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组织工作者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基于在杭6所高校基层团委书记访谈的分析
2022-05-18王凤栖
王凤栖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1121)
2020年1月,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强调要在社会建设领域积极拓展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的方式和载体,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青年社会组织等工作,引导青年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
共青团工作者的领导力是指基层团组织工作者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权力性要素以及非权力性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组织及组织成员的一种综合影响力。探究高校团组织工作者对志愿服务的领导力和影响力问题,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重大。
一、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一)领导力相关概念
领导力与领导不是同一概念,但两者高度相关。根据传统管理学理论研究,领导是率领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决定组织使命或目标,而促动组织资源之运作,以达成这些使命或目标,并能引导组织持续维持、创造组织发展活力与影响组织文化的一种动态历程[1]。领导力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组织、吸引、影响被领导者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2]。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力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3]。可见,领导力不同于权力,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动态影响力。
(二)志愿服务相关研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党领导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工作创新,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品牌。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志愿服务概念、志愿者行为、志愿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既有理论的思辨,又有大量的实证分析。我国对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志愿服务功能、志愿服务类型、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等方面。但纵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笔者发现从高校共青团组织层面研究志愿服务的文献相对缺乏,多为新闻报道。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领导力研究
所谓教师领导力,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自愿产生学习、发展动力的能力,它是教师教育艺术的综合表现力和核心竞争力[4]。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教师领导力理论,受到各国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突破教师领导的个人角色与行为,强调集体责任与共享是当代教师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体现出对教师团队领导力的重视。但纵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笔者发现教师领导力模型建构和验证的依据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领导力,以高校教师为对象的教师领导力研究相对缺乏,对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领导力研究更是空缺。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者既有教师群体的一般特质,同时也具有高等青年知识分子的专属特性,那么,高校共青团基层团委书记领导力具体包括哪些核心要素?具体到对志愿服务工作中领导力和影响力又该如何做出诠释?为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本研究采取了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因为这一研究方法比较适合分析具有本土特色而又尚未成熟的理论现象。
(二)资料回收
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在2021年2月1日至7日期间内,经访谈提纲指引,笔者共与6位来自浙江杭州地区高等本科院校的基层团委书记展开聊天交流,累计交流时间每位访谈对象达2小时。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进行录音,后期进行逐条整理,共得访谈内容近12000字。若访谈对象不同意录音,则采取一边访谈一边记录的形式。
(三)研究框架设计
基于前文高校团组织工作者领导力的影响因素的回顾及领导力理论模型的借鉴,本研究将从对领导力的内在认同领导力、决策整合领导力、团队领导力、道德领导力等四个方面,分析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在志愿服务中领导力生成的内在机理。
对他们的访谈主要采用了半结构性的调查问卷采访,围绕以下话题展开:
1.请您谈谈对高校二级学院团委书记领导力是如何理解的?
2.请您谈谈平时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作为团委书记,您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
4.作为志愿服务的带队教师,您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
5.志愿服务过程中,请您谈谈您对同事在哪些方面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6.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您认为团队重要吗?团队在您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能谈一下您是如何发挥团队领导作用的吗?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对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力的实证分析
表1提供了6位在杭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基本信息。不同于高校青年专任教师,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大多由专兼职团干部组成,他们不承担日常教学工作,因此在青年专任教学决策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与专任教师领导力培养侧重点有异,但对于个人能力认知、团队领导力建设、道德影响力等方面的要求更为具体和深入。这说明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既需要具备高校青年教师领导力提升的技能,更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具备与时俱进发展新的应对策略,才可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力提升提供可能性。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一)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对领导力认同
按照访谈顺序和姓名首字母命名访谈对象,并将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如表2)。可得,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对领导力的认同主要分为内在能力认知和外在能力体现。从内在能力认知上看,主要是个人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体现,这种能力表现为各级团干部在对制度的内容、目的、原则和运行模式等进行研究、设计、学习和把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判断与决策、组织与引导、示范与服务等方式,带领和影响青年学生去实现和维护其正常运行的过程(刘丰林,2014)。从外在能力体现上看,主要是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即如何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总体思路下,通过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确保共青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表2 访谈对象领导力认同的三级编码表
表2(续)
总体看来,受访者对自身领导力的内在能力认可程度较低,普遍认为自身处于高校共青团管理者角色,但缺乏领导力,而自我发展能力、驱动创新能力、辅导他人能力、引领团队能力被视为教师领导力的核心构成要素[5]。如受访者01-YXD提到需要提升亲和力、美誉度等人格魅力。
(二)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力的体现
根据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力的模型和访谈提纲,可以将其分为内在认同领导力、决策整合领导力、团队领导力、道德领导力等四个方面,表3是访谈对象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力建构三级编码表。具体来说,内在认同领导力主要体现在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决策整合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工作中上传下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融合性特点。团队领导力是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团队发展意识和高质量团队建设能力,在通过学生组织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美国《教师领导者模型标准》特别突出了团队领导力是教师领导力的重要组成,涉及团队基础的打造、团队组织文化建设、团队沟通等方面的领导力实践,具体包括:发展团队合作文化、营造同侪信任关系、促进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开展研究、帮助支持同事发展、与同事合作争取外部资源等[6]。道德领导力主要体现为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即实现学生的成长,为其人生带来积极变化。萨乔万尼提出,教师道德领导力既是“模范榜样”“敬业精神”“专业责任”和“社会服务意识”等教师美德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价值观的体现[7]。
表3 访谈对象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力建构三级编码表
表3(续)
综上所述,在志愿服务规章制度的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志愿服务任务的执行和落地、优秀志愿典型的选塑、志愿服务团队的打造等方面,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都需要发挥领导力。如在面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时,可将志愿服务工作的要求及时转化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需求,通过小范围的协商沟通,迅速确定待解决、待协商的问题,及时完成与上级部门或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明确工作需求后,将工作内容及时与相关的学生团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团队完成志愿者招募、联系、管理以及简单的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的统筹协调、联络沟通等能力)。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前期,指导学生团队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志愿者工作要求;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指导学生志愿者按照工作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遇到问题时及时协助解决;在志愿服务结束后,注重团队典型人物培塑和表彰,及时总结。
四、结语与讨论
图1建构了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力理论框架。内在认同领导力、决策整合领导力、团队领导力、道德领导力是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需要培塑的关键能力。内在认同力必须坚持以尊重与信任为基础,将自上而下的管理者身份转变为并肩而行的人际关系,以授权方式取代下达命令,同时给予学生组织充分信任。整合决策领导力必须坚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两个基本原则,前者旨在强调决策的严谨性、准确性,后者旨在强调决策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团队领导力强调合作与竞争并存,以诚信、完善、责任的态度践行合作,以目标、计划、趋势、绩效倡导竞争。道德领导力以价值观和美德为基石,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领导力升华,通过知名度、美誉度来综合四种核心关键领导力培塑模型。
图1 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力理论框架
为提升高校共青团基层工作者的领导力和影响力,重点应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强化共青团基层工作制度引导,为团的基层工作者领导力方向赋能。二是强化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团的基层工作者领导力目标赋能。三是强化志愿服务实践创新,为团的基层工作者领导力成长赋能。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为团的基层工作者领导力观念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