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时期楚系书法艺术审美形成的影响因素

2022-05-18雷雨露

东方收藏 2022年4期
关键词:审美影响因素

摘要: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大篆已臻于成熟,规矩备至。随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剧烈动荡,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春秋时期也经历了变革,在长江流域以楚国为主掀起了美化大篆的浪潮,以鸟、凤、龙、虫为饰装饰文字。一种审美趋向、艺术形式的产生,其中必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在楚国这一地域,铭文书法形成如此繁华藻饰审美倾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春秋时期;楚国书法;审美;影响因素

一、春秋时期楚系书法艺术审美倾向

郭沫若先生在《青銅时代·周代彝铭进化观》中曾这样说道:“在东周之后,书史之性质已转变为文饰……而这些都是在艺术审美意识之下所施的文饰,其作用亦与花纹相同,故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由此开始。”汉字的功能首先是实用,而书法的功能主要倾向于审美和装饰,在东周时期,文字开始有意识地由实用功能扩展到审美和装饰领域。

自春秋中晚期,楚国率先以极度拉伸的笔画,大量增加物象对文字加以美化、装饰,并且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于长江流域的其他国家中盛行起来,这便是为人们所熟知的鸟、凤、龙、虫书。美化装饰字体、鸟虫书将先秦时期人民的审美风尚、创造能力的高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鸟虫书是由于文字形态像“虫”形而得名: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不影响文字识读的情况下,在文字上附加了“虫”形,如添加鸟形、凤形、蛇形、龙形;另一方面是人们刻意将笔画线条写得宛如“虫”形一般,极度拉伸笔画线条,婉转流畅。所以,添加鸟虫图形等装饰、模仿爬虫类动物躯体转曲摆动的特征、线条婉转、字形遒曲的文字都可视作鸟虫书。

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艺术作品的形成依赖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地理位置和民族、时间和地点、生物和心理学、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阶层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都会具有不同的、特殊的含义。放在艺术经验这个整体背景上来考虑,上述的一系列因素不会单独地对艺术作品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巨大的影响, 它们必然掺杂在一起共同作用。

鸟虫书盛行于东周时期的楚国,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时代因素、经济发展等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这些因素出发,将鸟虫书、美化装饰字体置于其所发生的历史背景之中,让我们在了解到这样一种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奇诡华丽的新潮书体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先秦时期人民于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在对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思想观念的积累下,所产生的独特的审美观念、文化精神以及艺术感知力。

二、经济变革和青铜艺术的发展对书法审美意识提供先决条件

中国古代社会到了春秋时代,就已经跨入铁器时期。冶铁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样貌发生了改变,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成为春秋时代一切社会变化的起点。经济的变革,引发了政治结构上的大动荡,进而又酿成上层建筑领域的新思潮,开了思想解放、学术自由之先河。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基础动力,而政治因素则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春秋时代,经济大变革后,各种艺术形式也开始蓬勃发展,绘画艺术、音乐舞蹈、青铜器艺术、雕刻艺术、工艺美术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青铜手工业在商周发达的冶铜业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开创中国青铜器冶铸业的第二个高峰期。青铜器的整体风格,在春秋早期大体上和西周一致,中晚期则向更精美、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当时楚国青铜器物的种类很多,基本上涉及礼器、兵器、用具、音乐、车马器等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军队、交通运输等各方面,许多青铜器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等工艺,使器物更加精细、美观, 它标志着青铜手工业发展的又一高峰(图1)。青铜工艺的大力发展,对玉石工艺、漆器工艺乃至书法铸刻工艺都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春秋时期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大发展,楚国也在不断地向外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从外部环境角度看,在这一时期楚国已经具有了艺术、铸造工艺等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从楚墓发现的大批青铜器物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已掌握了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青铜冶铸技术,而且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十分精巧。这些都为铸造出精致华丽的青铜器铭文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大篆的成熟为书法审美倾向的改变奠定基础

西周时期是一个礼乐文化的盛世,文字的发展也是礼乐秩序的缩影。西周金文在早期时沿袭商代金文的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扬弃了商代金文肥笔,逐渐向简净匀畅的线条化发展;字形结构也从早期的宽博散乱逐渐发展成为结字修长、工稳对称;章法布局在西周晚期更是通过增加界格使得一些长篇巨制的铭文井然有序、行列分明,散氏盘、毛公鼎等将西周金文匀整谨严的秩序发展到极致。金文大篆无论从笔画形态、结字构型还是章法排布上,发展到西周晚期时,都已经臻于成熟、秩序谨严,并且在这一时期,青铜器铭文都处在周王室的控制之下,各诸侯国都未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春秋早期铭文的风格依然承袭西周晚期的传统,秩序谨严。到春秋中期以后,文字、书法艺术顺应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将凝重端严的西周大篆向着装饰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尤以长江流域、中原地区的革新最为显著,长江流域的书体革新,则以楚国美化装饰大篆的兴起为大宗,楚系铭文的主要特点是整体纤劲秀美,笔画修长匀细,多波折曲线;笔势柔韧劲健、圆转流利;结体上追求奇诡,好用饰笔。楚国铭文美化风气以王子婴次鈩为开端,铭文具有线条瘦劲飘逸、粗细匀一、屈曲摆动,笔画之间排叠紧密,字形更加图案化,式样优美等特点;以王子午鼎(图2)、王子申盏、王孙遗者钟为美化大篆成熟的代表,楚国书法对于长江流域各诸侯国书法风气的影响,大体以此为基础。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眼光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书法实用目的上,文字的刻铸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器物内部逐渐转向器表,铭文书法也开始承担与纹饰相同的装饰作用,与纹饰、器物形制一同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四、地域风俗在书法审美意识上的反映

长江流域的书体变革以楚国为发端绝不是偶然之事。楚国属于蛮夷,虽然受封于周天子,但其文化被同化的程度并不深,其文化内涵中蕴藏了极强的离心力,时机一旦成熟,这些离心力便会以不同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楚国不断向外扩张、国力大增之时,铭文书法的革新正是楚国强烈离心力下的表现形式之一,以鸟、凤、龙、虫为装饰,极尽华丽藻饰。

楚国的书体变革以装饰之风盛行也是有迹可循的,楚国的青铜器物造型也是如此精致繁华,使用多种雕刻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可见这是楚国人民的审美趋向与喜好,与楚国的地域风俗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民俗是书法所以能升华为艺术的土壤。楚人好信鬼神,其观念意识中多流淌着各种神秘莫测的奇特想象,显示出一种不受中原文化约束,与中原地区文化截然不同的风貌和情致。风俗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最能代表楚国舞蹈特色的是长袖细腰舞,体现了风俗文化影响下楚国人民从自身出发所进行的开发与创造;以实用为目的的文字也被楚国人民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传达着他们心理以及文化底蕴,呈现出奇诡华丽的面貌,使其具有更为神秘的色彩,这不禁让我们感叹楚国人民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绝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与装饰,其中蕴含着对巫文化的崇尚、对图腾崇拜的深刻内涵。

五、浪漫主义精神对书法艺术审美的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形成了儒、道、墨、法等不同的思想学派。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反对侵略、反对战争,倡导平等,寻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活动,并最终形成了自由自在、耽于幻想、想象奇丽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仅是这一时期整体的时代环境营造了浪漫主义精神,楚国人民的好信鬼神、尊崇巫文化,使他们的精神观念孕育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与浪漫主义精神。楚国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离骚》,把最活泼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会产生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幻想,和最深沉炽烈的个体人格和情操,完美地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可以说,外界环境的浸润、楚国人民的内心视像共同作用产生的精神风貌,在文学艺术、诗辞歌赋、音乐舞蹈、书法艺术上展露无遗,浪漫迭宕,神奇诡谲。铭文书法以鸟、凤、龙的物象装饰,笔画线条的极度拉伸,承载着民族风俗的内涵,传达着浪漫主义精神,创造出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審美的巅峰。

六、结语

文字是一种文化传承,具有书史价值,是实用目的下的产物。春秋时期,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还未形成,并未过多涉及书手刻者的性情喜好,更多的是偏向于工艺化、装饰化,对文字线条形态进行改造,以及将文字和图案相结合,使铭文呈现极强的装饰性。因此从外部的环境因素去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书法审美倾向形成的原因。春秋时期经济大变革以及青铜工艺的大力发展,为铭文向多种风格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刺激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刺激着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对注重稳定秩序感、成熟的西周大篆进行书体变革势在必行;楚国人民对鸟凤的热切崇拜以及浪漫主义精神支持着他们将规矩有度的西周大篆向着细巧华丽、神奇诡谲的装饰化书体演变,展现出楚国人民的智慧以及创造力。其所具有的装饰意义与审美趋向,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着积极的意义。把文字当作装饰的对象,既表现了中国先秦时代人民对于文字“美”的向往追求,开创了中国文字以书法为装饰的先例,也肇启了中国文字在实用之上寻求美感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青铜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丁秀菊.战国鸟虫书述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46.

3.[匈]阿诺德.豪泽尔著, 居延安译编.艺术社会学[M].第一版.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8 :38.

4.顾德融, 朱顺龙.春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371.

5.丁秀菊.战国鸟虫书述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48.

6.图片来源:邹衡, 谭维四.曾侯乙编钟(上册)[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5.1 :239.

7.图片来源:刘彬徽,刘长武.楚系金文汇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5 :86.

8.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3 :226.

9.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8 :44.

10.伏兵.楚文化中凤的造型艺术[J].丝绸,1998(03):40-43+5.

11.丁秀菊.战国鸟虫书述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49.

1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9.8 :70.

作者简介:

雷雨露,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审美影响因素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