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产生的社会效益

2022-05-18张雨陈慧王文昊姜佳琦许心语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互联网+互联网

张雨 陈慧 王文昊 姜佳琦 许心语

摘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特性解决日常需求渐渐成为老百姓们的生活习惯。而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1]。“互联网+”融入社区志愿服务中,不仅是两者简单相加,还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云平台、大数据技术,让互联网科技成果与社区医疗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实现“1+1>2”效果。充分了解“互联网+”社区医疗志愿服务能带来哪些社会效益成为当前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泰州海陵区社区的研究,针对“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推动医疗志愿服务朝着社会所需方向发展,以期促进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在社区服务中发挥更大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志愿服务 社会效益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服务,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 2 ]。“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包括居民、医疗志愿者和社区在内的社区医疗志愿服务生态系统以社区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居民和医疗志愿者提供医疗信息交流平台,向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健康宣教以及健康咨询等服务。这个医疗志愿服务是以互联网形式连接志愿者和居民,跨越传统志愿服务方式。本科研主题主要是在线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政治、人才、思想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等。狭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政治、生态环境效益等相并列。本文以广义的社会效益从政治、就业、思想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学者研究社区服务的成果大多集中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国内外志愿服务经驗以及志愿者激励和保障等方面,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益相关课题研究较少。在“互联网+”理念提出后,“互联网+”融入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已是必然趋势,但针对“互联网+”为社区带来的效益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如何立足现状,探讨“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志愿服务相融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政治、人才、思想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期能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一、现实意义

“互联网+”社区医疗志愿服务模式利于实现社区信息共享,提高社区志愿服务供给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升社区医疗志愿服务的服务效果和能力。

1.志愿服务个性化

目前,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在未来智能硬件、慢病管理等方面起非常大的作用。只有知晓“其能够给社区带来哪些社会效益,并向效益较显著的服务方向发展,就可以迎合居民切实需要。特别是将迎合人们需要医疗志愿服务运用于社区医院,可以为每一位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志愿服务方案。

2.志愿服务规范化

互联网融入社区志愿服务能及时获取社区需求,让志愿者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规范社区志愿服务行为。

3.医疗资源供给精准化

在社区医疗志愿服务供给过程中,快速收集社区需求信息,整合分析诉求以及合理调配志愿服务资源是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进行社区医疗志愿服务社会效益调研,有助于将医疗资源最精准地匹配到最合理的社区,使医疗资源利用更加精准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团队在泰州市海陵区随机抽40个社区,调查了社区举办过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的次数;此外,团队采取随机抽样法从海陵区11个未举办过“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的社区选300个居民为研究对象,团队在这些社区举办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和互联网医疗诊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后,团队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旨在研究“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对这些社区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对比不同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方式走进社区带来的不同社会效益比重。其中,男161人,女139人;18~35岁167人,36~60岁89人,60以上44人。

2.研究工具

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志愿活动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由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和互联网医疗诊疗志愿服务2个维度8个题项构成。问卷各维度α系数分别为在0.986和0.978,具有较高信度。

3.施测程序

问卷由志愿者统一发放,集体施测,当场回收。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的总体情况

举办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社区占总社区60%。其中,举办过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的社区占54.17%,而其中举办过1~3次的社区占45.83%,5次以上仅占4.17%。如今,随着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较多,并且互联网也逐步融入到医疗志愿服务当中,但举办次数较少。

2.“互联网+”医疗服务走进社区产生社会效益的总体情况

表中可见,一半以上居民认为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给社会带来政治、人才、生态环境和思想文化效益。虽然多数居民承认互联网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带来了以上几种社会效益,但有接近1/3居民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持支持态度的居民大多数也只认为有一定效果,可见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没有达到居民预期水平。

政治效益,国家针对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出台相关政策,如《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3 ]。但因我国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只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显现出来,以至一些相关法律没及时出台。再加上相关法律更多的是对医疗志愿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良好条件和政治环境,而针对居民的相关法律相对较少,所以产生政治影响较小。

人才效益,互联网志愿服务对于专业人才来说效益是显著的,更大程度利用了他们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他们通过志愿服务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自身能力。人才与人才思想的交流也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促使有益的构想变成现实。但居民对于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有待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以及医疗水准居民无法准确得知。

生态环境效益,以往线下的医疗志愿服务开展需要人力物力等,受限条件众多,开展范围较局限,造成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但互联网形势下的志愿服务可以让志愿者远程指导教学,解决人们身体问题,避免人群涌入医院就诊,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到需要的群众,例如偏远地区的人们,让他们享受相同的医疗志愿服务,促进当地的医疗水平的发展。

思想文化效益,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走进社区让更多居民尽早了解疾病危害,帮助居民树立科学的防病治病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未病先防,减少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将疾病预防、疾病康复、疾病自我检测等观念深入人心。

3.各个维度在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以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看出,各个社会效益维度在不同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方式上的差异情况,不同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方式对于人才效益、政治效益、思想文化效益存在差异(sig<0.05),互联网医疗诊疗志愿服务带来的人才效益、政治效益和思想文化效益都略高于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而不同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对于生态环境效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人们对于互联网医疗诊疗志愿服务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效益的在意程度都略高于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说明居民更倾向于医疗诊疗志愿服务。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观念远没有治疗观念看的重要。其实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疾病的转变也是相当大的,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成为致死率高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慢性疾病往往是消耗性的,难以治疗,只能控制。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的优势,有专业志愿者可以在线答疑解惑,适时增加疾病调查可以提前发现问题,早做预防,防病胜过于治病。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未病先防观念并不深入人心,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开展得也不够顺利,这些都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去扶持,同时也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性,让更多专业学者或者咨询的群众乐于加入其中。而无论是医疗诊疗志愿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它们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都没有差异,并相对于其他效益都普遍偏低。[ 4 ]

四、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第一,随着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很多社区已经将互联网融入到医疗志愿服务当中。

第二,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有一定社会效益,但并没有达到居民的预期水平。政治效益,由于我国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相关法律没有及时出台。加上相关法律更多的是促进医疗相关产业发展,而针对普通居民的相关法律相对较少。人才效益,互联网下的志愿服务对于专业人才来说效益是显著的。但互联网平台鱼龙混杂,这也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以及医疗水准居民无法准确得知。生态环境效益,互联网志愿服务可以让志愿者远程指导教学,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到群众。思想文化效益,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的开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给居民树立了医疗志愿服务的概念。

第三,相比于互联网医疗咨询志愿服务,居民更倾向于医疗诊疗志愿服务。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观念远没有治疗观念看的重要。而无论是医疗诊疗志愿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它们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都没有差异,相对于其他效益都普遍偏低。

2.研究启示

未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难以均衡分配,看病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可缓解这一现状,提高志愿者服务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但目前这一体系还不够完善,居民对其的使用率不高。这需要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增强可信度,简化操作,方便使用,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志愿服务,促進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带来政治、人才、生态环境、思想文化效益,发挥互联网医疗志愿服务走进社区带来的社会效益,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建设更加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1]孙士强.基于双因素理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开展的探究.

[2]张山,马骋宇,郑云珩.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医院声誉排名有效性比较.

[3]刘惠蓉,杨斌.“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4]闫磊,王军,甘宇飞,等.安国中药产业质量安全管理研究——基于数字本草和鑫民和科技的比较.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互联网+互联网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