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挥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2022-05-18文_李珂
文_李 珂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 胡秀荣)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科学回答了关于工人阶级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国工人阶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人阶级在新时代取得了新发展:领导地位更加凸显,主力军作用更加明确,生产力先进性得到加强,文化引领性更加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归根结底,要依靠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一、工人阶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劳动力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具活力的要素,工人阶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主力军。我国能否在未来竞争中胜出,主要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突破。科技工作者是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广大产业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工人阶级是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主力军。广大职工向实业聚集,可以持续推动经济“脱虚向实”、健康有序发展;广大职工提升数字技能,可以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人阶级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主力军。2010年开始,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打造中国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职工潜心钻研技术,不断创新工艺,做优中国产品,培育中国品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为工人阶级搭建建功立业的立体化平台。一是抓“三重大一重点”战略任务。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完善竞赛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健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推进合力。二是抓高素质劳动大军建设。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要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体制,适时出台产改方案升级版,重点在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评价、完善公司治理和企业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快打造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三是抓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设。当前,技能人才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要激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技能竞赛为基础的多层次竞赛体系。加强面向市场的技能培训,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建设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确保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四是抓群众性创新工程。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完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熟悉现场、了解一线的产业工人立足岗位进行革新创造,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推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创“专家不研究、市场买不到、现场很需要、工人来创造”的生动局面。
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依靠工人阶级不断把“蛋糕”做大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这一目标,工人阶级大有可为。共同富裕要做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件事,一方面,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分好“蛋糕”是进一步做大“蛋糕”的激励保障,二者要动态兼顾,不可偏废。要依靠工人阶级不断把“蛋糕”做大。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展,这就需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断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创造丰厚物质基础。要依靠工人阶级拉动消费内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促进内循环健康运转的关键所在。工人阶级规模最大、分布最广、需求最旺,是有效需求的主体。在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工人阶级可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型消费习惯,提升购买力拉动内需,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健全工人阶级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把做大的“蛋糕”分好。一是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为风向标,处理好三大分配之间的关系。依据浙江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初次分配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探索多样化分配方式;二次分配中,强调政府的作用,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增加公共服务支出;三次分配中,畅通慈善通道,规范监督制度,坚持“共享、共富”原则,健全“先富帮后富”的再分配机制。二是紧紧扭住工资收入“牛鼻子”,增加劳动报酬占比,增强人民获得感。建立健全职工工资与物价水平、GDP增速等的联动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切实解决困扰职工群众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三是持续关注困难职工,补齐短板。及时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着重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职工都不能少”。
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
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引领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走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革命学说的创新与飞跃。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工人阶级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工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群众性,工人阶级组织性、纪律性最强,能够积极践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主体。一百年来,工人阶级用劳动和智慧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塞罕坝精神等,也积累沉淀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铸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形成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
工人阶级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凝集民族力量。一是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讲好中国工人阶级故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时回应国内外理论关切,敢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决不允许成立其他任何形式的工人组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与理论支撑。二是与时俱进、引领风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工人阶级画像、为工人阶级立传、为工人阶级明德,打造一大批讴歌工人阶级奋斗历程的文化精品,努力做到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让先进模范人物社会上有名、媒体上有声、屏幕上有影、生活中有光,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根本制度最忠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人阶级既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又是把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切实转化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行动的践行者。工人阶级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没有劳动关系领域治理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
要把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优化、细化、可操作化,畅通工人阶级诉求表达和参与治理渠道,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一是彰显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可依托“全国总工会代表工人阶级总体利益”的制度设计,持续提升工人阶级参与国家治理的话语权,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建立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联动机制。二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坚持“哪里有职工党员,哪里就要建党组织”的原则,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对职工党员全覆盖,特别是向职工集中、向党组织薄弱的非公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延伸。三是发挥工会的“柱石”作用。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多群体中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工会服务的有效覆盖,特别是注意向新经济领域延伸。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防范化解劳动领域风险隐患。四是拓宽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加大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大幅度增加优秀产业工人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突出工人阶级特别是一线职工在共治中的主体地位。五是做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促进职工代表大会规范化运行,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法治化,把落实情况作为企业负责人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必要条件,与企业税收贷款、人才引进、劳模评选挂钩。六是从源头改变“资强劳弱”格局。把资本纳入更加完善的法治框架内,健全劳资平衡机制,杜绝资本垄断行为。
五、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能动性和创造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要求。工人阶级是绿色技术攻关的创新主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到底要靠科技、靠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聪明才智,在绿色技术攻关中发挥领军作用,聚焦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加大联合攻关、集中攻关力度,力争早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工人阶级是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践行主体。广大职工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行为促进市场主体进行低碳转型,通过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