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童谣助力客家语言地区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探究

2022-05-18赵敏婧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

赵敏婧

摘 要:客家語言是古汉语教学的“活化石”,也是汉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在这一地区当中,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客家童谣的帮助。而客家童谣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十分悠久,是客家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因此,在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应将客家童谣转变成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资源,利用其朗朗上口且形式简单的教育特点,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充分的教育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客家童谣;客家语言地区;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记忆力以及表达能力较弱,与同年龄段的儿童相比发展要更加迟缓。而“童谣”这一内容在培智学校当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这类儿童在童谣的带领下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以及认知需求。而在客家语言地区的智力障碍儿童培养中,培智学校可以选择客家童谣内容,利用熟悉的语言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真正的做到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中,发挥客家童谣的教育优势,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健康成长。

1.客家童谣的特点

首先,客家童谣在客家语言地区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这一地区拥有较多了解这类语言的群众,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儿童的欢迎,其中便包括智力障碍儿童。客家童谣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地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内容,智力障碍儿童在跟随教师吟唱客家儿童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感受到客家语言地区独有的文化魅力,并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体验快乐的学习情绪。对于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而言,有着较强的情感培养作用,并且能在客家童谣的词汇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甚至可以有效的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客家童谣的教育特点来自于生活内容,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要求较低,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现阶段通过培智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客家童谣的语言内容更为简练,并且包含着较多的人文思想,有助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客家童谣的韵律感较强,智力障碍儿童在有规律的节奏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其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更能在较强的节奏韵律中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可以更加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能与他人进行简短的沟通与交流,对其日后各项课程的学习奠定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运用客家童谣助力客家语言地区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

2.1朗读童谣

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及语言能力较差,若不通过系统性的童谣朗读锻炼,将难以培养其良好的语言发展能力,更无法集中其学习童谣内容的注意力。而童谣朗读训练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基础教育方式之一,培智学校教师应根据童谣的中心主旨对其内容进行细分,并利用带有情感变化的朗读方式抓住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其观察教师的朗读技巧,并使儿童也带有感情的对童谣内容进行朗读。这一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客家童谣的记忆,在有规律且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增加智力障碍儿童的词汇累积量,进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欲望。

例如在“蒸甜粄”这一客家童谣律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圆舞板敲击的声音朗读其内容“你去哪里来?我去山上来。上山做乜个?上山砍竹子……”。教师在利用铃鼓敲击时可以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问答互动,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在后续的讲解中了解“蒸甜粄”的更深层次寓意。

2.2唱客家童谣

根据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在客家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儿童朗读其内容,更要借助客家童谣的特点对其进行配乐,以此来激发智力障碍儿童唱童谣的兴趣。教师可以以配乐内容为智力障碍儿童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巧妙的音乐、趣味性的童谣内容以及真实的情境下感受客家童谣的韵律美节奏美。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并在情境的帮助下使智力障碍儿童学会课堂童谣的唱法,提升其艺术情操。

例如在“排排坐”这一客家童谣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涯敲锣....”这一内容结合钢琴的音阶内容进行配乐,在音乐伴奏中激发儿童歌唱的兴趣。并在“家官呀呀呀,新妇哈哈哈”这一句词中使儿童体验客家童谣中存在的情境美。

2.3续编童谣

客家童谣的内容词汇较为简单,且在客家语言地区较为容易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教师应将其中的韵律渗透在智力障碍儿童的脑海中。并通过不断地鼓励与激励,使儿童产生续编客家童谣的兴趣,使智力障碍儿童突破自身的潜力限制,挖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在客家童谣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学习感受,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月光光”这一客家童谣中,教师可以带领智力障碍儿童分析“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这一句话,并利用其地区民俗引导儿童思考“接下来童谣要怎么续编呢?”使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则根据其创编与续编内容进行评价,鼓励其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客家童谣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在客家语言地区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培智学校应抓住这一因素,利用其朗朗上口以及内容丰富的教育特点,树立智力障碍儿童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丹霞. 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初探[J]. 少男少女,2018,2(33):93-94.

[2] 吴冬梅. 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