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金融功能视角

2022-05-18王仁祥李英杰谢文君

关键词:检验高质量数字

王仁祥,李英杰,谢文君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与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困境与挑战。为缓解我国当前发展压力,党和政府明确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因此,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点。

金融的职能与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而其中就包括数字金融。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数字金融已成为当前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焦点。黄益平等[1]在2018年为数字金融下的定义为:数字金融泛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基于数字金融的特性,不少学者认为其在推动普惠经济、促进创新以及改善社会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银行、电商、运营商、社交以及搜素引擎等5种类别的数字金融模式,渗入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可见,探究数字金融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加速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来,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国内已取得不少成果。首先,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现有研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别于经济增长的全新概念,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是质与量的协调演进发展。基于供给视角,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为社会持续而公平提供高质量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只有具备质量高、效率高以及稳定性高等特征的供给体系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视角,任晓[3]则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义为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协调为内生因素,绿色逐步实现扩展,继续实施改革开放,以共享作为最终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李馨[4]从动力、效率、持续性等方面构建包含21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王桂军等[5]则从理论相关性出发,认为全要素生产率能体现经济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建议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关于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有理论研究认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推动三大变革的核心是改善要素质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2]6。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产业升级以及动力转换等方面,认为通过鼓励创新创业[6-7]、加速产业升级[8-10]以及稳步推进动力转换[11-12]能有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由于数字金融在普惠性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不少学者开始将其纳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中,认为数字金融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单个方面产生影响。在创新创业方面,Mollick[13]认为数字金融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用更低成本获得融资,有利于促进企业创业。唐松等[14]认为数字金融通过矫正传统金融存在的“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等问题,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创业,而万佳彧等[15]认为这种创新激励对于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更为显著。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通过对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进行研究,李牧辰等[16]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在居民消费方面,谢家智等[17]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方便快捷,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缓解家庭信贷约束,激励家庭消费,且该激励作用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更为显著。Lai等[18]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中国家庭消费平滑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会增强消费对收入的敏感性,降低家庭应对短期收入冲击的能力,而传统金融部门的发展有助于缓和家庭消费对短期收入冲击的影响。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方面,Dapp等[19]认为数字金融发展会促进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加速传统金融机构网络化与技术化转型,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陈希凤等[20]以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研究视角,认为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监管滞后性等特点,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建议监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加强信息披露,保障消费者和金融市场安全。

虽着数字金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学者基于整体效应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Ahmad等[21]认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承受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金融指标,滕磊等[22]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一方面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与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普惠服务的核心属性协调区域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共享,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蒋长流等[23]从创新驱动视角,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的中介渠道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有研究虽然在当前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第一,现有文献主要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单个方面的影响,如对创新、消费等方面的影响。关于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鲜有考虑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第二,现有文献主要基于数字金融的优点研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作为金融的本质属性,缺乏从金融功能和金融监管角度探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以金融功能的研究视角,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根据金融功能观的论点,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整个金融体系发挥出的金融功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基于金融功能视角,能从本质上把握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且有助于揭示金融监管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二、金融功能视角下理论分析与假设

金融功能观是Bodie等[24]在1995年提出,再经Levine等人继续深化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由金融功能决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金融服务过程中,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这不仅会影响当前金融体系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金融对金融功能的影响

根据Levine[25]与白钦先等[26]对金融功能内涵的阐述,金融体系的功能包括改善风险、促进交易、配置资源、获取信息、动员储蓄和加强企业管理等,其中核心功能是中介服务、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运用到金融领域,数字金融对金融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中介服务方面,可获得性与成本是影响中介服务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点式分布以及线下交易模式,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数字金融能将线下业务移至线上进行,促使金融服务摆脱时空的限制,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数字技术的规模效应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聚集金融资源,在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强金融中介功能。

第二,在配置资源方面,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而言,虽然股票市场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银行仍是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中介,这也使得缺乏政策支持以及征信不足的用户,难以获得有效的服务。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则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弥补传统金融服务在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领域的不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在风险分散方面,产品和技术是影响风险分散功能的主要因素。依靠精密的算法以及现代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在风险分散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提高了风险分散的效率。但是,数字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监管的匮乏,导致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增加了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因此,数字金融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二)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涵盖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金融功能观认为,数字金融会通过影响金融功能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数字金融发展会通过提升金融可得性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方面,由于创新主体大多为中小企业,且创新成本和风险过高,致使融资约束成为限制我国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数字金融依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能有效甄别不同借贷对象的征信状况,并通过对不同对象进行信用评级,满足各种贷款需求方的借贷需求,提高金融可得性。而金融可得性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创业创新[14]73。在协调发展方面,生产要素的初始禀赋和传统线下消费习惯受时空影响,导致要素匹配与产业协调受制于区域与环境,制约经济协调发展。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线上支付与结算的平台,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为跨时空消费的发展奠定基础,能够有效摆脱要素与产业受区域的影响,充分发挥要素集聚与区域协调联动的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绿色经济方面,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智能便利店的发展,都依赖于成熟的线上支付结算体系,而成熟的线上支付体系,则是数字金融提升金融可得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仅如此,数字金融还能通过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带动产业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低效率低产能行业向高效率高产能行业转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28]。在对外开放方面,数字支付结算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因币种差异所造成的结算障碍,为跨国支付提供方便,促进对外贸易。而依靠流通速度快、安全性强等特点,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优势明显,能在推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共享经济方面,根据黄倩等[29]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减贫效应方面的研究,数字金融可以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可得性,提升家庭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家庭收入,缓解贫困,促进经济成果共享。此外,金融可得性的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有利于加速推动利率市场化,缓解由金融抑制所造成的资本价格扭曲,减小误导投资对人们储蓄收益的负面影响,改善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经济成果共享。

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发展也会通过增加金融市场风险,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虽然提升了金融体系功能,但是也会增加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会增大低征信客户的借贷规模,并诱导消费,增加顺周期性金融风险。而这种风险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微观经济主体影响更为显著,容易间接加剧贫富差距的鸿沟,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容易加剧资源向高效益产业倾斜,不利于低效益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还容易诱导实体经济“脱实向虚”,进而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金融平台良莠不齐,网贷跑路、平台倒闭事件时有发生。而数字金融的隐蔽性增加了电信诈骗、隐私泄露和信息欺诈的风险,严重损害微观经济主体的财产和隐私安全[20]18。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1)虽然数字金融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风险,而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则直接反映在实体经济层面。因此,现阶段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起促进作用。

假设1: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数字金融发展会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而有效的金融监管起到一定防范作用。因此,监管机构对数字金融监管越有针对性,防范风险能力越强,那么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

假设2:数字金融监管越有针对性,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计

为初步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构建如下基础模型:

hGDPit=β0+β1indexit+β2interit+β3investit+β4urbanit+β5fdiit+uit+vit+εit

(1)

式(1)中的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用hGDP表示;解释变量数字金融发展用index表示;inter,urban,invest,fdi分别表示不同的控制变量;uit表示固定省份效应;vit表示固定时间效应;εit表示误差项;相关解释变量的系数分别用β1,β2,β3,β4,β5表示;截距项用β0表示。

在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时,可能存在由双向因果与遗漏变量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干扰,因此,本文尽可能控制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变量,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参考谢绚丽等[30]的研究方法,选取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选取的参考依据是:首先各种数字金融模式的运行都以互联网为媒介,因此互联网普及率与数字金融发展高度相关;其次在加入多个控制变量之后,互联网普及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无直接的相关关系,故选取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

为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参考温忠麟等[31]所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hGDPit=φ0+φ1indexit+φ2controlit+uit+vit+εit

(2)

financeit=θ0+θ1indexit+θ2controlit+uit+vit+εit

(3)

hGDPit=δ0+δ1financeit+δ2indexit+δ3controlit+uit+vit+εit

(4)

上述模型中,原有指标与上文继续保持一致,新增的finance 表示中介变量。根据模型设定,式(2)中的系数φ1测度的是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影响,式(3)中的系数θ1测度的是数字金融对金融体系功能的影响,式(4)中系数δ1测度的是金融体系功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影响,系数δ2测度的是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若实证检验中系数θ1和δ1均显著,则验证了金融体系功能是中介效应;若系数θ1和δ1存在不显著,则说明金融体系功能并不存在中介效应。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1)数字金融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省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其他数据均来自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和统计年鉴。其中,个别地区和年份存在数据缺失的情况,在不影响数据整体信息条件下,采用数理插值方法自动补齐。基于以上数据构建了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域的样本空间,包含248个样本、5 952个观察值的省级面板数据。

2.指标选取

(1)核心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虑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与13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不同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在指标测算方面,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比例,最后得到综合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完备的衡量数字金融的指标,而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32],涵盖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等多个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选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省域普惠数字金融指数来衡量我国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

(3)中介变量:金融可得性、金融配置效率和金融风险。金融可得性反映的是获得金融服务的难易程度。为衡量金融可得性水平,本文设计了传统金融可得性和互联网金融可得性两个一级指标,以及四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得到金融可得性水平。其中,传统金融可得性用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万个)和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从业人数(万人)衡量;由于互联网金融可得性依赖互联网移动设施,本文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普及率测度互联网金融可得性水平。对于金融配置效率的衡量,由于金融业存贷款所占比例越大,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越高,因此本文采用存贷款与GDP的比值衡量金融配置效率。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采用银行不良贷款率测度金融风险水平,因为金融市场风险增加,违约破产风险就越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会相对增加。

(4)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相关控制变量。其中包括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农村人口×100%),经济自由化水平(外资投资注册资金(亿美元)),政策干预程度(财政一般支出/地区生产总值×100%),社会投入水平(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亿元))。

(三)统计性描述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达到377.73,而最低值仅有16.22,这反映出不同地区之间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较大的情况,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考虑到大多统计量都出现均值偏右的情况,为维持数据的平稳性,笔者对统计量进行对数化处理(由于经济自由化指标最小值为0,该指标采用加一再取对数处理)。

表2 统计性描述

四、实证检验

(一)基础回归

为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基础回归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表3固定效应的数据报告了基础回归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上,数字金融对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即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1%,会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338个百分点。

为避免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省级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表3第一阶段回归报告了加入工具变量后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主要变量的系数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满足工具变量相关性要求。此外,第一阶段联合F值为17.620,显著大于1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系数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无论在基准回归,还是在基于工具变量的内生性检验中,数字金融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是稳健的。

表3 基础回归

(二)中介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金融功能在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其中表4汇报了检验结果。在金融可得性中介效应检验中,第(2)列表明数字金融发展会提升金融可得性,其影响系数为0.324;第(3)列结果表明金融可得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影响系数为0.215。结合第(2)、第(3)列回归结果,实证表明,数字金融会通过提升金融可得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资源配置效率中介效应检验中,第(2)列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其影响系数为0.652;第(3)列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影响系数为0.064。结合第(2)、 第(3)列回归结果,实证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风险中介效应检验中,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金融风险影响不显著,数字金融对金融市场稳定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假设1的猜想是正确的,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4 金融功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三)异质性检验

1.金融监管的异质性检验

根据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在提升金融功能的同时,也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但缺乏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不仅会阻碍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影响数字金融功能的发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有针对性的数字金融监管,不仅有助于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具有防范数字金融引发金融风险的作用。假设认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的效果,受监管差异性的影响。为验证假设,本文对金融监管进行异质性检验。

考虑到当前还没有针对数字金融监管的统计指标,因此,本文拟探究数字金融监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鉴于2016年杭州G20峰会后,监管机构才开始发布对数字金融监管的相关政策法令,本文以2016年作为监管机构对数字金融是否进行有针对性监管的分界。笔者认为,在2016年之前,不存在针对性的数字金融监管,在2016年后才开始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

为衡量有针对性监管的效用,本文以2016年为界,将样本数据分成两个样本区间,2016年之前为不存在针对性数字金融监管样本区间,2016—2018年为存在针对性数字金融监管样本区间。同时,以样本区间金融监管支出均值为界,将两个样本区间再分为监管严格样本区间(样本金融监管支出大于平均监管支出)和监管相对宽松样本区间(样本金融监管支出小于监管均值)。金融监管支出选用政府财政金融监管支出数据进行衡量。为避免金融监管支出与数字金融水平的内生性影响,本文对其进行验证,发现二者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表5回归中第(1)列反映的是不存在针对性监管的整体回归,而列(2)、 列(3)分别表示不存在针对性金融监管的条件下,相对宽松与严格的监管的回归。由于监管宽松条件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数的影响系数大于整体回归的结果,而监管严格条件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数的影响系数小于整体回归的结果,表明不存在针对性数字金融监管的条件下,盲目加强监管不利于数字金融发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表5中第(4)列反映的是存在针对性监管的整体回归,而列(5)、列(6)分别表示存在针对性金融监管的条件下,相对宽松与严格的监管的回归。由于监管严格条件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数的影响系数大于整体回归的结果,而监管宽松的条件下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数的影响系数小于整体回归的结果,表明存在针对性数字金融监管的情况下,加强监管有利于发挥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表5 金融监管的异质性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缺乏针对性监管的条件下,金融监管越严格,越会抑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存在针对性监管的条件下,越严格的金融监管,越有利于发挥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此可验证假设2的正确性,即金融监管越有针对性,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越显著。

2.区域异质性检验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会通过提升金融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之间金融功能和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而金融功能的差异又会影响数字金融作用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

为验证该猜想,本文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异质性检验。根据“七五”规划提出的区域分类标准,总体上可将我国分成东部(包括11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包括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西部(包含12个省、市、自治区)。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表6的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确实会受区域异质性的影响,在区域上具体变现为:中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究其原因,可能受金融功能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其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功能相对东部而言较为落后,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西部地区而言又更加完善,这使得数字金融能够更有力地提升金融市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其金融功能更弱,金融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对金融功能提升的促进作用,从而削弱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东部地区而言,金融功能与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导致数字金融对金融功能的提升较小,限制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表6 区域异质性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采取更换关键变量衡量和更改基础模型稳健性检验:(1)对于被解释变量,采用熵值法,通过更改各指标单位的权重比例,重新构建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2)对基础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稳健性结果如表7所示,在更换稳健性指标后,实证结果仍是显著的。因此,数字金融发展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金融功能起到中介效应的结论是可靠的。

表7 稳健型检验

五、结 论

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现阶段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金融可得性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果,会受到金融监管差异性的影响,金融监管越有针对性,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本文选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金融功能的中介作用以及金融监管和区域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升金融可得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金融可得性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监管越有针对性,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区域异质性的影响,表现为中部促进作用大于西部,西部促进作用大于东部。最后,本文采用更换模型和被解释变量测度的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实证结果一致,数字金融通过提升金融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论不会受到变量选择的影响。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为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要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发挥数字金融的作用,最关键是要完善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不同区域之间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上表现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与西部,在数字金融作用的发挥上表现为中部促进作用大于西部。因此,为缓解东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距,急需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如此,企业与相关部门要加快突破数字金融的相关技术瓶颈,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让数字金融的红利惠及全体国民。

第二,大力支持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金融功能的提升离不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要提升金融可得性与资源配置效率,需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创新能力。要发挥数字金融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只有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创新的延续。其次要加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技术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同时技术创新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数字金融是由技术驱动的,加强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创新能力。最后要在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下,适度放宽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监管边界,加大对数字金融产业的扶持。

第三,提升数字金融监管效率,完善数字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同时,要提高监管能力,提升监管的效率。对于数字金融的监管不能盲目进行,不能在缺乏针对性监管的条件下,盲目增加监管力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应实施穿透式监管模式,明确金融科技企业的准入门槛,明确经营范围,对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责令整改,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数字金融业务明确整改要求。要善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面对数字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数字金融交易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基本权益。

第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制机制。数字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的支持。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问题是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阶段。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还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检验高质量数字
苯中水分的检验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答数字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数字看G20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