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感知的培养

2022-05-18陈江萍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陈江萍

摘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情景,多用直觀的图画和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提高感知的水平,为了理清数与数量、数理的关系,形成逻辑思维,通过反复实践,逐步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设置情景,数学感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深化数学思想和逻辑方法的应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高效的课堂。探讨在小学数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的策略,旨在切实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感知素养。

一、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不断地更新学习方法,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在运算,理解,分析,推理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数感。

(一)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数学感知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多接触数学的数字、图形、生活数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我们尽量利用多媒体有关的数字、声音、图形、视频、情景、游戏,用可见可感的与数学相关的情景物像,在学生的脑海中投影下有关数学的形象、符号、图形,逐步形成数理。[2]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专题中,提供一块长方体,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表面有什么图形?能看到多少个面?有长方形,有正方形,有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情景之下,学生在头脑当中投射下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不同的角度下观察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老师讲得再多也比不上学生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印象深刻,学生亲自感知过的数字图形和物像,他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在头脑当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教学《观察事物》中的“看一看(二)”,一般学生都有水杯和铅笔,站在不同的位置来看,一些同学能看到水杯和铅笔,一些同学让杯子阻碍视线,看不到铅笔。也可以提示同学们在站起来看杯口和侧着看杯身,来回答分别看到什么?让学生自主体验情境教学过程。

(三)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只有听和看,没有真正动脑子去想和动手去做,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要提高数学感知,尽量多让学生做练习,在反复的训练中,在头脑当中投射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加与减》一课,让学生了解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所捐的书的数量,思考三、四年级各捐了多少本书?然后比较三、四年级所捐的书,哪个年级更多?多了多少?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去体会,学生就会对数字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由认知到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可从加减乘除的运算和做数学的图文题和应用题,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与数理,数量关系。

(一)知行合一,可从数学情境引入运算

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循序渐进,按照教材设置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先知后行,知行合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理解情境,数字、数理逐步在头脑当中形成概念,反复运用生活的情境作例子,逐步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水平。[3]

例如,学习“元、角、分与小数”, 可以拿出的各种面值的纸币,让学生认识,然后观察课本的价钱,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其他的课本的价钱,也可以让同学们设计买卖铅笔、橡皮、课本来体验实物与数字之间的关联,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感知,这种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知行合一,可从数学图文题引入数理

数学的看图列算式题就是示图对数理之间的准确展示,学生能够读懂题目,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就能按题目要求列出算式,然后答题。就是列出算式答题,很多学生就没办法完成这一步。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没法弄清楚,如果是混合运算的话,那就更加头痛。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看图列算式题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地带学生进入看图列算式题的环境之中。首先是能读图,能理解题目中图画与符号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按照题目的意思列出算式,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我们也可以按照图形变成文字表述题,然后按照文字表述,列出算式,最后算出结果。经过反复多次的看图列算式题训练,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例如,在题目的图示中的文字有“一共?”,问学生用什么算式。倒过来说:减数是126,差是215,被减数是多少?转一个弯来说:甲乙的和是113,甲比乙的4倍多3,甲和乙各是多少?从图形或者是文字表述中可以理清数量关系,然后列出算式计算出来。

(三)知行合一,可从应用题方面引入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是最让学生头痛的问题,相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很多同学对应用题提供的情景感知比较生疏,在学生弄懂数理的基础之上,又能够结合应用题所描述的情景,把握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学生读题,根据应用题的情境特点,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我们在教学生应用题的时候,要懂得总结规律,将应用题的特点归类,总结形成应用题解题的公式。例如: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又如:小华的家离学校3千米,每天要上学要走36分钟,小华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这种速度问题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应用“路程÷时间=速度” 的公式,但是这个单位还不相同,要把36分钟变成多少小时?又要把分钟变成小时的单位,分钟化为小时就是除以进率,进率是每小时等于60分钟,所以先要求出所用的时间是0.6小时。就很容易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如果学生还没有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概念,对速度的感知,要反复通过直观图示的展示,让学生形成速度的概念,通过反复多次的直观感知训练之后,就可以形成一看到速度问题就知道是用乘法或除法来算出结果。

要让学生提高数学的核心素养,从情景体验开始,从数学感知开始。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先要从情景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生熟知的地方引入到所要学的地方,经过反复的训练,多次的巩固,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美珍.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9(A1):71-72.

[2]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