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种子到舌尖

2022-05-18黄晓鹭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食育饮食文化种植

摘要:除了教幼儿怎样吃,幼儿园食育还涵盖食物生长、流通直至餐桌的认知,旨在培养幼儿珍惜食物,进而有效纠正多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近几年食育的热度不断攀升,但幼儿园食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活动目标模糊、形式简单、内容单一、活动效果评价缺失等诸多问题,故如何以种植体验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创新幼儿园食育实施方式来拉近幼儿与食物的距离、给予幼儿饮食文化的体验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关键词:幼儿园;食育;种植;饮食文化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营养补品、垃圾食品、零食饮料等过多侵占幼儿饮食领域,不良饮食习惯容易造成幼儿营养不均从、营养素总量摄入不足,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及常喝白开水等方面对幼儿的饮食习惯提出了具体目标。

1.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现状

1.1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价值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价值不言而喻,如表1所示。

1.2 幼儿园食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趣味性缺失,脱离幼儿发展特点。呆板单调的食育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幼儿注意,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而造成反响较差,如在《肚子疼,真难受》的食育活动中,教师在展示系列垃圾食品图片后总结道“肚子疼了真难受,要想肚子舒服,我们在吃东西前要先洗手,洗掉手上的大量细菌;多吃牛奶、鱼肉、蔬菜水果等对有益食品,少吃薯片、汉堡、糖果等垃圾食品;遇到喜欢吃的东西要适量,暴饮暴食容易肚子疼;没有烧开的水细菌最多,肚子最容易疼;蔬菜水果等如果腐烂了,千万不能吃……”。幼儿根本记不住如此单调枯燥且冗长的结语,无法引起共鸣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过程不重视幼儿的表达自由。食育需要教师引导和幼儿回应的双向进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幼儿表达足够的自由度,對幼儿的表述进行了过多规定,在幼儿表达过程中随意打断和干涉,强迫幼儿接受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培养豆芽的过程中问幼儿:“你们知道黄豆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此时还没等幼儿思考后回答,另一位教师就直接说:“黄豆长大后就是我们经常吃的豆芽,昨天晚饭还吃过”,这个抢答直接限制了幼儿的思考,没有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

最后,食育教学过程沉闷。在《神奇的向日葵》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种植葵花籽,提前挖好坑,只是简单地让每名幼儿往相应的坑里种下一颗葵花籽就完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其实只是旁观者,没有真正参与到种植过程中,没有真正体验到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

2.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完善策略

2.1 构建适宜的食育课程实施目标

笔者认为,幼儿园食育课程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如下目标(如表2所示):

2.2 丰富食育内容,创新食育方法

一方面,丰富食育内容。笔者认为应该从与食有关的生活开始构建食育内容,具体而言可以从饮食文化、饮食行为及食物科学等三个方面入手(如图1所示),在具备自然、食物科学、食物制作经验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经验后,幼儿们方能判断出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并根据生活经验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法,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创新食育方法。食育方法要灵活多变并从自然出发,教师最好选用自然间活的食物来做教材(如选用莲藕、萝卜、草莓等活食材来取代挂图、模型等),并根据传统节气来开展食育,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真切感知节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例如立春做春卷、春分竖蛋、清明吃青团、立夏吃鸭蛋、小暑食新米、立秋吃习惯、秋分做芋饼、立冬喝鸡汤、大学做杂粮粥、大寒吃年糕等,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让幼儿深入了解中华传统习俗

2.3 食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

幼儿园食育课程需要奠定在生活实践上,涉及的食材种植、认知和制作等需要实践活动的参与。幼儿对食物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教师播放一些幻灯片或进行讲解就能实现的,需要生活积累和课堂凝练,幼儿对食材的制作可以看做一场游戏,游戏中幼儿操作食材并动手实践,从而构建对食材的新认知。在食材认知实践活动中,需要融入师幼对话、幼儿/食物对话及幼幼对话,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间的分工与合作来确保任务的完成。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适宜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相较于通过视频或图片来引导幼儿认知食物,食育课程实施中给幼儿提供诸如萝卜、木耳、芹菜、玉米等真实食材,能够给予幼儿直观体验,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食材的形状、颜色等,通过感官感觉与食材进行对话,发现食材身上发生的变化(如分别种植白萝卜与胡萝卜,对比两种萝卜叶子、根茎大小与颜色、味道的不同),懂得食物变化所传达的信息。

2.4 为食育与种植结合的开展提供宽阔场地和充足材料

一方面,幼儿园应为食育与种植结合的开展提供宽阔场地。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种植园地,将种植园地开辟为不同板块(如沙地、湿地及荷塘等),为不同生长环境的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发挥种植园地的真正作用;充分利用闲置的室内空间,创设专门的食育活动区域,如在阳台上用花盆种植蒜苗;向外拓展活动空间以弥补园内空间的不足,如带领幼儿到专门的蓝莓、草莓、西瓜等种植园地,创设丰富多彩的食育环境。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为食育和种植结合的开展提供充足材料。食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涉及多类新鲜食材和多种功能炊具,这需要幼儿园进行统筹规划,如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剪刀、小刀、刷子、铲子、炖锅、炒锅等用具,最大限度让幼儿与食材进行实际接触

3. 幼儿园食育与种植结合的案例

冬日在幼儿园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楼顶、种植园或阳台等),教师可以添置种植箱、土和喷壶等材料,让小朋友们种下樱桃萝卜种子并定期浇水,一周后嫩绿的萝卜芽破土而出。小萝卜苗快速成长,小朋友们除了定期浇水、施肥,还负责捉虫等工作, 两个月后萝卜收成啦,个头约小朋友的拳头大小,圆溜溜白嫩嫩,可爱极了!在教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把剪下叶子做肥料,清洗掉萝卜表面的泥沙并切块,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送到厨房观察厨师如何将萝卜制作成排骨萝卜汤。在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来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排骨萝卜汤,收获的不止是温暖,更是劳动之后满满的成就感,是妙不可言的满足感。

活动后,为拓展幼儿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询问“还有哪些食物是住在泥土中的?”鼓励幼儿根据生活体验还进行回答,幼儿们纷纷回答出土豆、山药、白菜、葱、芹菜等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讲解生长在土中的这些食物,哪些是食用地上部分,哪些是食用地上部分,多吃这些食物对身体的益处等,让幼儿对不同种类的食物产生更丰富的认知和体验。

4. 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教会幼儿珍惜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外,食育还承担着传承传统饮食文化、调和饮食与自然和谐的使命,而本文围绕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幼儿园食育课程存在着目标不清、内容模糊、方法单一等问题,从种植角度出发,力求从种植、收获、制作及食用等食物流通的整个过程着手,改善幼儿园食育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确保食育课程朝着更符合幼儿心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瑜, 曾艳, 黄程佳.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幼儿园食育课程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估[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41(5):5.

[2]李娅, 卢清. 近五年我国幼儿园食育研究现状解析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 教育观察, 2021, 10(16):6.

[3]咸月月, 孔敏.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农家参谋, 2020, No.657(11):289-290.

作者简介:黄晓鹭(1974年8月-),女,本科,福建厦门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食育饮食文化种植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