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楹联看佛山北帝信仰和崇祀
2022-05-18陈嘉文
陈嘉文
摘 要:透过佛山祖庙的楹联内容,从歌颂助战神绩、酬谢庇佑恩德、彰显尊崇地位、赞美可贵品格、赞叹法力高强、祈愿消灾佑福六个方面来探析和解读佛山北帝信仰和崇祀。
关键词:楹联;真武;北帝信仰;佛山祖庙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50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是供奉道教尊神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佛山人俗称“北帝”)的著名庙宇,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元末被毁,明洪武五年(1372)重建,清初已发展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精雕细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庙宇。现存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沿南北中轴线排列,从南到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明清时期,佛山祖庙是一个集神权、族权和政权为一体的庙宇,与佛山的历史休戚相关。尤其是明代黄萧养起事后,祖庙被列为官祀的庙宇,取得了佛山庙宇的独尊地位。
中国的文字往往赋予传统建筑所塑造的空间以具体的内涵,提升建筑及其所塑造环境的意境美,是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筆。楹联便是其中一种文化载体。旧时人们喜欢在庙宇的楹柱上贴上对联,表达赞美、颂功等多种情感。祖庙也不例外,楹联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向祖庙敬献楹联,既可以装饰祖庙,提升文化品位,又可以表达对北帝的虔敬之诚。祖庙过去楹联颇多,但不少木质楹联因年久废弃,现仅存楹联21副,木质9副,石柱12副,多由官员、名人撰书,乡人敬献,书法上佳,制作精美,言简意赅,极具本地特色。本文试从这些楹联看佛山北帝信仰和崇祀,主要从颂扬助战神绩、酬谢庇佑恩德、彰显尊崇地位、赞美可贵品格、赞叹法力高强、祈愿消灾佑福六个方面来探析和解读。
1 颂扬助战神绩
明正统十四年(1449),佛山爆发了黄萧养农民起事,梁广等22位乡绅耆老聚庙商议退敌之策,并借北帝神威,率领佛山乡民英勇御敌。在乡民击败黄萧养军后,大家把功劳归结为北帝“神灵所助”,认为北帝具有“神明保障之功,赫赫威灵之助,神灵显应,恩同再造者也”,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封典。明景泰三年(1452),景泰帝敕封祖庙为“灵应祠”,春秋享官方祭祀,佛山则被赐封为“忠义乡”,梁广等22位乡绅耆老因功勋卓著被褒封为“忠义官”。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促使祖庙从一般的香火庙上升为官祀之庙,北帝也赢得了“灵验”“救民于危难”等美誉,逐渐成为佛山人“大父母”一样的存在。祖庙里有4副楹联与黄萧养农民起事相关。
前殿石柱楹联:悍患御灾今古英灵不泯;褒功赐额春秋享祀无穷。
正门石柱楹联:溯铜瓶悍御之功鸟阵蚊旗共懔神威赫赫;膺玉册褒旌之祀霓楣云楶肃瞻庙貌峨峨。
前殿木雕楹联:恪祀春秋颂乃圣兮还歌乃武;追思保障闻其风者亦畏其神。
紫霄宫前木雕楹联(图1):北极照临南土东渐西被忠义赫奕乎四方海国长资保障;大明崇报玄功春禘秋尝灵应馨传于万祀佛山普拜凭依。
四副楹联中“春秋享祀”“褒旌之祀”“恪祀春秋”“春禘秋尝”都提到祖庙春秋的官方谕祭,由前文可知这是因为北帝助战神威而享有的恩赐。“悍患御灾”“铜瓶”“鸟阵蚊旗”都与起事有关。在黄萧养起事中,乡民利用铜瓶伪装成大炮以恐吓敌军,致使敌人不敢进攻。而鸟阵蚊旗则是乡民认为北帝幻化为成群的海鸟飞噪在敌军战船上影响作战,幻化为旗帜指挥乡民进攻,是北帝帮助打败起事军的征兆,赋予北帝保家卫国的灵性。因此笔者认为这四副与黄萧养起事有关的楹联,倾向于颂扬北帝的助战神绩。佛山的统治者意识到圣化北帝对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出于战事需要或后期道德教化需要,利用神权加强统治,促使乡民对北帝和祖庙的顶礼膜拜。
2 酬谢庇佑恩德
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河网密布,佛山乡民世居河道纵横之区,以冶铸为主业,常受水患和火灾频发的困扰。北帝是司水之神,而“玄武属水,水能胜火”,因此北帝被引申为防水防火的神。北帝既能司水,又能抗旱御灾,保障区宇,有功于民。所以保水上平安、防水火之灾是佛山崇祀北帝的重要原因,在楹联内容上也多有体现对北帝庇佑恩德的感谢。
左配殿石柱楹联:上应娵觜据福地以钟灵辉煌北极;外环旗带和众流而并汇拱卫南离。
前殿过亭石柱楹联:普帝德己垂休统二十七铺子妇丁男胥归覆祷;握天枢而立极合三百六度经星纬宿并耀灵奇。
正殿前过亭石柱楹联:崇褒祀四百余年焕栋辉栭不过踵前贤之事;佑季华二十七铺骈阛坒当恩荅曩日之庥。
正殿前过亭石柱楹联:帝德普中天忠义乡恒蒙子惠;神灵敷下土民人辈咸萃寅恭。
右配殿石柱楹联:祀溯元明物阜年丰千载长承覆帱;乡传忠义饮和食德万家共乐帡幪。
我们可以从楹联内容上感受到北帝庇佑全佛山。明代佛山是个被佛山涌和新涌包围的陆地,西边的旗带水是佛山涌中一条特别重要的支流。支流的两岸成为佛山社区发展最早的核心地点,而祖庙就在旗带水北面。所以左配殿石柱楹联中的“福地”“旗带”,代指佛山和祖庙,意为北帝保佑着佛山。
祖庙前殿和正殿过亭石柱楹联中都有“二十七铺”,也是代指佛山。铺区制度是明代佛山因军事目的而设立的。由于佛山没有城墙,为了防御黄萧养军,乡民们在佛山四周沿着河涌树立木栅栏,把佛山划分为三十五铺,战事结束后,划分为二十四铺,清代增加三铺,划分为二十七铺,因此“二十七铺”代指佛山。由前文可知佛山被敕封为“忠义乡”,因此楹联中的“忠义”,指的也是佛山。另外从“中天”“下土”“子妇丁男”“民人辈”“万家”等可以看出,这是从受惠面来体现北帝的庇佑之广。因此笔者认为这些带有佛山地域范围以及民众范围字眼的楹联,都倾向于表达对北帝庇佑恩德的感谢之情。
万福台楹联: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彻紫霄。
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堂皇的古戏台。据传,万福台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上演神功戏即粤剧给北帝观看,以酬谢北帝的保佑之恩。以往每年北帝诞、秋收至十二月,万福台都会上演酬神戏,好戏连台,响彻云霄。所以笔者认为结合楹联所在的位置进行理解,这一楹联重在表达对北帝庇佑之恩的感谢。
3 彰显尊崇地位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俗志中记载:“盖神于天神为最尊,而在佛山则不啻亲也,乡人目灵应祠(祖庙)为祖堂,是值以神为大父母也。”佛山先民把北帝视为“大父母”,把祖庙视为“诸庙之首”,祖庙以及北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传,佛山在东晋时期称为“季华乡”,明景泰年间改名为“忠义乡”。地方和官方之间长期处于抗衡和协调并存的状态,因此佛山一直带有很强的“自治”传统,而“自治”主要体现为祖庙“庙议”习俗。黄萧养起事期间,乡绅耆老多次聚集祖庙商议退敌之策,利用祖庙凝聚人心,这一做法促进了祖庙“庙议”习俗的发展。战后,铺区制度得以保留,同时形成了各铺推举乡绅在祖庙议事的制度。由此可见,乡绅在祖庙议事,俗称“庙议”,在明景泰年间已经成为习惯。明天启七年(1627),佛山在祖庙里成立了第一个民间自治机构—嘉会堂,定期开会处理乡事,定期开会就是指祖庙“庙议”。清代,成立大魁堂取代嘉会堂,大魁堂同样设在祖庙,成为佛山士绅议事决事中心。所以说祖庙曾是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庙宇。而祖庙的地位尊崇与北帝是分不开的,祖庙中的几副楹联正是北帝以及祖庙在佛山地位的真实写照。
前殿右门木雕楹联: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
此楹联“廿七铺”代指佛山,“此”指祖庙,“我”指的就是北帝,意在表明祖庙地位极高,北帝备受尊崇。
前殿左门木雕楹联:庄严冠禅山群庙;灵应为福地尊神。
此楹联“冠”字意指祖庙在佛山所有庙宇中居于首位,“尊神”亦说明北帝地位尊贵。
前殿木雕楹联:帝自有真经纬垣元天并仰尊无二;庙原称祖古今俎豆福地应知此最初。
此楹联“祖”“初”同样凸显祖庙的地位高,“仰尊无二”非常直接地点明北帝最为尊贵。
从以上三副楹联我们不难看出祖庙以及庙中供奉的北帝在佛山具有不可替代的尊崇地位。
4 赞美可贵品格
北帝一直被塑造成不护短、公正无私、体恤民情的形象,他救危惩恶、保乡安民,高贵品格为人赞颂。祖庙的楹联亦多有反映。
正殿木雕楹聯:法界大开真武殿正直从人祷;神光普照兆民家奸邪不尔私。
这是明代宗朱祁钰赐的一副楹联,以皇帝的名义肯定北帝正直无私,并警告世人不要密藏奸邪。既赞美了北帝的可贵品格,又起到教化、劝人为善的作用。
正殿两侧石柱楹联:坎德恢千古;离明照万方。
“坎”和“离”都是八卦之一,分别代表水和火。“坎德”指的是北帝的功德,寥寥数字却高度赞扬了北帝救危惩恶、积德行善的精神。
庆真楼正门石柱楹联:德耀元天帝心还有欲报之德;尊居北极众志尤当敬其所尊。
孝行在中国传统中历来备受提倡,这副楹联是对这一美好品德的最好诠释。意为人人敬仰的北帝,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报答自己父母的恩德,同样也是通过赞美北帝的孝行来教化世人,希望大家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5 赞叹法力高强
真武,古称玄武,最早起源于星宿崇拜,北方七宿,形如龟蛇,曰玄武,镇北方,主风雨。唐五代利用玄武来正四时,定方向,辟邪护卫。宋初,玄武已经是地位尊贵、披发跣足、脚踏龟蛇、敕镇北方、伏魔降妖、拥兵五千万众的大将军。宋真宗时为避宋圣祖赵玄朗名讳,玄武改名为真武。明代由于明成祖想通过崇奉真武神来助其一统天下,此时的真武逐渐演变为文神帝尊的形象。伴随着真武的形象演变,真武也具备了众多的神性功能。
前殿木雕楹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矣耳;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前殿过亭石柱楹联:禅山居南海之冲鲸鳄风清快睹龟蛇气肃;帝座仰北方之极旗幢采拥久传瓶镜光腾。
“披发仗剑”“龟蛇”是北帝武神时期的形象特征,而武神的形象凸显的正是北帝驱魔降妖的神性功能。从“降龙伏虎”“鲸鳄风清”可以看出,这两副楹联意在称叹北帝法力高强,有降龙伏虎的法力,还有保佑佛山不受水患的能力。
6 祈愿消灾佑福
由于唐末宋初以来各类真武灵应故事的塑造,真武从最初的星宿神逐步发展为战神、荡魔除邪的护卫神、水神、防火神、促进繁衍的生殖神、掌管人生命寿夭的司命神、劝人为善的正义神等,较为亲近民众,人们多拜北帝求神祈福。所以在楹联上也有反映出民众的祈愿需求。
前殿木雕楹联:默祷岁时常裕顺;愿登黎庶尽纯良。
“祷”和“愿”反映的就是祈愿,默默祈祷四季可以富裕顺利,希望百姓都是良民,体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所以笔者认为这楹联倾向于表达求神祈福。
7 结语
由于北帝具有众多神职功能,法力高强,护国佑民,在传统社会中,北帝成为佛山社区的主神,发挥着社区整合、社会控制等多种功能。圣化北帝可使人们对北帝产生敬畏感,树立起北帝的绝对权威,从而实现对佛山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笔者认为祖庙的楹联目的重在神化北帝战绩、彰显北帝地位。在现代的佛山社区中,北帝信仰依然存在,不过现在的祖庙更多作为旅游庙宇存在,求神保佑以及娱乐的功能都越来越重要。每月初一、十五和北帝诞,各地的香客都会前往祖庙祭拜北帝。“拜北帝、行祖庙”更是每年春节期间大多数佛山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春节期间常有数十万人前来参拜,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他们相信拜过北帝后,一年都会得到北帝的庇佑。楹联保留至今,它依附于祖庙的建筑上,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在人们参观祖庙依然可以从楹联内容上感受到佛山北帝信仰的精神力量,感受佛山人对北帝的尊崇和感恩、对祖庙的认可和神往。
参考文献
[1]佛山市博物馆.佛山祖庙[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佛山市博物馆.中枢与象征—佛山祖庙的历史、艺术与社会[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