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供养人与守窟人的艺术形象探究

2022-05-18文璇黎明东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

文璇 黎明东

关键词:敦煌舞 供养人 守窟人 创作与表演

一、“供养人”的形与现

敦煌莫高窟中有洞窟735窟,分南北两区,从公元366年起至清朝在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沙漠地带里,建构出大概四百八十多个洞窟,主要有彩塑佛像、经变画、石窟建筑装饰画以及供养人画像。其中壁画中的供养人形象主要都是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他们将自己的肖像绘制于佛像旁,并在供养人画像旁撰写发愿文,望自己的所求之愿能够实现,其中内容既有为亡者祈福,为生者求安,也有求世人脱离苦海成佛行善。

在高金荣老师《敦煌舞教程》中,其中将莫高窟包罗万象的壁画乐舞形象分为天乐和俗乐两大类,天乐指一切从事乐舞活动形式的佛、菩萨、神仙形象,主要以位于壁窟藻井和壁画四周飞舞的天宫伎乐乐舞形象、经变画故事中慈悲善良的伎乐菩萨形象,以及充满正义与阳刚之气的金刚力士与天王形象等;而俗乐则是世俗生活化场景下的乐舞,比如佛教故事中大型欢腾伎乐的乐舞场面、文化背景时期下的供养人图像——《都督夫人礼佛图》、出行图——《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以及生活场景下的乐舞图像。无论是天乐还是俗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性与时代性,我们从不同时期的壁画中探寻到中国不同时期的人文与历史,深度挖掘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舞蹈风貌,这是我们研究与创作敦煌舞的有力支撑,敦煌舞发展的四十年历程中,不少艺术家与编导为壁画中天乐形象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独特韵味,所以我们在基于文化考究与艺术发展之下,围绕敦煌舞的风格和唐风唐韵进行艺术研究与发展,进行乐舞形象中俗乐供养人形象的当代创作。

二、“守窟人”的形与现

莫高窟壁画在久经风沙、地质灾害、人为破坏以及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下,面临着保存困难的危害,为了守护这座千佛洞,出现一批守窟人,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此,爬“蜈蚣梯”为洞窟编号、制定保护方案、修护维护壁画塑像,不断整理与研究敦煌石窟和藏经洞文物,丰富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和人类知识,并提高世界人民对文化遗址价值的认识和知识水平,一切的一切只为加强保护与守护这一份民族文化。

一代又一代的守窟人将“遍体鳞伤”的莫高窟进行了维护与保护,几代守窟人付出青春与毕生的精力。在守窟初期,右任先生曾提出“寓保护于研究之中”,十几名年少有志的青年来到这片荒凉地带,对着破败不堪的石窟进行清理与文化宣传,他们克服环境与人为的一些不可抗因素进行修建洞门整理编窟号,一边保护一边研究;在中期,“文化大革命”使得修复与整理任务暂停,为了解决壁画和彩塑病害频发、风沙侵蚀等一些危害,守窟人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构思如何保护与维护,以及通过绘画临摹将敦煌艺术更好地进行保护和整理,通过艺术手段不断扩大敦煌艺术的文化影响力;在后期,国家与政府加强对文物的保护,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形成一支文理兼备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且对敦煌莫高窟进行申遗保护,以及舞蹈艺术方面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通过舞蹈形式进行敦煌历史与敦煌壁画的艺术展现,既宣传中国西北地方的文化特色,又弘扬守窟人的莫高精神,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会使这些文物资料得到有效地保护与修护,才会让艺术创作有夯实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撑。

三、莫窟“古今”艺术形象探究

基于知识积累与艺术构思,以及对供养人形象考究,守窟人经历了解,敦煌舞风格学习,从而通过时空对话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其一可以将敦煌壁画中俗乐供养人的形象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再现,其二是可以结合舞美构思进行同时异空的舞台表现,既表现文化内涵,又传递文化精神。

在前期的资料搜集与文献书籍的阅览之下,通过一种同时异空、虚实结合的舞台形式进行“供养人”形象的舞蹈创造,并引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老师与敦煌初见,与敦煌结缘,与敦煌相守的故事,准备守护敦煌莫高窟修护敦煌莫高窟的这批人与壁画、佛像的前期文字结构;中期整理与设想好创作的角度与创作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形象与肢体动作的设计,将供养人与守窟人形象区分,又存在关联,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将典型的形象与重点画面定格表现,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关联性与呼应;在后期,注重敦煌舞的风格性,以及在前期强调的同时异空的创作形式,减少表演的戏剧成分的存在,更多通过舞蹈动作形式与舞美设计,将时空交流对话的形式“舞”出来,所以在动作的呈现上,供养人就得遵循壁画形象的特点与敦煌舞的气韵特征,守窟人则是要围绕形象与主题进行表演呈现,以及作品主题与形式上,要把控主客观的关系以及风格性,才会让作品达到一个既完整又合理的艺术呈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如今的壁画无法完好地保护,以及加上风沙与地理环境的恶劣情况,我们必须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进行文物保护,这种艺术的时空对话,表现着古代与现代的时空交流,壁窟里的“供养人”,壁画外的“守窟人”,虽他们所处时代不同,所处空间不同,但他们都身处莫高窟,都在積极的对待这份民族文化,都在通过自己的手段与方式进行保护与守护,所以身处现代科技发展社会中的我们,也要通过我们的舞蹈去表现艺术,弘扬莫高精神,用超时空的对话进行艺术的探究,将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文化精神用艺术去表现与展现,使其的受众面不局限于西北地区,而是全中国,全世界,让更多人去知晓这份莫高精神与敦煌文化。

结语

敦煌舞是中国特有的古典舞流派,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宝库,守护敦煌莫高窟的人是时代的楷模与榜样,没有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我们便无法了解与深入研究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作为时代的艺术家们,我们所要做的便是通过舞蹈这门艺术手段,将古代经典艺术、现代经典人物的人文与精神运用创作与表现呈现与舞台之上,使敦煌舞舞蹈形象更为丰富,让更多人知晓敦煌人、敦煌文化、敦煌精神。

敦煌石窟图像舞蹈的实践专题研究    本项目由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中央高校本科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创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高金荣. 敦煌舞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樊锦诗. 我心归处是敦煌[M].译林出版社出版,2019.

[3]周天.敦煌供养人漫谈[J].上海艺术家,2006

[4]张先堂.古代敦煌供养人的造像供养活动[J].敦煌研究,2007

[5]佛像雕塑艺术.供养人背后,敦煌石窟的缔造因他们而起[J].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