉴别,从而进行确诊。

六、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牛蓝舌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接种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将牛胚肾细胞和鸡胚弱化病毒疫苗注入牛体中。母牛需要在配种前或妊娠前进行免疫接种,可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另外,还可通过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抑制病毒传播。一般情况下,牛蓝舌病病毒是由库蠓吸血造成的,因此,应从消灭库蠓开始,做好管理和灭杀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牛蓝舌病的传播。在灭杀库蠓时,可以采用除虫菊酯煤油溶液,利用浓度为0.2%的溶液进行连续喷洒,每两周进行一次,可有效消除养殖场中的库蠓。还可喷洒0.05%的蝇毒磷或1.25%的马拉硫磷,降低其对牛群的叮咬。预防牛蓝舌病还需加强对易感染地区的免疫,防止在这些地区引种,禁止使用高发病区公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如果需要引进则应进行严格检疫,在种牛进场前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消毒,隔离一个月后如果没有出现病症可以进行混养。在养殖场中,如果出现疫情应及时上报,并对病牛进行扑杀,扑杀后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消毒,可使用3%的福尔马林或70%的酒精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要放过任何死角,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防止病原对消毒液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2.治疗措施。在出现牛蓝舌病疫情时,需对病牛进行扑杀,症状较轻的病牛可采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病变位置,然后涂抹冰硼酸及甘油来减轻病症,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病症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牛继发感染。

七、结语

综上所述,牛蓝舌病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一旦出现疫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需做好诊断防治工作,防止工作人员感染,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病牛病原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晚秋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分析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