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从缔约国进口的贸易效应研究

2022-05-18孙艳琳姚妮娅王凡

关键词:缔约国伙伴国密集型

孙艳琳,姚妮娅,王凡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 言

鉴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异,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各国转而寻求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国也顺应这一潮流,截至2021年11月,累计与2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另有18个自由贸易协定处于谈判或研究的进程中。国务院在2018年7月出台《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截至2021年11月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充分表达了中国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念。同时,“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增加优质产品进口”作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重要战略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探讨FTA关税减让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揭示其中的影响机制,既有利于顺应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共赢的战略要求,也有利于丰富FTA关税减让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以往国外学者主要关注FTA关税减让优惠的绝对优惠,将绝对优惠定义为FTA关税和最惠国待遇关税水平之间的差额[1];Fugazza等[2]提出了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新视角,认为成员国从FTA中享有的关税优惠应将缔约国给予其他第三国的优惠同时考虑在内,故设计了一个从竞争性角度衡量关税减让优惠的新指标——相对优惠幅度指数。相对优惠幅度指数以进口国对FTA缔约国征收的协定关税与该进口国对其他第三国征收的关税水平之差额的贸易加权值予以衡量。

目前,将关税减让变量引入贸易引力模型探讨FTA关税减让贸易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不多,且FTA关税减让水平测度指标大多采用免税税目覆盖率[3]、零关税削减时间安排[4]和绝对水平[5-7],而用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予以测度关税减让水平的文章仅Fugazza等[2]9、Mattoo等[8]与杨柳纤[9]三篇文献。其中,Fugazza等[2]21侧重探讨包括FTA在内的全球多边自由化与单边自由化引起的关税减让的贸易效应,选取2000—2007年86个国家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Mattoo等[8]26侧重探讨2002—2014年间世界不同深度FTA关税减让贸易效应,研究显示无论协定深度如何,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始终对双边贸易产生不显著的阻碍作用。杨柳纤[8]69测算了2002—2016年FTA伙伴国给予中国的关税减让优惠对中国流入伙伴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与中国出口额呈现不显著的负向关系。

尽管现有关于FTA关税减让贸易效应的研究鲜有深入到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层面的,但无论是将关税减让水平量化为免税税目覆盖率、零关税削减时间安排和绝对水平的研究,还是将FTA予以虚拟变量处理的研究,都指出FTA或协定关税对贸易的影响可能会因国家发展水平而异。如国外研究中,Carpenter等[3]22采用免税税目覆盖率测度关税减让水平,结论表明FTA关税减让对发达缔约国家间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缔约国家间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与之相反,Cheong等[10]选取绝对水平量化关税减让水平,结果表明FTA关税减让对发展中缔约国家间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大于对发达缔约国家间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在国内文献中,李艳秀[4]76、张应武等[11]分别以零关税削减时间量化关税减让水平、以虚拟变量量化FTA,结果都表明FTA关税减让对发展中缔约国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发达缔约国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部分学者发现不同类型产品协定关税减让的贸易效应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赵金龙等[12]选取虚拟变量量化FTA,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新西兰签订FTA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作用。谢建国等[13]选取虚拟变量量化FTA,结果表明FTA促进了中国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对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与之相反,韩剑等[5]62选取绝对水平量化关税减让水平,结论表明FTA关税减让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较小。上述研究中关于影响效应的国家和产品差异化结论对本文有重要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较少探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贸易效应,且未从理论上揭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机理,同时缺乏以中国从FTA缔约国进口贸易为特定对象的研究,也无关于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对贸易差异性影响的计量估计的研究。因此,本文可能的贡献是:第一,基于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新视角,引入贸易互补性因素和竞争性因素深入揭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第二,以中国从FTA缔约国的进口贸易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2018年“国家-产品-年份”三维面板数据集,实证研究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幅度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并检验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的作用机理。第三,实证研究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与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进口贸易中产生的差异化影响机理。

二、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影响机理

根据Viner[14]提出的经济一体化贸易效应,受益于缔约伙伴国基于谈判基准税率的歧视性关税减让,一国不仅可以降低其出口产品在缔约伙伴国市场销售的总成本,同时该国产品与其他在缔约伙伴国市场的第三国(竞争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也得到提高,这两种成本竞争力改善、扩大了一国对缔约国出口贸易的规模。由于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不仅考虑了FTA关税相对于降税谈判时基准税率的优惠,也从竞争性角度考虑了一国从FTA伙伴国享有的协定关税同该伙伴国给予第三国关税税率之间的相对优惠,所以它更全面地反映了在既定伙伴国市场FTA关税减让给另一缔约方带来的成本竞争力改善幅度。FTA伙伴国承诺的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越高,则其从另一缔约国进口贸易额会越大。

前文指出,现有三篇探讨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贸易效应文献的实证结论不一致,这可能与每位学者的研究对象、样本时间和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有关,但也说明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作用机理具有复杂性。鉴于国内外学者在探讨区域贸易合作或双边贸易合作时,都以区域内国家之间贸易的互补性或竞争性为依据研究区域贸易发展潜力[15-16],故笔者认为,互补性和竞争性相关因素对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FTA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FTA成员国之间贸易互补性体现为FTA伙伴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同进口国国内生产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的契合性。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实现的既定成本优势下,若FTA伙伴国出口产品与缔约进口国进口产品互补性强,则说明进口国对该类产品进口需求同FTA伙伴国对该产品的出口供给匹配度高[17],在高匹配度带动下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可以带来进口国对该产品从伙伴国进口的更大增加;与之相反,若FTA伙伴国出口产品与缔约进口国进口产品互补性弱,则说明FTA伙伴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不是进口国主要的进口需求产品类别,那么尽管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能够扩大伙伴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进口国对该产品的进口需求量小,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国从伙伴国进口贸易促进也有限。由此可见,FTA成员国之间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水平越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

(二)FTA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通常指一国某产品在贸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18],是体现国家之间贸易竞争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是贸易分工的基础,所以FTA伙伴国出口贸易竞争力应该会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中起重要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当进口国对伙伴国某一种类产品给予较高幅度优惠关税待遇时,如果该产品恰好是伙伴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那么该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将进一步扩大FTA伙伴国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使FTA伙伴国该产品相比进口国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19],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量减少,最终有利于进口国增加从FTA伙伴国的进口贸易。与之相反,如果进口国基于FTA给予较高幅度优惠关税待遇的产品是伙伴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尽管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可观,但由于伙伴国在该类产品贸易竞争力弱,所以关税优惠可能无法提高伙伴国对进口缔约国的出口贸易。由此可见,FTA伙伴国某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水平越高,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

(三)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

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用来衡量任意两国或两组国家特定产品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是体现国家之间贸易竞争性的另一重要指标。本文所提出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是指伙伴国和其他竞争国各产品大类在进口缔约国市场上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度。

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影响比较复杂,正向影响机理表现为:当进口国对伙伴国某一种类产品给予较高幅度关税优惠时,如果FTA伙伴国与其他竞争国均在该进口国市场大规模出口该产品,即FTA伙伴国与竞争国在进口国市场该类产品竞争程度高[20],那么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能够有效提高FTA伙伴国相对于竞争国的成本优势,即伙伴国产品凭借其享有的歧视性成本优势更大程度地取代其他竞争国同类产品,从而增加进口缔约国从FTA伙伴国的该类产品的进口贸易;与之相反,如果FTA伙伴国与其竞争国对同一进口国市场出口不同类别产品,即FTA伙伴国与竞争国在进口国市场该类产品竞争程度低[21],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虽然能够提高FTA伙伴国相对于竞争国的成本优势,但由于两国出口到进口国市场的产品类别不同,在进口国市场上FTA伙伴国产品对原有竞争国产品替代作用有限,对进口国进口贸易产生的促进作用可能不大。

负向影响机理为:对于FTA伙伴国与竞争国在进口国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产品种类,如果伙伴国恰好能从进口缔约国那里获得更为优惠的关税减让,竞争国政府可能对本国该类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成本竞争力有大幅下降的预期。为扭转这种不利预期,竞争国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相关扶持措施,其企业也会努力改善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进口缔约国市场以质量为竞争砝码,从而降低FTA伙伴国依靠关税减让的低成本产品对竞争国高质量产品的替代,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凭借高质量完全抵消FTA伙伴国所获得的来自关税减让的成本优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4个假设:

假设1: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越大,进口缔约国从FTA伙伴国发生的进口贸易越多。

假设2:FTA伙伴国与进口国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水平越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该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

假设3:FTA伙伴国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越高,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该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

假设4:FTA伙伴国与竞争国在进口国市场所出口产品的结构相似度将会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

三、模型构建及数据

(一)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贸易引力模型探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通过引入相对优惠幅度指数衡量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综合Fugazza等[2]12与杨柳纤[9]67的模型,本文构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一国从缔约国进口贸易影响的基准模型,即:

ln IMPictk=β0+β1RPMictk+β2ln PGDPit+β3ln CPGDPct+β4ln Distwic+μ

(1)

其中,c和i分别为中国与中国的FTA缔约国,t为年份,k为中国从FTA缔约国进口的基于HS 2位编码产品。IMPictk为t年中国从FTA缔约国i进口的产品k的贸易额;RPMictk为t年中国对从FTA缔约国i进口的产品k所给予的FTA关税相对优惠幅度;PGDPit和CPGDPct分别为t年FTA缔约国i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istwic为中国与FTA缔约国i的地理距离,是以一国内部城市层面的人口分布状况作为权重计算的相对距离;μ表示随机误差项。

根据前文机理分析,本文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FTA关税相对优惠幅度与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及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三大影响因素的交互变量,构建了以下3个扩展模型。

(1)验证贸易互补性影响的扩展模型:

ln IMPictk=β0+β1RPMictk+β2RPMictk×Cictk+β3Cictk+μ

(2)

(2)验证贸易竞争力影响的扩展模型:

ln IMPictk=β0+β1RPMictk+β2RPMictk×TSCictk+β3TSCictk+μ

(3)

(3)验证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影响的扩展模型:

ln IMPictk=β0+β1RPMictk+β2RPMictk×ESijtk+β3ESijtk+μ

(4)

其中,i,c,t,k,IMPictk,RPMictk,μ与基准模型(1)中相关变量的含义一致;j为同国家i一起在中国市场出口产品的竞争国;Cictk为t年中国与FTA缔约国i在产品k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SCictk为t年FTA缔约国i的产品k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力指数;ESijtk为t年FTA缔约国i与其他国家j在中国市场上产品k的出口相似度指数。RPMictk×Cictk,RPMictk×TSCictk,RPMictk×ESijtk分别为FTA关税相对优惠幅度与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的交互项。

(二)变量选取

1.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依据Fugazza等[2]9的研究,选取相对优惠幅度指数(Relative Preferential Margin,RPM)测算中国对缔约国出口HS 2位编码产品的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5)

其中,

(6)

2.其他解释变量

(1)贸易互补性的测算方法

基于燕春蓉[17]117的研究,本文以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贸易互补性,该指数由Drysdale[22]提出,使用该指数可以了解一国出口产品的绝对优势是否能弥补对方进口产品的劣势。计算公式为:

(7)

(2)贸易竞争力的测算方法

参考刘庆[23]的研究,本文以贸易专业化指数衡量贸易竞争力。该指数由Webster等[24]提出,用于测算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分工。计算公式为:

(8)

(3)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的测算方法

参考陈继勇等[15]8的研究,本文以出口相似度指数衡量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该指数由Finger等[25]提出,随后Glick等[26]对其进行修订,用于测算任意两国或两组国家的特定产品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相似程度,计算公式为:

(9)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4—2018年间中国签订的11个FTA作为研究对象(1)由于中国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三个国家的FTA处于刚生效状态,老挝和缅甸2004—2009年贸易数据缺失,故实证分析中未考虑上述5个国家。本文所研究的11个FTA分别为:中国—东盟FTA、中国—智利FTA、中国—巴基斯坦FTA、中国—新西兰FTA、中国—新加坡FTA、中国—秘鲁FTA、中国—哥斯达黎加FTA、中国—冰岛FTA、中国—瑞士FTA、中国—澳大利亚FTA、中国—韩国FTA。,构建“国家-产品-年份”三维面板数据集。样本涉及国家包括东盟十国中的8个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和柬埔寨)以及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澳大利亚、韩国共17个缔约伙伴国家。

各变量的数据来源如下:贸易额及计算贸易互补性(C)、贸易竞争力(TSC)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ES)所需的数据源于国际贸易中心(ITC)的Trade Map数据库;关税数据由WTO数据库、WITS数据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相关数据整理而成;各FTA缔约国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进口需求价格弹性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地理距离源于CEPII数据库。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RPM均值为3.456,总体上表现为较高的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但最大值为34.353,最小值为-29.253,说明中国已签各FTA协定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存在较大的差异;贸易互补性C均值大于1,说明中国进口产品与FTA缔约国出口产品互补性高;贸易竞争力TSC均值为-0.488,说明FTA缔约国家总体上产品贸易竞争力较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ES均值为0.255,表明FTA缔约国与其竞争国出口至中国的产品结构相似度低。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结果

(一)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

表2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回归结果。第(1)列中RPM回归系数表明,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每增加1%,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将显著提高6.5%,这说明中国给予FTA缔约国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增加,降低了缔约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缔约国产品相对于竞争国在中国市场的成本竞争力,两种成本竞争力的改善增加了中国从FTA缔约国的进口量,假设1得以验证。

第(2)至(4)列为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回归结果。第(2)列中RPM×C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于FTA缔约国同中国贸易互补性强的产品,中国对该类产品进口需求同FTA缔约国对该产品的出口供给匹配度高,在高匹配度带动下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带来中国对该类产品从FTA缔约国进口的更大增加,假设2得以验证。第(3)列中RPM×TSC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于FTA缔约国贸易竞争力高的产品,随着中国给予的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待遇的提高,FTA缔约国产品在中国市场成本优势更大,从而增加了中国对缔约国该产品的进口贸易,故假设3得以验证。在第(4)列中RPM×ES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于FTA缔约国与其他竞争国在中国市场上出口竞争程度高的产品,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幅度提高可显著扩大FTA缔约国相对于其他竞争国的成本优势,缔约国凭借具有歧视性的成本优势将更大程度取代竞争国的产品,从而促进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

就控制变量而言,C与TSC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中国与FTA缔约国产品贸易互补性越强以及FTA缔约国产品贸易竞争力越高,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越小。究其原因,本文测算发现,对于双边贸易互补性强的产品以及缔约国贸易竞争力高的产品,中国FTA关税减让优惠低,这两类产品本身较高的关税税率阻碍了中国对这两类产品的进口。ES的系数正向显著,说明FTA缔约国与其竞争国出口至中国的产品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将会显著促进中国从FTA缔约国的进口贸易。FTA缔约国人均GDP对中国从缔约国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中国人均GDP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中国与FTA缔约国地理距离的增加抑制了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

表2 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回归结果

(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标准,笔者将样本国家划分为FTA发达缔约国家与FTA发展中缔约国家(2)FTA发达缔约国家包括新加坡、文莱、冰岛、瑞士、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共7个国家;FTA发展中缔约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智利、巴基斯坦、秘鲁、哥斯达黎加共10个国家。,探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对进口贸易的异质性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按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分组的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回归结果

由(1)至(2)列的基准回归结果发现,在两组结果中,RPM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发达缔约国家组中系数值更大,说明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从发达缔约国的进口贸易促进作用更大。原因在于中国早期签订的FTA缔约国多为发展中国家,所承诺的协定关税减让水平不高,而中国与发达国家所签订的FTA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此时中国开放水平更高,同时关税减让对等性约束也更强,这使中国在与发达国家的协定中承诺的关税减让优惠更大。因此,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从发达缔约国家进口贸易促进作用更大。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发达缔约国家组的RPM平均值为5.118,大于发展中缔约国家组的2.292,验证了此点。

由(3)至(4)列的结果发现,在FTA发达缔约国家组中,RPM系数为显著正向,RPM×C系数为不显著负向,说明中国与发达缔约国家的高贸易互补性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中没有明显影响,但中国给予发达缔约国家关税减让,对中国的进口贸易仍然是一种激励。在FTA发展中缔约国家组中,RPM×C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发展中缔约国家贸易互补性的提高将会提高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交互项系数在FTA发展中缔约国家组中更显著,这与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和缔约国出口产品结构有关。一方面,中国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27];另一方面,尽管新加坡、韩国两个发达缔约国对中国出口供给以金属类制成品、杂项制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发达缔约国对中国出口供给集中在食品、非食品原料类资源密集型产品,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发展中缔约国对中国出口主要为动植物油、脂及蜡,食品,活动物等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28]。由此可见,中国与发展中缔约国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高于发达缔约国,故贸易互补性在发展中缔约国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强化作用更大。

由(5)至(6)列的结果发现,RPM,RPM×TSC系数均正向显著,且发达缔约国家组交互项系数值0.107大于发展中缔约国家组系数值0.088,说明贸易竞争力在发达缔约国家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强化作用更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发达缔约国家产品竞争力比发展中缔约国家产品竞争力强。根据本文计算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发达缔约国家和发展中缔约国家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位于0到1之间的产品占所有产品的比例分别为26.564%和19.292%,即发达缔约国家产品整体竞争力要强于发展中缔约国家。故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使发达缔约国家竞争力大的产品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更大程度促进中国从发达缔约国家的进口。

由(7)至(8)列的结果发现,RPM,RPM×ES系数均为显著正向,且发展中缔约国家组中交互项系数值为0.027,大于发达缔约国家组系数值0.009,说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强化作用在发展中缔约国家更大。原因可能在于,不同于发达缔约国家出口包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中缔约国家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产品主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的全球供应来源国家更多,发展中缔约国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他国竞争更激烈。因此,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提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中缔约国相对于竞争国的歧视性成本优势,让发展中缔约国产品更多取代竞争国的同类产品,即更大程度促进中国从发展中缔约国的进口。

(三)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的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

借鉴韩剑等[5]61的分类方法,笔者将产品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RBM)、技术密集型产品(TM)与劳动密集型产品(LM)三类,检验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的进口贸易影响,回归结果见表4。

由(1)至(3)列的基准回归结果发现,RPM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提高能显著促进中国从FTA缔约国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4)至(6)列的结果发现,在三组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样本中RPM,RPM×C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对于三类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贸易互补性的提高会显著强化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由(7)至(9)列的结果发现,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分组样本中,RPM,RPM×TSC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会强化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分组样本中,RPM系数显著为负、RPM×TSC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缔约国贸易竞争力的提高会削弱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阻碍作用。交互项系数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中最大为0.159,说明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影响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中最大。这可能是因为在三类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最大,中国实施关税减让后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大程度促进中国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由(10)至(12)列的结果发现,在三组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样本中,RPM系数均显著为正,但只有资源密集型产品分组样本中,RPM×ES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的提高会显著强化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原因可能在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同质性较高,成本竞争在其市场竞争中极为重要,故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提高会让缔约国在中国市场上相对于他国获得更多的歧视性成本优势。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分组样本中,RPM×ES系数正向不显著,说明对于高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的技术密集型产品,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并没有显著提高其进口贸易,这可能是因为成本竞争不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的唯一焦点。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分组样本中,RPM×ES系数负向显著,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削弱了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这可能因为中国给予缔约国更为优惠的关税减让,使得竞争国意识到本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成本竞争力会大幅下降,为扭转不利局面,竞争国会采取相关扶持措施抵消缔约国所获得的关税减让的成本优势。因此,FTA缔约国与其竞争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反而削弱了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使研究结果更加稳健可靠,本文对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上文按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分组和按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分组探讨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异质性影响实际也属于稳健性检验的一类方法。考虑到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和进口贸易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取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滞后一期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第(1)—(6)列表示核心解释变量取滞后一期后分别在全样本、按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分组和按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分组的回归结果。在回归结果中,RPM均正向显著,表明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显著促进了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另外控制变量和上述结果相吻合。所以本文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表5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关税减让相对优惠视角测度FTA关税减让水平,探究FTA关税减让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从理论上识别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作用机理,并从总样本和按国家发展水平分组、按产品要素密集度分组三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总样本层面,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力与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均对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的进口贸易效应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国家分组实证检验显示,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从发达缔约国家进口高贸易竞争力产品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中国从发展中缔约国家进口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和与竞争国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大的产品促进作用更大。第三,产品分组实证结果显示,对于贸易竞争力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大的资源密集型产品,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削弱了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FTA关税谈判需基于过往已签订协定承诺的关税优惠予以全局考量。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显著促进了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这说明中国从缔约国的进口贸易不仅受到中国对缔约国现有关税承诺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国对过往其他协定国家的关税承诺水平的影响。因此,中国在今后的FTA关税减让谈判时,不仅要考虑谈判缔约方的经济贸易现状和关税减让要价,还要考虑中国现有已签FTA同类产品的关税承诺水平。

第二,重点提高对发展中缔约国家的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加强南南合作。对于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已签FTA,中国可在今后升级谈判中进一步提高发展中缔约国家贸易互补性强、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大的产品的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同时,中国还应争取更多的南南合作。例如,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的双边和区域贸易谈判中,中国可积极制定与发展中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划,优化自由贸易协定布局,在FTA贸易谈判中,中国承诺更多关税减让优惠的产品应重点放在沿线发展中缔约国以及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强和沿线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市场与其他第三国竞争程度激烈的产品,以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创造更多的经贸合作可能。

第三,有针对性针地对不同类型产品予以更大幅度FTA关税减让相对优惠。中国可以在已有FTA升级和未来新签FTA中对伙伴国贸易竞争力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提高关税减让相对优惠。同时,对于伙伴国和竞争国在中国市场上产品结构相似度高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也可以在FTA中承诺更优惠的关税减让。基于中国已签FTA的贸易伙伴关系,高贸易竞争力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药品、有机化学品、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等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相似度高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包括矿砂、矿物燃料、无机化学品、油籽、铜及其制品等产品。

猜你喜欢

缔约国伙伴国密集型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博茨瓦纳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执行的公告》的解读
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
本财年内缅甸增加了10个新贸易伙伴国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印发
《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履约相关状况及其驱动因素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