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涉军网络舆论治理的思考
2022-05-18贾俊鹏朱雯马永强
贾俊鹏 朱雯 马永强
摘要:做好涉军网络舆论引导和生态治理,牢牢掌握涉军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军地各部门、网络媒体等责任主体应当充分认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把握军事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守正创新提升网络引导能力,强化涉军舆论生态治理,涵养清朗的网络环境。切实营造新时代强军兴军“正能量”网络舆论氛围。
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军事信息传播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 1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新闻舆论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催生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问题,错误思想言论、涉军敏感舆情、有害政治信息以网络为温床滋生传播[ 2 ]。特别是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技术、资源、资本优势,不断对我国开展意识形態渗透,呈现出了空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人民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更需要慎之又慎,那么如何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赢主动仗,系统做好网上涉军舆论宣传引导和生态治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军地网络舆论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认清严峻挑战,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
近年来,网络涉军舆论领域虽然总体以“正能量”为主旋律,但是关联性热点燃点话题也呈现频发高发态势。特别是当前军队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涉军舆情风险持续保持高位。这些严峻挑战危害国家和军队安全,破坏军政军民团结,影响军队建设发展,必须擦亮双眼,认清形势,绝不能掉以轻心。一是境外势力加紧对我开展意识形态围堵。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美政客极力甩锅中国,炮制“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等负面舆论;“香港国安法”实施,外媒大肆污蔑;“新疆棉”事件,不择手段造谣抹黑中国人权。这些都是反华势力妄图达到干涉中国内政、颠覆国家政权等政治目的的具体行动。二是部分公知学者不当言论影响建设大局。中美多域博弈、中印边境对峙、军队改革发展等,都是国内外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所谓的公知学者大V政治站位低、信息发布随意性强,通过自媒体对党、国家和军队方针政策、重大行动妄加猜测评论,甚至发表负面言论,误导网民思想认知。三是炒作涉军事件引发舆情危机。近年来,编造“老虎团”人员集体猥亵红黄蓝幼儿园幼儿虚假信息事件;“蜡笔小球”等网民在微博、微信发布违法言论,扭曲事实真相、诋毁贬低戍边英雄官兵事件等,均是利用涉军话题的高关注度,通过网络平台快速扩散,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涉军舆情危机,这些不实涉军信息极大地损害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四是违规泄露军事秘密屡禁不止。有些军迷、涉军论坛、涉军公众号敌情意识淡薄,随意发布和披露我军事改革、军事行动、军事装备、部队驻地等涉密信息,敌对势力可通过对这些互联网开源信息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的方式,获取大量军事情报,几乎相当于拱手送密。
二、把握特点规律,守正创新提升引导能力
互联网具有传统传播方式不具备的虚拟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意识形态各种思潮能够广泛传播,被公众快速知悉,因此,互联网平台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律,需要我们着重把握。一是立场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鲜明主线,对党忠诚是舆论工作者的首要政治品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拥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3]。党管媒体并不是要直接掌握和干预网络媒体,而是需要媒体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党性原则贯穿到新闻舆论领域,特别是在是非面前、关键问题上绝不能含糊动摇。二是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涉军舆情治理和未来网络舆论战中,不仅需要思想、心理、法律等方面的较量,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充分发展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关联分析等技术,创新研发集成涉军舆情监控、指挥处置、舆情引导、舆论攻防等功能的平战一体的技术平台,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可以在强化日常监控引导的基础上,为未来网络舆论战中与敌交锋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军民融合的制胜机理。网络时代,军队发展备受网民关注,军地信息交互逐渐打破界限,网络信息产业更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互联网也成为最利于发挥人民战争优势的领域之一。主动吸引网民参与涉军网络环境建设,邀请网络媒体和网络大V走进军营参观体验,让公众更了解新时代的军营,从而充分建立军地军民互信,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群众基础。加强与各类网络平台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信息情报共享,拓展网络舆论宣传引导的阵地和朋友圈,使不良涉军舆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优化海外舆论宣传阵地布局,通过参与国际媒体市场竞争与合作,采取自建、协作、合办等方式建设一批能够正确有效输出中国声音的海外媒体。同时,注重联合一些对华友好的资深媒体人士、主持人、公众人物等,用当地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舆论宣传,为中国发声[ 4 ]。
三、强化生态治理,涵养清朗网络涉军舆论环境
习主席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网络涉军生态环境的营造是需要运用行政监管、社会监督、法律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开展的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抓反复抓的系统性工程。遵循涉军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协调各方,综合施策,使网络空间真正成为激发强军兴军正能量的主流阵地。一是依法依规管网用网。网络无形法律有界,一些涉军账号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而被关停处理,甚至移交司法机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军媒体和军事信息传播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为网民依法用网、各部门依法管网提供了法律保障。网络平台应当依据国家法律对涉军网站、账号开设和运行进行管理教育引导,确保涉军信息发布人员具备基本的政治军事专业素养和保密意识。涉军账号负责人应当掌握政策要求,强化自我管理,自觉抵制有害涉军信息,有序参与涉军网络信息传播。二是常态监管科学研判。涉军涉密信息的高敏感高风险高危害要求我们必须强监管、全程管、科学管。涉军舆情的产生传播,与国家军队的各项活动紧密相关,特别是随着军队改革的推进,我军随行多样化军事行动日趋频繁,需要我们建立军地协作、常态运行的专门机构对涉军舆情进行监管,专门机构既要包含军队、地方政府部门,还应当有网络平台的参与,专业化的舆情跟踪分析处置机构,能够及时深入地分析舆情危机,做出科学研判,从而合理应对。三是严格履行网媒责任。网媒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把关者,应当始终把国家责任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形成主流舆论,网络主流媒体平台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舆论宣传中号召力和公信力强,凭借这种优势,处置突发涉军舆情时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各类媒体要严控负面信息,特别是对虚无党史军史,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挑拨军政军民关系,泄露军事秘密的信息要常态化监控清理,并向军地有关部门报告。视情组织专业军事编辑力量,逐步提升涉军信息研判处置和舆论攻防能力,为做好涉军网络舆论领域意识形态治理,营造新时代强军兴军良好舆论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5.
[2]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日报[N].2019-08-06(06).
[3]邓绍根.“党媒姓党”的理论根基、历史渊源和现实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8):11.
[4]周宝砚.中国走出海外舆论宣传困境的几点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J].新闻前哨,2020(12):81.(作者简介:贾俊鹏,航天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朱雯,航天工程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马永强,航天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