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拱形自浮拦截装置的典型漂浮物拦截效果对比试验

2022-05-18刘宪庆李日鑫

水道港口 2022年1期
关键词:漂浮物布料皮革

余 葵,刘 阳*,刘宪庆,李日鑫

(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2.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市桥梁通航安全与防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巨大综合效益[1]。随着三峡蓄水方案“175-155-145”的实施,在改善长江上游航运条件、促进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同时,库区堆积的大量漂浮物[2-3],严重威胁三峡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湖南碗米坡水电厂投入运行后,进水口、取水口被漂浮物堵塞,洪水期降低利用水头4 m,年发电损失高达100万元;且拦污栅压差过大,将导致拦污栅压垮,造成机组飞逸事故发生[4]。广西下桥电厂自机组运行以来,两次因为漂浮物卡住导叶,导致导叶变形,致使剪断销机械剪断保护,且维修难度大[5]。目前水电站进水口处漂浮物主要靠人工或机械清理、水电站调度运行等,无法高效地解决水电站漂浮物带来的问题[6-7]。在研究桥梁防撞装置时[8-9],通过现场观测,发现防撞装置内侧拦截了大量漂浮物(图1)。目前,大部分浮式拦污排排身设计为直排[10-11],考虑到漂浮物堆积后装置中部凹陷,易断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装置外形呈拱形,拱形朝向河段上游,以承受更大的漂浮物撞击力,保证装置自身结构稳定的同时达到拦截水上漂浮物的要求。开展此种新型装置拦截效果试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装置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图1 桥梁防撞装置内侧拦截的漂浮物Fig.1 Floating objects intercepted inside bridge anti-collision device

1 漂浮物来源及分类

长江干线漂浮物主要在洪水期和中洪期大量出现,当洪峰来临时,长江中上游会从支汊河口和岸坡洲滩上带来大量漂浮物,大量漂浮物来临现象在长江中游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长江上游一般和下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王茜、陈鸿丽[12-14]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将内河水域漂浮物的来源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沿岸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第二类是农作物秸秆、树枝与地表植被等,第三类是沿江水上餐饮娱乐业及部分矿工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第四类是水域行驶的大小船舶[15],第五类是从水域支流汇聚而来的漂浮物。通过对涪陵、奉节、巫山等地区漂浮物现场调研分类,可将漂浮物大致分为3大类:(1)枯草、枯枝类,此类漂浮物最多;(2)塑料类;(3)其他类,如居民的破旧衣物、皮革、橡胶轮胎等。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漂浮物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表2 试验模型与实际模型参数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model and actual model parameters

2 模型试验方案

2.1 试验条件及试验模型

试验用水槽:长30 m、宽2.5 m、高1.0 m,最大输出流量为500 L/s。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是一种适用于重点水域环境保护、水工建筑物前漂浮物阻拦的专门性水工建筑物(见图2)。拦截装置采用多点系泊系统固定,锚缆收放机构通过水位检测系统监测水位,根据实时水位信息调节锚缆长度,实现装置定位。装置外形为拱形,半径为26.5 m、装置直径为1 m、吃水0.5 m;锚泊系统采用8根锚缆定位,中间4根对称布置,通过定滑轮另一端固定在重力锚块上,侧边锚缆导缆孔位置选择全长2/32处对称布置,通过定滑轮固定在水槽边。综合考虑水槽宽度、坡度、尾门高度等因素,选定模型试验几何比尺为λ=25,模型占槽宽的80%左右。装置模型采用PVC管制作,由于漂浮物种类复杂且形态各异,其聚集形态、运动状态及相互作用机理难以准确描述,模型试验满足水流运动相似、几何相似、漂浮度相似和漂送强度相似[16-18]。模型试验和实际模型结构的主要参数见表2。

图2 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平面布置图Fig.2 Layout of self-floating floating object interception device

表3 模型试验组合Tab.3 Model test combination

2.2 试验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得到的内河漂浮物种类,试验分别对树枝(细、粗、混合)、皮革、布料等代表性漂浮物进行收集,裁剪,预浸泡。待水流稳定后,在上游均匀散落漂浮物样本,样本在水流夹带下运动到拦截装置上,通过1 300万像素摄像头记录漂浮物运动过程和最终堆积形态。

试验组合见表3,为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可靠,对每种漂浮物样品拦截情况都进行5次试验。

3 试验结果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只展示粗树枝样品、皮革样品和多种漂浮物混合的聚集过程图,细树枝试验和粗细(1:1)树枝混合试验的聚集过程与粗树枝类似,就不再赘述,只分析其聚集面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1 聚集形态分析

(1)粗树枝聚集形态分析。

3-a 50 s聚集形态 3-b 150 s聚集形态 3-c 饱和状态图3 粗树枝聚集过程

图3和图4分别为粗树枝随时间的聚集形态和装置前聚集面积柱状图。从图4可以看出,粗树枝在装置前聚集面积随时间而不断增加,300 s时达到最大堆积面积,之后会有所减少,原因是装置前流速快,堆积体在堆积厚度到达饱和状态后,在负压作用下,漂浮物从装置下方绕过,最终在装置后侧形成少量堆积。细树枝和粗细树枝(1:1)混合试验漂浮物聚集规律与粗树枝相似,聚集面积随时间变化如图5和图6。

由图6可知,混合树枝的聚集面积最大,原因是细树枝与粗树枝混合,细树枝填补了粗树枝的空隙,使堆积体结构较为稳定,聚集面积也就更大。

(2)皮革聚集形态分析。

7-a 50 s聚集形态 7-b 150 s聚集形态 7-c 饱和状态图7 皮革聚集过程

图7和图8分别为皮革样品随时间的聚集过程与聚集面积柱状图。从图7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试验初期皮革大都堆积在装置前侧,但到了试验后期,装置后侧的皮革比装置前的多;装置前的皮革样品也主要集中在拱顶处,装置两侧较少。究其原因,是由于皮革经过浸泡,在水里运动并不是完全呈漂浮状态,还有许多呈悬浮状态,可能从装置下方绕过并在后方形成聚集;装置两侧开敞也是导致两侧三角区漂浮物聚集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皮革、布料等透水性好,质量轻的漂浮物,装置两侧的漂浮物数量明显小于拱顶的漂浮物数量。将图8与树枝样品聚集面积柱状图作对比,不难发现皮革样品聚集面积少于树枝样品聚集面积,而且在150 s左右到达最大聚集面积后就随时间不断减少,400 s时装置前聚集面积只有最大聚集面积的一半,拦截效果较差。

图8 皮革聚集面积随时间变化Fig.8 Leather accumulation area changes with time

(3)布料聚集形态分析。

试验采用的纯棉布料,有较好的透水性,在水中运动时,很难出现平铺随水流运动的状态,大部分布料出现褶皱,且悬浮在水中,无法被装置拦截,在多种样品混合试验中,布料会被树枝挂住,从而达到拦截布料的目的。

(4)泡沫聚集形态分析。

由于泡沫密度较小,树枝的吃水深度大于泡沫的吃水深度。在相同水流条件下,树枝可以相互挤压重叠,形成稳定的堆积体,而泡沫间具有互斥性,水流紊乱时,无法聚集。在多种样品混合试验中,会有少量泡沫夹杂在树枝、皮革和布料中被装置拦截。

(5)多种样品混合聚集形态分析。

9-a 50 s聚集形态 9-b 150 s聚集形态 9-c 饱和状态图9 多种样品混合聚集过程

图10 多种样品混合聚集面积随时间变化Fig.10 Variation of the mixed aggregation area of multiple samples with time

图9和图10分别为多种样品混合随时间的聚集过程与聚集面积柱状图。多种漂浮物样品根据三峡库区常年漂浮物占比进行配置[11],树枝70%、皮革20%、泡沫10%。从图10可以看出因为树枝样品占比大,故聚集面积变化规律与树枝漂浮物聚集面积变化规律相似,200 s时达到最大面积,之后有小幅减少,原因是,皮革经过浸泡后,部分沉入水中;图9可以直观的看出,部分样品在负压作用下,从装置底部绕道装置后侧,这也是聚集面积有所减小的原因,但随着漂浮物地不断增加,聚集面积趋于动态平衡。

3.2 堆积面积分析

为了对比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对不同类型漂浮物拦截效果,统计不同工况下,漂浮物最终堆积面积,见表4。进行5次试验,求平均值,使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表4 漂浮物最终聚集面积Tab.4 Final gathering area of floating objects cm2

由表4统计结果显示,装置拦截多种混合样品的聚集面积最大,其次是混合树枝,细树枝的聚集面积略大于粗树枝和皮革样品,由于布料和泡沫没有形成稳定的聚集形态,无法统计出聚集面积。多种混合漂浮物的5次试验聚集面积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每组试验人为抛下的漂浮物样品数量存在误差,且抛撒位置无法保证完全均匀;漂浮物尺寸有差异,大小不一;布料、泡沫样品的拦截随机性较强,树枝携带布料的多少也对漂浮物最终聚集面积造成影响。

4 结论

漂浮物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漂浮物大小不一,且形状不规则,在水流和波浪作用下难以准确对装置前漂浮物聚集体面积进行测量,本文结合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如下:

(1)对比几种典型漂浮物在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前的聚集形态,发现在相同水流条件下,不同类型漂浮物在装置前的聚集规律相似,都是先增多后出现少量流失,最后趋于平衡。布料和泡沫样品由于自身体积较小,受水流影响大,只有当树枝或成堆漂浮物在装置前聚集后才会被装置拦截。

(2)漂浮物最终聚集面积有较大差异,多种混合试验>混合树枝试验>细树枝试验>粗树枝试验>皮革试验。

(3)漂浮物堆积严重威胁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针对自浮升降式漂浮物拦截装置的研究,不仅是解决山区河流汛期洪水导致漂浮物堆积影响水工建筑物安全的问题,而且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漂浮物在水中的聚集形态和运动规律有了初步的探究,为漂浮物拦截装置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漂浮物布料皮革
神秘的海上漂浮物
用布料拼图形
皮革回潮
浙江杭州:新能源智能清理船上岗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洗水soft fabric
皮革机制
按约定付账
按约定付账
杠杆式电动清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