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课堂 培育先锋少年
2022-05-19梁桂宏
梁桂宏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品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数学学科教育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立德树人;德育渗透
“德为帅之才。”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肩负的责任,我们要把这种责任渗透到每一天细微的教学环节中来。
(一)搜集数学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所以,我们老师要把握好这一资源,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更加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平时,我每学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上网搜集相关的信息,在“数学广角”这个环节给孩子们进行介绍。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有趣的图形》中,我对七巧板进行详细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由于它的多种变化(可以拼成1600种以上),被赋予“东方魔板”的称号;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一章中,我向孩子们介绍,秦汉以前,我国就流传着“径一周三”的说法,到了三国时期,刘徽计算出圆周率为3.14,到了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7位,比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早了一千多年……
这些故事,反映出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程,我们古代人民的智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更让他们對我们民族产生归属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
(二)钻研教材情景、培养传统美德
其实,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为此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他们设计的很多情景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都饱含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元素。
我们数学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还要顺势而为,画龙点睛,把其中的德育元素展示出来。下面仅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小小商店》一课教育孩子们待人文明有礼;《华容道》一课引发孩子们对三国故事中的关羽、赵云、曹操等人物产生兴趣;《数松果》一课突出了小松鼠之间的互帮互助;《做家务》一课唤醒了孩子们的劳动意识;《1米有多长》一课点明了规则意识;《分糖果》一课凸显了公平原则……
仅仅一册教材,就有这么多的德育素材包含其中,教材是我们数学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教材德育元素的挖掘力度和应用水平对数学学科能否顺利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小学生一生的重要意义,并注意在备课环节中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德育普及的力度。
(三)把握时代脉搏、宣扬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他的身上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我们小的时候,每天都看《新闻联播》,可是现在的孩子太忙了,学钢琴、绘画、舞蹈、篮球,他们除了学习任务和兴趣班之外,唯一的娱乐就是看动画片或者打游戏。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我就经常把最近的时事夹在数学题目中去。例如:在讲:《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布置他们去调查神舟七号发射的时间和返航时间;在讲《小数的意义》时,我介绍北京地铁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为22.222米/秒,随后,又结合着“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对几个国家地铁列车速度的快慢进行了比较;在讲《奥运中的数学》一课时,我补充了1932年,刘长春作为中国的第一位奥运选手,孤身参加了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我们泱泱大国,却只有他‘孤身一人,在海上漂泊3个星期,单刀赴会’,比赛结束后,他甚至连回国的路费都不够”,让孩子们了解当时旧中国的黑暗与苦难,感受新中国的强大和光明;在讲《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上网查蛟龙号潜水器的资料,让同学们绘制海下每下潜1000米,蛟龙号感受的压强变化,“外国人直言我们不可能达到海底7062米的深度,因为中国的焊接技术在那个深度会出现裂缝,可是,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做到了!”让学生感受科技改编命运,科技决定话语权。让他们明白生活在新时代是多么的幸福,明白自己身上肩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心。
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就有了人生前进的动力,这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会转化成学习的能量,推动孩子们去奋斗、去拼搏。为什么有些富二代生活失去了源动力,恰恰就是没有了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才会如此空虚、颓废。
(四)巧用小组合作,学会团结、宽容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和他人的沟通较少,他们本身就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来到班里也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然而,和人平等相处、沟通交流的能力,是孩子们将来是否能够心态平和、获得快乐的基础。
我们数学课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经常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所以,我经常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辩一辩”、“赛一赛”、“小组闯关”等活动,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学会合理分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教会他们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让他们感受到伙伴的力量和支持,团队意识逐渐提升。
(五)发挥探究优势,培养刻苦、拼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才能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探究型”。我觉得我们课堂开展的探究活动不仅教会孩子们求真,还在探究活动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例如:“在求三角形面积”一课中,同学们模仿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剪、拼方法,可是,无论怎么剪开这个三角形,都无法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这时,有的同学开始遇难而退,打算放弃了。老师适时的点播,“一个三角形不行,不要放弃,那就拿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再来试一试.”结果孩子们慢慢地推导出公式。活动结束后,我又引导孩子们说感想“孩子们,今天的学习,我们确实遇到了困难,如果刚才我们放弃了,会怎么样?如果当时的数学家在研究时也放弃了,会怎么样?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他们体会到,没有事情会随随便便成功地,只有刻苦努力、坚忍不拔地去追寻、去探索才会成功。
(六)抓住榜样力量,激励求实、创新
小学生对抽象的道理不好理解,对反复的说教不感兴趣,而榜样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具体的,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他们的模仿心理强,既模仿好的,也模仿坏的,所以,数学老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例如:板书的例题字体端正,教会了孩子们做事要实实在在、一丝不苟;遇到错题,反复演算,细心求证,教会了孩子们要严谨细致、锲而不舍;遇到自己工作失误了,真心向学生承认错误,教会了孩子们知错就改、敢作敢当;我们对学困生的耐心辅导,也教会他们不歧视别人、帮助弱小。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言放弃,教会孩子们踏实努力、追求真理;一题多解的研究,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打破固化、勇于创新。小学阶段,除了语文老师,就是我们数学老师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身为老师,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师,都应肩负其“传道”的责任。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间,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塑造一个好的榜样,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中国教育历来是“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哪门学科的老师,都有着进行德育教育的历史责任。唯有在心中切实把德育重视起来,广泛阅读书籍,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把德育和数学教学巧妙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德育才能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够实现知识、品德双丰收的目标,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建新. 小学数学中德育渗透有效性的研究[J]. 教师,2018(36):50-51.
[2]李宏荣.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