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战略定力

2022-05-18左凤荣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和平挑战世界

文_左凤荣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 范丽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三重风险叠加,加强了世界的不确定性。疫情造成的消极影响还在持续,俄乌冲突带来的恶劣影响又在不断发酵,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环境,目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临的挑战最为集中的时期。如何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和平与发展正受到严峻挑战

当今世界是冷战结束以来风险与挑战最严重的时期。“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然没有消退的迹象,感染者和死亡者每天都在增加。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使乌克兰危机变成俄乌之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不仅造成俄乌两国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严重影响欧洲的安宁和世界经济的复苏。美国在应对俄罗斯挑战的同时,仍把我国当成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并没有回归到正常状态。中美关系的不稳定也带来了我国周边局势的不稳定。2022年也是许多国家的大选之年,政局的变动影响政策的可持续性,同样增强了世界的不稳定性。我国与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世界的变化直接关系我国的发展环境,影响我国的发展。

2022年3月3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第二轮谈判现场

疫情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大国的合作,大国地缘政治的争夺在加剧。美国为了维持霸主地位,不断强化冷战时期建立的北约、美日、美韩等军事政治同盟,同时又与英国、澳大利亚建立奥库斯集团,并努力使印太战略机制化。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争斗激烈,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俄乌之间爆发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为世界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新因素。欧美国家把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看成对整个欧洲安全与秩序的威胁,并迅速团结起来对俄进行全方位的制裁。不管结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遭受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创,而美欧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俄罗斯的挑战,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同盟关系,北约还将进一步扩大。从未来的发展看,欧美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与纷争还将持续下去。在应对俄罗斯挑战的同时,美国仍把中国当成主要竞争对手,对华遏制与防范的一面并未减弱,美国还利用乌克兰问题对中国抹黑栽赃、威胁施压。中美建立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国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2021年经济增长普遍好于2020年,但不断推升的通货膨胀率让民众感受不到经济的好转。2021年,美国通胀率同比增长6.8%,达到近40年来的新高,民众认为2021年是最差的一年。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德国2021年的全年通胀率上升至3.1%,达到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欧元区2021年11月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9%,接近欧洲央行预期的2.5倍。2022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3.6%,比1月预测值大幅下调0.8%;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比此前预测值下调0.2%。俄乌冲突是世界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的主要出口国,俄乌都是小麦和玉米的主要出口国,受战事影响,这些大宗商品供应减少,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22年初的每桶78美元左右上涨至3月8日的每桶130美元,在3月中旬回落至每桶110美元。受消费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达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冠肺炎疫情使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民众都在反思全球化,发达国家认识到传统产业转移带来的风险,防疫物资和基本药物原料的缺乏,让执政者开始重视经济安全问题,努力争取使传统产业回归本国;民众的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给政府施加更大压力;各国封锁停工导致的产业链断裂,客观上也影响着全球化;俄乌冲突也对欧亚大陆和世界的互联互通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化退潮、多经济中心的发展将是本轮危机过后的重要特征。

粮食和燃料价格的上涨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政局,这些国家出现社会动荡。2022年1月初,哈萨克斯坦因提高天然气价格引发民众抗议,最后发展成席卷全国主要大城市的暴乱,导致255人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哈萨克斯坦事件是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的第一起“灰犀牛”事件,其根源在于疫情造成的困难与此前社会存在严重不公的叠加,引燃了社会早已积聚的不满。此后,斯里兰卡出现政府危机,巴基斯坦政府总理易人。2022年是多国的大选之年,在韩国总统大选中,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当选新一任总统,他的上台改变了韩国的执政党,不仅对韩国政局有极大影响,还可能对中韩关系产生影响。在4月份刚刚结束的法国大选中,马克龙战胜右翼领导人勒庞,成功连任,其下一个5年总统任期被普遍认为将是充满挑战的。日本将在夏天迎来参议院改选,242个议席中的一半要进行改选。美国也将在11月迎来中期选举,在疫情反复、阿富汗撤军不利、通胀压力高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拜登的支持率并没有因为支持乌克兰而显著提升,民主党的选情不乐观。大选会激发人们的政治热情,放大社会矛盾,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提供表演的舞台,发达国家能否很好地遏制极端民族主义和非理性的民粹主义,避免政治的极化,关系许多国家的未来稳定与发展,也必将影响国际形势。

二、借鉴历史经验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

从历史上看,大国在由弱向强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少风险与挑战。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化危为机,在大国成长的道路上特别重要。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一个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就是因为积极融入世界,与世界实现了良性互动。1989年至1991年,在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之际,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改革开放,坚信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的关系都有了很大改善,进而也改善了国际环境。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迅速提升了中国经济的质量与水平。

1997年美国学者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芒罗合写了一本书,名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他们认为迅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亚太地区成长为一个大国,而美国在亚洲追逐的目标是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支配这一地区,“在我们看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冲突将是中美关系最有可能呈现的状况”(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芒罗著,隋丽君等译:《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小布什曾在总统竞选中发表了许多对华不友好的言论,要把矛头指向中国,但中美并未发生冲突。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战略重心迅速转向反恐,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漫长的反恐战争不断消耗其软硬实力,迟滞其国内经济发展。中国则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机遇,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历史给了中国机遇,中国也成功抓住了机遇。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欧洲时强调,“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我们成功的最重要经验。从冷战结束以来各国的发展看,保持政局稳定、专注于经济发展的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好,而那些还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搞势力范围老路的国家,进步都不大。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不管遇到什么风险和挑战,都没有停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尽可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民众过上安宁幸福富裕的生活,实现了国富民强。

三、应对风险与挑战的着力点

在当前世界并不安宁、百年大变局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更需保持战略定力。要有耐心,相信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东西不会长久;更要有信心,相信我们有能力塑造有利的内外环境,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被打断。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谋和平、促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之所以要坚持这一道路,是因为我们坚信尽管遇到了风险与挑战,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世界经济遭受的严重冲击以及俄乌冲突,再次凸显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坚持不直接军事介入的态度也表明,世界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目前需要努力促进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世界的发展问题,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维护持久和平,需要经济发展作保障,经济发展也能促进世界和平。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习近平主席也多次重申,中方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在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欧美国家建立反俄统一战线的背景下,我们仍需坚持这一原则。我们倡导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原则。我们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希望俄乌尽快恢复和平。历史和当今的现实都证明,战争没有胜利者,和平是最重要的。对于我国来说,美国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外部挑战,中美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也离不开合作。2021年11月,美国总统拜登在中美元首“云会晤”中作出承诺,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2022年3月18日,拜登在与习近平主席的视频会晤中再次重申这个“四不一无意”承诺。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督促美方把“四不一无意”落到实处。中美加强对话交流,管控风险危机,开展务实合作,建立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国关系,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两国必然的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形成“地球村”,“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需要加强合作,但2022年2月12日美国公布的《印太战略文件》表明,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应对“中国的挑战”,要重组产业链和制定新规则。这一文件很难落实,因为中美两个大国不同于美苏,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加强两国在亚太和世界范围内的合作才是正题。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与拜登视频连线时所指出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引领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不仅中美两个大国要协调合作,共同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各国也需要加强多边合作,共同解决诸如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武装冲突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共同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地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共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大宗商品涨价和一些国家的饥饿问题。

猜你喜欢

和平挑战世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博弈·和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期盼和平
第52Q 迈向新挑战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