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大学生团学骨干积极性及培养路径研究
2022-05-19夏侯照
夏侯照
摘要:高校团学干部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力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团学干部的性格特点,从团学干部角色认知、成长需求、积极性成因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路径,从而推动共青团组织的质量建设。
关键字:团学干部积极性培养路径
高校共青团承担着思想育人的政治使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团学干部做为具体执行者,即是学习者也是服务者,团学干部是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关键少数,是推动高校共青团事业的核心力量,对促进高校治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团学干部角色行为分析
本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对象覆盖理工科、人文经管类等,共回收240份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大学团学干部的性格特质、工作现状、积极性决定性因素和弱化因素。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调查对象对学生组织定位的认知
调研显示,在对学生组织的意义作用的认知中,69.87%的学生认为学生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服务同学,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办活动的同学仅占12.66%。在认为优秀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的问题中,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排列前三位。52.4%的同学认为主动帮助他人是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要求。總体而言,团学干部对学生组织的定位呈现积极状态,能将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定位为学生组织任务的首要方向。
(二)调查对象加入学生组织意义的认知
提高自身能力、拓宽人脉、展现自我特长分别是学生最初选择参选团学干部的前三项原因,有利于评奖评优排在加入学生组织原因的最后一位。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责任心分别是参加学生工作后排名前三的主要收获,82.53%的同学认为在参加学生工作中付出越多得到的成长越多,62.45%的学生认为在学生组织里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95.34%的学生认为可以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学生们大都能认可自己在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有所成长,总体呈现以自我锻炼、结交朋友为初始需求。
二、新时期大学生团学干部的性格特质
(一)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捷性的“独立思考”
由于信息化浪潮的影响,新时代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渠道来获取信息,而非是被动地接受某种信息。对于信息的辨识也常常采用自洽后才加以接受。但自洽的前提的深入了解,而信息化浪潮又使得深入了解变得困难,接收到的信息更加碎片化。于是新时代学生常常陷入矛盾,但这种矛盾是由于独立自主、希望尝试去思考所导致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对身边的事物处于完全漠不关心的状态,但走进他们的内心中可能也是对这种态度自洽而导致的结果。
(二)价值观多元化碰撞形成的性格“冷热交替”
新时代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周围事物和周围人的热情,对熟悉的人很热情,但对陌生人十分冷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圈子的狭窄,使得孤独与热情共存在这个群体身上。陌生场合的融入集体需要循序渐进或一个关系突破口,开会或其他严肃场合发表意见或回答问题时很少主动发言,更喜欢调查问卷等文字形式表达看法,很少主动找老师聊天,有心事更习惯自我消化。
(三)生活质量提升形成的应对挑战“抗压缺失”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一个相对优渥的环境里长大,充满信心并且乐于接受挑战,但往往由于挫折教育不足,使得面对困难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未来大多抱有美好憧憬和宏大的理想,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理论知识不扎实,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容易缺乏理性思考,相对而言他们对创意性、未知领域乐于尝试,而对产生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影响团学干部工作积极性与耐力的主要因素
能力增长的期待。学生选择担任团学干部角色的初衷大多是因为想要充实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对学习时间的紧张感,是一种希望得到锻炼与证明相互叠加的动机。参与任务的获得感、参与任务后能否学习到一些新技能、提出的建议是否得到团队的足够重视、采纳后是否执行了或者是否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来否决,这些对于学生是否长效的保持积极性都至关重要。
自我价值的发挥。学生组织要代表最广大学生群体的利益和诉求[1],群众性是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最根本原则[2],在调研中也能发现大多数团学干部认为学生组织就是应该发挥服务作用。加入学生组织是一种将自己的力量注入到学生自治组织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来影响他人”的一种契机。在服务大家的过程中获得的被认可感和被尊重感,能使的团学干部对自己的角色有进一步正确的认同感。
四、新时代团学干部的培养路径探析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价值共识
五四运动以来,青年的运动一直同党的方针路线同向而行。团学组织应该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青年的正能量[3]。加强对团学干部这支关键队伍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对青年的关怀、对青年成长的需求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把青年们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创新工作平台,在实战中锻炼本领
引入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团队合作间的积极性。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能力,了解大家想要开展怎样的活动,确定要开展什么主题的活动。团学干部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群体,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提供更多有意义或学生干部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要让学生干部这一群体感受到其所做的工作对服务同学有切实的作用,不把活动流于形式或表面,要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学生组织“品牌”,形成向心力与号召力,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也自然提高。
(三)提升组织力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要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组织结构,引入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积极性,但也不能涉及至过多的“功利性”。大多数高校将评奖评优、综合素质加分等实质性的激励过度强调,而容易忽视精神上的鼓励,使得激励成本日益增高[4],而此类激励模式的远离群众性而会使得学生组织公信力受损。可以加大对优秀团学干部和工作成果的宣传,树立优秀典型的标杆,使得学生干部的经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用的工作经验。
团学干部作为学生组织中的管理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极大的影响到团学组织的工作效能;作为学生中的先锋团队,肩负着服务同学、服务院校工作的重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团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成长为重点,立足人才培养,推动共青团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龙;高校学生会组织力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2019(592).
[2]孙志飞,陶丹;高校学生组织公信力: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9(10).
[3] 胡家保;众媒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意见领袖”培育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7(6).
[4]李钰田;浅析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耐力[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